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吉林省乾安七中高二实验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乾安七中高二实验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乾安七中2017——2018学年度实验班第一次月考试卷 ‎ 高二历史试题 命题人:葛 文 命题时间:2017年9月20日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 第I卷 (60分)‎ 一、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给震区民众带来巨大损失。“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的精彩话语成为支撑我们战胜灾情最温暖的力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有()‎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③经世致用思想影响 ‎④西学东渐影响      ⑤抗清斗争实践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仅在2008元旦前后三天,欧美亚报刊上就出现了一批醒目的大字标题:英国《卫报》──《中国崛起比9·11事件更具影响》,法新社新闻网──《中国崛起迹象随处可见》,美国《新闻周刊》──《中国一个强悍又脆弱大国的崛起》,新加坡《联合早报》──《面对中国崛起西方进退失据》……。中国用“和平崛起”来描述自己的未来形象,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  )   ‎ ‎① 民为贵,君为轻          ② 人性本善  ‎ ‎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 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之所以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6.1791年,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A.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他编纂了《纯粹理性批判》,使启蒙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7.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8.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被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他( )‎ A.主张人是社会的中心   B.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C. 宣扬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D.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9.对于李贽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A. 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 B.他“离经叛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端分子 C.“敢倡乱道,惑世诬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C. 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10.下列反映中华民族写照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 ‎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11.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潮。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2.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 D.《坤舆万国全图》‎ ‎13.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制度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原因是 A.所持的阶级立场不同      B.接受外来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 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同 ‎ ‎14.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它主要强调了 A.人与万物的关系  B.人创造了万物 ‎ C.人的价值  D.人是唯一可以衡量万物的工具 ‎15.“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反对人们的私欲膨胀泛滥     B.反对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C.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16.有位思想家认为:“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A.苏格拉底   B.安提丰  C.普罗泰格拉  D.柏拉图    ‎ ‎17.某天,临上课时,同学甲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有点冷。”同学乙说:“今天的风凉爽,好天气。”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类似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18.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达不确切的是 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 ‎19.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其主要不同是 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20.小说《巨人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这里“重新恢复”的“真理”是指 A.专制主义思想 B.自由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21.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这一原则的实质是 A.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神学的作用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彻底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22.有人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这种观点反映了哪一时期人类思想的进步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3.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  B.罢黜百家和智者运动 ‎ C.百家争鸣和启蒙运动    D.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 ‎24.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25.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 ‎26.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下面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彼特拉克──以“人学”对抗“神学” B.康德──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C.卢梭──倡导“人民主权”学说     D.狄德罗──宣扬科学与理性 ‎27.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 A.君主制    B.君主专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28.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久前,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 A.《论法的精神》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独立宣言》‎ ‎29.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A.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B.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的色彩 C.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D.与封建势力妥协 ‎30.人们由举起人文精神的旗帜到进入理性时代,其根本原因是 A.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       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C.仁人志士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D.人文主义自身的魅力 第II卷(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根据材料及其所学知识答题)‎ ‎31.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 ‎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1)三位思想家分别处于什么时代? (3分)‎ ‎ ‎ ‎(2)三位思想家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并请你依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和黄宗羲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 ‎ ‎ ‎(3)从材料来看他们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4分)‎ ‎ ‎ ‎3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 ‎──康德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三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1)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2分)‎ ‎ ‎ ‎(2)材料三、四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4分)‎ ‎ ‎ ‎(3)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本性和法律统治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制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 ‎──(古希腊)《德谟斯提尼演讲集》‎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 ‎──《伏尔泰语录》‎ ‎ ‎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1)材料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联系必修1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出现的政治背景。(2分)‎ ‎ ‎ ‎(2)完整地概述材料二表达的思想。根据材料二的思想推断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2分)‎ ‎ ‎ ‎(3)材料三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四是材料三的思想主张的继续和延伸,为什么?(4分)‎ ‎ ‎ ‎(4)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所表达的政治主张的积极影响,并且举必修1所学的史实来佐证。(3分)‎ ‎ ‎ ‎(5)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在提高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质量问题上,从古希腊时代到18世纪的思想家寻找了一个共同的武器,它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5 BCDCC 6-10 CABDB 11-15 BCCCC 16-20 ABCBD 21-25 ABAAB 26-30BBACB ‎ ‎31.(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2)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中董仲舒的思想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黄宗羲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君主专制强化,弊端丛生,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32.(1)含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2)可以。理由:因为材料三的观点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材料四的观点是三权分立都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3)材料三的史料价值更大。因为材料三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或答材料四是后人撰写(第二手的、间接的)。‎ ‎33.(1)①人的自然状态(本性)是没有秩序的,人必须遵守法律,否则城邦民主制要遭破坏,人的生活也会因为本性的没有秩序而降低到野蛮的水平。②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①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的自由是法律框架内的自由。②法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社会。‎ ‎(3)①材料三表达的核心思想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②材料四论述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是分权思想的具体化,因而是继续和延伸。‎ ‎(4)①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体制的构想。②美国的1787年宪法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运用。‎ ‎(5)①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三侧重于如何保卫自由与人权。②共同的武器是法律(或者答民主政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