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榆林市第二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下图)上面印有梭伦的名言“避 免极端”。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名言的是( ) A.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债务 B.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人身自由 C.鼓励发展工商业促进经济繁荣 D.按财产等级赋予公民相应权力 2.下列因果关系的叙述,判断正确的是前提: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 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结论:梭伦改革能从根本上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前提、结论皆正确 D.前提、结论皆错误 3.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截然相反的是( ) ①农业政策 ②工商业政策 ③政治主张 ④历史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的政权之外 5.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中对出身所做的调查: 时间 总人数 出身微贱的人 所占比例 春秋时期 516 134 26% 战国时期 713 392 55% 这说明( ) A.世卿世禄制度彻底消失 B.平民成为官员主要来源 C.平民政治代替贵族政治 D.社会阶层流动日趋频繁 6.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这次变法使秦国( ) 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 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 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 7.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尽管 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 B.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C.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 D.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 8.历史学者张金光指出:“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对家庭制度严厉推行分户析居的改革政策, 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析到骨肉之间已无可再析的地步为止。” 秦国进行家庭制度变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彻底否定宗法制度 B.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C.改变家庭内部关系 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9.战国中后期的秦国士兵往往不戴头盔和不穿沉重的铠甲,甚至他们使用的剑也是比较落后 的青铜短剑。战场上,这些士兵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进攻力,割去对方的人头并以这些人头 堆积成山是秦国人的本能,可以说秦朝是建立在一座座万人坑基础之上。这反映了( ) A.秦国手工业生产技术相对其他国来说比较落后 B.商鞅变法确立和发展了秦国上下尚武的传统 C.奖励军功政策极大地改变了普通秦国人价值观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战争奠定了强大的军事基础 10.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嘎仙洞的发现,为了解鲜卑族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有的 学者结合北魏官修国史的记载,认为这是鲜卑民族起源的重要实物考古资料证明。而有的学 者认为,结合这一时期各游牧民族的关系史,嘎仙洞的文物只能证明,当时北魏统治者太武 帝为配合官修国史的编撰并加强统治,从而制造了嘎仙洞的材料,并发明了鲜卑人的迁徙史。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研究者分析考古材料是从自己提出的问题出发的 B.研究者认识考古材料应结合多种史料做谨慎辨析 C.不同的史学家研究相同的考古材料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D.历史学的真实性因为研究者的主观认识不同而难有定论 1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 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12.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 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的过程 B.农耕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 13.在历史学习中强调史论结合,但常常因为对概念理解有偏差,导致结论错误,下列选项 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 A.A B.B C.C D.D 1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 的是( )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解除外部威胁 D.打击朝廷内的腐朽势力 15.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 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 B.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 C.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D.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16.范仲淹在《鉴于诏条部东十事》中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予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 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C.巩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统治 D.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 17.沙皇政府第三厅的报告书记载:1862 年一年内,共有 400 处领地上发生了最严重的农民 反抗事件。在 193 处领地上动用了军队,其中 93 处领地上的农民起来暴动,4 处领地上的农 民袭击了兵士,44 处领地上的农民抵抗对罪犯的拘捕或用暴力释放被捕人员。这一状况出现 的原因是( ) A.农民痛恨农奴制度 B.农民境遇未真正改善 C.改革措施未能落实 D.克里木战争伤亡巨大 18.下表是 1854—1861 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价格变动情况(单位:卢布) 省名 1854—1859 年每俄亩 的平均价格 1861 年每俄亩定出的 赎买贷款 1861 年每俄亩农民事 实上支付 沃罗涅日 25.93 33.11 69.26 由此可知( ) A.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制度变革促进了俄国农业迅速发展 C.改革未给农民带来任何好处 D.农奴制改革有利于俄国的资本积累 19. “1859—1879 年,注册棉纺企业的机器织机数量增长了 46 倍,而手工织机减少了 23%。 两种生产设备的比例为 3.2∶1。”这些数据表明( ) A.19 世纪中期,俄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B.农奴制改革使得俄国手工纺织缺乏人员 C.棉纺织业是农奴制改革后的新兴行业 D.农奴制改革后,俄国机器生产得到推广 20.亚历山大二世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但他的改革,史学界却认为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革。其主要依据是 ( ) A.改革代表了农民的利益 B.改革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C.改革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1.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修•培理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 (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 19 世纪世界市场的民 族。”这里所说的“灭亡”和“唯一”是指( ) A.亡国的命运∥确立天皇统治实现独立 B.被殖民命运∥脱亚入欧实现政治民主 C.亡国的命运∥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被殖民命运∥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列强 22.