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 1.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 农业科学体系己经形成 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耙土”“再翻一遍”“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说明对于土地进行精耕细作,B正确;材料主旨信息是精耕细作,不是耕作方式,A错误;C中科学体现显然不符合古代农业特点;D中优越性不符合材料主旨。 2.“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 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B. 经济体制的稳定性 C. 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 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材料“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反映了小农经济与欧洲的农业生产相比具有停滞不前的特点,故A正确;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表述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故选A。 3.明清时期,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并,被誉为“花乡”。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 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C. 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 D. 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可知此时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C正确;封建政府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错误;长途贩运贸易繁荣的说法材料未体现,B错误;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的说法材料未体现,D错误。故选C。 4.有学者认为,西班牙舰队的失败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中。在一个商业的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也许在1588年,对这一点还并无太明确的认识,可是在下一个世纪,终于成为了每一个英国人的呼声。这表明 A. 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B. 海洋的重要性日益深入英国人心 C. 西班牙失去了海外殖民地 D. 海洋的重要性日益超过陆地 【答案】B 【解析】材料“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表明16世纪末,英国人已经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18世纪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所以答案选B。 5.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世界摆渡人”。这些称号反映出英荷两国成为当时世界的 A. 工业中心 B. 贸易中心 C. 金融中心 D. 科技中心 【答案】B 【解析】“海上马车夫”和“世界摆渡人”都是指在加强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中发挥着中心和重要的作用,B正确;AD不符合荷兰,因为题干是在考查两国的共同点,排除;C虽然是两国的共同之处,但是不符合题干中的称号,排除。故选B。 6.、18世纪,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封建国家推行了两种甚至截然相反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重商主义。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 都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都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C. 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都加强了封建势力的力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17、18世纪中国在此阶段是由于封建制度的限制,国家实行重农抑商,维护封建统治;而此时西方则是为了资本原始积累,提倡重商主义,两者都有国家因素在干预, A项正确;17、18世纪中国因实行重农抑商,一定程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排除B;中国重农抑商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资本主义发展,而西方重商主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西方重商主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掀起反封建浪潮,排除D。所以选A 7.据湖南口岸贸易情形的记载,“自近年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洋纱一纵,尤为畅销。业此者现有四十五家,而每日所获,各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之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 近代民族纺织业发展缓慢 B.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销售 C.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 进口洋纱在中国销售萎缩 【答案】C 【解析】洋纱在畅销的同时,本地棉花滞销,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故C项正确;材料中涉及“棉纺织贸易经营者增多,获利颇丰”,与民族纺织业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湖南口岸为例介绍,得出“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销售”是以偏概全,洋布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洋纱一纵,尤为畅销”,故D项错误。故选C。 8.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A. 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 B. 国民党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C. “短暂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 D. “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1929年”、“1930年”、“1934年”年,可知题干揭示的是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7年)的法律,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创办于19世纪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C项揭示的是“一战”期间(中华民国初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段,排除;D项中“实业救国”思潮出现在19世纪末,在近代长期存在,排除。故选B。 9.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农民富,国家昌。吸取历史经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 重视农业生产的投资,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 B. 主要致力于改革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C. 强调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D. 重视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农业合作化运动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主要致力于改革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故选B。 10.下图四条曲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力量的发展趋势,其中最能体现时代进步潮流的经济形态是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答案】A 【解析】线条③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60年代产生,1956年三大改造结束,是近代中国进步的经济因素,A正确;线条②是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随着新中国成立而结束,它阻碍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线条①是中国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它是落后的经济成分,排除C;线条④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主义,它阻碍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故选A。 11.1997 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①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心 ②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③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问题 ④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问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明确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心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①错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会议上提出来的,②错误;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问题是在十五大提出来的,③正确;解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问题是在十五大提出来的,④正确。综上可知③④正确,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2.1873年1月22日上海县令发出晓谕,通知各制鞋店不得在鞋上用文字标写店号,同年12 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知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记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材料反映了 A. 官员劝诫百姓敬惜字纸的良苦用心 B. 工商业者具有了商标品牌意识 C. 商品意识对传统伦理意识的挑战 D. 工业化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革 【答案】C 【解析】“不得写店号、不准加盖记号戳记”等反映的是商品意识的增强对传统的伦理意识的否定和挑战,C符合题意,正确;A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强调商标品牌意识问题也不涉及工业化,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3.