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2-7-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2-7-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作业)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19·湖南长郡、雅礼名校联考)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 (  )‎ ‎                     ‎ A. 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 ‎ B. 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 C. 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 ‎ D. 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2. (2018·湖南六校4月联考)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的一个法令称:“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应当没收全部财产,判处三年以上的监禁,并强迫其劳动。”这一做法造成 (  )‎ A. 物价高涨,只能凭证供应物资  ‎ B. 劳动力减少,工业化受到阻碍 C. 政府加强干预,计划经济形成  ‎ D. 产能低下,只好引进西方资金 ‎3. (2018·福建泉州二模)1920年11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指导。据此可知当时苏俄 (  )‎ A. 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  B. 系统推进了工业化建设 C. 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  D. 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策略 ‎4. (2019·湖北黄冈期初质检)1921年列宁在给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格马·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信中指出:“关于新经济政策有必要加以补充。……新经济政策不是要改变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不是要超出这个计划的范围,而是要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基于这一认识,当时苏俄政府 (  )‎ A. 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来管理 B. 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 制订五年计划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 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 ‎5. (2019·湖北武汉十月联考)“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的“实验” (  )‎ A. 加速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 壮大了公有制经济的力量 C. 开创了工业化建设新道路 D. 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恢复 ‎6. (2018·河北衡水四月大联考)1923年秋苏联发生了“销售危机”: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购困难。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认为危机的产生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指出出路是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来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作斗争。这一主张 (  )‎ A. 适应国内外时局的需要  B. 倡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 怀疑与否定新经济政策  D. 有利于促进工业化进程 ‎7. (2019·河南洛阳联考)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 (  )‎ A. 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 B. 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 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D. 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8. (2018·湖南怀化三模)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 A. 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  ‎ B.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 C. 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 D.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9. (2018·江西南昌二模)数千名新经济人遭囚禁,或被赶出家门。到1928年底,1926年注册的40万民营企业中,已有一半以上因不堪重税或警方行动而被关闭;到1929年底,存留的仅占十分之一。苏联上述做法是 (  )‎ A.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影响  ‎ B.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 打击国内反动势力的措施  ‎ D. 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策略 ‎10. (2018·山东临沂二模)下图是苏联工业化时期的一组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A. 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B. 总结了工业化成果 C. 所含信息全面准确  D. 只有装饰欣赏价值 ‎11. (2018·天一联考阶段测试)十月革命过了11年后,苏联农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由73. 7%下降到46%,在农产品出口减少的同时,城市和工业中心地区粮食供应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据此可知苏联 (  )‎ A. 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B.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C. 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 D. 实行粮食税并加大进口 ‎12. (2018·山东济南二模)1951年,第比利斯地铁获准开建,国内上百家国有企业参与其中:莫斯科提供列车、车站电子钟、通风系统、盾构机,列宁格勒生产扶梯,变压器来自基辅,哈尔科夫制造配电器、通讯基站……这说明当时苏联 (  )‎ A. 经济体系日趋完备  B. 工程技术实现自给 C. 易于凝聚全国力量  D. 商品市场基本畅通 二、 非选择题 ‎13. (2018·山西晋城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24个协议在冶金和金属加工工业,55个合同是与美国和德国的商号签订的。如苏联同福特公司签订的关于为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的咨询和供应设务的合同;美国勃兰德塔商行(帮助改造莫斯科汽车厂)和马基商行(设计和建造马格尼托格尔冶金联合企业)等都在苏联投资设厂。‎ ‎——摘编自曹广金《论19291933年 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1978年邓小平访问松下电器公司以后,松下电器开始在中国投资。12月18日,可口可乐与中国粮油集团签署了一份合同,获准向中国出售第一批瓶装可口可乐,在新中国成立后绝迹了30年的可口可乐重返中国……12月19日,位于西雅图的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宣布,中国将历史性地引进3架波音747客机。……1984年,德国大众汽车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大众汽车是第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之一。‎ ‎——摘编自《改革开放初期进入中国的知名外企》‎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和咨询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国外企业与苏联引进外国技术援助和咨询的共同点,并说明其不同的结果。