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历史 本试卷共9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5分) 一.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 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位于齐国临淄的一所高等学府,也是百家争鸣的中心。在这里可能争辩的问题有 ①人性善恶之辩 ②“义”“利”之辩 ③“心”“理”之辩 ④万物本原之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高等学府,关于人性、“义”、“利”以及世界本源等问题在战国时期都是争论的内容,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心”、“理”之辩要到宋代理学出现以后才出现,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 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述汉儒政治思想时说:“他们根据历史观念,主张如下一套之进程:一、圣人受命。二、天降符瑞。三、推德定制。四、封禅告成功。五、王朝德衰,天降灾异……”提出以上思想主张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圣人受命”、“天将符瑞”、“封禅告成功”、“王朝德衰,天降灾异”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天人感应思想,能够代表上述主张的是董仲舒,故选C项;孔子和孟子都不主张天人感应思想,排除AB;朱熹在董仲舒之后,主要主张格物致知,排除D项。故选C。 3.《传习录》中有言:“ 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由此可见,作者主张 A. 春秋一统,天人感应 B.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C. 理在心中,心外无理 D.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可知作者主张到内心中寻求真理,说明他认为理在心中,心外无理,故选C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中是王阳明的主张,A是董仲舒的主张,B是朱熹的主张,D是胡适的主张,排除。故选C。 4.下面是某位同学所画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示意图。其中,符合阶段④历史特征叙述的是 A. 新儒学具有民主启蒙的意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 继承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根本上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C. 以王夫之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思想,开向西方学习先河 D. 批判理学和抨击君主专制的新儒学未能成为社会主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④是明清时期,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此时批判理学和抨击君主专制的新儒学未能成为社会主流,当时仍然是理学占据主导地位,故选D项;“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错误;“根本上冲击了”的说法有误,排除B;王夫之并没有开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排除C。故选D。 5.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这是因为宋代 ①造纸术传入阿拉伯 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③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雕版印刷术进入黄金时代,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造纸术传入阿拉伯是在唐代,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故选D。 6.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特别强调“不知天文则不知节令,不知节令则必失农业”。以下著作体现了这一认识的是 A. 《石氏星表》 B. 《九章算术》 C. 《授时历》 D. 《天工开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不知天文则不知节令,不知节令则必失农业”可知体现了以农业为中心的主张,符合这一认识的是《授时历》,故选C项;A是天文学著作,B是数学著作,D是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7.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字体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楷书→篆书→隶书 B. 隶书→篆书→楷书 C. 篆书→隶书→楷书 D. 篆书→楷书→隶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朝出现篆书,秦朝末年出现隶书,汉朝出现楷书,故汉字演变的顺序是篆书→隶书→楷书,故C正确;周朝出现篆书,汉朝出现楷书,故A错误;秦朝末年出现隶书,周朝出现篆书,故B错误;周朝出现篆书,秦朝末年出现隶书,汉朝出现楷书,故D错误。 8.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下列属于写意画的一幅是 A. 《鹳鱼石斧图》 B. 《夫妇宴饮图》 C. 《清明上河图》 D. 《墨梅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写意画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不注重内容的写实,符合这一特点的应该是《墨梅图》,故选D项;《鹳鱼石斧图》是新石器时代的绘画,与“元明清”不符,排除A;BC都属于风俗画,排除。故选D。 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A. 《肘后备急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B. 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性 C. “东方药物巨典”对中医药学发展作出贡献 D. 中医药学至今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据中心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启发提炼除了青蒿素,说明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具有启发性,故选B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说法没有依据,排除A项;“东方药物巨典”指的是《本草纲目》,排除C项;“至今…占据中心地位”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 10.据学者研究,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时征引了两类图书,一类是中国学者著作,一类是外国学者撰述,虽然数量比不上中国文献,但从征引资料的范围和类别来看,大大超过了前一类。上述现象说明《海国图志》的编写 A. 意在启迪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B. 采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C. 旨在以“西学”去批驳“中学” D. 将“西学”嫁接在“中学”之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魏源对外国学者的撰述的引用在范围和类别上超过了中国学者著作,说明魏源意在关注世界形势,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魏源采用的研究方法,排除B项;魏源引用西学并非是为了批驳中学,更没有将西学嫁接在中学之中,排除CD项。故选A。 11.晚清时期有官员认为:“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这说明他的主张是 A. 积极推动中国政治变革 B. 倡导革命实现体用兼备 C. 赞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D. 