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0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0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学案)

‎【构建知识体系】‎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细化考纲预测】‎ 考纲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5)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6)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突出考查希腊城邦“公民”的范畴。‎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突出考查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人先后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辩证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着重考查《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4)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突出考查议会、内阁与国王之间的权力制约;1832年议会制改革进步性与经济背景。 ‎ ‎(5)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着重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体系。‎ ‎(6)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强调从两部宪法的内容引出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对国家元首、政府、议会权力的配置与制约。‎ ‎(7)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从政治进步性和阶级属性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1、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十二铜表法》的法律特征、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美国联邦制的特征、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西方“民主”的内涵 ‎2、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十二铜表法》的影响、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起因、《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 ‎3、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雅典民主制度与科举制的比较、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的联系、比较美国共和制与法国共和制、比较美、德、法、中华民国四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4、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以现代法治原则介入罗马法、以美国总统大选切入,考查总统制特点、创设巴黎协和广场名称变更情境,考查法国革命的曲折历程 ‎ ‎ ‎【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 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 ‎01. (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9)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答案】C ‎02.(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9)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D ‎【解析】“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说明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这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梭伦是奴隶主贵族,他不反对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梭伦不主张权利平等,如梭伦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利越大,故B项错误;“财产等级制度”认可了贫富差别,且材料中没有抨击贫富分化,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核心素养是家国情怀,极具现实意义,体现了“现实的问题历史考”的命题思路,彰显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 考点二:罗马法 ‎01.(2018年江苏卷文综历史14)14. ‎ 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A.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 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 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 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答案】D ‎02.(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审制 C.完备法典 D.陶片放逐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雅典是民主政治制度,A错误。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一种司法制度。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古罗马的陪审团制度类似于雅典,B正确。罗马才有完备的法典,C错误。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D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罗马政治制度·雅典、罗马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名师点睛】雅典是希腊文明的摇篮,也曾经是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或希腊)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继承者、发扬者。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一种司法制度。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古罗马的陪审团制度类似于雅典。‎ 考点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0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答案】C ‎【解析】“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最终做出了让步,故C项正确。此时的英国国王已经是“统而不治”,故A项错误;英国上院是贵族院,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故D项错误。 ‎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国民主政体的确立·法国民主政体的特点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突破点是材料时间“1793年”,同时正确理解“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的含义。 ‎ ‎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1877年,法国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西蒙辞职,另行组建君主派内阁,解散对新内阁投不信任票的众议院。但是共和派在接下来的众议院选举中获胜,重掌组阁权,1878年共和派又获参议院多数。上述过程说明了 A. 总统违背了第三共和国宪法 B. 共和制度得到广大民众支持 C. 共和制度通过宪法形式确立 D. 君主派已被清除出法国政坛 ‎【答案】B 考点六: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01.(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答案】D ‎【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军国主义色彩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新课标高考的高频考点,其特点有,①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③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④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军队在国家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 ‎02.