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8 日本明治维新(讲)-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选修1)
【重难点“精讲”】 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日本的认识 1.使日本社会危机加剧。日本开国后,欧美国家向日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套购黄金,使日本传统工业遭到沉重打击,物价暴涨,经济混乱。人民生活困苦,农民和贫困市民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2.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1)在生丝和茶叶等生产部门,出口的大量增加刺激了生产的发展,生产技术和经营形式不断得到改进,一些生产和经营相关产品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长。 (2)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工业文明的优势,他们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 3.促进了西南诸藩的发展。在长期受幕府排挤的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开始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上这些,为日后日本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二、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的变化 1.政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幕府统治被推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大名、武士对地方的统治权被剥夺,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中下级武士掌握了领导权。 2.经济上: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深入农村,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商业资本发展迅速。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工商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3.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到美、俄、英、法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三、明治维新的特点是什么? 从改革的领域、方式、措施、内容等方面掌握,具体表现如下: 1.从改革领域上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 2.从改革方式上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上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四、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改革措施、国际环境方面分析,具体如下: 1.社会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迅速壮大。 2.领导力量: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新政权。 3.改革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进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4.国际环境:国际环境有利,外部干涉较少。 五、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的表现 政治上 虽然宣布废除封建特权,实行“四民平等”,但却实行华族制度,本质上是把幕藩体制下的封建等级身份制转化为具有强烈封建性的近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这意味着新的不平等 经济上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引进西方模式的过程中较为盲目,出现了新的经济问题 体制上 明治维新在家族制度、官僚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为日本向近代天皇制的过渡和形成创造了条件 意识形 态上 既有所谓“全盘西化”的极端化倾向,又有大量封建因素被保留或发展下来。明治维新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日本军国主义是封建军国主义和资产阶级军国主义的结合体,以封建皇国观和武士道精神为核心理念 六、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认识 1.近代化的主体内容:近代化主要指资产阶级化,具体表现为 (1)逐步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化,即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建立资产阶级政体:如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 (2)逐步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即采用大机器生产,建立近代企业。 (3)逐步实现思想上的开明化,即倡导人文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理性等。 2.近代化方式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如英国、法国、美国等。 (2)通过国家统一的道路,如德国、意大利等。 (3)通过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道路,如日本、俄国等。 3.对不同道路的理解 (1)不同道路之间无优劣正误之分。 (2)决定不同道路的选择的因素是本国国情,国情不一样,选择的道路也必然不同。 (3)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应该求同存异,尊重各自选择,和谐共存。 易误辨析] 比较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 1.相同点 (1)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都受工业文明潮流的影响。 (2)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不同点 (1)背景不同:19世纪中期日本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国家,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民族危机严重。而在俄国,农奴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阻碍;阶级矛盾尖锐;贵族统治岌岌可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决定废除农奴制。 (2)目的不同:日本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压迫而进行的改革。俄国是为了防止人民革命运动、维护自己的统治,迫不得已而进行的改革。 (3)内容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等全面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了“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 【素质拓展】 1、史料与史证(1) 史料主题: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史料] 材料一 (1869年4~5月,诸藩均上表“奉还”版籍)7月25日,天皇批准各藩之“奉还”,却不再授封,而任命各藩主为“藩知事”(共274人),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使之成为地方官。 ——《简明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日本最早的火车站 材料三 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明治维新领导人1869年初的一封信 2、史料与史证(2) 史料主题:明治维新的影响 史料] 材料一 日本近代棉纺织品国内总消费情况(单位:千捆) 年度 国内总消费(A+B) 消费来源 国内生产(A) 国外输入(B) 1887~1888 327(100) 58(18) 269(82) 1889~1890 428(100) 178(42) 250(58) 1891~1892 514(100) 374(73) 140(27) 1893~1894 646(100) 527(82) 119(18) 1895~1896 930(100) 812(87) 118(13) 注:( )内的数字为相对于国内总消费的百分比。 ——日]高村直助《日本纺织业史序说》 材料二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题技巧指导】 图片类选择题解题技法 历史图片类材料型选择题主要以历史照片、图片或绘画等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历史阐释能力。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反映了文综试题命题改革的方向。 图片材料型选择题将一定的信息隐含在图片里,借助图片研究事物的特征、规律或联系等,解答好这类题,需要坚持“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审,一是审图,要求弄清图片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二是审注,注的内容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有好处;三是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第二步: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纵向比较。第三步:联,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注意图与教材相关知识的联系。 技巧体验:1. 根据下面两幅图的内在联系,选择与此相关的明治维新的内容( ) “大政奉还” 石川县颁发的地契 A.富国强兵、创办军事工业 B.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 C.文明开化、发展现代教育 D.奉还版籍、废藩置县 【答案】D 【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维新·内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