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第八单元第23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
第23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 1.背景 (1)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颁布了一系列商法和奖励实业的政策。 (3)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4)为反对帝国主义掠夺路矿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 2.概况 资本总额增加,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 (1)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并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1912~1919年:短暂春天 1.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海外华侨大规模投资国内工商业。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如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4)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5)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概况 (1)新建厂矿企业和资本增加,速度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2)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一定发展。 (3)投资地区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拓展。 (4)实业家:张謇(南通大生纱厂)、周学熙及荣宗敬。 3.特点 (1)发展速度快。 (2)“春天”短暂,昙花一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行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4.影响 政治上 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思想上 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经济上 为民主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20世纪20年代中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萧条 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中国面粉业等行业迅速陷入困境,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2.认识: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国民经济就不可能正常发展。 四、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较快发展 1.背景 (1)国民政府基本上统一全国。 (2)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3)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2.特点及成因 (1)特点:发展时间短暂。 (2)成因 ①官僚资本主义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②日本大规模侵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3.影响 (1)促进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其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 局面。 (2)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聚敛起巨额财富。 (3)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4)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教材补缺 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 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 五、1937~1945年(全面抗战期间):遭沉重打击 1.背景 (1)战争的破坏。很多民族企业毁于战火。 (2)日本法西斯的掠夺。在沦陷区,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 (3)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压榨。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2.影响 (1)民族资本日益萎缩,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2)民族工业内迁,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工业的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六、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1.背景 (1)蒋介石发动内战,出卖国家主权,《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后,美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2)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工业。 (3)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造成急剧通货膨胀。 2.结果: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归纳小结 近代中国社会中经济成分的变化图 A代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B代表洋务企业,C代表外商企业,D代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E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其中洋务企业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考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和历史作用 1.“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 (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3)“官僚资本”是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官僚资本正式诞生于1927年,以四大家族为代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被没收,成为国营经济的一部分。 2.实业救国 实业救国是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种经济思想。在19世纪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始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存在,在中国近代众多的社会改革方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张謇为代表,盛行于20世纪初。该思想表达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促 进 因 素 列强 侵略 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政府 鼓励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实业 救国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 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 俱进 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阻 碍 因 素 社会 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身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 因素 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政局 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历史作用和启示 (1)特点 ①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②从产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③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较少。 ④从产业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⑥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制,发展繁荣时间很短,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地位和作用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政治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思想上: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处境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3)启示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步履艰难。 ②要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华的统治,取得民族独立。 针对练1 (2019·荆州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题,17)据统计,中国近代棉纱进口占全部进口总值的比重,1891~1893年为14.6%,1901~1903年为18.6%,此后,棉纱进口大幅度下降,且棉纱开始出口。中国近代棉纱进出口的变化说明( )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B.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C.国内资本主义商业市场形成 D.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1901~1903年……此后,棉纱进口大幅度下降,且棉纱开始出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故棉纱开始出口,故A项正确;中国棉纱开始出口不能说明列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棉纱开始出口与国内资本主义商业市场形成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故D项错误。 考点二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政策 统制经济 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就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制定和推行了统制经济政策。 针对练2 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 A.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 B.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华,与材料中“1935年”“1937年”“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相符,故A项正确。 