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2020 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高二第二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 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 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 100 分,共 300 分 第 I 卷 选择题(48 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个小题,共 48 分) 1.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 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 1936 年。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第四次军事“围剿” C.开辟了抗日战争的战场 D.胜利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2.《青藏高原》唱响全国:“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 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 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②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③1965 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 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 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 1787 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4.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 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 A.西周时期已经是官僚政治 B.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 C.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D.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 5.1916 年李大钊号召青年:“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 之”,“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这反映出此时的李大钊 A.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文明 B.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 C.号召青年抵制西方文明 D.主张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明 6.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明确表示: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近时“志士舌敝 唇焦,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 日炽,尤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A.反对仿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主张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举 C.反对渐进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D.主张建立贫富均等的大同社会 7.列宁的革命口号和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反映出战后国际政治思维方式的变化,但相继 夭折,留下老迈的英法两国勉为其难地支配着充满危局的欧洲乃至世界事务。这一“危局” 是指 A.协约国对苏俄的干涉 B.民族自决原则下的矛盾 C.殖民体系的日趋崩溃 D.凡——华体系内的不平衡 8.1934—1937 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 “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但 1939 年 11 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 法》,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该变化表明美国 A.支持英国对抗纳粹德国 B.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 C.完全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D.废除了武器禁运的条款 9.1938 年秋,英国首相张伯伦挥动着他和希特勒签署的文件,对群众说:“我的好朋友们, 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这一“文件” A.给欧洲带来长久的和平 B.鼓励并助长了德国的侵略 C.推动了三国轴心的建立 D.直接促使苏德同盟的建立 10.下图为 2016 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家补贴情况(单位:亿 元),该图说明 A.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B.西部民族风俗文化不断进步 C.各民族基本实现了共同繁荣 D.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11.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 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马丁路 德的这一观点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 B.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C.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的原则 D.倡导人们要节制私欲、安贫乐道 12.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 两类:a 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 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 其分类标准是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C.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第 II 卷 非选择题(52 分) 13.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下列材料:(18 分)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 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 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麻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 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 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綴结构发生新变化。 ——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 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添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 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商几乎遍布金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 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撒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 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6 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物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 业发展表现。(6 分) (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 识 加以说明。(6 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推动下,1872—1875 年,清政府分四批共派 120 名(广东 84 人,江苏 20 人,浙江 9 人,福建 4 人,安徽 2 人,山东 1 人)幼童到美国留学,主要学习军 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李鸿章、沈葆桢还促成清政府于 1885 年三次派遣以福建船政学 堂的学生为主体的留学生赴欧洲诸国留学,主要学习造船、驾驶、兵技等。学生出洋后,仍 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还要集中学习圣谕广训。 ——《中国近代赴欧美与赴日留学教育比较分析》 材料二 清末新政开始后,留学政策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并由此得到推广。1901 年,清 政府发布上谕,命令各省督抚仿照江苏、湖北等省做法,选择文理明通之士出国留学。同时, 自费留学生如学成获得优等文凭回国,准照官派留学生一体考验、奖励和派用。当时清政府 认为欧美各国道远费重,即不能多往,而日本则断不可不到。赴日留学的中国学生到 1905 年 底达到 8000 余人的规模。在当时留日学生中,速成科占 67%、普通科 30%,高等专科入学者 3% 一 4%,进入大学者仅 1%。清政府 1907 年发布上谕:(留学生对)国家要政任意要求,不考 事理,肆口诋其,以至无理愚民随声附和,奸徒游匪借煽惑,大为世道人心之害。 ——据《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概括 19 世纪后期留学教育的特点,并指出 20 世纪初留学教育的变化。(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初赴日留学热潮出现的原因,并指出留学教育 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7 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 分) 材料一 1787 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 55 名代表,其中 14 人从事土地投机,24 人从事 高利贷活动,11 人从事制造和造船业,40 人为债券持有者,15 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不 同的利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经过 4 个月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 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因此美国 1787 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 认真遵守,虽 200 多年依然如此。 材料二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参议员到院议员人数为 49 人,其中同盟会员 38 人,占 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 40 人,占 81.67%,40 岁以下的议员有 37 人, 占 88.1%,35 岁以下有 37 人,占 71.43%。 这些人有革命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制定约法时,意见往往“高度一致”, 由此固然能够制定出一部足够民主的宪法,但其制定人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事实上,当 时中国的立宪派、旧官僚、大地主、旧式知识分子、乡绅、农民、工人等的利益和要求在约 法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袁世凯的势力未能参与宪法的制定,因此他认为这是不公 平的,便不遗余力地破坏宪法(1914 年《临时约法》即被废除)。 ——以上均摘自陈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美国 1787 年宪法更为进步吗》 材料三 1975 年宪法把原来宪法的 106 条压缩为 30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的最高权力机关,通篇强调阶级斗争,……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 取消了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规定等等。 ——《我国宪法历次制定和修订的情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 55 名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构成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带来的积极作用。 (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制定人员的构成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 分) (3)1975 年宪法到 1978 年即被废除,根据材料三分析 1975 年宪法短命的原因。(4 分) (4)根据材料和以上分析,指出法律要具有生命力,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 分) 2020 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高二第二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DBCBB 6-10:BDABD 11-12:BB 13.(1)变化: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家庭手工业日 益市场化;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 (2)国内因素:中国手工业品精美畅销;明朝政府开放海禁。 表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 (3)说明: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贱商观念开始改变。 14.(1)特点:主要由洋务派推动;留学方向主要前往欧美;学生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 学习内容主要为洋务运动服务;注重对学生的传统教育与思想灌输。 变化:留学政策成为国家政策;政府鼓励自费留学;日本成为留学主要目的地;留学人数增 多;学习形式多样,且多为速成。 (2)原因: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渐趋富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激发中国学习日本热潮; 政府提倡和鼓励;日本留学费用低;中日两国距离接近,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接近,留学日 本较为便利。 影响:吸收并传播了近代思想文化,有利于近代思想解放和民主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 代化。 15.(1)特点:制宪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积极作用:使得制定出来的宪法能够体 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出来之后各方都能认真而且长久遵循,宪法的相对稳定性对保持 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特点:以年轻的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同盟会员为主,成员比较单一,不具有广泛的代表 性。影响:使得制定出来的约法不能够充分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出来之后未参与制 定约法的各方不仅不遵守约法,甚至破坏,导致宪法短命而亡。 (3)原因:违背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独立等原则;强调阶级斗争不符合国情。 (4)条件:从法律的制定者看,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法律的内容看,必须在各方妥协 的情况下反映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必须反映自然法的理念和要求;必须反映国情的要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