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检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检测

高中历史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检测 ‎(1)‎ 一、选择题 ‎1.自新世纪以来,中、朝、日、韩、俄、美等国多次在北京进行六方会谈,各方均表示将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朝鲜半岛和本地区的和平稳定。此事件说明了(  )‎ ‎①和平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②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④朝鲜半岛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朝核六方会谈体现出的是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这体现出和平和发展是时代潮流,各国都应为此做出努力。此外,我们要注意到召开的地点是在北京,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因此本题选择A项。④说法明显与事实不符,故排除。‎ 答案:A ‎2.世界经济在美国“9.11”事件的影响下急剧下滑,世界银行预测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3.8%降为1.3%。说明(  )‎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C.和平与发展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D.和平与发展是先后相继,因果相承 解析:材料强调了“9.11”事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即体现了和平是发展的前提,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和平是发展的保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和平与发展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也不是先后相继,因果相承的关系,所以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项。‎ 答案:A ‎3.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 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这说明(  )‎ ‎①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②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  ‎ ‎③外债问题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④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发展问题仅仅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①表述不完整,所以排除带①的选项。‎ 答案:B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预见”地说:“由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组成的观念的确存在”,“而且同样重要的是,还存在着履行这种责任的方法。”下列能充分验证这一“预见”的事实是(  )‎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B.世界多极化格局业已形成 C.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建立 D.中国提出“全球治理”方案 解析: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履行这种责任”,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坚持互利共赢,强调权利与责任的互动、对等和一致,强调共存共处、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包容互鉴,符合题干主旨要求,选项D正确;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因为新兴发展中国家要应对美苏争霸带来的不利局面,其更关注本群体利益,选项A排除;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与履行全球责任无必然联系,选项B排除;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建立是发展中国家提出的经济诉求,目前尚未建立,选项C排除。‎ 答案:D ‎5.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尼总统会晤时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2015年12月25日,亚投行正式成立。截止2017年12月,亚投行成员已达84个。其成立与发展的意义有(  )‎ ‎①促使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迅速增多 ②有利于中国和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 ③有利于推动中国全方位外交的发展 ④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亚投行不属于亚太经合组织,故排除①,排除A、B、D三项;亚投行正式成立,有利于中国和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有利于推动中国全方位外交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故选②③④组合,选C项。‎ 答案:C ‎6.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这是一个面向来来的机遇。对“一带一路”这一战略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B.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C.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D.能够平衡各国的利益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的联系和发展,赢得了世界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有许多是发展中国家,加入“一带一路”,有利于这些国家利用世界经济资源来发展本国的经济,故B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导的,带动欧亚大陆44亿人口经济发展的巨大国际战略,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故C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一带一路”,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和欧亚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加强,但并不能够平衡各国的利益,只能够实行利益的优势互补,故D项错误,所以选D。‎ 答案:D ‎7.2016年9月4日~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G20峰会,G20峰会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举办G20峰会,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与更多国家良性互动,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赢。这表明(  )‎ ‎①当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②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动摇 ‎ ‎③第三世界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④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是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据材料“G20峰会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中国……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举办G20峰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合作的表现,这说明当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故①正确;G20峰会是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与政治格局没有直接关系,不能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动摇,故②错误;当今第三世界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也没有建立起来,故③错误;G20蜂会、“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都体现了中国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外交原则,故④正确。①④组合正确,即C项正确,A、B、D三项都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最近五年中,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目前仍以2500万人一年的速度增加。在发展中国家,现在1/3的人处于赤贫之中。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人口比例,已从25年前的38%上升到目前的43%。更为严重的是,巨额债务压得许多非洲国家喘不过气来。‎ 材料二 当代经济实力对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南北国家实力相差悬殊,占全球人口20%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86%,而占全球人口75%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14%。‎ 材料三 1981年10月22日,坐落在墨西哥东南海面上的坎昆小岛更加受到世人的瞩目,因为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包括中国在内的由14个发展中国家和8个发达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国际会议”(“坎昆会议”)。‎ ‎(1)据材料一,分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对解决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否有帮助?