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高二文科第二次月考文综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国语•晋语》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按照这个说法,黄、炎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下列与此相关的是 A. 井田制 B. 宗法关系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论述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宗法关系,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井田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宗法制而非分封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还没有出现郡县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 我国南方原来在农历六月过小年,东汉时政府安排在冬季,唐代才逐渐固定在腊月二十四日。材料中南方小年曾在农历六月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政府的强制 B. 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 C. 人们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 D. 尽可能减少了对农时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我们要明确年这个节日是在农闲时候才有的,所以从年节的时间的变迁可以看出南方农历六月是农闲时节,也就是说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C选项与时间改变无直接关系;D选项说法没错,但是不是最可能的因素。‎ 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节日产生的原因。中国的节日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都具有明显的农耕文明的特征。因此我们要从农业情况来分析春节的文化意义,由此得出其现实依据,这样本题就容易回答了。‎ ‎3. 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 A.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 B. 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D. 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 ‎【答案】C ‎【解析】题干仅反映官营手工业中人力要素的市场化,A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中后期,与材料“清朝完全废除匠籍”时间不相符合;根据题干信息“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可知,清朝官府对官营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这利于手工业者参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促使民营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这一规定的实行,势必影响官营手工业的规模,使手工业的生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故C项正确;‎ 选项与材料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 点睛:明清时期,由于守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逐渐被民营手工业所取代,政府不得不适应这一形势,进行相应的管理制度的调整,废除匠籍制度。这一措施导致了手工业行会组织发生重大改变,进而影响到手工业生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4.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 A. 导致秦短命而亡 B. 有利于君主专制 C. 不利于巩固政权 D. 更有利于百姓 ‎【答案】D ‎【解析】“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的信息说明郡县制比分封制进步,更符合百姓的利益,故D项正确;材料评价的事郡县制的积极作用,故A和C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 ‎【点睛】本题是以王夫之的言论作为情景考查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材料中“为天下计,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是解题的关键,首先要突破文言文的障碍。‎ ‎5. 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这表明 A. 中国主权的丧失 B. 天朝体制逐步崩塌 C. 中西方地位平等 D. 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 ‎【答案】B ‎ ‎ ‎6. 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如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 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 中国丝绸收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 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 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我们来看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3-14世纪。这段期间中国处于宋元时期,排除C选项。13世纪末给出了马可·波罗的经历,说明这件事情发生在这之前。此事件又发生在造纸术传入境外之后,因此可以排除B选项。材料中出现了造纸、印刷术、指南针,说明和四大发明有关,因此选择与火药有关的,而且与时间相符合。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辉煌的科学技术·火药武器的发明、使用及其影响 ‎【名师点睛】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国外的时间我们需要记住:最早传到国外的造纸术,,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4世纪传入朝鲜,7世纪传入日本,8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12世纪先传入非洲后传入欧洲,16世纪传入美洲,19世纪传入大洋州。其次是印刷术,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也是这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埃及,欧洲。 指南针前身是司南,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唐末发明火药,火药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 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7. 清末维新运动对八股取士制度给予激烈抨击,1905年新政宣布废除科举制。民国伊始,蔡元培制定的新教育宗旨明确取消“尊孔”条款,《大学令》解除经科。上述现象表明 A. 科举制度的废除终结了传统文化 B. 西学在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 C. 新文化运动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 D.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答案】C ‎【解析】材料通过不同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总结新文化运动前的社会思潮,可以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史实进行排除.反对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废除、民国初年排斥孔教和传统经学,都表明否定传统儒家思想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具有历史必然性,故C项正确;科举制的废除不能表明终结了传统文化,A项错误;传统儒学受到冲击并不代表西学占据主导地位,B项错误;传统儒家文化根深蒂同,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项错误。‎ ‎8. 陶菊隐在《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书的目录中提到“民国来了,总统来了,内阁来了……然后来的是皇帝”。材料反映了 A. 清政府灭亡已成定局 B.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C.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 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总统、内阁”指的是民主,而皇帝指的是专制,所以材料是在反映军阀统治时期民主与专制的斗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军阀统治时期清政府早就灭亡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能反映材料的全部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英雄人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9. 观察据明朝农书整理的数据,它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 A. 革新了传统农耕技术 B. 农业工具渐趋落后 C. 农业经营更趋市场化 D. 非常注重精耕细作 ‎【答案】D ‎【解析】题干图示表明明末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中,肥料播种灌溉占比较大,这是精耕细作农业的表现,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能得出,应排除.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明朝农业发展的状况和精耕细作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与分析,注意图示中的数据,结合精耕细作的表现解答即可。‎ ‎10.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3%转为增长8.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这些成就的取得表明中国 A. 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 创新已有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C. 已经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D. 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果丰硕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3%转为增长8.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中国的发展是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取得的丰硕成果。材料所述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与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创新已有了相应的社会环境无关,排除AB;材料中的数字不能得出C项,排除;中国取得的目前的成就是由于改革开放成果造成的,D正确。