(北京市西城区2018年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的立法权涉及迁徙居住和公民权、海关与贸易、帝国赋税、度量衡与货币制度、铁路、邮政和电报等范围,还规定联邦法律高于各邦法律的制度。以上规定起到的作用是 ‎①有利于建设统一强大的国家 ‎②促进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强化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涉及迁徙居住和公民权、海关与贸易、帝国赋税、度量衡与货币制度、铁路、邮政和电报等范围”来看,这一规定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巩固德国的统一,①②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与“军国主义”无关;德国是联邦制而不是中央集权制度,③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③或④的B、C、D项。‎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 ‎【归纳总结】‎ ‎(一)确立原因:‎ ‎1、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港湾多,耕地少 ‎2、经济条件(根本):商品经济发展 ‎3、社会条件:城邦制的形成与发展 ‎(二)过程:‎ ‎1、梭伦改革——奠定基础 ‎(1)背景: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 ‎(2)时间:公元前594年开始 ‎(3)措施:‎ ‎①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 ‎②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③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打击了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使工商业奴隶主分离了政治权力;‎ ‎④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新设立“四百从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4)特点:“公平”、“中庸”。 ‎ ‎2、克里斯提尼改革——引上轨道 ‎(1)措施:‎ ‎①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 ‎②成立上将军委员会;‎ ‎③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④陶片放逐法:这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2)影响:使雅典最终确立起民主政治。‎ ‎3、伯里克利改革——黄金时期 ‎(1)措施:‎ ‎①扩大一般公民的权利,取消高级官员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公民的参政范围;‎ ‎②鼓励公民参政;发放“公职津贴”和“观剧津贴”。‎ ‎(三)基本特点:人民主权(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四)主要机构:‎ ‎1、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2、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的落实大会决议。‎ ‎3、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五)实质: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六)评价:‎ ‎1、优越性:‎ ‎(1)在古代君主专制盛世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开世界民主的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 照的政治体制。‎ ‎(2)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实 行轮番而治,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处于群众监督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4)雅典民主政治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推动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2)采用的轮流坐庄形式导致的结果并非总是公正的,限制、窒息了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自身发展才能,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生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方法技巧】‎ ‎(一)古希腊的历史分期 ‎1、爱琴文明时代(BC3000—BC12世纪)‎ 含义: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 地位: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端 分类:克里特文明(BC2000—BC1400)迈锡尼文明(BC1600—BC1200)‎ ‎2、黑暗时代(BC11世纪—BC9世纪)‎ ‎3、城邦时代(BC8世纪—BC4世纪)‎ 含义: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 性质:奴隶制小国家 特征:小国寡民,各邦国长期独立自治 形成原因:地理因素 政体类型:‎ 政体类型 ‎ 特点 君主制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很少或基本没有 贵族制 贵族掌握政权、公民权有所上升 民主制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寡头制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没有权力 僭主制 非法取得个人独裁,公民有一定权力 ‎(二)古希腊城邦可归纳为“一、二、四、五”‎ 一种文明:海洋文明。‎ 两个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四个条件:人多地少、航海发达、海外殖民、东方文明。‎ 五种政体: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 ‎(三)雅典民主政治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大局限: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两大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三个阶段:奠基-梭伦改革、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顶峰—伯里克利改革。‎ ‎(四)东西文明由于自然地理特征及经济特点的不同导致的文明特征。‎ ‎(五)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比较。‎ 古希腊 古代中国 分布 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古典世界 各诸侯国有一个统管它们的宗主,这些诸侯国最终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经济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农、工、商并重 各诸侯国家则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政治 普遍实行共和政体,王权衰微,有的城邦甚至建立了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 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成为君主专制制度 说明: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应包括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三部分,且这三部分是相互作用的。②如果古希腊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那么在中国精耕细作农耕经济基础上孕育出来的就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或广阔大陆基础上的大陆文明。‎ ‎(六)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西方 中国 发展趋势 走向民主 趋向专制 政治基础 民主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 君主专制封建帝国 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君主独裁与世袭 决策机构 公民大会 君主 政治改革 法律制度 古希腊进一步实行民主,并以法律作保证,古罗马先是共和,法律限制其专横,后是独裁,使君主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 加强君主专制,法律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工具。‎ 文明延续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缺乏强有力的权威,国家不统一,经常分崩离析,易摧毁文明,破坏文明的发展里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进步、并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有力保障,促使文明进一步延续。‎ 认识 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典型例题】‎ ‎(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9)9.