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黄骅中学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 历史试卷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 6页,第Ⅱ卷 7至8 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60 分)‎ 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1.5分,共60分)‎ ‎1.“终养”是指古人辞官奉养父母或祖父母至其寿终。据载,乾隆年间谕令,既不奉养、又不呈请终养年迈父母的官员,定以处分。该谕令所蕴含的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  )‎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郡县制度 D.选官制度 ‎2.《史记·周本纪》中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史料表明(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B.受封诸侯有义务拱卫王室 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 ‎3.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 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的观念 ‎ C.尊卑等级意识 D.以民为本的思想 ‎4.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 A.统治者以占卜的方式决定国家大事 B.神权被政权所控制 C.统治者借助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 D.统治者借助武力巩固统治 ‎5.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6.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此称谓(  )‎ A.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B.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 C.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 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 ‎7.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8.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  )‎ A.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 B.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 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 ‎9.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表明此时西汉王朝已实行了 ‎(  )‎ A.丞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中央监察制度 D.地方监察制度 ‎10.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1.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12.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材料中的后者指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 C.三省六部制      D.议政王大臣会议 ‎13.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14.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本质上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   B.君主权力受到挑战 ‎ C.中央集权体制破坏  D.君主专制被推翻 ‎15.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署敕,结果把这事闹黄了。魏征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说明(  )‎ A.唐朝门下省有权参与中央最高决策    B.唐代尊卑等级秩序不是很严格 C.唐朝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开始动摇    D.门下省有草拟、审核诏令大权 ‎16.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从名称解释看,“行省”是(  )‎ A.皇帝的秘书机构 B.中央的派出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 ‎17.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是(  )‎ A.三公九卿制 B.内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二府三司制 ‎18.雍正时,军机处在职军机大臣始终没有超过三人,其下所设的军机章京也一直维持在十人左右。乾隆时,政务繁忙,于是扩大了军机大臣人数,一度有10人。这突出反映军机处的特点是(  )‎ A.机构健全    B.保密性强    C.精干高效    D.职能转变 ‎19.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这一“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丞相制的废除   B.内阁的设立 C.八股取士的实施  D.军机处的设置 ‎20.明弘治四年,礼部尚书丘溶与吏部尚书王恕俱加官太子太保,官位都是从一品,当年,丘溶入阁。以前,六部以吏部尚书为长,弘治六年后,丘溶位在王恕之上。这说明了当时(  )‎ A.入阁官员的地位逐渐提高         B.六部是内阁下属机构 C.六部与内阁机构合并           D.内阁阁臣间纷争不休 ‎ ‎21.余梓东在《康熙皇帝:不修长城修“关系”》中指出:“这种用人而不是用砖石固边御敌的思想,充分体现出清朝统治者在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理念方面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清朝……实现了‘固国不以山川之险’。”下面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 )‎ A.设立主管边疆事务的地方机构—理藩院 B.实行“区别对待,因俗而制”的政策 C.设置辽阳行省管理东北 D.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22.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这个转折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 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D.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赞颂了(  )‎ A.左宗棠收复并建设新疆 B.曾纪泽收回伊犁 C.刘永福抗日斗争 D.邓世昌英勇海战 ‎24.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天京保卫战 ‎25.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三元里民众强烈的反帝情绪 B.说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 D.正确认识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 ‎26.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火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27.“英国人坚持中国人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将其国家对外开放,这个要求引起了冲突。因为中国人仍视英国人为蛮夷,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有一个结果—发生战争。”这段话(  )‎ A.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起因 B.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C.抨击了英国的侵略政策 D.说明了中国外交观念的落后 ‎28.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29.有学者指出,甲午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在同日本作战。西方学者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普通民众根本没有人关心甲午战争 ‎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30.20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这段文字直接控诉了(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的罪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罪行 C.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罪行 D.鸦片战争中英国在广州的罪行 ‎3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反映了(  )‎ A.中国外交向近代化迈进 B.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C.中国与列强走向“和好” D.近代中国外交走向了独立自主 ‎32.19世纪晚期,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  )‎ A.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 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要求“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33.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 A.赔款2100万银元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34.杨奎松在《实事求是地总结抗战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说:“抗战之伟大,原本在于近百年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倍受列强欺凌侵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中国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C.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D.抗战期间各派别彻底放弃前嫌 ‎35.封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各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使掌管财权 D.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 ‎36.“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发表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37.1940年9月4日,蒋介石发出一则通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此电文嘉奖的应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38.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大的战斗有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材料可以说明( )‎ A. 相持阶段,国民党积极抗战 B.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C.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39.194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关于庆祝中英、中美间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决定》,指示各根据地都要庆祝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此时“不平等条约的废除”说明了( )‎ A. 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主要战场 ‎ B.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 中国人民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 D. 中国成为主权真正独立的国家 ‎4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 B.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黄骅中学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第Ⅱ卷(共 40分) ‎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 2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2小题,41题20分,42题20分)‎ ‎41.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 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封建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顾炎武 ‎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予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元代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即陕西行省、甘肃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在这十大行政区域之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朝代实行的哪种地方行政制度?(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特点?它的实行有什么意义?(8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创新,结合所学简述其影响。(6分)‎ ‎ ‎ ‎42.诗歌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练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融诗、史于一体,义理深邃、寓意深远。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清末诗人邱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破碎河山庆忽全,终从薪胆力回天。神州八载驱倭战,三岛群酋伏马前。见雪累朝羞辱史,宁忘惨状杀烧年。南京尸骨长沙火,永记东洋罪恶篇。‎ ‎——1945 年王子壮赋诗《闻日寇投降狂喜书怀》‎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它们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材料四反映的什么历史事件?其历史地位如何?(6分)‎ ‎(3)材料二事件的结果和材料四事件的结果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 ‎ 高一月考答案 ‎1-5 BBBCC 6-10CCBDB 11-15ACCAA 16-20BBCAA ‎ ‎21-25BCACC 26-30 BBBDA 31-35ADCBC 36-40BDABB 41. ‎(1)材料一:西周的分封制(2分)‎ ‎ 材料二:秦朝的郡县制(2分)‎ 材料三:元朝的行省制(2分)‎ (2) 特点:①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分,每点2分)‎ ‎ 意义:①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分,每点2分)‎ ‎(3)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6分,每点2分)‎ ‎42.(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分)‎ (2) 历史事件:全民族的抗日战争。(2分)‎ 历史地位: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 ‎(3)材料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①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4分)‎ 材料四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②世界反法西斯正义力量的联合作战和相互支持。(4分,答其他原因也可酌情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