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考试(3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考试(3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四川省阆中中学高2017级2020年3月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西周时期的大学既是施教之所,又是议政之地,其教学内容以礼乐与射御为主。这反映了西周大学的教育目的是 A. 加强官吏的管理 B. 培养执政能力 C. 传播儒家思想 D. 选拔有才能的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大学既是施教之所,又是议政之地,其教学内容以礼乐与射御为主”可知西周时期大学教育以学习礼乐教化培养国家执政人才,故B项正确; 题干未体现对官吏的管理,排除A项;西周时期儒家尚未产生,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对才能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B ‎2.曹丕继魏王后,颁制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延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门贵族官僚来担任,因而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 A. 克服了察举制诸多弊端 B. 打破了士族的特权垄断 C. 兼顾了家世与才能的考量 D. 弱化了中央的专制集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所定为上品者,无非世族名门”可知九品中正制下,才能是选官的考量因素,但最终占据上品的还是世族名门,说明兼顾了家世和才能的考量,故选C项;“克服诸多弊端”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九品中正制强化了士族对官位的垄断,排除B;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有利于强化中央专制集权,排除D。故选C。‎ ‎3.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废行中书省,改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A. 加强皇权专制 B. 加强中央集权 C. 提高行政效率 D. 提升六部权限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明太祖废行中书省,改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体现的是明初对地方政府的分权,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君主和大臣之间的矛盾,A选项排除。地方分权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六部的职能问题,D选项排除。‎ ‎4.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 A. 专制集权继续加强 B. 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 C. 文化控制趋于严密 D. 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也改《户役》为《户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役”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对 “役”的改动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 ‎5.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时,清政府不允许华商设立类似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华商的这种行为 A. 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D. 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华商的行为,有利于了解、学习西方新式企业的管理经验,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即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故选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即19世纪末,排除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因为列强的入侵,而不是因为华商“附股”的行为,排除B;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C。‎ ‎6.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次年1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流通中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这一举措 A. 推动实现国家政治统一 B. 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 C.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说明政府为抗战做了充分准备 ‎【答案】C ‎【解析】‎ ‎【详解】国民政府通过“三银行”收回货币发行权,有利于国内金融的稳定和统一,从而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此时国民政府已经实现了国家政治的统一,排除A项;国民政府的做法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而不是加剧经济形势恶化,排除B项;国民政府的做法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无法体现是为抗战做准备,排除D项。‎ ‎7.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道,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毛泽东意在强调 A. 坚持武装斗争重要性 B.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 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D. 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和封闭性的特点,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均是为了说明革命根据地可以生存发展,因此毛泽东意在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故答案为D项。毛泽东阐述的是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理由,排除A项;毛泽东意在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符合中国国情,排除B项;毛泽东强调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方式,没有涉及革命的依靠力量,排除C项。‎ ‎【点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毛泽东及时总结了斗争经验,相继写出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的,从而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的道路。‎ ‎8.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中写到:“为在党的总路线之下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确立与改善以下各方面的关系: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这一思想 A. 有利于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 准确指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 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方针 D. 