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 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答案】C ‎ ‎ 考点二、罗马法 ‎【归纳总结】‎ ‎(一)含义:指公元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二)分类:‎ ‎1、按形式分类:习惯法和成文法 ‎2、按结构分累:公民法和万民法 ‎(三)内容:‎ ‎1、罗马法的开端:《十二铜表法》‎ ‎(1)背景:不成文的西瓜反被贵族随意解释,影响了平民的利益,需要成文法。‎ ‎(2)内容:‎ ‎①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对过去习惯法的汇编 ‎②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3)特点:基本是习惯法的汇编,内容繁杂 ‎(4)影响:‎ ‎①《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积极)‎ ‎②是罗马法的渊源,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消极)‎ ‎③根本上还是维护贵族利益 ‎2、罗马法的发展:公元3世纪,公民法发展成为万民法 ‎3、罗马法的总结:《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原因:①历代法律太繁杂,不易使用,需要整理②用法律来稳定统治 ‎(2)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3)影响: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法在法学方面的成果,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 ‎2、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的立法权转移给议会,确立了议会主权)‎ ‎3、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时间:18-19世纪,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沃波尔是第一任首相 ‎(2)产生方式:早期国王任选,后期议会选举产生 ‎(3)运行原则:内阁成员与首相共同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不信任内阁,内阁要么下台,要么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成熟:两党制形成 ‎4、进一步发展:选举权逐步大 ‎(1)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民主权利)‎ ‎(2)1867年议会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普选权)‎ ‎(3)1884年议会改革(工业工人获得选举权)‎ ‎(三)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为核心 ‎2、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 ‎3、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4、内阁行使行政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5、整个政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四)影响:‎ ‎1、政治:使英国由人治转向法治,专制走向民主,英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2、经济: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3、世界: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 ‎【方法技巧】‎ ‎(一)英国的制度创新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条主线:代议制的确立、完善与发展。‎ 两大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和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 四个阶段:政治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法律基础—《权利法案》、最终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发展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二)易混易错 ‎1.“光荣革命”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 错误。“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2.《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较大的权力。‎ 正确。《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有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英王失去行政权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 ‎3.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的性质不同。‎ 正确。中国明朝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发展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英国内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为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设置,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4.英国国王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还是英国政府首脑。错误。英国国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但他没有行政权,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英国政府首脑是首相。‎ ‎5.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正确。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与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直接相关,属于一场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社会改良运动,既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又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迅速发展。‎ ‎(三)内阁、首相、议会、国王之间的关系:‎ ‎1.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即成为执政党,党的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2.首相是内阁首脑,有权提名内阁成员组成责任制内阁,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权和立法权。‎ ‎3.内阁成员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4.内阁形式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不信任政府,迫使内阁辞职;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四)比较题英国内阁与中国明朝内阁的不同:‎ ‎①本质不同: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内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是资本主义代议制产物;‎ ‎②产生途径不同:明朝的内阁阁员由皇帝直接任命;英国内阁制是建立在代议制基础上,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 ‎③权力大小不同:明朝内阁仅备皇帝顾问,帮助皇帝起草对奏章的批复,处理日常事务,对军国大事没有决策权,仅拥有票拟;英国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 ‎2、确立联邦法律的至上原则:南北战争结束后,国会通过宪法14条修正案,各州法律服从联邦法律的原则。‎ ‎(三)民主政治完善——两党制 ‎1、形成与发展:‎ ‎(1)民主党(奴隶主种植园)‎ ‎(2)共产党(工业资产阶级)‎ ‎2、作用:相互监督,分权制衡。‎ ‎【方法技巧】‎ ‎(一)美国新政体可归纳为“一、二、三、三、三”‎ 一部宪法:1787年宪法。‎ 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 ‎ 三权分立: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总统行使行政权。‎ 三个制度: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 三大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二)美国宪法确立的分权制衡原则:‎ ‎1.人民与政府的分权制约:政府和人民分别行使或享受宪法授予或保留的权力,实现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监督。‎ ‎2.不同政府机构间的分权制衡:不同政府部门的权力分立、相互制约进而实现权力的平衡。