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10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案(江苏专用)
第1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试说明 命题角度 备考指导 1.“师夷长技”的主张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体西用 1.(2019·江苏单科,6)“中体西用”的内涵 2.(2015·江苏单科,7)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评价 复习本讲时,要抓住一条主线、三大特征、四个阶段。(1)一条主线: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三大特征: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体现了追求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主题,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这一过程也是中国逐渐走向近代化的过程,注意联系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来理解向西方学习的深入。③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芽、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四个阶段: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②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③从1915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④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2.维新思想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3.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016·江苏单科,2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及其评价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018·江苏单科,9)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点一 地主阶级的探索 1.新思潮的萌发——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 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②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环球,探索救国之路。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内涵:“中学”,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 (2)实践:洋务运动。 (3)影响 考点二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 1.背景 (1)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 (2)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3)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 (4)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先进人士认识到改革制度的必要性。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梁启超: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3)严复:翻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实行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3.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考点三 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袁世凯专制、复古。 (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2.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影响 (1)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3)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 (4)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考点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发表文章,翻译著作,如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与反马克思主义阵营论战。 3.创建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考向一 近代地主阶级的进步思想 视角1 以校歌内容为切入点,考查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 【考题1】 (2019·江苏单科,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 A.全面复兴旧学 B.排斥西方新学 C.新学消解旧学 D.崇尚中体西用 关联主干 “师夷长技”的主张——中体西用 寻找题眼 根据“体用贵兼通……两端执乎中”可知,校歌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重,既不丢弃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学习使用西方外来文化,这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错点诊断 “全面复兴旧学”的说法过于绝对,且“复兴旧学”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校歌主张学习西方新学,而不是排斥西方新学;校歌主张中西并重,而不是用新学消解旧学 答案 D 视角2 以郭嵩焘的经历为切入点,考查洋务思想与传统思想的碰撞与冲突 【考题2】 (2015·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关联主干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寻找题眼 材料中“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言论引起了……谩骂”说明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政治,这违背了当时洋务派倡导的中体西用思想 错点诊断 “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是郭嵩焘解职的原因,虽然郭“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劝其扩大留学范围”,报告日本“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一位驻外使节的认识调整并不能说明“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1)从考查形式来看,对近代地主阶级思想的考查常以时代背景为依托,考查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或立足于社会现实考查洋务思想的影响,或通过史料考查对地主阶级思想共性的认识。 (2)从知识考查角度来看,解答时需要准确把握地主阶级思想主张的不同、共性及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①不同:抵抗派是在鸦片战争的环境下出现的,主要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而且由于各种局限没有付之于实践;洋务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不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而且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积极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努力践行爱国、救国的方案。 ②共性: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或者方案,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前肩负起时代使命的地主阶级士大夫的时代使命感。他们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在爱国、自强的时代使命驱使下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从本质上来看,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③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有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于“经世致用” 的封建思想体系。 考向二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视角1 从推理角度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考题1】 (2018·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近代中国有一批人把孔子描述成一位改革先师,打着孔子的旗号,提出“一套社会方案,如鼓励中国人戒掉鸦片、废除裹脚习俗、革除其他陈规陋习等”。这一批人是(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关联主干 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寻找题眼 根据“近代中国有一批人把孔子描述成一位改革先师,打着孔子的旗号”,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批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错点诊断 材料主张改革,不是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没有打着孔子的旗号;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与孔子无关 答案 C 视角2 综合考查维新思想的内容、特点及评价 【考题2】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 ①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②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据史料,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对此应如何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第一步 审设问 目标 途径 1.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 据史料 2.对康有为变法思想特点的评价 据史料和所学知识 3.