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4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42张)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Ⅰ 必考内容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二、近代中国 1 考向分析 3 知识重构 4 热点素养 5 考题训练 2 网络构建 考 向 分 析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1. 维新思想。 2 .新文化运动。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考查较少。在题型上,兼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命题主要集中在 “ 师夷长技 ” 、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方面 网 络 构 建 知 识 重 构 关键词: 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 1 . 新思潮的萌发 —— 看眼看世界 (1) 背景:清朝君臣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2) 代表人物 ① 林则徐:近代中国 ______________ 的第一人。编译 《 各国律例 》 和 《 四洲志 》 ;仿制西方战舰。 ② 魏源:代表作 《 海国图志 》 ,提出 “ ___________________ ” 的主张。 考点一 “师夷长技”思想 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3) 核心思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 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5) 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 .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1) 背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 内涵: “ 中学 ” 是指 ______________ 和纲常名教; “ 西学 ” 是指西方文化,主要指 ______________ 。 (3) 实践: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先后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4) 影响 ① 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 “ 西学 ” 在中国的传播。 ② ______________ 的失败使洋务派 “ 自强 ” 的迷梦彻底破灭,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封建制度 近代科技 甲午中日战争 运用多元史观评价洋务派的 “ 中体西用 ” 思想 (1) 近代化史观:打出 “ 自强 ” 和 “ 求富 ” 旗号,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方式,对中国的工业近代化、国防和军队近代化、教育近代化和外交近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整体史观: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张的表现。 (3) 革命史观:从地主阶级的阶级利益出发,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度和纲常名教为目的。 (4) 文明史观:反映了封建传统文明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以及当时中国人对西方近代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 “ 传统人 ” 开始向 “ 现代人 ” 转变。 〔 跟踪训练 〕 1 . (2017· 濮阳 ) “ 中体西用 ” 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 19 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 “ 文化选择模式 ” ( ) A .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 B .表明了 “ 崇洋 ” 思想的盛行 C .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 D .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 A 【 解析 】 本题以 “ 中体西用 ” 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 “ 中体西用 ”“ 中西文化碰撞 ” 说明此文化选择模式提出了选择性的引进西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利用西学改造中学, A 项正确;有选择性地引进西学,这并不能说明 “ 崇洋 ” , B 项错误;西学的传入不能定位为文化侵略, C 项错误; “ 中体西用 ” 三项并没有批判中国传统儒学思想, D 项错误。 2 . (2017· 浙江温州十校联考 )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 A .明末清初的 “ 工商皆本 ” 的意识 B .魏源的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的思想 C .洋务运动的 “ 中体西用 ” 的主张 D .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B 【 解析 】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旨在考查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工商皆本思想与民族生存没有联系,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强调这种觉醒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人的枪炮之下,魏源、林则徐等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故 B 项正确;洋务运动发生于 1861 年,不是最初的,故 C 项排除;民主共和思想不是最初的觉醒,故 D 项排除。 关键词: 维新思想、君主立宪、变法图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 . 早期维新思想 (1) 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 ______________ 的产生。 (2) 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 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______________ 制度。 (4)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行动。 考点二 维新思想 民族资本主义 君主立宪 2 . 19 世纪末的维新思想 (1) 原因 ① ______________ 的初步发展是根本原因。 ②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阶级基础。 ③ 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______________ 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2)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 康有为:撰写 《 新学伪经考 》《 孔子改制考 》 ,宣传 ______________ 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② 梁启超:发表 《 ______________ 》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民族资本主义 早期维新 维新变法 变法通议 ③ 谭嗣同:用资产阶级 ______________ 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④ 严复:翻译 《 天演论 》 ,借助进化论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的原理,阐明实行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3) 主要内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4) 影响:起到 ______________ 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自由平等 思想启蒙 维新思想的特点 (1) 由技术到制度: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发展到制度层面。 (2) 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3) 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4) 救亡图存: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 〔 跟踪训练 〕 3 . (2016· 眉山 ) 王韬的 《 瞍园文录外编 》 中记载: “ 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 …… 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 这表明王韬 ( ) A .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 B .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C .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 D .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 B 【 解析 】 “ 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 ” 说明王韬没有认识到议会制度和君主立宪的本质,即法在王上、议会是权力的中心,故 A 、 C 项错误;王韬认为 “ 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 ” ,体现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故 B 项正确;王韬主张保留君主,与卢梭的思想不同,故 D 项错误。 4 . (2017· 山东师大附中一模 ) “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 ” 这说明维新思想 ( ) A .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 .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 .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 .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C 【 解析 】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是新文化运动,故 A 项错误;甲午战后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材料强调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对行政管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进程的影响,与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对行政管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进程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故 C 项正确;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的是 1911 年武昌起义,故 D 项错误。 关键词: 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 1 .