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中国传统婚姻观发生变化 B. 中国深受西方文明影响 C. 南京国民政府重视法治建设 D. 国人婚姻法律意识淡薄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29年《大公报》的广告,材料中的《离婚法论》的广告属于民事内容,可以看出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传统婚姻观念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D项错误;中国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在此过于绝对,因此B项错误;这只是一部书,并未提到南京国民政府修改法律,重视法治建设。因此C项错误。 14. 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 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 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 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 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答案】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1925年前后正处于国民革命时期,国内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排除A项。材料所涉内容是电影业的发展,不是电影业的出现,排除B项。C项依据题干材料不能直接得出结论,排除。。故D项符合题意。 15.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B. 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D. 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 【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挽救经济危机,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结果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其目的是通过刺激经济,促进经济复苏,挽救经济危机,A正确;罗斯福新政需要提高物价水平,B错误;币制改革属于金融方面与工业关系不大,C错误;通货紧缩导致物价持续下降,与罗斯福新政需要提高水平不符,D错误。故选A。 16.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的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经济高积累。”这一材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是 A. 混合市场经济 B. “统制经济体制” C. 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D.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答案】D 【解析】混合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故A项错误;统制经济体制是指政府推行的“强制性干预”和“管制”经济的体制,故B项错误;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是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故C项错误;政府主导型经济的特征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根据材料信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协调经济高积累” 可见属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故D项正确。 17.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 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 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 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 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所给信息“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判断是70年代经济危机后的措施。 18.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村产生了很多富农,已经形成一个阶级了。要搞大农业,必须消灭富农的庄园,而且不是消灭个别的富农,要“全盘集体化”,各方面、各个地区都集体化。据此分析,斯大林意在 A. 调整农村阶级关系 B. 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 C. 优先保护农民利益 D.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斯大林认为要消灭农村的富农阶级,实现农业的集体化,A正确;材料强调在农村实行集体化运动,即建立公有制经济,由国家、集体统一计划,B错误;C项不是本质,排除;集体化之后的土地属于国家和集体,并不是农民所有,D错误。故选A。 19.1979年7月,勃列日涅夫出台工业管理体制,“建立长、中和短期相结合的计划经济体系,使企业经营活动有较大的余地;把企业的物质利益形成指标;将科技人员的物质利益和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挂钩。”这一举措 A. 打破传统的斯大林模式 B. 极大地调动企业自主性 C. 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价值 D. 使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对科技人员的重视,也就体现了勃列日涅夫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价值,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勃列日涅夫并未打破传统的斯大林模式 ,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勃列日涅夫也未实现企业自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使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是勃列日涅夫的军事措施而非经济措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0.1977年10月,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新宪法的决议,随后举行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了苏联新宪法。勃列日涅夫胜利的宣告:世界上第一个全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大法通过了,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事实已经由宪法固定下来。“新宪法”通过表明苏联 A. 全面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B. 摆脱了思想僵化的斯大林模式 C. 人民的利益得到全面保障 D. 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受到束缚 【答案】D 【解析】“新宪法的决议”“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事实已经由宪法固定下来”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受到苏联高度集中计划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故D正确;A中不符合事实;B中摆脱说法错误;C中全面保障不符合事实。 点睛: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改革,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则侧重于政治体制改革。 21.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经过多方商讨国际货币基金事项,谈到最终决定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和法国的基金份额的分配为:27.5亿美元、13亿美元、12亿美元、5.5亿美元和4.5亿美元。此份额分配 A. 体现参与国的地位平等 B. 说明法国比中国获得更多利益 C. 表明美国拥有很大优势 D. 加重了中国在基金份额的负担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基金份额的分配为:27.5亿美元、13亿美元、12亿美元、5.5亿美元和4.5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的绝对优势地位,C符合材料主旨和史实,正确;A明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属于对题干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D结论仅从题干信息看不出来,排除。故选C。 22.20世纪60年代世界出现了第一次区域化浪潮,如石油输出组织、欧共体和东盟先后建立。80-90年代出现了第二次区域化浪潮,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等。与第一次相比,第二次区域化浪潮的特点是 A. 以政府或政策导向为主要动力 B. 区域集团成员不存在重叠现象 C. “南南合作”成为主要组建模式 D. 突出非歧视性或开放性的原则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第二次区域化浪潮,即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都体现了合作成员政治、经济的多样性,甚至还有社会制度不同的成员,这反映了非歧视性或开放性的原则,D项正确;20世纪80-90年代的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主要突出了非歧视性或开放性的原则,而不是以政府或政策导向为主要动力,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美国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因此存在重叠现象,B项错误;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的区域化不仅仅是南南合作,C项错误。 23.研究表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加拿大的两个省之间的贸易量,大约是加拿大的一个省与另一个同等距离、同样人口的美国州之间贸易量的20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两国地理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 B. 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内部矛盾重重 C. 加拿大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超美国 D. 主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两国贸易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存在较大差别,说明主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贸易发展,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存在的差别,两国地理环境不是主要原因,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有一定的制约因素,无法体现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的矛盾重重,B项错误;加拿大经济发展水平远超美国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 24.