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8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该答案的选项字母 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没有分数。) 1. 下列古代文明中,生产方式和生存环境与其它三个显著不同的是古代 A. 印度 B. 埃及 C. 希腊 D. 两河流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印度从事农业生产,属于大河文明;古埃及也是从事农业生产,也属于大河文明;两河流域地区农业生产发达,属于大河文明;而希腊则是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属于蓝色文明;故排除ABD,所以选C。 2. 下图中,“? ”处的身份应是 A. 国王 B. 教皇 C. 耶稣 D. 上帝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 “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城市市民”等信息可知,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共同参政,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故A项正确。中世纪等级君主制的上层是国王,而不是教皇,排除B。耶稣不是中世纪等级君主制的上层统治者,排除C。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宇宙的支撑和创造者,而不是世俗政权的上层统治者,排除D。 3. 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始于 A. 西汉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中央政府设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清查户口,征收赋税,从而使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故C项正确。西汉尚未实现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排除A。唐朝时,西藏属于吐蕃政权管辖,排除B。清朝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一同管理西藏,是在元朝之后,排除D。 4. 13-14世纪之交,中国最大的政治中心和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是 A. 开封 B. 临安 C. 大都 D. 泉州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3-14世纪之交为元朝,中国最大的政治中心和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是大都,故C项正确。开封为北宋时期的政治中心和商业大都市,排除A。临安是南宋政权的统治中心,排除B。泉州是著名的港口城市,而非政治中心,排除D。 点睛:解决本题首先抓时间“13-14世纪之交”,结合时间即可知道是元朝,然后结合题意要求即可知道大都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中心和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5. 关于“大一统中央臬权帝国”的历史,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秦朝初建 B. 西汉重建 C. 元朝瓦解 D. 明淸强化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故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西汉建立,继承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也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故C项错误,所以选C。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发展,故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6. 下列王朝间,不存在直接继承关系的是 A. 西周一东周 B. 西魏一东魏 C. 西汉-东汉 D. 北宋—南宋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周幽王为北方犬戎所杀,平王东迁洛阳,开启东周,故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两者不是直接继承关系,故B项错误,所以选B。西汉由汉高祖刘邦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故C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赵匡胤于960年建立北宋,1127年北宋被金灭国;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故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7. 下列宗教派别中,属于基督教新教的是 A. 犹太教 B. 东正教 C. 天主教 D. 英国国教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后欧洲基督教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其中英国国教为新教,故D项正确。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与题意不符,排除A。宗教改革后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故东正教和天主教不是新教,排除BC。 8. 有历史人物认为“仁慈的国王是上天赋予大地的最好的礼物”,主张国王进行开明统治和改革.逐渐过渡到君主立宪制。他是 A. 马丁·路德 B. 亚历山大二世 C. 伏尔泰 D. 彼得一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思想主张保留国王,建议实行开明的君主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观点与伏尔泰一致,故C项正确。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领袖,与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不符,排除A。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与题意不符,排除B。彼得一世在位期间,加强君主专制,与题意不符,排除D。 9. 某思想或运动“既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作與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系统的政治构想”。它是 A. 宗教改革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描绘了理想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作與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系统的政治构想,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与题意不符,排除A。文艺复兴冲破神学思想的桎梏,但没有提出政治建设的构想,与题意不符,排除B。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与题意不符,排除D。 10. 以实践行动证实地球是圆的航海家是 A. 马可•波罗 B. 麦哲伦 C. 拿破仑 D. 哥伦布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后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故B项正确。马可•波罗曾经来过中国,没有以实践行动证实地球是圆,排除A。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与题意不符,排除C。哥伦布到达美洲,没有实现环球航行,排除D。 点睛:抓住题意要求“以实践行动证实地球是圆的航海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 11. 下图美元票面中的人物,有“合众国”拯救者之称,他是 A. 华盛顿 B. 林肯 C. 威尔逊 D. 罗斯福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有‘合众国’拯救者之称”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内战中,林肯废除了南方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故被尊称为“美国国父”,排除A。威尔逊参加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企图攫取世界领导权,排除C。罗斯福领导美国人民走出经济危机,与题意不符,排除D。 12. 在《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资本输出的条款是 A. 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B.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 D.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抗州为通商口岸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到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正确。A项体现在政治上,与设问不符,排除。B项属于政治和军事方面,与设问不符,排除B。D项反映列强侵略深入中国腹地,与设问不符,排除。 点睛:抓住设问要求“在《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资本输出的条款是”,结合《马关条约》分析即可知道答案。 13. 