新文化运动 (1) 背景 ① 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剧。 ② 中国 ______________ 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③ 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④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 ______________ 的逆流。 考点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民族资本主义 尊孔复古 (2) 兴起标志: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 ______________ 》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 内容 ①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 民主 ” 指 ______________ 和民主制度, “ 科学 ” 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旧道德 ” 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 ______________ ,有人提出 “ 打倒孔家店 ” 的口号。 ③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 《 ______________ 》 ,陈独秀发表 《 文学革命论 》 ,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青年杂志 民主思想 传统儒家道德 文学改良刍议 (4) 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5) 影响 ① 动摇了 ______________ 的统治地位。 ② 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③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 ______________ 运动的开展。 ④ 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封建思想 五四 2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 条件 ①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俄国 ______________ 的影响。 ② 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2) 传播概况 ① 发表文章、翻译著作:如李大钊发表 《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 庶民的胜利 》《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等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率先举起 ______________ 旗帜。 ② 与反马克思主义阵营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③ 创建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 (3) 影响 ①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 ______________ ,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② 1921 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 ——______________ 诞生。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 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 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通过营造新文化氛围来实现民主政治。 (3) 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 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 跟踪训练 〕 5 . (2018· 河北五校联盟 ) 陈独秀在 《 敬告青年 》 中宣称: “ 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 ” , “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 材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 ) A .认为传统文化需要改造 B .有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C .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 D .对传统文化有科学认识 C 【 解析 】 从材料中 “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 可知新文化运动以民族利益为重、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故 C 项正确;由 “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 ” 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存在全盘否定倾向,对传统文化没有科学认识, A 、 D 两项错误; 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 . (2017· 浙江 ) 《 新青年 》 载文称: “ 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 ,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 —— 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 ” 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 A .倡导民主科学 B .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 .反对愚昧迷信 D .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 解析 】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由材料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希望青年锻炼自己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故 B 项符合题意; A 、 C 、 D 三项均没有体现自主锻炼成才之意。 B 热 点 素 养 一、考查近代中国社会形势的变化对史籍研究的影响,考查唯物史观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关系。 (2017· 天津 ·4)1821 ~ 1850 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 ) 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A 【 解析 】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 1821 ~ 1850 年 ”“ 寻求经世之道 ”“ 随着边患加剧 ”“ 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 ” 可知,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人们逐渐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故 A 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人们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排除 B 项; C 项并非材料强调的中心意思,排除;材料与挣脱文字狱的枷锁无关,排除 D 项 。 二、 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的基本素养,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的能力。 (2016· 江苏 ·8)1897 年 10 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 《 国闻报 》 ,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 A .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 .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 .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 .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B 【 解析 】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报刊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阐释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 国闻报 》 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纸, A 项说法太绝对,排除;由 “ 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 ”“ 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 …… 华盛顿等处 ” 可知,维新派想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B 项正确;清政府不可能允许自由办报,排除 C 项;由 “ 偏重于北方各省 ” 可知, D 项错误。 (2016· 浙江 ·18)20 世纪初,有学者认为, “ 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 ” 该学者旨在 ( ) A .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 .提倡使用白话文 C .纠正 “ 文学革命 ” 的形式主义偏向 D .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 解析 】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关键信息 “ 古典是古人的时事 ”“ 现在 ”“ 何妨老实说出 ” 等和时间 “ 20 世纪初 ” 分析可知,选项 B 符合题意。 A 、 C 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选项 D 说法错误 。 B 三、以小论文形式综合考查中国近代史的内容,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历史素养。 (2017· 全国卷 Ⅲ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 “ 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 ” 。面对这 “ 旷古未有的变局 ” ,中国 “ 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 。 —— 摘编自吕思勉 《 中国通史 》 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 解析 】 本题考查近代中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和中国的近代化,意在考查考生独立提出观点,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要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围绕材料主旨拟定论题,可以是中西文明冲突或中国近代化趋势,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选取一个角度;其次要围绕论题进行阐述,以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知识为依据,史论结合。 专 题 训 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