‎ ‎14. (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第一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 到“斯大林模式”‎ ‎1. A 【解析】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进入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满足前线工人生活和军需需要,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一切企业实行国有化措施,材料中现象正是这一措施的体现,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工业化措施并不是符合苏俄国情的工业化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措施是满足前线国内战争工业品的需要,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故D项错误。‎ ‎2. A 【解析】 根据题干“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可以得出当时物资供应必须有供给委员会的凭证,不允许私人买卖,导致市场上商品供应缺乏,物价上涨,故A项正确。‎ ‎3. D 【解析】 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1920年11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指导,说明苏俄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策略,故D项正确。‎ ‎4. B 【解析】 “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在工业发展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来管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措施,故A项错误。制订五年计划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斯大林时期工业发展举措,故C项错误。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是赫鲁晓夫改革措施,故D项错误。‎ ‎5. D 【解析】 根据“(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实验指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中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措施,允许多种所有制成分,所以他并没有加速向社会主义过渡,也没有壮大公有制经济的力量,故排除A、B两项。新经济政策在工业化方面没有开创新的建设道路,故排除C项。但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市场规律,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故选D。‎ ‎6. C 【解析】 据材料“危机的产生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指出出路是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来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作斗争”并结合时间1923年可知,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对新经济政策产生怀疑,故C项正确。‎ ‎7. B 【解析】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1928年由于实行斯大林模式,该政策受到废除,“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说明当时领导人认为新经济政策不符合当时苏联经济发展形式,政府会逐渐废除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B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故C项错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斯大林“一五”计划开始实行之后,故D项错误。‎ ‎8. C 【解析】 由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可知,这一时期苏联在进行二个五年计划。 “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主要原因是工业化成就显著,主要机械已经完全自给,故C项正确。‎ ‎9. A 【解析】 根据材料给定的时间点,随着这一时期苏联“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大批非公有制企业被政府取缔,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不难推断,这一时期,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已经逐渐被取消,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的苏俄政权已经巩固,国内已经不存在反动势力,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对苏俄的冲击微乎其微,故D项错误。‎ ‎10. A 【解析】 图①反映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举措,图②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内容,图③中描述的纺织工业发展较好不符合实际情况,夸大了轻工业的发展,综合以上材料可知三幅图片对苏联工业化时期的宣传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故A项正确。‎ ‎11. C 【解析】 题干中未提及自然灾害的原因,故A项错误;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故B项错误;题干中“十月革命过了11年后”即1928年后,面对粮食减产,斯大林实行农业集体化以解决粮食供应困难问题,故C项正确;实行粮食税是在新经济政策时,此时该政策已经停止,故D项错误。‎ ‎12. C 【解析】 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发展不平衡,故A项错误;由题干地铁的开建上百企业参加这并不能说明工程技术实现自给,故B项错误;1951年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上百企业参与其中这是计划的力量,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市场流通不畅,故D项错误。‎ ‎13. (1)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租让制奠定了合作的基础;苏联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西方国家的技术支持;西方国家因国内市场饱和而急于扩大外部市场。‎ ‎(2) 共同点:都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都注重对外引进技术和资金;都体现了对外市场的开放性。‎ 不同结果:苏联随着工业化的实现而停止了对外技术引进;中国则通过不断扩大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 ‎14. 示例一 观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阐述: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工业革命后不久,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贫富差距日益扩大,19世纪2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呈现周期性爆发的特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其固有的矛盾终于导致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总之,只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就不会消亡。‎ 示例二 观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必然会导致苏联的经济危机。‎ 阐述: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性、行政性、指令性是鲜明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僵化的体制必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长期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以行政力量驱动经济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无视经济规律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以集体化的形式完成资本积累,长期牺牲农民的利益,必然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进而酿成粮食危机和社会危机。总之,斯大林模式的内在弊端是苏联经济危机的根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