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2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2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4分。) 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 2.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5.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6.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 (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 15 - / 15 篇数 3 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7.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 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8.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 9.“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思想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 C.朱熹的理学思想 D.王守仁的心学思想 10.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11.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12.“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 A.朱熹 B.程颐 C.王守仁 D.黄宗羲 13.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 - 15 - / 15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14.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 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 15.《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 A.龟甲兽骨 B.丝帛 C.竹木简 D.植物纤维纸 16.“‘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关。”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乙都正确 C.甲错误,乙正确 D.甲、乙都错误 17.“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火药在军事战争上广泛使用 B.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C.戏曲艺术此时已被推向成熟 D.小说创作数量繁多、蓬勃发展 18.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 ) A.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B.具有明显的独创性 C.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 D.卓越非凡,鹤立鸡群 19.秦始皇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在全国推行了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的文字是( ) - 15 - / 15 20.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民国时期 21.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22.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她”是( ) A.北方民歌 B.骚体 C.宋词 D.明清小说 23.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 )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 24.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 ②诗赋 ③元曲 ④小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 15 - / 15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26.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并不标榜个人主义,个人的特征,描绘的再真实,哪怕是如何英伟、如何娇俏的人物,也只能是肖像,其意义仅限于为后人追思和供奉的对象,因此,传统中国人物画不是个别人物的写真,而是画中人物所代表的整个社会阶层的诠释。由此可知( ) A.古代中国的人物画忽视人物个性表达 B.古代中国没有个体人物的绘画作品 C.中国古代的肖像画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D.中国古代画家并不擅长创作人物画 27.《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8.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9. 近代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之路开始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洋务运动期间 D.维新变法期间 30.《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说:“但比较起来,魏源的态度则更鲜明……他的《海国图志》第一稿脱稿,他在书中主张应在广州设立造船厂和兵工厂,延聘法国和美国工程师进行建设,并教授船只的航行和武器的使用。”其主张体现了( )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师夷长技以求富” ③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④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就像一个朝廷命官头戴花翎,满脑子‘三纲五常’,身上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结果,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与此评论相符合的是( ) A.孔子:“克己复礼” B.张之洞:“中体西用” - 15 - / 15 C.鲁迅:“打倒孔家店” D.康有为:“托古改制” 32.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B.“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 33.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以复古为解放”。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 B.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 C.袁世凯倡导“尊孔复古” 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34.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35.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的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残余势力的强大 B.复古主义思潮盛行 C.人民群众尚未觉醒 D.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6.“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激烈变革”是指( )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37.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所谓的“树墩”是指( ) A.封建传统思想 B.君主专制制度 C.传统的小农经济 D.反动政府的统治 38.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 - 15 - / 15 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 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39.“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导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40.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 A.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 B.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彻底否定传统道德 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41.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 ) A.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 42.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3.“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主要实现了(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三民主义 44.“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 - 15 - / 15 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一观点属于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理论 B.民权主义理论 C.民生主义理论 D.民本主义理论 45.孙中山说:“一般普通人民负担的杂捐太重,总是要纳税,所以便很穷,所以中国的穷人便很多。这种穷人负担太重的原故,就是由于政府抽税不公道,地权不平均,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可见( ) A.孙中山认识到节制资本的重要性 B.孙中山主张申民权进而限制地主 C.近代中国贫困的根源是土地不均 D.土地问题是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 46.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 ) 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47.孙中山在1925年3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在其中写道:“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 ) A.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C.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D.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48.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C.实行全民族抗战 D.宣传新三民主义 49.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的结果,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其形成的标志是(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提出 B.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提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50.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 - 15 - / 15 “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处应该是( )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51.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与内容不一致的是( ) 著作 内容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对农民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B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探索了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 《新民主主义论》 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系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52.孙中山和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两位伟人,对中国历史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直接来源于西方启蒙思想 B.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C.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指导思想 D.包含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5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 ) 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55.漫画《某些“小吏”》(如图)寓意深刻,某些基层干部的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项原则(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56.“三个代表” - 15 - / 15 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57. 下列会议确立过我党指导思想的是 ①中共三大 ②中共七大③中共八大 ④中共十四大⑤中共十五大 ⑥中共十六大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 58.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到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这表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 C.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D.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凡创造力 59.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60.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61.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 15 - / 15 62.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大力倡导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并使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兴办半工半读学校的热潮。该热潮出现在( ) A.建国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十年 D.改革开放新时期 63.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 ) 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政策 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 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64.“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 A.学风淡化 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 C.价值观扭曲 D.科学发展滞后 65.(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 ) A.基础相当薄弱 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政治导向 D.发展急于求成 66.1950年,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召开。会议确定工农教育要以识字、学文化为主,“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目的主要是( ) A.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扫清封建残余文化 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宣传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67. 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建国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取得了很大成绩……如果对十七年不作这样的估计,就无法解释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了。”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完成了对高等院校的大规模调整 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 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 D.初步建成了国民教育体系 - 15 - / 15 68.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B.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D.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6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0.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惊人”创举有( ) ①“文化大革命”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 ③“一五”期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1.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72.2000年,“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不过这一次,民众的评论似乎打破了“仇富”的定律,有人表态:“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民众之所以有这种“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 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 73.“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 - 15 - / 15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 B.“南优二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 C.“神舟”飞船发射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 D.“银河一号”研制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74.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非选择题 (共26分) 7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而不能用古法练必胜之兵;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但诩借根方为东来法,而不习算学,但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溺于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学而糅杂之,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苏,是自扰也。自扰者,令人眩惑狂易,丧其所守。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至2009年10月) 地区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数量(单位:所) 70 94 87 21 10 请回答: - 15 - / 15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6分)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8分) (4)材料四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8分) - 15 - / 15 历史月考答案 1—5 AADBD 6—10 ABADB 11—15 BDCDC 16—20 BBBBC 21—25 BCCDD 26—30 ACCAD 31—35 BBBBD 36—40 CABCA 41—45 CDABD 46—50 AABAB 51—55 DABDC 56—60 CBCAA 61—65 ABACA 66—70 CDDCA 71—74 ACDA 75 (26分) 答案: (1)观点:中体西用;实践:洋务运动。(4分) (2)态度:利用儒家思想。意图: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6分) (3)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8分) (4)原因: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中国的崛起,使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扩大;传统儒学有利于世界和谐,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态度:批判与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8分) - 15 - / 1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