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示范性高中2021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三)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2020~2021年度河南省高三阶段性考试(三)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统计,先秦祭祀类建筑词汇中,泛指祭祀场所的词汇共有8个,祭祀神灵类建筑词汇共有17个,而祭祀祖先类建筑词汇则多达32个,其中,庙、宗、祖、宗祊、宗祧等均多见于先秦文献中。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宗庙建筑技术精湛 B.血缘色彩较为浓厚 C.贵族政治不断衰落 D.宗法制度经久不衰 2.西汉初期,在南方、西南等边疆地区,除中央设立郡县,任命太守、县令外,还任命土长为王,如“平南夷为牂牁郡,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上)赐滇王王印”。西汉初期在南方、西南地区任命“土王”这一举措 A.受制于社会经济基础 B.推动了郡县制的推广 C.开创了管理边疆新模式 D.削弱了诸侯国的地位 3.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中书门下制正式确立后,三省与宰相分离,中书门下成为宰相之府署,虽直接指挥诸使、诸郡、诸军执行皇帝的命令,但决策权仅表现在一般日常政务的处理上。据此可知,当时 A.三省六部趋于成熟 B.中书门下权力强化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地方事权逐渐削弱 4.下面是元朝元统元年(1333年)蒙古族及汉族进士家庭出身统计表。这一现象的出现折射出当时 A.汉文化的影响扩大 B.族群差异的消除 - 13 - C.官员结构发生变化 D.进士人数的增加 5.明代后期,“朝廷有命令,必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宫,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 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B.政府权力运行产生异化 C.内阁法定地位丧失 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6.有学者指出,公元前6世纪的梭伦改革“虽然极大地增强了政治平等,鼓励公民群体的大部分积极参与政治,但我们不应想当然地认为,这种平等就充分扩展到了所有公民”。这是因为梭伦改革 A.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础 B.否定了次等公民的政治权利 C.维护了贵族的统治地位 D.依据财产多寡分配政治权利 7.在克利斯提尼组织的酒神颂歌比赛中,参赛者均是从新的部落中选拔出来的公民代表,由10个新组建的部落各出1个男童或男子组队,每支歌队有50人,组成5支男子歌队和5支男童歌队进行比赛。克利斯提尼这一做法 A.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打破了血缘部落之间的分歧 C.增强了雅典城邦的凝聚力 D.旨在丰富雅典城邦精神生活 8.在对外战争中,罗马执政官托克瓦突斯下令任何将士不得在布阵外与敌方将军独自对阵。其子自恃骁勇,不顾军令与敌方首领挑战,虽然杀了敌方将领,但仍然因违背军令而受军法处置。托克瓦突斯处理这一事的原则 A.反映出执政官权力的滥用 B.旨在维护军事行动的严肃性 C.彰显了人人平等的理念 D.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9.18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财富主要掌握在土地贵族和乡绅手里。19世纪20年代术,中间阶层即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英国社会大部分的财富,英国社会财富的分布就与社会权力结构不对称了。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工业革命激化了阶级矛盾 B.英国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C.英国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初步形成 10.有学者指出,在1776~1786年的美国国会中,各州代表被称为“代表”,而非“议员”;1787年后,各州代表则以国会议员身份被称为众议员和参议员,他们不再是各州派驻中央的使节。这一变化反映出 A.美国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B.分权与制衡原则得到贯彻 C.美国分裂因素已经被消除 D.美国联邦体制的逐步确立 - 13 - 11.有学者指出,法国1875年宪法没有规定宪法的基本原则,没有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其内容仅包含国家权力的配置与国家机关的组织。据此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 A.体现了妥协痕迹 B.明确了政权性质 C.造成了政局混乱 D.继承了历史传统 12.根据光绪年间官员的档案数据统计,在4498个历史人物信息中,具有捐纳经历的官员人数达到2674人,占到了总数的59.45%,形成所谓的近代新兴官僚阶层。他们大多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主要代表人物有伍廷芳、唐绍仪(曾担任民国总统)等。据此可知,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 A.是科举制被废除的主要原因 B.客观上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 C.是清廷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 D.解决了清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 13.甲午战争后,法、俄、比结成同盟与英、德、日集团争夺对华贷款权;同时,法国又与竞争对手英、德、美签订协议组成四国银团,不惜“牺牲盟友利益”共同瓜分对华贷款份额。这表明当时 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 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 C.列强积极维护清政府统治 D.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间的共识 14.