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措施 (1)整顿税务:国民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整顿税务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2)控制金融:国民政府先后设立了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负责经营国库、发行钞票和公债。它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逐渐形成一个金融垄断网。 (3)改革币制: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其主要内容是:第一,集中货币发行和使用权。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一律使用法币。第二,白银归国家所有,禁止流通,所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 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 (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其中轻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有相当进展,重工业和农业也有所发展。 2.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 (1)原因:七七事变后,华北地区的民族工业几乎全被日本占领。为了使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免遭日本摧毁,保存国家的经济命脉,于是出现了民族工业的大举内迁。 (2)过程 ①第一阶段:从八一三事变到上海失守是内迁的发动时期。 ②第二阶段:从上海沦陷到武汉失守是内迁的高潮期。 ③第三阶段:从武汉失守到宜昌沦陷是内迁的结束期。 (3)影响 ①内迁工厂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大后方工业的门类和发展框架,给大后方带去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众多的技术人才。 ②内迁工厂给大后方幼弱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加强了大后方近代工业的力量。 ③工厂内迁迅速改变了大后方各省的经济结构,从而改变了战前我国近代工业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使中国的工业布局渐趋合理。 3.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1)实行的原因 ①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需要。 ②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 ③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影响:它保证了抗战的胜利,总的来说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但是它对整个国民经济及政治造成的伤害也是深远的,它导致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和民族工业的衰落。 唯物史观——关注近代中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近代中国很多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都与政治紧密相关。例如在抗战的时代大背景下,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国共两党的这些经济政策都服务于抗战的需要。日本在沦陷区疯狂掠夺,强占大量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由日本公司专营工矿交通运输业,滥发纸币。这些举措都体现了日本“以战养战”的企图。 材料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从无到有,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 要求:从材料中找出支撑中国近代火柴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信息: 答案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材料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吴晓波《历史经济变革得失》 发现问题:1912~1920年间,中国出现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种提法颇有新意。 思考:中国近代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是什么? 试答: 答案 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以轻工业为主;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 材料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近代史》 要求:分析材料,论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论证: 答案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 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总之,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1.(2017·课标全国Ⅲ,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邮政、银行、铁路、小轮”反映的是近代实业的兴办,再结合题干中时间“1897年”,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于1898年,A项错误;官督商办企业一般都是洋务企业,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B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增加了对华资本输出,C项错误。 [疑难解惑]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注意“邮政、银行、铁路”虽不属于“厂”,但属于实业,在清政府放宽的范围之内。 2.(2016·课标全国Ⅱ,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答案 D 解析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并不是为了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针对的是所接收之敌伪纱厂,而不是对整个轻纺工业的统制,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出现困境,并不是抗战胜利后才开始衰落的,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由国民政府合并的日伪纺织企业,事实上仍需政府予以维持,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故D项正确。 1.(2019·临汾模拟)1913年张謇说:“……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日本人降伏于我国旗之下之日”。材料反映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实业救国成为民国时期的思想潮流 C.抵抗日本侵略成为实业家们的共识 D.民族资本主义的工业体系日益完备 答案 B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故A项错误;“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为了救国图存发展实业,故B项正确;张謇个人的观点无法说明抵抗日本侵略成为实业家们的共识,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故D项错误。 2.(2018·黄冈质检)《荣家企业史料》中记载: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所产面粉销路甚滞,美国面粉售价极廉……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材料反映了( ) A.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 C.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涌入了中国市场 D.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可知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资本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受到打击,故B项正确。 3.(2019·大同模拟)蒋立文认为,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开办银行,为工商业提供贷款服务;裁撤厘金、苛税;劝用国货、抵制洋货等。这些政策虽未完全实施,但在一定程度上( ) A.有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独立和发展 B.推动中国大批轻工业产品输入欧洲市场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D.促使西方列强工业品逐渐退出中国市场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得出这些政策虽未完全实施,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独立和发展,故A项正确;中国大批轻工业产品输入欧洲市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故B项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故C项错误;这些政策有助于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独立和发展,但不能说促使西方列强工业品逐渐退出中国市场,故D项错误。 4.(2018·西安模拟)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答案 D 解析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A项错误;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始于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是在一战期间,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成都模拟)观察下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胜利,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一些障碍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答案 A 解析 从示意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相比于1912年,1921年外资在华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A项。 2.(2018·兰州一模,29)在1895年以前,中国拥有的铁路只有微不足道的364公里,到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时铁路总里程达到9 618公里。这一现象说明( ) A.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运输业 B.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C.西方列强在中国加大资本输出 D.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答案 B 解析 清政府并没有重视铁路建设,故A项错误;19世纪末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民间商人积极投身铁路建设,推动铁路里程的增加,故B项正确;西方列强在中国加大资本输出,有利于铁路建设发展,但不是铁路里程增加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铁路里程的增加出现在晚清时期,与辛亥革命影响无关,故D项错误。 