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设一个国强民富的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确定的奋斗目标,早在1949年3月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就明确党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善一下各方面的关系: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可知这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了新中国成立后要改善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等各方面的关系,没有指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故B选项错误;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中的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材料没有体现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不是材料内容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理论基础,故D选项错误。‎ ‎9.1979年5月,国家经委在北京、天津、上海选择了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等八家大中型国管企业进行试点,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方面权力下放给企业。当时这一做法意在 A. 放权让利激发企业的活力 B. 全面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新格局 D. 有计划地控制重工业的比例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方面权力下放给企业”可知,这一做法有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所以答案选A。由材料可知,这只是试点,并不是全面,所以排除B;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C时间不对,排除;材料涉及到重工业、轻工业,所以排除D。‎ ‎10.苏格拉底认识到当时社会已从原来的“有序”变成“无序”从原来的“治”变成了“乱”。外部世界的失落,促使他转而经营人的内在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没。“内在的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指 A. 重建雅典的有序社会 B. 恢复雅典城邦的繁荣 C. 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 D. 重构社会道德价值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时社会已从原来的“有序”变成“无序”从原来的“治”变成了“乱”,指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重构社会道德价值观,故D符合题意;ABC是外在的社会建设,不属于“内在的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排除。‎ ‎11.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威尼斯的五分之一,威尼斯商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从此之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中东的产品。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 欧洲的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B. 中东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 价格革命刺激了经济增长 D. 葡萄牙控制了地中海商贸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1504年”“葡萄牙”“威尼斯”“他们的交易只限于中东的产品”等关键信息可知,世界开始了新航路开辟,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所以答案选A;由材料并不能得出中东经济地位的提升,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价格革命,排除C;D与史实不符,排除。‎ ‎12.1823年,苏格兰学者伯克贝克在伦敦创办第一家劳动技术学校-伦敦技工所,对技术工人进行科学教育;此后各郡也纷纷成立技工所、夜校等工人教育机构。这反映了英国 A. 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备 B. 工人地位的提高 C.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D. 工业革命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各郡也纷纷成立技工所、夜校等工人教育机构”可知英国工人教育机构的发展适应了工业革命后对技能产业工人需求增大,D项符合题意;题干不能反映英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备,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工人地位提高,排除B项;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 二、非选择题—41题为必考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平的共同话,可远溯至三千多年前的“雅言”,它以销束音为标准音。随者改胡换代,雅言的基础方言不断变化,如秦汉时的关中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为各代之标准音。元代后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明清时期以北京活为基础的“其问语”被称为官话””。清来变法维新的思潮中出现了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呼声。“国语”是日本明治维新发明的共同语名称,被学者错用到汉语中。1911年,清政府学部议决了《统一国语办法案》,“官话”退出历史舞台,旨在向士农工商普及的“国语”正式确立。‎ ‎——摘编自潘佳《普通话的前世今生》驾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确定商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确定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了促进语言文学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目标:1982年,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2年,明确了“大力推行,积被普及,还步提高”的推广普通活方针:200年,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月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宫的法定地位。‎ ‎——摘编自田学军《谐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普及新篇章》等 ‎(1)根热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括中国共间语移调的变化,井分析影响中国共同语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村样二共结合所学知识。概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话投广工作的特点,井说明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答案】(1)变化:从雅言到官话到国语。‎ 因素:朝代的更替:统治中心的变化:国家统;国家意识的形成:民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发展的影响:文化交流的推动:巩圈统的需要等。‎ ‎(2)特点:政府主导:政策配套:方针明确:法律保证:循序渐进。‎ 意义: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的交流:促进教育普及;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国民素质等。‎ ‎【解析】‎ ‎【详解】(1)一问根据材料一“可远溯至三千多年前的“雅言”…明清时期以北京活为基础的“其问语”被称为官话”…清政府学部议决了《统一国语办法案》,“官话”退出历史舞台”可知中国共同语发展经历了从雅言到官话到国语的变化;二问根据材料一“随者改胡换代,雅言的基础方言不断变化…元代后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清来变法维新的思潮中…“国语”是日本明治维新发明的共同语名称,被学者错用到汉语…清政府学部议决了《统一国语办法案》”结合所学从朝代的更替、统治中心变化、国家意识、民主意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及巩固统治的需要进行回答。