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山江湖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统招班)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山江湖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 第三次月考(统招班)试题 一、选择题: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B项排除;C项是秦朝推行全国的地方制度,排除;D项是西汉初年的地方制度,排除。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 制定律例 B. 推行郡县制 C. 强化中央机构 D. 统一文字 【答案】B 【解析】 材料主要阐述了天下刚刚平定,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采取了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了直接由中央管辖的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确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政体,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材料“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是解题的关键。 3.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 尚书——中书——门下 B. 中书——门下——尚书 C. 尚书——门下——中书 D. 门下——中书——尚书 【答案】B 【解析】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故B正确;ACD不符合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排除。 4.伏尔泰认为,通过考试制度选用有能力的官员,是形成中国政治制度良性运作的基础。标志着科举制形成的是 A. 汉武帝建立察举制 B.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C.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D. 唐宋时期完善科举制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形成,选项C正确;选项A不是科举制,排除;选项B不是科举制确立的标志,排除;选项D与题干中“形成”限定不符,排除。 5.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 A. 皇权逐渐削弱 B.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 C. 相权逐渐加强 D. 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大体趋势是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减弱,而中央集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因此呈现出的特点是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故D项正确;皇权逐渐加强,故A项错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故B项错误;相权在逐渐减弱,故C项错误。 6.“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材料中的 “不许立丞相”始于 A. 汉武帝 B. 宋太祖 C. 明太祖 D. 雍正帝 【答案】C 【解析】 汉武帝设置中外朝,但并没有废除宰相,与题意“不许立丞相”不符,故排除A项;宋太祖设置了枢密使、三司使和参知政事等分割了宰相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但没有废除宰相,与题意“不许立丞相”不符,故排除B项;明太祖鉴于宰相对君权的威胁,“废丞相,权分六部”,并要求大臣不得奏请设立宰相,符合题意,故选C项;雍正皇帝时宰相制度已经废除,故排除D项。 7.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刺史 ④军机大臣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监察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秦代有专职的监察官员就是御史大夫,汉代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特设13州刺史以监察各郡县官员,而①太尉主管军事并非监察,④清代的军机大臣主要负责处理皇帝认为的军国大事没有监察官员的职能,故答案选C 8.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珅,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A. 发生在顺治时期 B. 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程度 D. 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A项错误;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皇帝诏令。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D项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始皇时期,B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 9. 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古代雅典 B. 古代中国 C. 古代印度 D. 古代罗马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由题中“公民大会”、“在会上发言和表决”、“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等内容可知,希米奥应该生活在伯利克里时期的古代雅典,故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10.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 A.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 B. 是近代法制的渊源 C. 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D. 使雅典城邦最终形成 【答案】C 【解析】 雅典民主政治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集体决策、民主选举、群众监督等民主运作方式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蓝本,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故C项正确.古代雅典的实行的是民主制,故A项错误.近代法制的渊源是罗马法,故B项错误.雅典城邦的形成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条件,故D项错误.故选C。 11.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全体人民”其实仅指 A. 成年男性公民 B. 五百人议事会 C. 陪审法庭 D. 所有生活在雅典的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雅典的政治权利掌握在公民手中,而公民指的是成年男性,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C是城邦机构,而非公民,排除;选项D中包含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不属于公民,排除。 12.被誉为“罗马法的渊源和罗马的基本法”的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查士丁尼法典》 C. 《人权宣言》 D. 《大宪章》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被誉为“罗马法的渊源和罗马的基本法”,故A项正确;B项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组成部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排除;C项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排除;D项是13世纪英国颁布的文件,排除。 13. 下图是十二铜表法模拟图,《十二铜表法》是世界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法律的起点。这部重要法律是 A. 《汉谟拉比法典》 B. 罗马成文法 C. 《权利法案》 D. 1787年宪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所以答案选B。 14.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 A. 无所事事 B. “统而不治” C. 掌控议会 D. 领导内阁 【答案】B 【解析】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在位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到19世纪后期,英国君主立宪政治已经成熟,英王是虚君,统而不治,B项正确;国王是英国的元首和象征,A项说法错误;19世纪后半期,英国国王不能掌握议会和领导内阁,CD两项不符合史实。 15.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 商人的权力 B. 国王的权力 C. 平民的权力 D. 教会的权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因此选B。 16.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法国的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比较艰难曲折。同时法国经历了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共和制、帝制等各种政体,与材料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ABC三个国家都没有经历这么多政体的尝试,故排除。 17. 2008年又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共和党的麦凯恩和民主党的奥巴马、希拉里呼声最高,他们中的一位有望成为新一届总统。当选者任职期间 A. 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权 B. 主持国会工作 C. 行使最高司法权 D. 掌握最高行政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因此选D。 18.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贵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这些规定表明该国 A. 皇帝统而不治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首相没有任何权力 D. 联邦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德国1871年宪法。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确立的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皇帝拥有大权,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与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相符,故B项符合题意;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外交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故A项不符合题意;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主持帝国政府,拥有实权,故C项不符合题意; 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皇权凌驾于议会之上,故D项不符合题意。 19.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A. 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B. 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C.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D. 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代议制即是选举产生的议会作为立法机关掌握国家权力。故选D。A项错误,英国和德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B项是说的是美国的政体特点;C项说法正确,但是主要是从政权的性质角度进行分析的,材料主要说的是代议制方面的问题。 20.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不尽相同的政体。下列文献与政体对应正确的是 A. 英国《权利法案》——联邦共和制 B. 美国1787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C. 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联邦共和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课本基本知识即可作答,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共和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是议会共和制,故选C。 21. 