‎ ‎3.中央与地方间的分权制衡:联邦制属于治理国家的二元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享国家权力。‎ ‎【典型例题】‎ 在1776—1780年间,美国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州宪法。州宪法都附上了“权利法案”,列举了受到保护的人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宣布实行共和制;削减州长的权力,增大了议会的权力。材料说明美国 A. 联邦宪法精神在各州贯彻 ‎ B. 引领世界民主进程的发展 C. 人民的基本权利高于一切 ‎ D. 地方掀起了民主改革浪潮 ‎【答案】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考点五、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归纳总结】‎ ‎(一)走向共和之路————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4年)‎ ‎1、背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标志: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3、结果:先建立君主立宪制《1791年宪法》,后走民主共和之路(1792年9月)‎ ‎4、革命过程出现的重要文件:‎ ‎(1)《人权宣言》(内容:体现启蒙思想家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的思想,借鉴美国的《独立宣言》)‎ ‎(2)《1791年宪法》(标志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 ‎(二)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大革命后法国整体的反复(1789—1875)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斗争 ‎1、整体演变:‎ ‎(1)君主立宪制(1791年9月---1792年9月)‎ ‎(2)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 ‎(3)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 ‎(4)波旁王朝(1815年—1830年)‎ ‎(5)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2月)‎ ‎(6)第二共和国(1848年2月---1852年)‎ ‎(7)第二帝国(1852年---1870年)‎ ‎(8)第三共和国(1870年(1875年最终确立共和制)‎ ‎2、君主派与君主派斗争的实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政体之争 ‎(三)议会共和制的最总确立---------1875年宪法 ‎1、宪法内容: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2、宪法作用: ‎ 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②美国:‎ 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③法国:‎ ‎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 年才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由于总统和内阁向议会负责,实际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 ‎④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在德国,它是不健全的,所以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畸形的:经济上资本主义发达;政治上,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也正是由于德国的资本主义是不健全的,所以它给德国人民、给世界带来了灾难。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从反面说明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4)理论基础:启蒙思想家倡导的“人民主权说”。‎ ‎(5)特点: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 另外,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6)作用:‎ ‎①代议制的形成,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也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这一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的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活动,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③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无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④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础。‎ ‎⑤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不断扩大民主,代议制日益完善,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的和谐。‎ ‎⑥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比如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消极: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劳动人民很少享受到民主自由的权利。‎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呈现出的两种类型和原因。‎ 方法指导:在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和类型,即英美法的民主型道路和德日俄的专制型道路。民主政治发展很不平衡。‎ 类型 国家 代议制的特点 确立的标志 原因 民主型 英国 君主立宪制 ‎1689年《权利法案》‎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1)从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式看:前者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对旧制度的消灭程度较为彻底;后者通过统一或改革方式,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从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前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较长,基础较好;后者发展历程短,基础较为薄弱。 ‎ ‎(3)从公民参与意识看:前者经过启蒙思想和革命的充分洗礼;后者则相对较弱。‎ ‎(三)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度,议会(国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实行两院制。‎ ‎②都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③本质均为分权制衡的近代国家政治体制。‎ ‎④司法权独立。‎ ‎(2)不同点:‎ 英国 美国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国家元首 及其产生 国王,世袭,终身制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任期制 国家元首 的权力 ‎“统而不治”的虚君,国家的象征 掌握实权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政府的产生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 不对元首负责 政府(内阁)对总统负责,内阁、总统不对议会负责,行政与立法相互制约与监督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之间的关系 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立法权 在下院 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 ‎(四)德国和法国政治制度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都是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以法律形式确立政体。‎ ‎②国会由两院组成,下院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 ‎③(国家元首地位)总统或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行政权,有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2)不同点:‎ 项目 德意志 法国 政体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国家元首 德意志皇帝 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由国民议会多数票选出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国家元首权力 ‎ 掌握国家的实权 掌握国家实权(行政权)‎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首相不对议会负责 对议会负责 国家权力的中心 皇帝和首相 议会 ‎(五)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 国家元首 ‎(君主)‎ 国王无实权,国家的象征 ‎“统而不治”,属虚君 掌握最高实权,‎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内阁 内阁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内阁对议会负责 首相由皇帝任命,‎ 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议会 ‎(两院)‎ 是国家政治活动中心,拥有主权、实权,限制王权。