‎ ‎11. “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但是十七世纪的神学却有了‘双重性格’;除了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护士之外,它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这说明 A. 科学思维影响社会进步 B. 封建神学受到严重冲击 C. “理性王国”成为共识 D. 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 ‎【答案】A ‎【解析】‎ 材料神学“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说明上帝被认为是理性的化身,理性思维能够认知自然秩序,表明理性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能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A项正确;材料“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护士”等信息,不能说明神学受到严重冲击,B项错误;“理性王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目标,与神学目标不一致,C项错误;材料虽说明神学受到科学思维的影响,但不能证明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D项错误;‎ 点睛:问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材料认为神学必须要找到证明上帝存在的自然理论依据,这体现的其实就是启蒙运动宣扬的科学的内容.说明受到了科学思维的影响。‎ ‎12. “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Comitia Cenuriata)的权力。。”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 强调公正至上 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限制权力滥用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体现不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息,故A项错误;贵族势力始终不会被消弱,故B项错误;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在执行职务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显然强调的是注重法律的公正,故D项正确。‎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官”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后汉书•礼仪组制》中就有:“立春,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文官。”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职业文官。如春秋时的管仲、百里奚,战国时各诸侯国国王所重用的大批能言善辩之士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政府官员的制度,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文官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日趋成熟。特别及隋唐以后,封建政府录用官员所采取的公开考试、择优授职的科举制度,更使中国的文官制度缘于完美,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文官的录取、任用、考核、回避、阶制、奖惩、抚恤、待遇、退休、保障及激动的规范与制度。……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东方邻国也产生过深刻影响。如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扶桑日本早在唐代,中国的典章制度即已倾倒日本朝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决不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简单再现。‎ ‎——戴小明《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 村料二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加。“他们从资产阶级哲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以便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生产领域,发展经济。”当时英国文官体制不仅存在者1世纪文官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而且继续膨胀。1830年,边沁发表了题为《用最小的费用发挥官吏的最大能力》的论文集,在抨击政府管理低效、腐败的基础上,提出考试任用方法录用职员;在《宪法典》一文中,对官吏的任用、薪俸都作了详细论证。全面整顿、改革文官制度已是势在必行。‎ ‎——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1)特点:源远早(起源早),不断发展;功能完备,制度详实,自成系统;以官、绅、教三位一体为核心.充满了孤立性、保守性与专制性;影响深刻,范围广.‎ 原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高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度日益完备;地方武力割据的历史教训.‎ ‎(2)原因:政府管理低效,官僚体系紊乱;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行政事务增多;英国政治改革的推动;文人学者的呼吁和推动.‎ 影响:提高了官员的行政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适应了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英国的发展.‎ ‎(2)结合近代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可知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有,政府管理效率低,官僚体系紊乱,经济上工业革命发展行政事务增多,政治上英国政治改革的推动,社会思想上人文学者的呼吁与推动,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提高了官员的行政效率,官员的行政素质,适应了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早年以“儒”为业,“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洒困,何有于我哉”。他除了通晓迎生送葬的礼仪外,还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办私学,授徒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提出了“人唯有不忍人之心”的性善论,“不忍人之政”的仁政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道观,“由博返约”的认识论,“养吾浩然正气”的人格论,其主要学说体现在《孟子》一书中。荀子一方面强调人自身的修养,强调圣人,君主对人民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他又看到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生教化,不重刑罚,并不能维持社会统治秩序。因而他的思想不局限于个体的仁义孝悌,而且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主张礼法并重。‎ ‎——田苗苗《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方(克立)先生指出,现代新儒家主张‘复兴儒家文化'、‘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呼唤和推进‘儒学的第三期发展',其根本精神不在于复古,而是要畅通民族文化生命的本源大流,使之不至于割断和失坠,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所谓“现代新儒学”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方先生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现代新儒学思潮并与之展开交流对话之始,乃至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他实际上一直在强调和凸显马克思主义较之现代新儒家具有更为开放、多元、理性和健全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方先生强调指出,与现代新儒家偏狭的新道统论、中体西用的文化立场和态度不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更为开放的文化视野,善于吸取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睁开眼睛看世界,对东方和西方各民族一切优秀的历史文化,对近代先进的科技成就,均采取兼容并包、为我所用的态度。很明显,这两派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胸襟和开放态度应该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比较顽固守旧派有着相对多元开放立场的现代新儒家,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相比显然还是要逊色得多。‎ ‎——林存光《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儒学观与文化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脉络。‎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我们应对“大陆新儒家”这一思想流派的态度。‎ ‎【答案】(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需要人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盛;“士”(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 脉络:春秋晚期孔子兴办私学,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创立儒学;战国时期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荀子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主张礼法并重发展了儒学.‎ ‎(2)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西方现代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态度:公开自称“大陆新儒家“的观点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儒学;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上认清历史上儒学的本质及其现代命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各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要掌握.‎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然后提炼材料一相关信息,分别说明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物及其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2)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等方面概括“大陆新儒家”出现的时代背景,然后根据材料用辩证的态度、唯物史观说明我们应对这一思想流派的态度。‎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