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时作业 15 国共的十年对峙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 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 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起义成功”指的是( A )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解析:由题干中的“建立自己的武装”“周恩来”等信息,可以 得知是南昌起义。B、C、D 与题干无关。 2.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农民,只 有农民才能使旧中国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厦倾塌”。在该观点指导下的 革命实践是( D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第一次国共合作 C.北伐战争 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解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题干中毛泽东提出 “中国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农民”,突出对农民的重视,可以排除 A、 B、C 三项。 3.1927 年 11 月后,诸如“暴动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 面”“割据地带”等词语频繁在中共文献中出现。这说明当时的中共 ( D ) A.完全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B.开始看重农民革命的力量 C.出现了“左”倾的错误思想 D.对斗争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根据材料时间和“割 据”一词的频繁出现,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 认同,故 D 项正确;A 项说法过于绝对,B 项开始于国民革命时期, C 项在“八七会议”已经出现,均排除。 4.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 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它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是( D ) A.南昌起义 B.红军长征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红军荟萃井冈山”,就是指红军到井冈山 会合,这就是指井冈山会师,故选 D 项。A、B、C 三项与材料无关, 排除。 5.“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这首歌反映的革命时代是( B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解析:由材料中“红军”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8 年,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和湘南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 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军。 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 1935 年 2 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而今迈步从头越”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C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解析: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1935 年 2 月”可以判断出是遵义 会议,A 是 1927 年;B 是 1927 年秋收起义之后;D 是 1936 年。 7.1927 年 9 月到 1928 年上半年,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仅半 年之内,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达 3 万多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安 七里坪的一个招兵站,一天就招收 800 名农民入伍。出现上述情况的 主要原因是( A ) A.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北伐战争的顺利推进 D.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27 年 9 月到 1928 年上半年,农民 参军的积极性比较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当时根据地开展土地 革命,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导致农民参军的积极性高涨,故 A 项 正确;B 项不符合题意;C 项是 1926 年开展的,排除;D 项是 1934 年开始的,排除。 8.“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 并且中国共产主义主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 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一事件是 ( D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解析:根据材料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 主义主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结合所学可知 1935 年 1 月, 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问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领导,故 D 项正确;其他三项 都受到共产国际的一定指导且毛泽东并未掌握领导权,故排除。 9.有首歌这样唱道:“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 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 要目的是( B ) A.准备北上抗击日寇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实施战略战术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 红军长征的主要目的是保存革命实力,进行战略转移,故选 B。 10.“远征红军智勇全,遵义选帅毛委员,冲破教条与分裂,拨 开迷雾见青天。”此诗中“遵义选帅毛委员”指的应是( A ) A.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毛泽东 B.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总书记 C.肯定毛泽东进攻贵州的主张 D.选举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总负责人 解析:在遵义会议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并在会后选举毛泽东进入三人军 事指挥小组,负责军事。故选 A。 11.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 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处应该填写( A )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 解析:抓住本题中关键信息:“四夺赤水”,它反映的是长征, A 为长征过程中召开的会议,与题意相符。B、C、D 与长征无关。 12.“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从 1934 年 10 月开始行动。在连续冲 破四道封锁线后,从八万六千人锐减为三万多人。这种严酷事实,迫 使红军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再也不能照原来的办法打下去了,必须下 决心有一个根本的改变。”后来发生的“根本改变”是( A ) A.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 B.红军一往无前,克服艰难险阻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壮大革命力量 D.抓住主要矛盾,建立统一战线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指 挥权,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从而挽救了党和中国军队,因此 这个根本改变就是遵义会议。故 A 项正确。B 项不是根本改变,C 项是红军长征的结果,D 项与材料无关,故 B、C、D 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6 分,第 14 题 26 分, 共 52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中段……远离都市…… 大革命的影响却深深地扎在劳苦大众的心中…… 材料二: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 的井冈山地区,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的斗争中,红军……形成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 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对 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三:80 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伟大的秋 收起义,率领工农革命军挺进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 后又与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进行了艰苦卓 绝、波澜壮阔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于中 国革命和中国发展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 利的光辉起点。 ——李长春《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创建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当初为什么选择在井冈 山建立革命根据地。(12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井冈山对中国革命 发展的重大意义。(14 分) 答案:(1)①位于湘赣边界处,远离城市,敌人在此处力量薄弱。 ②山区易守难攻,便于革命力量的发展。③受大革命的洗礼,群众觉 悟高。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 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起点。 解析:第(1)问从井冈山的位置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 二、三并结合所学回答。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0 年 1 月 5 日,毛泽东写信批评一些同志对时局估 量的悲观思想。他引用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 这句话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 述。 材料二: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 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 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 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星星之火”指什么历史事件?促使中国革命在 这一时期力量由弱到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2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红军为什么要“行军”?长征胜 利结束有何伟大意义?(14 分) 答案:(1)星星之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因素: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2)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意义:①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②长征 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新中 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