‎ ‎(普选产生的下院拥有实权,君主任命的上院作用较小。)‎ 只拥有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对政府、皇帝没有监督权。(各邦君主任命的联邦议会〈上院〉拥有实权,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下院〉作用较小)‎ 共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并任期终身。‎ ‎(六)邦联与联邦的不同。‎ 邦联 联邦 含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达到军事、贸易或其他共同目的而组成的一种国家联合,如现代的欧盟、东盟等实际上也是邦联。 ‎ 亦称“联盟国家”,是由若干成员单位(邦、州、共和国等)组成的统一国家,如现在的美国、瑞士、德国等。 ‎ 组成部分 主权国家 州、邦 范围 联邦的范围小,邦联的范围大,邦联之中有联邦,但联邦之中无邦联。如,欧盟中就包含了一些联邦国家,如德国 国际交往 不是国际交往的主要主体,其成员国各自保持内政和外交上的独立,具有主权实体性质的仍是成员国。‎ 是国际交往的主体 本质 国家联盟 统一的主权国家 国家元首 无 有 权力关系 各州保留主权,自由独立,重大事务的决定必须至少9个州同意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附:邦联是“国家的联合”;而联邦则是“联合的国家”。‎ ‎(七)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之比较。‎ 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国体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政体 君主专制 英国 君主立宪制 德国 君主立宪制 美国 共和制 法国 共和制 中央集权制 联邦制 联邦制 国家结构形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八)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确立政体的法律文件 ‎《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 国家政体 君主立宪制 总统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总统 首相 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国家元首 有无实权 无 有 有 有 立法 议会 国会 众议院和参议院 名义上归帝国议会,实际掌握在皇帝手中 政府 如何产生 首相与内阁 从议会中选出 总统任命官员 总统从议会中选出,任命官员。‎ 皇帝任命首相 与官员 相同点 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巩固微练习】——查漏补缺、检验复习效果 ‎01.(2018年全国Ⅲ卷文综历史9)9. 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 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 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 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答案】B ‎【解析】由材料“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可知,当时雅典公民热衷于参政议政,B符合题意;A是材料现象;公元前5‎ 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处于“黄金时期”,C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公民的参政意识较强,而不是思想纷争,D不正确。 ‎ ‎03.1702年威廉去世,玛丽的妹妹安妮继承王位,她讨厌辉格党,出于个人的好恶把大批辉格党人解除职务,代之以托利党人担任要职。这表明 A. 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B. 政党政治尚未形成 C. 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 D. 责任内阁制已形成 ‎【答案】C ‎【解析】1702年国王安妮因为个人的好恶就把大批辉格党人换成了托利党人,这是因为当时尽管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但是国王还具有独立的行政权,故选C而排除A;政党政治初步形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故排除C;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中期,故排除D。‎ 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板块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 ‎04.1831年2月,青年林肯来到新奥尔良。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人类奴隶制的恐怖。他看到了买卖奴隶的广告,看见“戴上镣铐的黑奴被抽打”和黑奴拍卖会。他发誓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材料内容和美国1787年宪法有密切的关系,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1787年宪法充分的保障了人民的权利 B. 1787年宪法体现了民主自由的治国理念 C. 1787年宪法维护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统一 D. 1787年宪法无法消弧美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矛盾 ‎【答案】D ‎【解析】美国1787年局限性是保留了黑人奴隶制度,材料中现象是宪法也无法解决的问题,D正确;A中充分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是显然不民主治国思想,B错误;C属于国家统一问题,不符合材料主旨。‎ ‎05.法国第四共和国宪法制定时,并未纠缠于共和制等基本问题,而是对政体安排进行了不同意见的表达。材料意在说明 A.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 B. 现代民主代议制下不会出现专权 C. 法国共和制宪法在不断修改 D. 共和制在法国普遍适应民众要求 ‎【答案】D ‎06.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 A. 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 B. 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 C. 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 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 ‎【答案】B 点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读懂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07.(2018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4)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落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 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答案】(1)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国力进一步强盛。‎ ‎(2)德国完成统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供界,大力发展军力,组建三国同盟。‎ 英国扩军备战,调整大国关系,形成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 二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英德竞争最终走向战争,美苏对抗选择冷战。 ‎ ‎(4)答案示例:“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 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大战与世界战争格局的演变。‎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心态可根据“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分析即可;原因可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二的最终结果是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三是冷战,据此回答即可。‎ 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可以从国际合作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