解决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解析:第(1)问,“问题”:根据材料一的数据可知,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贫困人口增加,债务沉重的问题。第(2)问,“问题”‎ ‎: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可知,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影响”:从和平与发展角度来看,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不利于各国共同发展,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第(3)问,根据材料可知,会议的参与国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主题是“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国际会议”,这样的会议对于解决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以及国与国贫富差距加大是有帮助的,因为这种南北对话有利于解决世界发展不平衡性问题。“关键”:导致材料一、材料二问题的关键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政治经济秩序对于欠发达国家不利,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答案:(1)贫困人口增加,债务沉重。‎ ‎(2)问题: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影响:富国与穷国的悬殊差别,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危害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3)有帮助,南北对话有利于解决世界发展不平衡性问题。关键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 一、选择题 ‎1.虽然国际贷款和援助大量进入,但非洲仍有33个国家被联合国核准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多年来严重困扰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部分得到有效调解,非洲的贫困率也从1996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50.4%。这说明非洲(  )‎ 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特征 B.联合自强推动社会发展 C.区域集团改善经济秩序 D.政治合作提升国际地位 ‎2.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全球经济进行治理。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治理,到1999年成立了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这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C.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D.世界格局由单极走向多极 ‎3.1999年,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其中包括原八国集团,十一个新兴经济体(来自亚、非、美、澳四大洲)以及欧盟。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峰会。材料反映了(  )‎ A.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 B.冷战思维不复存在 C.国际经济旧秩序已崩溃 D.世界多极格局形成 ‎4.如图是一幅关于全球化的漫画,名为《远处的断头台已经准备就绪》。对此漫画的寓意解读正确的是(  )‎ A.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确立 B.全球性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C.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潮流 D.全球化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5.2018年6月1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会晤,双方握手致意,这是在任的朝美领导人数十年来首次会晤及握手。对这次会晤的正确解读是(  )‎ A.说明美国已不再是超级大国 B.新加坡主导了世界形势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D.标志两极格局正式解体 ‎6.据统计,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的19倍,而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这说明(  )‎ A.文明类型的多样性发展 B.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加剧 C.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增强 D.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7.有人认为,全球化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他这是在强调全球化(  )‎ A.带来了高效运作的市场经济体 B.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C.伴随着较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D.给全人类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 ‎8.据统计,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峻。到2009年,全球的难民和准难民有近4 200万人。2009年纪念世界难民日(6月20日)的主题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由此可知(  )‎ 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安全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C.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D.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头号敌人 ‎9.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两极对峙格局结束之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这样的时代中(  )‎ A.动荡不安的局势不再存在 B.发达国家主宰当今世界一切事务 C.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事务中无发言权 ‎10.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美国制造各种借口伺机对叙利亚施压,以期实现其政权更迭。西方大国也以“保护的责任”自诩,干涉中东,使其陷入长期战火。这些现象说明(  )‎ A.西方干涉加剧了地区间的矛盾冲突 B.霸权主义是造成地区动荡的根源 C.叙利亚内战加剧了国际的紧张局势 D.美国干涉开始导致地区力量失衡 ‎11.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认为,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说法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是(  )‎ A.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文明趋于单调 B.结盟与合作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C.多极化趋势避免了文明间的冲突 D.和谐共生的文明有利于世界的稳定 ‎12.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  )‎ A.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 B.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 C.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D.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全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全球化逐渐形成,出现了经济一体化。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的全球互动只会越来越剧烈,文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对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与民族来讲,文化全球化则可能成为强势国家推行其国家意志的一个手段。……近两年来,受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经济全球化在带来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困、冲突、分配不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摘编自韩雅楠《论文化全球化对 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主权面临限制的问题日益突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地区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民族国家在申请加入或想得到援助、贷款时,就不得不接受其强制性的有时甚至是苛刻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民族国家将部分主权移交了出去。面对急于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动辄以阻碍资金和技术的流入为要挟,迫使东道国政府为其在当地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创造便利。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本质上是知识经济,当前新的有生命力的技术大多被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掌握,发达国家权力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权力越来越小。技术侵略、技术殖民、技术霸权等政治欺压现象也会相应而生,使强势国家有机会压榨、胁迫弱势国家,限制和削弱弱势国家的主权。在理论上,一些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了国家主权过时论,对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反对霸权的立场横加干涉和无理指责。