“1866 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民族,……1899 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 它彻底消除了亚洲是不可挽救的、无望地落后于欧洲的信念。”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民族外交方面长期奉行闭关锁国的封建落后政策 B.“西方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 C.19 世纪以来亚洲各国的社会发展总体上落后于欧洲 D.该民族崛起反映了亚洲国家不再受欧洲的奴役和压迫 23.1901 年~1906 年间,中国翻译的西方的书籍,译著来自日本的占 62.2%,而来自英国的 减少到 10.7%,美国的占 6.7%.在 573 部译著中,社会科学占 25.5%,历史地理占 24%,自然 科学占 21%,应用科学占 10%.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民众对日本文化认同感逐渐增强 B.中国对西方的学习侧重于自然和科技 C.日本迅速崛起及英美综合国力的衰退 D.日本近代化的巨大成就对中国的刺激 24.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 B.中下级武士已演化成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武士阶层具有较大号召力 25.日本学者指出:“1905 年夏是中国的转折点。事态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日本战胜了俄国,这 件事正发生在中国政府及其革命的反对派都想探索未曾经历过的道路的时候。对每一方来说, 日本的经验指出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就清政府来说,它当时汲取的“日本的经验”是( ) A.推行军事改革 B.健全法律体系 C.建立立宪政体 D.废除君主体制 26.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 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27.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B.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C.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D.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28.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 ①“早期启蒙”模式②“冲击——反应”模式③“侵略——革命”模式。 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 B.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29.光绪帝利用康有为、梁启超进行“百日维新”,希望借此挽救即将衰亡的大清王朝,也 使自己避免成为亡国之君,但最终还是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 A.“百日维新”所实行的措施违背潮流 B.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破坏 C.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 D.袁世凯的暗中告密 30. 19 世纪末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与 19 世纪中期相比侵华的主要角色发生重大变化 B.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 C.19 世纪末中国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参加侵华的国家空前增多 二、非选择题(共两题,计 40 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 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 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 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 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 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 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4 分) (2)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有何相同之处。(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10 分) 3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 分) 材料一 1868 年 4 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 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 的“五条誓文”。 ——1868 年 4 月 4 日天皇发布《五条誓文》 材料二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 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 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 这 使 头 号 大 地 主 亚 历 山 大 二 世 不 得 不 承 认 , 从 上 面 解 放 比 等 待 下 面 推 翻 要 好 些 。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 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康有为等 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 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摘编自李喜所《成败得失一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的表现。(4 分) (2)材料二中列宁眼中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俄、日两国解决社 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8 分)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2 分)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改革在背景、目的和结果上共同之处。 并谈谈你对影响改革成败因素的认识。(8 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5 DABBD 6~10 DDDDB 11~15 BBBBB 16~20 BBDDD 21~25 DDDAA 26~30 BDBCB 二、材料题(共 40 分) 31: (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2 分)原因: 商鞅变法时期,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时期,土地兼并严重。(2 分) (2)背景:都是在社会矛盾尖锐和激化的情况下进行的。目的:都是维护其统治。(4 分) (3)措施:士:改革科举制;兵:将兵法、保马法、保甲法;农: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青苗法,募役法;商:均输法、市易法。(10 分) 32: (1)废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四民平等。(4 分)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制的弊端;巩固沙皇统治的需 要。(4 分)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度。日本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 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4 分)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资产阶级力量不能够推动改革的进行。(2 分) (4)共同之处:背景上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面临统治危机; 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 改革的结果:都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客观上都对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认识:改革的成败取决于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国情;取决于改革派与保 守派力量的对比;也取决于改革者的策略、方法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8 分,每小问 2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