指出了洋务运动的不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可知该官员认为不仅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说明他指出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不足,故选D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该官员对洋务运动的批判,没有体现推动政治变革和倡导革命,排除AB;赞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说法更是毫无根据,排除C项。故选D。 12.19世纪90年代,宣传民权思想主张变法图存的著作是 A 《四洲志》 B. 《各国律例》 C. 《资政新篇》 D. 《变法通议》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19世纪90年代”可知当时宣传民权思想主张变法图存的著作是《变法通议》,故选D项;《四洲志》是19世纪40年代的著作,《各国律例》是19世纪30年代末的著作,《资政新篇》是19世纪50年代末的著作,都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BC。故选D。 13.下列是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示意图,空格内应填写的是 A. 天人合一 B. 君主立宪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洋务思潮”、“19世纪90年代”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空格处应该填写君主立宪,故选B项;天人合一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主张,排除A;三民主义和民主科学都是20 世纪初期的思想,排除CD。故选B。 14.下图是1915年在上海创刊的杂志,该杂志刊登的文章主要有《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国外大事记》《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新旧问题》等。据此分析,该杂志创办的目的是 A. 普及家庭生活常识 B. 力图“根本之救亡” C. 宣传传统文化理念 D. 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新青年》”“《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国外大事记》《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新旧问题》”可知改杂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国家命运、世界形势等内容,说明改杂志创办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进行思想启迪,挽救国家危亡,故选B项;普及家庭生活常识和宣传传统文化理念与《新青年》杂志创办的目的明显不符,排除AC;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新青年》是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D。故选B。 15.蔡元培提出“苟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由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这反映主张是 A. 格物致知 B. 托古改制 C. 尊孔复古 D. 兼容并包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体现了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思想主张,故选D项;A是朱熹的主张,B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策略,C是袁世凯掀起的文化逆流,排除。故选D。 16.朱德在1942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今天我们党已经积累下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并且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下列思想或认识属于这一理论范畴的是 A. “工农武装割据”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人民民主专政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942年”、“创造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符合这一特点的应该是工农武装割据,故选A项;BCD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形成的新的思想主张,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 17.新华社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这次成功是指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我国实现 C.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升上了太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成功应该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故选C项;AB不属于空间技术,排除;“神舟五号”的发射在第一次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后,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C。 18.学者在洋务运动研究的过程中,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全面否定,80年代初的研究热潮,尽管仍有争论的问题,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观点被更多人接受。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①学术上“双百方针”得以恢复 ②历史研究中阶级分析法已被彻底抛弃 ③研究洋务运动的角度发生变化 ④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时代需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洋务运动由否定到开始部分肯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因素主要有学术上“双百方针”的恢复,对洋务运动研究角度的变化,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变化,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彻底抛弃”是说法过于绝对,明显错误,故排除包含有②的ABD项。故选C。 1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与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说:“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邓小平旨在 A. 力图建立起国民教育体系 B. 推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 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D.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1977年”、“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邓小平的主张旨在推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故选B项;国民教育体系在50年代就已经建立,排除A项;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毛泽东提出的,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1995年,排除D。故选B。 20.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东北三省、唐山、天津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些谈话后来被学界称为 “北方谈话”。下列言论符合“北方谈话”精神的有 ①“不管大中小企业,搞得好的要奖励,不能搞平均主义,要鼓励先进” ②“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要加大地方的权力,特别是企业的权力” ③“关起门来不行”,要“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 ④“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978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邓小平“北方谈话”的内容应该是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因此①②③中的论述应该是符合“北方谈话”精神的,故选A项;④体现的是“两个凡是”的主张,属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不符合邓小平“北方谈话”的精神,故排除包含有④的BCD。