‎ ‎——摘编自戴轶《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矛盾析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逆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主权带来的挑战与冲击的表现。(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对策。(2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G8(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大国被动接受);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据陈伟光、曾楚宏《新型大国关系与全球 治理结构》整理 材料二 由于19世纪末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居于优势地位,欧洲人自然会这样认为:他们的卓越地位来源于其文明的优越性,而这又反映出他们作为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他们深信上帝创造的人是不同的,它将白人造得更聪明,所以白人能指导劳动,能指引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劣等种族。这样就有了“白人的责任”这一概念——用理想主义的责任来掩盖当时的帝国主义的一种说教。‎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政党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来自120多个国家,200多个政党和政党组织的领导人齐聚北京,共商大计。这次大会名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媒体报导:这样的大场面,在世界政党史上可谓罕见。在中共十九大后开这样的会是非同寻常的,也是内涵深刻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推行全球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全球治理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与当今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0分)‎ 答 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选B 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非洲统一组织框架加速搭建后,多年来严重困扰非洲发展的战乱问题部分得到有效调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自强推动社会发展,故B项正确。‎ ‎2.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世界愈发呈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征,而这种抱团行为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故B项正确。‎ ‎3.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峰会”,为应对危机,成立国际组织,协商共同的立场,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故选A项。‎ ‎4.解析:选B 漫画描绘了“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较量,反映出全球化过程中的利益纠葛和理念分歧,这对全球性治理体系的完善提出迫切要求,故B项正确。‎ ‎5.解析:选C 材料中的会晤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故C项正确。‎ ‎6.解析:选C 由材料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表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增强,故C项正确。‎ ‎7.解析:选C 全球化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表明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故C项正确。‎ ‎8.解析:选A 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世界难民问题非常严重。从材料中“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可以看出是因为他们在原有的生活地区难以生存下去,所以才会成为难民,这反映出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故A项正确。‎ ‎9.解析:选C 在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格局体系中,意识形态冲突逐渐缓和,故C项正确;当前世界动荡局势仍然存在,A项错误;发达国家不能主宰一切事务,故B项错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具有发言权,故D项错误。‎ ‎10‎ ‎.解析:选A 美国制造各种借口伺机对叙利亚施压,西方大国也以“保护的责任”自诩,干涉中东,使其陷入长期战火,表明西方干涉加剧了地区间的矛盾冲突,故A项正确;B项错在“根源”,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西方大国的干涉加剧地区冲突,不是强调叙利亚内战的影响,故C项错误;D项错在“开始”,排除。‎ ‎11.解析:选D 根据材料“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可知和谐共生的文明有利于世界的稳定,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12. 解析:选C 据材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故有利于稳定国际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故A项错误;据材料“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可知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未涉及实行全球治理的问题,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受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可知,“逆全球化”潮流受到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根据材料一“经济全球化在带来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困、冲突、分配不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可知,导致“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带来的弊端:贫困、冲突、分配不公、环境污染等问题;根据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第二小问,从文化全球化利弊两个角度解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相关信息概括即可。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及所学,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原因: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带来的弊端:贫困、冲突、分配不公、环境污染等问题;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影响:促进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成为发达国家推行国家意志的手段;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2)挑战与冲击:国际组织作用增强使民族国家权力出现流失;跨国公司对国家主权形成了“胁迫”;经济知识化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 ‎(3)对策:要积极参与全球化;强化国家主权意识,维护国家利益;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发展教育,进行科技创新。‎ ‎14.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发达国家、新兴大国、协调机制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概括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欧洲:根据材料二“这又反映出他们作为一个种族的优越性”得出推行种族优越论。中国:根据材料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得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小问,欧洲:根据材料二“由于19世纪末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居于优势地位”及所学知识,分别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欧洲列强不断向外侵略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增强了欧洲列强经济实力和征服世界的能力,欧洲中心论的盛行等角度分析回答。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分别从儒家“和天下”的历史传统,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邓小平和平外交理念的延续,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影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等角度分析总结。‎ 答案:(1)发达国家地位削弱但仍占优势,并力图继续维持其主导地位;新兴大国地位日益提高,作用不断增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新的协调机制、新型大国关系正在形成,国际关系日益民主化等。‎ ‎(2)不同之处:‎ 欧洲:推行种族优越论(或推行霸权主义、实行强权政治)。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主张在平等基础上,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原因:欧洲: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欧洲列强不断向外侵略扩张,征服世界的能力增强;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增强了欧洲列强经济实力;欧洲中心论的盛行。‎ 中国:儒家“和天下”的历史传统;邓小平和平外交理念的延续;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影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