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指出“湖南秋收暴动单靠农民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我们党从前的错误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该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可见,毛泽东这一指示 A.明确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B.肯定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性 C.强调了农民革命的贡献 D.是对国情认识进一步深化 15.右图为1940年3月8日陕甘宁边区举行的三八妇女节纪念大会的照片。据此可知,当时陕甘宁边区 A.妇女参政意识比较强烈 B.统一战线基础日益巩固 C.民众反蒋呼声日益高涨 D.妇女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16.有学者指出,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织工“一下子就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严厉宣布,反对私有制社会”;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德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色彩“就更加浓厚了”。据此可知。这些起义(革命) - 13 - A.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C.反映出工农阶级觉悟提升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17.1917年,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写下了他的社会主义总公式的经典表述,即“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国民教育等=总和=社会主义”。这反映出列宁 A.决定推行新经济政策 B.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依赖外国经验建设国家 18.1953年以后,我国政府依据民族特征和民族意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各地对各民族的历史来源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鉴别。据此可推知,当时的民族识别工作 A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C.完善了基层民主政权建设 D.促进了民族区域白治政策的确立 19.据统计,从1979年起至2008年2月底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现行有效的法律229件;国务院制定的现行有效行政法规600余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7000余件。这些法律和法规的制定 A.促进了依法治国理念的确立 B.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 C.保障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的体系 20.1949年至1957年上半年,观看苏联电影的中国观众人数刷增,不少苏联影片的中国观众超,过了1000万人次,如《光明照耀到克奥尔地村》(3940多万人次)、《山中防哨》(2800多万人次)、《勇敢的人》(2430多万人次)。这一现象 A.反映出社会主流价值的变化 B.受到当时外交环境的影响 C.推动了中苏关系的健康发展 D.说明中国电影制作技术落后 21.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上采取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执行不同任何超级大国结盟,也不建立战略关系的外交政策。这一调整 A.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促进了国内的现代化建设 C.表明中国确立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缘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22.据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1946年2月,认为美国能够和苏联合作的被调查者降到了35%,到3月,71%的被调查者反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只有7%的人赞同苏联的外交政策,5月,58%的人认为苏联“正在试图成为世界的统治力量”。这些数据 - 13 - A.折射出美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B.表明美国已对苏采取冷战政策 C.表明美苏实力发生根本变化 D.反映出苏联与美国争夺霸权 23.有学者指出,20此纪60年代的部分禁止核试验的条约生效后,美苏两国领导人减少了50年代的全方位对抗,双方均更加注意对方的想法和要求,建立了领导人热线,并对重大事情进行直接沟通。这反映出当时美苏两国 A.逐步放弃军备竞赛 B.在冷战中谋求合作共存 C.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D.结束了政治对抗状态 24.有学者指出,直到1991年,世界还是一个头顶悬挂着核冲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危险世界,尽管危险,但可以预测;而今,人们则生活在一个更加动荡不可测的世界。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 A.批判核武器存在的危险性 B.否定多极化世界发展的趋势 C.强调两极格局的可预测性 D.强调当今国际政治不确定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自公元前506年起,埃吉那及波斯就与雅典因海外贸易争端不断。有时还会诉诸武力,到公元前5世纪时期,这种贸易争端不断尖锐,雅典便开始决心大力建设海军,并建成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公元前6世纪初期的梭伦改革,并未充分满足平民的利益,靠耕种贫瘠土地的公民生活十分艰难,这部分人逐渐成为威胁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潜在因素。然而,随着雅典海军的不断发展,作为第四等级的贫农和雇工被大量吸纳进来,成为雅典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希波战争中,他们为城邦提供了舵手、水手长、下级军官等,他们认为自己对城邦的贡献远远大于重装步兵和骑兵。