故选A。 21.普罗泰格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体现了智者学派 A. 肯定人的感觉,树立人的尊严权威 B. 创建了科学、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C. 重视人的自由,但要遵守公共道德 D. 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答案】A 【解析】 【详解】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说明他把人放在了中心位置,体现了他肯定人的感觉,树立人的尊严权威的主张,故选A项;B项不符合普罗泰格拉主张的特点,排除;普罗泰格拉属于智者学派,智者学派在个人道德上是忽视的,排除C项;D项是苏格拉底的成就,排除。故选A。 22.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与孟子有相似观点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是非之心,这个观点与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主张类似,故选B项;普罗泰格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与孟子的主张都是有差异的,排除ACD项。故选B。 23.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在公元前800至前200年间的人类文明“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以下思想属于相通之处的是 A. 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B. 道法自然,无而治 C. 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D. 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希腊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而孔子和老子也都提出了与人和社会有关的思想主张,故D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并没有主张民主权利,排除A;B项只符合老子,排除;思想一统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符,排除C。故选D。 24.18世纪中期,出现了以下言论:“你自己去认识,不要假设上帝在观察,正确地研究人类的是人。”“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等。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A. 理性判断事物 B. 主张民主政治 C. 否定神的价值 D. 倡导社会契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中的言论内容可知该言论主张依据个人理性而不是上帝的指示进行判断,故A项符合题意;言论的主张是重视个人理性,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B ;言论主张虽然强调个人理性,但并没有否定神的价值,也没有体现社会契约,排除CD。故选A。 25.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A. 日心说 B. 进化论 C. 经典力学 D. 相对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其中的内容是进化论,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进化论 点评:进化论的影响: ①欧洲思想界: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②欧洲学术界: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③社会变革: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26.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曾说:“拿破仑没有拿剑完成的事,我要用笔完成”“我要试着创作出整个法国社会的历史”。这位奠基人的作品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向日葵》 D. 《等待戈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拿破仑没有拿剑完成的事,我要用笔完成”“我要试着创作出整个法国社会的历史”并结合所学判断这位奠基人应该是巴尔扎克,他的代表作是《人间喜剧》,故选B项;A的作者是雨果,C的作者是梵高,D的作者是塞缪尔·贝克特,排除。故选B。 27.在美术创作上,某画派提倡用“物理般的眼睛”观察和描绘光,坚持户外创作,力争画出真实的光的效果。以下作品属于该画派的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日出·印象》 C. 《拾穗者》 D. 《格尔尼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观察和描绘光,坚持户外创作,力争画出真实的光的效果”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印象画派的特点。A是浪漫主义绘画,B是印象派绘画,C是现实主义绘画,D是立体画派绘画。故选B项,排除ACD。故选B。 28.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描写了俄罗斯上流社会的贵族不关心下层人民的生活,只专注自己享乐,最后自食其果的悲剧故事,借此来讽刺当局的腐败与无能,提醒民众对祖国命运的理性思考。这部作品主要反映了他音乐创作的 A. 民族性 B. 通俗性 C. 文学性 D. 现代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讽刺当局的腐败与无能,提醒民众对祖国命运的理性思考”可知这部作品体现了柴可夫斯基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祖国命运的民族性,故选A项;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这部作品主要体现了他的民族性,而非通俗性、文学性和现代性,排除BCD。故选A。 29.“他是个流浪汉,也是个绅士;是个诗人,也是个梦想者;他很孤单,渴望着浪漫与冒险;他指望别人把他当做科学家、音乐家,实际上他只会捡捡烟头,还会抢孩子们的糖果。”这位完美诠释“悲中寓喜”的“默片”艺术大师是 A. 巴尔扎克 B. 卢米埃尔 C. 格里菲斯 D. 卓别林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默片’艺术大师”可知题意描述的是电影艺术表演大师卓别林,故选D项;A是作家,B是电影的发明人,排除;C项与“‘默片’艺术大师”不符,排除。故选 D。 30.2019年10月,来自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齐聚中国乌镇,围绕“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展开讨论。这表明 ①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步伐 ②推进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进程,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合作 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④会议展现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愿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齐聚乌镇讨论“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可说明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治理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合作,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说明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世界各国共同合作,而非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包含④的BCD。故选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5分) 31.