康有为“叛逆色彩”思想主张的表现 第二步 析史料 判出处 出处表明史料论述的是中国现代化历程 读信息 ①表明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②说明康有为借助儒学否定君主专制 衔知识 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但其宣传的维新思想对近代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步 定答案 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评价:反映了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这一宣传方式有利于减缓改革的阻力,促进思想启蒙;也说明其思想并未同封建思想彻底决裂,暴露出民族资产阶级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 体现: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考向三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视角1 以学者观点切入,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考题1】 (2013·江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联主干 新文化运动 寻找题眼 题干材料中“民间文学……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等说明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错点诊断 “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由题目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材料并未体现“文言文的价值” 答案 D 视角2 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题2】 (2018·江苏单科,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关联主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寻找题眼 材料信息“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在指导工人运动,即正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错点诊断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1928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答案 A (1)通过史料切入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复习备考时需要从以下几点来把握: ① 它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②在文化选择上,敢于勇敢地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 ③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文化运动有了统一的走向。 ④抓住了要害,对当时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批判。 (2)通过史料切入考查新文化运动中对于中西方文化的态度的评价。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进步性 局限性 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②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①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②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 1.(2019·江苏单科,6·“中体西用”)1885年,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其中教育类试题命题有“(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之语。这体现了其主张是( ) A.维新变法 B.民主共和 C.工商皆本 D.中体西用 解析 材料中的“纲常政教、惟兵商二途”等字眼体现的是既要维护传统的纲常政教又要学习西方的兵商等方面的技术,是典型的中体西用思想,所以本题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 答案 D 2.(2016·江苏单科,8·维新思想)严复在《救亡决论》中说:“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则不容不通知外国事。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此理不明,丧心而已。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这表明严复主张( ) A.通晓夷情抵抗列强侵略 B.坚持变法维护清朝统治 C.反对守旧宣传进化思想 D.提倡西学挽救民族危亡 解析 “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体现不是抵抗,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维护清王朝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无从体现宣传进化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通外事”“早一日转机”体现挽救民族危亡,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3·江苏单科,7·新文化运动)《新青年》自第2卷刊登通告:“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新辟‘读者论坛’一栏,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同时,《新青年》第1到3卷每一号的封三都刊有《投稿简章》,明确提出“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此举( ) A.宣告新文化运动开始 B.体现了兼容并收的原则 C.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D.大力弘扬了“五四精神” 解析 宣告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是《青年杂志》的创办,故A项错误;“自第二卷第一号起,新辟‘读者论坛’一栏,容纳社外文字,不问其‘主张’‘体裁’是否与本志相合”和“来稿无论或撰或译,皆所欢迎”体现了包容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包容原则,没有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大力弘扬“五四精神”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8·江苏单科,9·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这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C.激进民族主义者宣传民主科学 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析 A项发生在19世纪末,与材料中“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 不符,故A项错误;B项发生在19世纪末,与材料中“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不符,故B项错误;C项1915年兴起,与材料中“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可知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材料中“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5·江苏单科,7·说明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发表《正仇满论》,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非仇视之谓也”,1903年又在《苏报》上发表《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这说明章太炎( ) A.主张反清革命 B.反对民主共和 C.提倡保皇立宪 D.支持君主立宪 解析 “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非仇视之谓也”其反清的立场非常明显,故A项正确。 答案 A 6.(2016·江苏单科,8·表明类)“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这表明陈独秀旨在( ) A.否定孔教传统的是非和价值标准 B.肯定孔教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C.强调孔子个人学说不合现代生活 D.从现代生活角度重估孔教的价值 解析 A项与材料中“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符,故A项错误;肯定孔教与材料中“我们反对孔教”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表明要与时俱进,重估价值,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7·江苏单科,9·因果类)新文化运动力图通过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来救中国,结果却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人们称其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解析 冲击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不是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动摇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找到了救国的道路,这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直接原因,故C项正确;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9·江苏单科,6·体现类)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堂如下课程、课时。其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学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课程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课时 20 8 8 4 3 10 ①注重西学 ②经世致用 ③中体西用 ④顺应潮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由材料中外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法制理财等课程的设置可知,清末教育注重传授西方文化知识,课程内容倾向于经世致用,这也顺应了时代潮流,而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课时冲关练 1.(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 )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 D.民主科学 解析 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表明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的核心主张是变革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民主革命的核心主张是变革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C项错误;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变革的是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9·江苏南通一模)学者李喜所认为,该书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域外史地著述,书中的设想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该书最有可能的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 解析 “该书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域外史地著述”表明该书是《海国图志》,故选B项。 