下图是“ 1820—1913年英法德美工业产值占世界比重的变化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柱状图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1820—1913年英法德美工业产值占世界比重的变化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第一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其工业产值不断增加;从19世纪中期,尤其是第二工业革命开展之后,英国工业产值不断下降,被美国和德国超越,故①为英国,所以选A。②应是法国生产的情况,其工业产值比重不断减少,排除B。德国作为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推动工业产值不断增加,排除C。④应是美国,美国利用两次工业革命,工业产值迅速增长,19世纪末20世纪初位于世界第一,排除D。 14. 启蒙运动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据此推测第一次应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促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 15. 观察下表,其内容应摘自 A. 《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放一区,归入英属香港界”等信息可知是《北京条约》,故B项正确。《天津条约》没有涉及“增开天津为商埠”等信息,排除A。《马关条约》没有涉及“增开天津为商埠”等信息,排除C。《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不符,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放一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即可知道是《北京条约》。 16. 漫画描绘了 19世纪末中国的政局变动 被撕碎的纸上写着“REFORM (改革)” 画面中的小孩指代 A. 光绪帝 B. 宣统帝 C. 康有为 D. 袁世凯 【答案】A ........................ 17. 下列历史事物,与工业革命无直接关联的是 A. 文艺复兴 B. 现代工厂制度 C. 空想社会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于14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但与工业革命无关,与题意相符,所以选A。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B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工业革命使欧洲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悲惨,先进人士提出改革社会的设想,形成了一股空想社会思想,故C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工业革命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阶级基础,故D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18. 启蒙思想第一次成功地转变为国家政治实践,发生在 A. 法国 B. 美国 C. 日本 D. 中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受启蒙思想影响,并证明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思想观点及社会学说的可行性,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学说,规定了美国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的职责与权利,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不是第一次实践,排除A。日本于19世纪60年代经过明治维新后走向独立,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19世纪末启蒙思想传播到中国,但与题意不符,排除D。 19. 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房”。毛泽东所称赞的地方是 A. 井冈山 B. 上海 C. 遵义 D. 延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产房”寓意是新生命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故B项正确。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与题意不符,排除A。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与题意不符,排除C。延安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与题意不符,排除D。 20. 2017年,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代表党中央发出号召:“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从历史看,“党的崇高使命”是 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 打倒军阀,除列强 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故D项正确。A项属于阶级斗争的目标,是实现使命过程中斗争的对象,排除。B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斗争的对象,排除。C项建立工人阶级政权,是实现最高使命的政治保证,排除。 21. 编排“1927年革命大事记”,按时间顺序位居第三的是 A. 四一二政变 B. 南昌起义 C. 七一五政变 D. 秋收起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四一二政变是指1927年4月12 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南昌起义指的是1927年8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起的针对中国国民党反共政策的武装起义;七一五政变是指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公开举行“分共”会议,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综上所述,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是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故排除ACD,选B。 点睛:熟悉相关史实“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先后顺序即可知道答案。 22. 下图历史著作封面上,被“涂黑” 了的是 A. 袁世凯 B. 张作霖 C. 张学良 D. 孙中山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故C项正确。袁世凯是中华民国总统,与东北易帜无关,排除A。张作霖为奉系军阀领导人,是张学良父亲,与东北易帜无关,排除B。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但与东北易帜无关,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东北易帜”,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知道与张学良有关。 23. 中心城市暴动到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转变。这个转变始于 A. 中共“二大”上海召开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C.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D. 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故B 项正确。中共“二大”上海召开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与题意不符,排除A。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以中国工农红军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与题意不符,排除C。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结束,与题意不符,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信息“中心城市暴动到向农村进军”,结合井冈山道路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24.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遇制白银大量外流,中华民国实行了 A. 法币改革 B. 废两改元 C. 改订新约 D. 全民抗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遏制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民国廿四年十一月实施新货币政策命令及章程》,开始在全国实行法币改革,故A项正确。废两改元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银本位制,结束了中国货币混乱的局面,与题意不符,排除B。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C。全民抗战发生于1937到1945年,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反对日本侵略,与题意不符,排除D。 25. 观察图,画面场景反映的史事是 A. 护国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一二九运动 【答案】D 26.