历史理解依视角而变化,历史认识随时代而发展。 材料一 下列两部史书中都有商朝早期历史的记载: 伊尹即位,放大(太)甲七年,大(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 ——《竹书纪年》 (注:《竹书纪年》是西晋太康二年 (281年)发掘于河南汲郡战国魏襄王墓的书简)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史记·殷本纪》 (1)依据以上材料,概括《竹书纪年》和《史记》中对商王太甲和伊尹的记述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材料二 1899年西方传教士在《万国公报》上提到“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是马克思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报刊上。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称“麦喀士,日耳曼人”,指出“其学理,实为变私财以作共财之一阶梯”,麦喀士即马克思。1905年《民报》发表文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主要功绩,并简要归纳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1917年以后,中国思想界真正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潮。1919年,李大钊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晨报》开辟的《马克思研究》专栏,译介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等著作,陈望道在1920年翻译的第一本汉语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后很快脱销。在研究与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同时,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 ——摘编自姜秀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视角,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1)不同:伊尹行为不同:《竹书纪年》记载的是伊尹称王,流放太甲,《史记》记述伊尹摄政;伊尹与太甲关系不同:《竹书纪年》二者敌对关系,《史记》记载二者是合作关系结局不同:《竹书纪年》记述伊尹被杀,《史记》记述伊尹辅佐太甲。 原因:此事发生在商朝早期,缺少更多的文献史料和一手史料进行实证。两部史书编著时间不同,会受到时代的影响。《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史记》成书于汉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2)示例: 清末,伴随西学东渐,外国人最早将马克思介绍到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派和革命派在探寻救国道路的过程中,也关注到了马克思及其理论,认识比较零散。 新文化运动后期,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大钊等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与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由简单到深入,由零散到系统,由单纯地宣传理论到结合中国国情的、与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过程。 【解析】 【详解】(1)根据“伊尹即位,放大(太)甲七年,大(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迎帝太甲而授之政”等内容可从伊尹的身份、伊尹与太甲之间的关系、伊尹的结局等方面分析二者记述的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二者成书时间和时代影响的差异上进行分析。 (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首先是外国人传入,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注意到了马克思主义,但认识都是比较零散的。新文化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得到了广泛而系统的传播。因此说,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是经历了由简单到深入,由零散到系统,由单纯宣传到与中国国情及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32.艺术和历史是建筑精髓。 材料一 天子立辟雍者何?所以行礼乐,宣教化,教导天下之人,使为士君子,养三老,事五更,与诸侯行礼之处也。 ——刘向《五经通义》 汉长安城 “辟雍”建筑复原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经通义》中描述的汉代“辟雍”的功能,并结合所学分析刘向如此描述的目的。 材料二 南京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1925年,建筑师吕彦直的设计方案在评选中荣获首奖,被聘任为陵墓建筑师。吕彦直将中山陵的总平面设计为“略成一大钟形。”评判顾问凌鸿勋称赞这一设计图案“简朴浑厚,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钟形,尤有木铎(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警世之想。”此后数十年,人们也赋予它“暮鼓晨钟”的寓意。 (2)结合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分析中山陵“自由钟”设计造型所体现的寓意。 材料三 我国文物建筑保护法律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四个层次组成。为了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最大限度保留各时期具有代表性发展印记”的要求,2019年10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公示了北京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其中包括胡适旧居、北京国际饭店、天安门观礼台等颇具时代意义的地标性建筑。 《历史遗址法》《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是美国在管理国家公园和建筑遗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另外,公园管理局还通过“税收激励计划”,鼓励私营部门投资历史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私营部门恢复使用不同类型的建筑遗产可以获得10%或20%的税收抵免。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美在历史建筑保护措施上的异同。 【答案】(1)功能:宣扬礼乐教化,行典礼的场所。 目的:推崇儒家思想,培养社会风气,巩固专制统治。 (2)寓意:“自由钟”的设计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开民主革命之先河,毕生致力于实现“唤醒民众、反抗压迫、创建民国、拯救国家”的崇高理想,并取得了伟大功绩。“自由钟”也意味着警钟长鸣,革命不止;它代表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寓意着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嘱托。 (3)异同:两国都通过法律体系或政府制定政策保护历史建筑。同时,中国偏重于发挥政府作用来保护历史建筑,美国则是通过税收政策鼓励私人参与。 【解析】 【详解】(1)根据“行礼乐,宣教化,教导天下之人,使为士君子,养三老,事五更,与诸侯行礼之处也”可知辟雍的功能是宣扬礼乐教化和举行典礼的场所。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刘向如此描述的目的应该是推崇儒家思想,培养社会风气,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综合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可知“自由钟”造型所体现的寓意首先是体现了他开民主革命先河,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创建民国的理想和功绩;其次“自由钟”意味着警钟长鸣,体现了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嘱托。 (3)综合材料三内容可知,中美两国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上都通过法律体系或政府制定政策的手段进行保护。