‎ ‎(2)一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央确定商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大力推行,积被普及,还步提高”的推广普通活方针”从政府政策、法律保障、方针明确及渐进性进行阐述即可;二问意义结合所学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及国民素质进行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 ‎——摘编自吴于瑾、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依据材料并接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理论创新与经济发展”,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具体论题,阐述需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论题: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推动了资本主主义的经济发展。‎ 阐述:自由理论的提出,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凯恩斯主义的提出,为罗斯福新政所实践,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为里根克服经济“滞胀”局面,提供了新思路,推动新时期美国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示例二:‎ 论题: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实践。‎ 阐述: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作用;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形式,以法律为手段,积极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干预,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了社会保障体制,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提出论题: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推动了资本主主义的经济发展。‎ 阐述:根据“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联系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政策,说明自由理论的提出,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根据“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凯恩斯主义的提出,为罗斯福新政所实践,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根据“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联系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的调整,说明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为里根克服经济“滞胀”局面,提供了新思路,推动新时期美国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15.材料 宋代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改革前代的消防责任制度。皇帝一般在大火发生后,往往会象征性地颁布罪己诏,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检讨和反省。宋律中规定,故意焚烧官屋或者私宅,要处以徒刑三年。若有因火灾致死者,对犯罪人以故意杀人论处。北宋中期后,实行重法统治,对于纵火犯的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大,而过失失火犯一般仅至徒刑。‎ 负有救火职责的官员玩忽职守不积极救灾,各降一官,然而普通救火兵士救火不力者,多为黥面、刺配(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等刑罚。宋律还规定“诸见火起,应告不告,应救不救,减失火罪二等”,甚至按照居民五家或十家的范围设立一保,本保内有人放火要报告或制止,不然本保的人一并科罪。‎ ‎——摘编自陈智勇《中国古代社会治安管理史》‎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消防责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简要评价宋代的消防责任制度。‎ ‎【答案】(1)特点:区分象征责任与实质责任;严格区分故意和过失;重视立法;官员与军士处罚不平等;强调民众的义务;发挥民间临督职责。‎ ‎(2)评价:有利于提高消防工作效率;能让民众用火更为谨慎,从而降低火灾隐患;一并科罪容易使无辜者遭受无妄之灾 ‎【解析】‎ ‎【分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皇帝一般在大火发生后,往往会象征性地颁布罪己诏,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检讨和反省”和“故意焚烧官屋或者私宅,要处以徒刑三年”可知,宋代消防责任区分象征责任与实质责任;根据材料“对于纵火犯的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大,而过失失火犯一般仅至徒刑”可知,严格区分故意和过失;根据材料“实行重法统治”和律法中明确对造成火灾人员惩处,可知重视立法;根据材料“负有救火职责的官员玩忽职守不积极救灾,各降一官,然而普通救火兵士救火不力者,多为黥面、刺配等刑罚”可知,官员与军士处罚不平等;根据材料“诸见火起,应告不告,应救不救,减失火罪二等”可知,政府强调民众的义务;根据材料“按照居民五家或十家的范围设立一保,本保内有人放火要报告或制止,不然本保的人一并科罪”可知,宋代注重发挥民间临督职责。‎ ‎(2)评价:从消防效率来看,有立法保障,明确了职责,利于提高消防工作效率;强调民众监督,重视立法惩处,能让民众用火更为谨慎,从而降低火灾隐患;根据材料“本保内有人放火要报告或制止,不然本保的人一并科罪”可知,一并科罪容易使无辜者遭受无妄之灾。‎ ‎16.材料 张岱,山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凭借殷实的家境,张岱的早年在繁华享乐中度过,优裕的生活培育了他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诸般才艺。在参加科举考试屡屡失败后,张岱绝弃科举功名,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史学爱好。史学是张氏世传家学,张岱对司马迁、班固十分仰幕。明崇祯年间,张岱开始撰写明史巨著《石匮书》,积三十年之力撰成。他仿照《史记》“太史公曰”作“石匮书曰”,对其中所载人物、事件,或展开评论,或揭示立篇旨意,阐述书法义例。他在书中不仅对明朝君臣和学者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还对明朝的科举、盐政、漕运等制度的利弊进行了评说,从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角度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针对明末清初鼎革之际的社会现实,他还在书中专门设立一些传记,以表彰忠臣死义之士,宣扬忠孝节义思想。张岱成为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文化巨匠。‎ ‎——摘编自夏咸淳《张岱:传统与新潮融会的智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岱《石匮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岱取得史学成就的原因。‎ ‎【答案】(1)特点:受《史记》影响大;体裁为纪传体:内容主要是对明朝历史的总结反思:需家伦理道德作为评价标准;对人物评价相对客观:强调经世致用。‎ ‎(2)原因:明末清初时代变革的影响:家庭环境的熏陶;个人的努力;人生道路的曲折米承前代的治史传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他仿照《史记》…不仅对明朝君臣和学者…对明朝的科举、盐政、漕运等制度的利弊进行了评说…专门设立一些传记,以表彰忠臣死义之士,宣扬忠孝节义思想”从体裁、内容、评价标准及经世致用特点进行概括分析。‎ ‎(2)根据材料“史学是张氏世传家学…积三十年之力撰成…对明朝的科举、盐政、漕运等制度的利弊…从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宣扬忠孝节义思想”结合所学从明清时局形势、家庭环境、个人主观因素及个人责任精神进行回答。‎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