【历史】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2.东汉中期,选举之政已失其实,流弊甚大,各郡所察举的孝廉,只是徒有虚名而已。为了纠正这种流弊,汉顺帝接受左雄的建议,规定了严格的制度并采取了限年考试的办法。材料表明 (  )‎ A.察举制已经失去了选拔人才作用 B.东汉察举制为科举制产生奠定了基础 ‎ C.东汉采用考试选官代替察举制 D.孝廉成为东汉士大夫做官主要途径 ‎3.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戶”“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札仅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  )‎ A. 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 B. 皇权旁落,相权加强 C. 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 D. 机构精简,职能专一 ‎4.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 年代 ‎ 省数 ‎ 道、路数 ‎ 州数 ‎ 郡(府、国)数 ‎ 县(侯国)数 ‎ 秦始皇二十六年 ‎ ‎—— ‎ ‎—— ‎ ‎—— ‎ ‎36 ‎ 不详 ‎ 西汉平帝(1—5年) ‎ ‎—— ‎ ‎—— ‎ ‎13 ‎ ‎103 ‎ ‎1578 ‎ 东汉顺帝(126—144年) ‎ ‎—— ‎ ‎—— ‎ ‎13 ‎ ‎105 ‎ ‎1180 ‎ 隋大业五年(609年) ‎ ‎—— ‎ ‎—— ‎ ‎—— ‎ ‎190 ‎ ‎1255 ‎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 ‎—— ‎ ‎15道 ‎ ‎—— ‎ ‎328 ‎ ‎1573 ‎ 宋宣和四年(1122年) ‎ ‎—— ‎ ‎26路 ‎ ‎288 ‎ ‎—— ‎ ‎1234 ‎ 元朝 ‎ ‎12省 ‎ ‎183路 ‎ ‎—— ‎ ‎97 ‎ ‎1425 ‎ 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 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 ‎5.下面是明朝首辅制度后期运作与最初设计的差异表。由此可知,首辅制的设立和变化(  )‎ 首辅制度 官署本质 角色 品阶 职权 最初设计 内朝官 文学侍从 正五品 赞襄辅政 后期运作(以嘉靖至万历前期为例)‎ 官府一体(以内朝官的身份,行外朝官宰相之权力)‎ 俨然“权相”‎ 名为正五品,却因加官或兼掌部院而官至正一品、正二品 事无不统 A.在制度上保证皇权不被分割 B.表明内阁是政府的正式首长 C.折射阁臣权力不受任何制约 D.适应了君主集权的政治需要 ‎6.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  )‎ 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                         B.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 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                         D.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 ‎7.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这段材料(  )‎ A.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            B.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 C.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 ‎8. 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 ‎9.严泉在《历史变迁的制度透视》中写道:在责任内阁制国家里,当政府与议会发生异议时,政府拥有解散权,即有权提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法机关。而《临时约法》却没有规定解散权,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这表明《临时约法》(  )‎ A.降低了国家行政权力                            B.赋予议会过大权力 C.政体的构建存在缺陷                            D.目的在于维护共和 ‎10.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宰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 A.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                 B.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11.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1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城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响应乡村农民的暴动,而推翻反革命的政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  )‎ A.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坚持“城市中心论”‎ C.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D.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13.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钓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教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同胞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民族就是我们全体同胞!我们能坐视国亡族灭而不起来数国自教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反对妥协退让政策                                B.已由幼稚走向成熟 C.提出统一战线主张                                D.举起民族主义大旗 ‎14.台儿庄战役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战役爆发后,李宗仁采取“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 的作战方针。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这表明当时(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的序幕 C.正面战场战略战术运用灵活                D.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15.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决定(  )‎ 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 C.落实了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 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 ‎16.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17.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        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18.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合计约20000个,投资额约110亿美元,年平均项目约3000个,金额约18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            B.对“一国两制”构想达成共识 C.解除了台胞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D.对“坚持一个中国”达成共识 ‎19.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不能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但我们并没有失去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开罗会议 D.联合国大会 ‎20.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与斯诺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并配以“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的标题,并在1970年12月18日与斯诺谈话的纪要被传达到基层。这些举动(  )‎ A.展现了中国的大国形象                        B.