不同之处在根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公示”可知中国偏重发挥政府的作用;根据“通过‘税收激励计划’,鼓励私营部门投资历史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可知美国强调通过税收鼓励私人参与。 33.走向近代社会的过程中,东西方都曾面临对传统古典文化的反思与抉择。 材料一 下图雕塑《拉奥孔》是公元前1世纪中叶古希腊雕塑家的作品。描述了特洛伊战争中,祭司拉奥孔识破了希腊人的“木马计”,因此遭到神的报复,父子三人被海蛇缠绕致死的场景。 该雕塑1506年在罗马附近出土,它的出土在意大利轰动一时,获得极高赞赏。德国古典美学家莱辛认为:“希腊艺术家将拉奥孔在剧烈的情感中塑造的高贵而单纯,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保持恬淡、刚毅的神色,可以看到不可动摇的人性的伟大”。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雕塑《拉奥孔》在16世纪“轰动一时”的原因。 材料二 1919年,深受西方实用主义和科学思维方法影响的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评判的态度……对于旧文化的态度……就是“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旧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古代圣训“在今日还是不错吗?”据此,他倡导“用科学的方法来做整理的工夫”的“整理国故”运动。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的“新思潮”是指哪场运动。根据材料二,概括胡适对“旧文化”的观点,并简要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答案】(1)原因: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日益发展,人文主义思想成为人们反对宗教神学束缚的重要武器。该雕塑体现了人的坚毅与勇敢,彰显了人性的尊严与力量,符合当时歌颂人性的潮流,故而备受赞誉。 (2)新文化运动。 胡适的观点:否定旧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统治地位;认为要从现代社会的需要来衡量旧文化的价值;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整理旧文化。(或者要用西方文化来改造中国旧文化) 认识: 示例 我认为比较理性,它强调了从现代社会价值观衡量旧文化,有利于推动思想解放。但完全用西方文化来衡量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容易出现否定传统文化合理之处的弊端。 【解析】 【详解】 (1)根据“希腊艺术家将拉奥孔在剧烈的情感中塑造的高贵而单纯,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保持恬淡、刚毅的神色,可以看到不可动摇的人性的伟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拉奥孔的出土时期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雕塑所体现的人的坚毅与勇敢迎合了当时的人文主义潮流,因此而备受赞誉。 (2)根据“1919年”、《新青年》可知这一新思潮指的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根据“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用科学的方法来做整理的工夫’的‘整理国故’运动”可知胡适的观点是否定传统旧文化,重新衡量旧文化的价值,用科学的方法来整理旧文化。对此观点的认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如果认为比较理性,可从其推动思想解放的角度展开论述;如果认为其观点不合理,可从容易出现过分否定旧文化的角度展开论述。 34.学好历史有助于各科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阅读文本之效用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四部分内容 (1)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任选目录中的一篇文章,分析历史学习对理解文学作品所起的作用。 理解哲学之效用 人教版高二政治教材第4课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2)结合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说明“要科学,不要永动机”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读懂经典之效用 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三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结合所学说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1)要求:能够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历史学习对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人物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所帮助等。 示例一 学习宋明理学,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可以帮助理解曹雪芹笔下的贾家对宗族立法的重视,理解《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的作用。 (也可从明清小说出现的时代背景,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专制集权加强,文化束缚严重等去理解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代特征,理解林黛玉等人物的设置意图。) 示例二 学习文艺复兴的核心理念人文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理解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的情节设置与语言描写,理解其中反映的人性复杂与人的矛盾的悲剧意义。 (2)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类对世界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科学家们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证明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 17世纪初,伽利略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性,改变了亚里士多德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牛顿在17世纪晚期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在理论和实验两个层面说明永动机违反科学原理。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在理论上突破了经典力学体系,并且用实验证明了其正确性,随后的物理学研究进一步用实验加以证明。 由此可见,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手段进行检验是科学的研究方法,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被科学实验证明是不可能的。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历程,证明了“要科学,不要永动机”的正确性。 (3)事件: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贡献: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和相关文学作品进行论述即可。如根据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世俗文化流行的角度理解明清小说出现的时代特征,从而理解林黛玉等人物设置的意图;根据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可理解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的特征等。言之有理即可。 (2)“要科学,不要永动机”结合所学内容,从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和永动机的不可实现性两方面进行说明即可。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国两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