3.(2018·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三模,29)下图是中国兴业烟草公司在《申报》(1919年5月17日)上刊载的一则“泰山牌”香烟广告,其商品命名别具深意。该广告表明( ) 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申报》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己任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民族资本家对时事的策略性利用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中国兴业烟草公司“泰山牌与青岛之关系”的广告可知,民族资本家在宣传产品时利用了反对日本占领青岛的时事,故D项正确。 4.1902~1903年,英、美、日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 ) A.加强了列强对中国海关控制 B.有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 C.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 D.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答案 C 解析 19世纪中期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立,意味着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故A项错误;华商在自己国家还要“由海关征收‘出厂税’”,实际上加重了民族工业的负担,不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故B项错误;民族工业的负担加重,同时还要受海关的控制,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故C项正确;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5.(2018·重庆三模,28)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 )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答案 D 解析 19世纪末,清政府调整政策主要出于《马关条约》赔款、为扩大税源的需要,再结合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风雨飘摇,故D项正确。 6.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对这次工业化浪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的结果 B.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 C.仍然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D.发展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答案 A 解析 抓住材料“1914~1924年间”来分析,当时应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7.(2018·三明二模,28)20世纪初,中国商办银行相继出现,全国有15个省成立了商办铁路公司,纺织、采矿、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迅速。从社会发展进程看,它们对中国影响最深刻的是( ) A.民族经济发展进入繁荣阶段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型 D.改变了中国经济附庸的地位 答案 C 解析 随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型,故C项正确。 8.(2018·内江三模,29)1936年3月,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订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资2.7亿元,建立一批国营重工业、工矿企业。其旨在( ) A.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工业体系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C.实行国家干预减轻经济危机影响 D.调整经济结构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答案 D 解析 “《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属于加大重工业投资,是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应对日本侵华的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 9.(2018·昆明一中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20)1941年,中央研究院与云南省合作建成中国电力制钢厂;1943年,中央资源委员会又与云南省合作建成云南钢铁厂。两厂的建成投产是云南钢铁工业的开端。这体现了当时( ) A.经济统制政策的确立 B.工业经济的均衡发展 C.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势 D.政府持久抗战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实行经济统制政策,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强调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抗战的大后方建立工厂,没有涉及其他地区的工业情况,故B项错误;抗战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没有出现转移的趋势,故C项错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持久抗战的需要,在我国的大后方建立一些工厂,其中就包括在云南建立的工厂,故D项正确。 10.(2018·钦州三模,30)1941年,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创设专卖制度,1942年,盐、糖、烟类、火柴等重要物品先后实行专卖。其主要目的是( ) A.发展官僚资本 B.压制民族工业 C.振兴民族经济 D.打击日本企业 答案 A 解析 专卖制度的发展,有利于官僚资本的膨胀,故A项正确;压制了民族资本是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官僚资本的膨胀不利于振兴民族经济,故C项错误;在国统区,打击不了日本企业,故D项错误。 11.(2018·大同、阳泉二模,29)宋子文于1945年建立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资产主要来自于接收敌伪产业,后来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国民政府执行自由宽松的金融贸易政策 B.日资企业退出给民族工业腾出经营空间 C.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 D.民族工业萎缩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 织业的进出口贸易”得出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故C项正确。 12.(2018·广东省一模,30)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宣布美国来华投资企业“应课征之税捐与本国人民同”,“将来亦不致颁布足以阻碍获得合理利润之新税则”。国民政府的这些规定( ) A.抑制了美国对华的商品倾销 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巩固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 D.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对美国的来华投资企业给予丰富的优惠,并不是阻碍其商品倾销,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美国的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故B项正确;官僚资本占据主导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融入世界,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阳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彼所需于中国者,向只丝茶两种;近年外洋皆讲求种茶、养蚕之法,出洋丝茶渐减,愈不足以相敌。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则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是以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理解。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经济“渐趋衰退”的内外因。 答案 (1)原因:实现国家自强,防止财富外流。 (2)形式: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 理解: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和生产方式(采用大机器生产), 官员创办企业有利于打破重农抑商传统观念,民用工业的资本投资、产品销售等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3)内因:军阀割据混战。外因:日本加紧经济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14.(2018·太原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时期有代表性的专利案例 批准 年份 企业名称 专利内容 批准者 1882 上海织布局 十年专利 光绪 皇帝 1884 华盛纺织厂 十年专利 李鸿章 1891 天津自来火公司 在直隶省境内享受制造火柴之专利权十五年 北洋 大臣 1893 重庆聚昌火柴厂 在重庆、川东地区专利经营二十五年 川东道 1895 张裕酿酒有限公司 凡奉天、直隶、山东三省地方,无论华洋商民,不准在十五年内,另有他人仿造,以免掺夺 李鸿章 1897 汉口燮昌火柴公司 先获准在湖北境内专利十年,后展限十年 湖广 总督 1899 山东峄县中兴煤矿公司 距百里内他人不得再用机器开采煤矿,十里内不许民用土法取煤 1900 厦门电灯公司 自股本集齐,禀明开办日起,专办二十五年 ——整理自徐海燕《中国近现代专利制度研究 (1859~1949)》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一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 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示例)论题:晚清专利制度侧重于商业垄断权。 随着民族工业的兴起,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西方专利制度的引入,官督商办的企业率先申请专利。但由于受传统经济政策的影响以保护企业垄断经营权为主。这一做法,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初期,对于集中资本、防止国内过度竞争与外商排挤、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变相的专卖与垄断经营,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又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和晚清社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若从其他角度答亦可。如获得专利的行业涉及纺织、火柴、矿业、机器工业、航运等重要领域;专利申请涉及地域广;专利审批地方色彩或人治色彩强烈等。) 解析 小论文的写作,据材料拟定论题即观点,阐述的基本思路是这一时期专利制度的实施有利有弊,在论述中要以相关的史实来说明,注意条理清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