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召开.成为中因共产免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文前省略的是 A. 中共“二大” B. 中共“三大” C. 国民党“一大” D. 遵义会议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它的正确决定,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所以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大转折,故D项正确。中共“二大”第一次确立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但也是在中共诞生初期,不存在使革命转危为安,排除A。中共“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但与题意不符,排除B。1924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与题意不符,排除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结合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 2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峙的军事政治集团。始作俑 者是 A. 德国 B. 法国 C. 意大利 D. 奥匈帝国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联合奥匈帝国、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故德国是军事同盟的始作俑者,A项正确。19世纪90年代末,法国面对三国同盟的威胁,与俄国秘密签署军事协议,排除B。奥匈帝国、意大利是三国同盟的成员,而不是始作俑者,排除CD。 28. 一战前夕,列强间冲突和争夺,最激烈的是 A. 德法边境 B. 德奥边界 C. 巴尔干地区 D. 远东太平洋地区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重要,是联系欧洲和亚洲、非洲的交通要道;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关系复杂给了帝义国家可乘之机,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在巴尔干地区的不平衡,导致争夺激烈,故C项正确。德法边境主要是德国和法国之间的矛盾,与题意不符,排除A。一战前夕,德国与奥匈帝国结盟,两者矛盾得以解决,排除B。远东太平洋地区主要是日本争夺该地区的利益,与题意不符,排除D。 29. 因为国政局突变,提前一年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是 A. 德国 B. 法国 C. 俄国 D. 美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故C项正确。德国参加一战直至结束,没有提前退出战争,排除A。法国参加一战直至结束,没有提前退出战争,排除B。1917年,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国却改变了立场,直接参加协约国方面对同盟国的作战,排除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 30. 下列材料中,可作为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直接证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日本绘制发动侵略卢沟桥的地图是实物史料,可作为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直接证据,故D项正确。电影属于艺术作品,没有史料价值,排除A。“卢沟晓月”碑铭可以作为景点,具备旅游价值,而不是史料价值,排除B。七七纪念邮票是为纪念卢沟桥事而专门发行的邮票,没有史料价值,排除C。 31. 从变革的社会性质看,与其它三个截然不同的事件是 A. 英国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十月革命 D. 德国统一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640-1688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君主专制,在法国初步确立了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十月革命是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颁布1871年宪法,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综上所述,ABD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而C是社会主义革命,故排除ABD,所以选C。 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熟悉“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十月革命、德国统一”等历史事件,二是紧扣设问要求“从变革的社会性质看,与其它三个截然不同的事件”,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2. 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柯立芝繁荣”——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B. 世界经济危机——“柯立芝繁荣”一一罗斯福新政 C. 罗斯福新政——“柯立芝繁荣”——世界经济危机 D. 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柯立芝繁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经济大危机之前,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1929年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后果空前严重。为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冲击,1933年罗斯福提出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综上所述,正确顺序是“柯立芝繁荣”——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故排除BCD,所以选A。 33. 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策取向是效仿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计划经济 D. 罗斯福新政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二战后被西欧各国借鉴用于经济恢复发展,故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为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而采取的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A。新经济政策是苏俄为缓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而实施的政策,与材料不符,排除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确立20世纪30年代,战后被照搬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 34. 纳粹体制国内统治的基本特征是 A. 扩张 B. 集权 C. 欺骗 D. 恫吓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希特勒上台后,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在德国建立起以“领袖原则”为基石,以“集权”为核心的领导体制,故B项正确。对外侵略和扩张是纳粹体制的目的,与题意不符,排除A。欺骗和恫吓是希特勒建立纳粹体制的手段,排除CD。 35. 下列外交文件中,曾使英国首相张伯伦相信能保住欧洲“五十年的和平”的是 A. 《九国公约》 B. 《五国海军协定》 C. 《九国公约》 D. 《慕尼黑协定》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38 年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签订《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但该协定的签订不但没有换来张伯伦所宣扬的“一代人的和平”,反而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故D项正确。《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与题意不符,排除A。《五国海军协定》使英国正式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终结,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与题意不符,排除B。《九国公约》是1921年签订,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与题意不符,排除C。 点睛:紧扣材料“英国首相张伯伦相信能保住欧洲‘五十年的和平’”,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36. 二战前夕,德国为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所采取的阴谋是 A. 撕毁《凡尔赛和约》 B. 召开慕尼黑四国会议 C. 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 组建轴心国反共产国际同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希特勒为了执行1939年4月制定的闪击波兰的“白色方案”,避免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故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故C项正确。