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兰考二高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孔子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爱”“和而不同”等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日益升温。下列说法中,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最具借鉴意义的是( ) 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天人感应”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存天理,灭人欲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 3. 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4. 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受到推崇,是因为它(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当代胜过古代”的思想为全社会所接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 “说一说来道一道,成由勤俭败由奢,紧紧手年年有,一粥一饭精细算,旧物易主贵如宝,不摆谱来不比阔,勤俭兴家福绵长。”这是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宣传词。下列哪一位先贤的主张与之吻合( ) A.老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6.有的学者将战国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 A.道、法、墨、儒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儒、道、墨、法 7.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就是在此时形成的 B.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儒、墨、道、法等学派相互诘难、批驳,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8.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9.他们这一派别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这一思想主张诞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儒学受到佛、道教思想的冲击并趋向融合 D.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10.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 ) 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 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D.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11.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儒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B.他提出了“明天理,灭人欲” C.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 D.他注释的《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经典范本 12.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13.“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朱熹的“道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4.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15.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中国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在当时万马齐喑的文化专制时代,可以说是出现了一缕民主的曙光。 黄宗羲、顾炎武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在于( ) A.大力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提出国家应重视“法治”的主张 D.认为国家是君主个人的产业 16.下列对儒学发展演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孟子提出仁政学说 B.董仲舒的新儒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唐代儒学发展到理学的新阶段 D.李贽的思想冲击了儒学权威地位 1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发展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18.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19.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宗教化 D.逐渐神秘化 20.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的气象 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 21.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C.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22.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 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A. B. C. D. 23.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书法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表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B.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又有“柳筋颜骨”的楷书 C.宋代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还有宋徽宗创造的“瘦金体” D.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24.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25.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 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6.欧阳修的《盘车图》上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写的绘画类别及其风格是( )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兼备 27.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苏轼 28.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29.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①毛笔、纸张 ②一叠印刷的书籍③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王羲之的《兰亭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 30.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评述,正确的是: A.造纸术发明于东汉 B.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作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C.雕版印刷术省时省物,效率很高 D.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属于木活字 二、非选择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4分)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8分) (3)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 历法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数目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中国人早在西汉时就发现了“勾三股四弦必五”的规律,然而勾股定律在西方则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哈雷彗星的观测记载,但该彗星却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名字命名。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4分)分析“天文历法”发达的原因有哪些。(6分) (2)材料二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的什么特点?(2分) (3)结合材料说说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高二历史答案 1-5 CDDAD 6-10 ADDCD 11-15 CDDBA 16-20 CBAAB 21-25 CABCA 26-30 ADDDB 31.答案:(1)核心:“仁”“礼”。 (2)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历史因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态度:李贽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时代特征: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32. (1)天文历法、地学、农学、数学等。 原因:天文历法的研究对农业生产有着一 定的辅助作用,而农业是封建统治的基础产业;统治者追求“君权神授”,为强化神秘的君 权,政府加大对天文历法研究的投入。 (2)经验性知识,缺乏理论升华。 (3)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为西欧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加快了思想解放的进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