让民众逐步接受中美走向缓和的事实 C.促成平等伙伴关系建立                        D.冲破了战后两大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21.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反映“上海精神”(  )‎ A.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B.强调中、俄强化了结盟 C.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D.加速了亚洲各国的合作 ‎22.梭伦执政时曾经立法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这一规定旨在(  )‎ A.维护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                    B.借机打击氏族贵族势力 C.激励雅典人积极保家卫国                    D.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3.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指出,雅典公民只是言辞的欣赏者,根据演说词的好坏来判断事实,而政治领袖们“忙于施展个人阴谋,以图获得对民众的领导权”。这一论述旨在(  )‎ A.表达对雅典公民的赞赏                        B.说明民主政治存在弊端 C.表达对民主政治的反对                        D.说明政治素养的重要性 ‎24.‎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传唤 ‎ 审理 ‎ 索债(债务赔偿) ‎ 家 ‎ 长 ‎ 权 ‎ 继承及监护 ‎ 所有权及占有 ‎ 房屋及土地 ‎ 私犯(侵犯他人) ‎ 公法 ‎ 宗教法 ‎ 前五表的追补 ‎ 后五表的追补 ‎ 上表为《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据此可知,罗马法(  )‎ A.捍卫了平民合法权益                            B.强调严格的执法程序 C.内容主要以司法为主                            D.以调节公民关系为主 ‎ ‎ ‎25.《世界文明史》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他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 A.防范公权力侵害私权利                        B.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C.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个人权益高于国家利益 二、非选择题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御史大夫既是御史府的最高长官,又领副丞相之职,在隶属关系上受制于丞相。自魏晋始,御史台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组织不断健全。政府对官吏的监督与惩戒构成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清代的《钦定台规》可谓历代监察法规的集大成之作,规制内容极严密。由于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为“百官之率”,历代有作为的君主对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都给予高度重视,并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制度。古代监察制度是政治法律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统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为后世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到前1世纪)的监察体制可分为三部分。一是设立专门的监察官。起初只限贵族担任,公元前339年法律规定两个监察官必须有一人为平民。其职务从最初的调查户口、认定人民的身份扩大到编制户籍、清查奴仆和财产的数目、督察社会风气等方画。二是国民大会。国民大会由罗马具有公民资格的人组成,其职权是选举执政官和监察官,履行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职能。是元老院。元老院作为国家咨议机关,实际上握有国家最高的军事领导权、外交权、对宗教事务的监督权以及种种财产和财政的管理权等行政权,但也同时行使相当大的监察权,主要通过受理公民控告官员勒索案及对此进行审判而体现出来。‎ ‎——摘编自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罗马监察体制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监察体制形成的原因。(10分)‎ ‎27.(14分)近代中国多苦多难,无数仁人志士、阶级、政党为国家的富强和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摆脱了民族压迫,赢得了独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特定坏境下罕有之个案,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值得研究总结之遗产。此次实验虽有其重要意义,如普及了民主观念,实践了民主操作,但最后的结局并不成功。‎ ‎——摘编自汪朝光《辛亥革命开启共和时代:民主政治实验需实力支撑》 ‎ 材料二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四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西式民主实验”的具体表现。(4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进程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法律,形成了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体系,国家现代法制初具规模。但囿于当时之国情,这些法典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步履艰难。 ‎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宪法史》 ‎ 材料二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范围内移植西方近代宪法观念、宪法文明成果(精华)并将其本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制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 ‎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及原因。(1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政建设进行简要评价。(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CCD 6-10 CBDCC 11-15 CBDCB 16-20 ABDAB 21-25 CDBDA ‎ 二、非选择题 ‎26.(1)特点:监察制度逐渐自成体系,组织日益完备;监察官员选拔制度化;监察制度法律化。(6分)‎ ‎(2)不同之处:古罗马赋予公民较大的监督权;监察主体多元化;专职行政监察机关和权力监察机关相结合,以行政监督为主。(4分,任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古罗马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平民通过斗争,争取一定的民主权利;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政策具有实用性。(6分)‎ ‎27. (1)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否定君主专制制度。(4分) ‎ ‎(2)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运动范围由北京扩展到全国。(4分)‎ ‎(3)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2分)‎ 积极影响: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28.(1)特点: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体现救亡图存;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制宪的过程充满曲折。(6分,任意三点)‎ 原因: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专制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8分,任意四点) ‎ ‎(2)评价: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了法制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为依法治国提供保障;但是宪政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6分任意三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