德国元首希特勒于1935年向全世界宣布: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与题意不符,排除A。1938年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签订《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与题意不符,排除B。1940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与题意不符,排除D。 37. 下图是近日公映的电影海报,影片中的丘吉尔应对的历史事件应是 A. “集体安全”失败 B. 德国突袭波兰 C. 敦刻尔克大撤退 D. 太平洋战争爆发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至暗时刻》反映英国首相丘吉尔面临黎明前的黑暗做出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决定,其中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英、法两国保留了实力,故C项正确。面对法西斯的挑衅,苏联和法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立欧洲集体安全政策体系的构想,与图示不符,排除A。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等国宣而不战,与图示不符,排除B。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 38. 下列国家中,法西斯政权确立最早,瓦解也最早的是 A. 意大利 B. B本 C. 德国 D. 奥地利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独裁统治,1943年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故A项正确。1936年“二二六”军事政变被镇压后,日本统制派完全掌握军部大权,军部法西斯独裁开始确立,日本加紧对外侵略扩张;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法西斯势力也宣告土崩瓦解,排除B。德国法西斯在1933年至1945年统治了德国,排除C。奥地利没有建立法西斯政权,1938年已经被德国吞并,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法西斯政权确立最早,瓦解也最早”,结合二战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 39. 观察右中边岛海战发生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中途岛处于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是美国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也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的攻击,还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故①正确。②是属于南北美洲之间的加勒比海,与中途岛位置不符,排除B。③是西印度洋,与中途岛位置不符,排除C。④是西伯利亚海,与中途岛位置不符,排除D。 40. 二战中,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 A. 不列颠之战 B. 诺曼底登陆 C. 易北河会师 D. 苏德战争爆发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故B项正确。二战期间,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故称不列颠之战,与题意不符,排除A。1945 年,易北河会师,把德军截成南北两段,反法西斯德国的东、西两条战线从此联接,与题意不符,排除C。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与题意不符,排除D。 二、综合分析题 (共20分) 41. 诸将下列历史与其发生地相匹配 答题要求:请把地图中的序号填写在下列括号内。 A.华盛顿会议( ) B.十月革命( ) C.开罗会议( ) D.萨拉热窝事件( ) E.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答案】A. ③ B. ① C.④ D.② E.⑤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华盛顿会议于1921-192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于1921-1922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会议,故A是③。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的俄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B是①。1943年11月,由中华民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并发表开罗宣言,故C是④。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于19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D是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E是⑤。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题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华盛顿会议、十月革命、开罗会议、萨拉热窝事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逐一分析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具体地理位置即可知道答案。 42.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时间轴 A.( ) B.( ) C.( ) D.( ) E.( ) 【答案】A.新文化运动 B.巴黎和会 C.工人 D. 1921 E.民主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15年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A),前期宣传民主、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1919年,在巴黎和会(B)上,西方列强拒绝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在五四运动(C)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阶级基础。1921年(D),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2年召开“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制定了反帝反封的民主(E)革命纲领。 43. 材料一 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桂不住的。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1917.5 材料二 儒家学说以及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说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对孔子的态度,说明理由 (2)从不同视角列举两例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 (3)你怎样理解习近平主席和陈独秀对孔子的看法? 【答案】(1)态度:批判孔子;理由:孔子是旧思想的代表,阻碍共和政治实现。 (2)科技推动:活字印刷术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列举其它科技发明也可);文化传播:中国政治制度、儒学、历法、文字等影响朝鲜、日本等,形成东亚文化圈;经济交流: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促进欧亚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交往。 (3)答题思路:所处时代背景不同,立场、视角与目的不同。 如:陈独秀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民国初年,军阀统治和专制的社会乱局与共和理想产生落差,促使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反思,认识到只有清除旧思想才能建立真正的共和国。陈独秀站在救亡图存视角:强调的是旧思想与专制统治的关系。习近平讲话的时代背景是改革开放时期,要建设美好富强的中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文化,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习近平站在民族复兴的视角,强调的是儒家思想与国家建设与发展关系视角。 【解析】(1)根据材料一“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桂不住的。”可知陈独秀批判孔子。可从孔子是旧思想的代表,阻碍共和政治实现方面说明理由即可。 (2)关于列举两例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科技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以及经济交流密切世界之间的往来方面思考作答。 (3)关于习近平主席和陈独秀对孔子的看法,要从他们各自所处时代背景、立场、视角与目的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关于陈独秀方面要突出民国初年的社会背景、陈独秀本人的阶级立场、以及批孔的目的;关于习近平主席方面要突出改革开放发展的新阶段、从弘扬传统文化、实现民族复兴方面思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