答案 B 3.(2019·江苏盐城期末)维新变法前夕,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再次强调“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这表明他( ) A.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B.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 C.支持维新派政治变革 D.力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解析 材料中张之洞仍然强调中体西用,反对兴民权,故A项错误;材料张之洞强调“旧学为体”,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故B项正确;材料张之洞仍然强调中体西用,反对政治变革,故C项错误;材料张之洞仍然强调中体西用,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9·江苏宿迁期末)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该主张( ) A.认可西学价值,倡导以末辅本 B.提倡本末并举,要求中西并重 C.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全面西化 D.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解析 郑观应强调中学为本,西学作为辅助,故A项正确;“主以中学,辅以西学”并非中西并重,故B项错误;材料“主以中学”体现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故C项错误;“辅以西学”没有体现贬低西学价值,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9·江苏高邮期中调研)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 ) A.“中体西用”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B.洋务派能理性看待西方科技的影响 C.“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D.官绅阶层已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 解析 题目中并未体现中体,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认为学习西方是为维护清朝统治,并未理性看待,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投考者寥寥”“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得出“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官绅阶层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并未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8·江苏南通质检)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评价道:他所宣扬的儒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而是一种“儒表西里”的新儒学,一种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的儒学,故又称“新学”。这里的“他”应是( ) A.魏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李大钊 解析 根据“儒表西里”“一种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的儒学”,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C正确;魏源、洪秀全没有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排除A、B;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与“儒表西里”无关,排除D。 答案 C 7.(2019·江苏如皋调研)1898年康有为的一本著述在当时被封建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 )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 D.《资政新篇》 解析 “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指的是《孔子改制考》,故选B项;材料的内容是《孔子改制考》,排除A项;《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著作,排除C项;《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提出的,排除D项。 答案 B 8.(2019·江苏南通质检)康有为曾对五部重要儒家经典进行注释,这些注解的特点是结合三世进化说和西方的宪政民主来诠释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他在这些注解中认为儒学非但不与近代宪政民主制度相矛盾,反而可以成为后者的重要思想资源。康有为这一做法意在( ) A.获得西方支持 B.弘扬传统文化 C.宣传维新思想 D.加强中外交流 解析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与材料中“结合三世进化说和西方的宪政民主来诠释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相符,故选C项。 答案 C 9.(2019·江苏江阴四校期中)梁启超说:“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在“大梦唤醒”后掀起救亡运动,其基本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设议院,伸民权,变法图存 解析 在维新变法运动中,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故选D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的主张,排除A项;“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提出的主张,排除B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C项。 答案 D 10.(2019·江苏南京三模)“他”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新命题,强调“民主并非西方之体,而是用,自由才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所在”,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材料中的“他”( ) A.编撰《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 B.著《孔子改制考》,宣扬托古改制 C.介绍进化论思想,倡导救亡图存 D.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培养新青年 答案 C 11.(2019·江苏盐城期末)“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民报》 D.《新青年》 解析 材料强调“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主张对传统文化彻底批判。A项向国人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故A项错误;B项主要论证变法的合理性,故B项错误;C项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故C项错误;《新青年》主张对传统文化彻底批判,推动民众思想解放,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9·江苏宿迁高三期末)鲁迅于20世纪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和“立人”两个相关的命题,认为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某些严重缺陷和弱点是由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为此,他( ) A.著文立说,批判传统道德 B.倡导民主,反对封建专制 C.弘扬科学,摒弃愚昧迷信 D.领导革命,重建道德价值 解析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发表《狂人日记》批判封建道德,故选A项;反对封建专制的是辛亥革命,排除B项;认为中国“国民性”中存在的某些严重缺陷和弱点是由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造成,为此,鲁迅批判封建思想,没有弘扬科学,排除C项;领导革命,重建道德价值的是共产党,排除D项。 答案 A 13.(2019·江苏连云港模拟)黄侃曾调侃白话文啰嗦,如:“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不如“妻丧速归”简练。为此,胡适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击。这一争论实质上是( ) A.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答案 D 14.(2019·江苏省七校联盟期中联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A项错误;“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表明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不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故D项正确。 答案 D 15.(2019·江苏泰州高三期末)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说:“ 民国以来之教育,多取法于欧、美,而中小学校之读经,首先废止,高等大学之经学科目,亦以次改革。急进之士,尤以反对孔子之学说、提倡后进、改造解放之声,震于一时。”这一论说( ) A.倡导以“西”补“中”中西融合 B.揭示了“西体中用”的历史局限 C.批判了“西学东渐”的历史必然 D.反映了学西学挽救危亡的时代性 答案 D 16.(2019·江苏海门二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如果说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体的形式传入中国并产生洪波巨澜,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 ——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有学者认为晚清思潮有其时代特色,试结合19世纪中后期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文化人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 (3)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归纳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 (1)因素: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晚清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感。 说明: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答维新派的主张也可)。 (2)原因:是封建礼教秩序的精神支柱;极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表现:提倡白话文。 (3)背景: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贡献: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进程;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启示: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