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诗中“三元里前声若雷”指的是三元里抗英,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故选A。其它三项不符合题意。 22. 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A. 《资政新篇》 B. 《天朝田亩制度》 C. 《海国图志》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提出的近代中国最早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故A正确。 23.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台湾”“倭人”可知,这一史实应当是反割台斗争,与其相关的条约是《马关条约》,选项B正确;《南京条约》与日本无关,排除A;《辛丑条约》、二十一条签订时台湾已经被割占,排除C、D。 24.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同时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步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选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5.“……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南昌起义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映了学生,民众和工人联合反对列强侵略的运动,结合史实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应该是五四运动,C选项符合题意;A B项运动中均没有工人参与,排除;D项没有青年学生,排除; 26.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是因为 A.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C.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他为政治局常委 D.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遵义会议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他为政治局常委,与题意相符,故C正确。 2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 北伐战争失败 B. 日军大规模侵华 C. 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答案】D 【解析】红军长征进行战略转移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无法在根据地立足下去,被迫转移。故答案为D项。北伐战争与红军被迫长征无关,排除A项;日军大规模侵华是在1937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是1934年,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8.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意义是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推翻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C.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 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选项C正确;标志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A;渡江战役中推翻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排除B;选项D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选项排除。 29. 《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 小农经济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确立 B. 秦统一六国、清帝下台、新中国成立 C. 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D.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及三次革命的时间“公元前221年”、“1911年”、“1949年”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革命指的是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建立。第二次革命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第三次革命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出现是在春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1911年发生的第二次革命的内容,计划经济的确立是在1956年,与1949年发生的第三次革命无关;B选项中描述的是实现三次革命的事件,并非革命的内容,并且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不是1911年,错误;C选项错误,封建制度确立是在战国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并未使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真正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0.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的是 A. 国家领土变化 B. 国家性质变化 C. 思想文化变化 D. 国际地位变化 【答案】B 【解析】 国旗从清朝到新中国的国旗,体现了国家性质的变化,即有封建国家到资产阶级政权再到无产阶级政权,选项B正确;国家领土变化在国旗演变中无法体现,排除A;国旗不能反映出思想文化的变化,排除C;国际地位是对外,而国旗的变化更多的体现国家政权更迭,属于对内,因此选项D排除。 二、非选择题 31.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图4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图5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 (3)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贯彻中央集权原则,但为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导致专制又采取了一些分权的措施。以图示4、5这两个国家的政体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他们分别是如何贯彻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的? 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为了巩固民主共和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4)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出的主要特点及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法颁布后没有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答案】(1)基本特点:皇权高度集中;主要原因: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政治特点: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演变趋势: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趋势。 (2)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重要文献:《权利法案》;体现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联邦制原则。 (3)措施 A.英国: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但权力受议会限制,没有实权;国家权力集中在议会和内阁,它们分别行使全国立法权和行政最高权力。议会和内阁互相制约 B.美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的最高权力;同时规定三权分立,彼此间互相制约;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联邦政府,联邦法律至上;又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采用任期制,从而防止了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导人权力过大而形成专制。 (4)主要特点:主权在民。 历史意义: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主要原因: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解析】(1)基本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的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皇权高度集中。主要原因:根据图二可知,皇帝之下为六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政治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演变趋势:根据三幅图反映的现象可见相权不符削弱直至消失,说明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2)政体形式:根据图四漫画可知,这里国王已经不是国家的主人,说明其实行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重要文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体现原则:根据图五联邦政府结构可以看出,美国的联邦政府机构之间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联邦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原则和联邦制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产生的方式体现了民主原则。 (3)措施 A.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采取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但权力受议会限制,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但是其仅仅掌握立法权,行政权由内阁掌握,议会和内阁互相制约。 B.美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将国家权力一分为三,即立法、行政、司法,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掌握,三者之间彼此间互相制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联邦政府,联邦法律至上,这体现了联邦制原则;美国的总统由选举产生,为防止形成专制,采用任期制。 (4)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 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袁世凯并未贯彻约法内容。 32.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①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何伟大意义? 【答案】(1)农民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2)历史功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①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②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③胜利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它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解析】 (1)农民斗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斗争运动主要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2)历史功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①革命道路:根据题干“井冈山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②三大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③胜利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意味中新中国的即将诞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对于世界和平力量、民主力量和社会主义力量,对于世界被压迫民族而言,中国的胜利对其反抗压迫起到了鼓舞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新民主主义胜利是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胜利的,因此这一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