有学者认为,作为海军主力的第四等级,正是因为他们充当三列桨战舰的桨手,雅典城邦才得以强盛。 ——摘编自周雷《古希腊军制变革与城邦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雅典致力于建设海军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前5世纪雅典海军建设对城邦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13 - 材料 在宋史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相对集中的议题和视角。在制度史方面,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地方行政制度、基层社会管理。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官员与以士人为主体的民众在地方事务推动中的互动关系。重视对制度运作和政令施行过程的考察。由于两宋面临特殊的(外部)环境,两宋的边防和军事政策受到研究者的持续关注。 ——摘编自彭卫《21世纪初的中国古代史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一个或多个历史时期,自拟一个你认为值得研究的政治主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世纪前的两三个世纪里,议会同王权一起构成英国政治的两个权力中心。两者间大体保持着一种平衡。……1685年詹姆士二世继位。再度破坏传统,议会也被迫再次起来反抗。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人们吸取了当初革命的教训,冲突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后,鉴于政治传统屡遭破坏的历史。为防患于未然。议会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将作为惯例的种种传统权利和自由写入法律文件、所以,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 ——摘编自张新宇《从<权利法案>看英国革命》 材料二 《邦联条例》实行的是州主权至上,邦联政府的权力来自各州的让与。制宪会议的不少与会代表主张人民直接授权中央政府,以取代州的授权。这一提议在得到许多大州代表拥护的同时,也遭到小州代表的抨击。经过漫长的谈判和妥协,最后会议通过了“康涅狄格妥协案”,以求制度性地解决大小州的矛盾。 ——摘编自孙世鳌《美国国家构建进程中的共识与分歧——对1787年宪法制定和批准过程的分析》 材料三 1871年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这个宪法外衣是按照俾斯麦的手段来裁量的,是按照普鲁士容克贵族阶级的利益来定制的。帝国宰相这个职位是专为俾斯麦这样的人物而设的,帝国宰相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操纵议会的议事程序。 ——摘编自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吸取了当初革命的教训” - 13 - 的含义,并从材料一的视角,分析《权利法案》的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少与会代表主张“人民直接授权中央政府”的原因,并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制度性地解决大小州的矛盾”的举措。(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个宪法外衣”中所体现的“普鲁士容克贵族阶级的利益”的表现。(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活动继续延续民国前期的发展轨迹,相对盲目且自发,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以向本国政府施加压力为主要方式,争取各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支持。局部抗战时期,国内学生、留学生特别是归国留日学生以学生运动为主要形式。掀起了民间外交活动的高潮,1931年9月28日,中央大学学生就质问外交部部长王正廷为何不积极抗日。1932年3月,部分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自发成立国民外交协会,发行《国民外交杂志》宣传其主张,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活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宋庆龄、沈钧儒、李公朴等知名人士,以及辽宁国民外交协会、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也积极参与进来,开展民间外交活动,但收效并不明显。 ——摘编自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不仅立即着手创设官方外交,而且几乎同时创立了新中国的民间外交(时称“人民外交”),民间外交成为新中国发展与非建交国家,特别是非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主要渠道。20世纪50~70年代,在开辟民间外交的实践中,中国逐步形成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和“以官代民、官民并举”的方针,并建立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民间外交组织,积极开展与各国各界人士的友好交往。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外交中心工作的转移,民间外交从开辟国家关系逐步向服务经济建设转型。民间外交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为新中国构建新型外交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张骥等《中国民间外交、地方外交与人文交流70年——人民的外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时期至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民间外交活动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民间外交转型的历史条件。(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外交转型的历史启示。(4分) - 13 - - 13 - - 13 - - 13 - - 13 - - 13 - - 1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