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B. “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 C. 科技进步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D. “新经济”在美国的出现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二战后欧美国家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相关,也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应选C项;选项A、B不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从空间上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5.留美学者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沿岸……黄河的淤沙含量令人叹为观止……在帝制时代以前,各自修建的治水工程经常是彼此分开的封建国家之间发生纷争的原因,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出现,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在中国,降雨的季节性很强……导致中国频发水旱灾害……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数个世纪里……农民因饥饿和食品短缺而参加战争。大自然还给中国设置另一个难题,即北方边疆的安全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也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相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出现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原因? 材料二 况且提到这一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即中国历史家效尤。 ——黄仁《中国大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我们再问: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其答复则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中国是大陆型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不仅整个领域自给自足,而且各府县也要遍种桑稻。加以中央集权,长期实行科举取士,使中国这个国家与社会表现出它独特的性格,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也要根据这个高层机构之需要而调整。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答案】(1)原因:黄河流域水旱灾害的治理需要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长期混战使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袭扰。 (2)表现:宋代的“市”打破坊市界限,形成繁华的“商业街”;“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商业活动不在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夜市繁荣,营业时间延长;海外商运发达(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抑制资本主义经济和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势力强大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压抑;封建制度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等。 【解析】(1)原因:由材料“黄河的淤沙含量令人叹为观止……在帝制时代以前,各自修建的治水工程经常是彼此分开的封建国家之间发生纷争的原因……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出现,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可归纳为黄河流域水旱灾害频繁需要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由材料“在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数个世纪里……农民因为饥饿和食品短缺而参加战争”可推断出诸侯国之间长期混战使人们渴望统一;由材料“大自然还给中国设置了另外一个难题,即北部边疆的安全问题”可归纳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2)表现:结合所学可商业的发展概括入手分析。首先是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包括坊市分离和夜市繁荣;其次是最早纸币“交子”的产生;第三是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包括商业活动不再受到政府的直接监管和商业税收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最后是海外贸易的发达。 (3)原因:由材料“中国是大陆型的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可知其原因为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由材料“不仅整个领域自给自足,而且各府县也要遍种桑稻”可知其原因为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由材料“加以中央集权,长期实行科举取士,使中国这个国家与社会表现出它独特的性格,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也要根据这高层机构之需要而调整”可知封建专制和传统儒家思想观念都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严重束缚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 (单位:%) 择偶标准 1948~1966年 1967~1976年 1977~1986年 1987~1996年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5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职业 17.8 25.8 28.2 40.7 籍贯 4.2 4.9 6.7 4.1 上表反映了我国青年人择偶标准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案】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择偶标准由注重政治出身向个人能力倾斜;择偶标准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能力;择偶标准对个人政治身份的关注日趋减少;等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趋势:择偶标准由注重政治出身向个人能力倾斜。 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文革期间,国家更是以阶级斗争作为工作重心,“左”倾错误思想严重,政治出身受到重视。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个人能力更受到人们的重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结合图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得出择偶标准变化的各种趋势,如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和本人成分和政治面貌从高到低,说明对个人政治身份的关注减少,根据学历一栏的数字变化可知重视个人的能力等等。然后选取一种趋势进行说明,说明形成的原因要充分结合材料所提供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如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总体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宇航工业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材料二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20世纪50年代经济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材料三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多项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介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 (3)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及其取得的共同效果。对此你有何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政策有何共同之处。其实质是什么? 【答案】(1)措施:发展高科技;协助垄断组织开拓国外市场;对一些外贸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2)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三者结合起来。 (3)侧重点:日本侧重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联邦德国侧重对经济进行市场调节。效果:都促成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认识:应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4)共同之处: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解析】(1)根据材料“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可得出发展高科技;根据材料“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可得出协助垄断组织开拓国外市场;根据材料“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进行补贴”可得出对一些外贸出口产品进行补贴。 (2)根据材料“保护自由竞争”“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等信息可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三者结合起来。 (3)侧重点,根据材料“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多项服务……政府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可得出,二战后日本经济政策侧重于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根据材料“保护自由竞争”“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可得出联邦德国侧重对经济进行市场调节。效果,根据材料“年平均增长率达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等信息可得出都促成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认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的日本和联邦德国都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说明经济政策的制定应依据本国国情。 (4)共同之处,根据材料“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多项服务”等信息可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政策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都采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