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密集训练考试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密集训练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 1.辟雍是周天子进行祭祀祖先、布政、施教等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由此可见,辟雍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 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政治 B. 调和贵族关系,促进社会和睦 C. 区分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 D. 传递知识信仰,增强文化认同 2.东汉中后期,皇帝早卒者较多,嗣君年幼,外戚得以擅权;至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翦除外戚实力,宦官专权局面随之而起。由此,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出现。这主要是由于 A. 君主专制体制得到加强 B. 外朝官僚机构作用弱化 C. 君主软弱权臣有机可乘 D. 豪强大族左右政治局势 3.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三省六部制各存实亡 B.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 有效避免了个人专断 D. 权力制约进一步明确 4.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开科取士,规定:“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据此判断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 A. 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 B. 表达了对封建正统的反叛 C. 争取到士人广泛支持 D. 向民众普及了天主教教义 5.甲午战前,英国人赫德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由此可见,赫德认为 A. 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 B. 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术的落后 C. 作战意志是日本取胜的充分条件 D. 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 6.《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记载:上海租界的小巡捕今天开会新学到的第一件事是认识了一种花——樱花,这种花他之前从没见过,可是碧眼黄发的洋大人告诉他,一旦看到门前挂着类似图案木板的住宅,一定要多加留意,特别保护。这反映了 A 租界注重保护各国侨民 B. 日本侵华势力日益增强 C. 日本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D. 侵华列强利益日趋一致 7.自1943年1月起,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收回了过去所丧失的诸多国家主权……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顾维钧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得体制性确认。上述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在于 A. 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B.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C. 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 D. 中国以自己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赢得国际声誉 8.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并特别指出:“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大舞台 B. 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 C. 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D. 积极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9.1763—1770年,英王乔治三世不停地撤换首相,先后撤换了4个。乔治三世和首相的矛盾使人看清,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寿命不长。同样地,也有一个事实:首相如果得不到议会的尊重和支持,也立足不住。下列对这一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英王仍有很大专制王权 B. 英责任内阁制并不能真正制约国王专权 C. 代议制民主的完善是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D. 国王和议会分享国家行政权力 10.王绍光先生认为,无论什么民主,只要是选举,就只能选出精英,最终搞的只能是精英统治,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选主”;只有抽签,才能让“所有的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才能打破精英跟一般人的界线,才能有真民主。由此可见,他认为抽签选举制 A. 保障了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利 B. 推动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C. 有利于排除精英对民主干扰 D. 不存在忽视公民素养的弊病 11.罗马法规定,请求返还所有物之诉,当事人须带着系争实物到庭,如果系争物是不动产或树木之类不便携带,也必须拿一些象征性的标志物(如土块、树枝)到庭,双方并立,用木棒按触其物,装作争夺的架势。如果一方当事人稍有差错,就会导致败诉。这反映出罗马法 A. 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 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 C. 强调实物证据 D. 保证了公正公平 12.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时间 被修正数 年平均数 1867—1869年 17项 5.7项 1880—1885年 11项 1.8项 1896—1900年 1项 0.2项 A. 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 B. 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 C. 分权制衡原则逐渐丧失 D. 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 13.“小铁片”也有大文化,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设计色彩纷呈,五花八门。这从侧面反映出美国 A. 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特点 B. 邦联制下的松散无序状态 C. 交通管理没有统一的规范 D. 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原则 14.《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如图所示。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 B. 民众的税收负担沉重 C. 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D. 财政困难和军备废弛 15.明末清初,佛山镇、汉口镇、景德镇和朱仙镇的民营工商业特别发达,被称为“ 天下四大镇’。清代前期,不少有眼光的富户纷纷“遣子弟学工艺、佐懋迁(懋迁:贸易)”于此,使其点为四所巨大的“工商学院”。据此可知,当时的四大镇 A. 经济的辐射引领作用较为显著 B. 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宽松 C. 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 D.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16.苏州地区明清碑刻中常见“切铺均隶浙绍,在长元吴三邑各处,开张浇造烛铺,城乡共一百余家”,“职等原籍常郡……遵例领帖纳税,开设猪行”,“身等原籍溧水等邑,在苏开张水灶为业,缘异乡投苏,帮伙甚多”等文句。这主要说明了当时 A. 同乡同业现象普遍 B. 城市手工业发达 C. 城乡之间差距缩小 D. 地域性商帮活跃 17.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19世纪80年代后,沿海各省中哪一省需配备兵船就由该省筹款。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如果所产某种武器的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止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 A. 使沿海军事力量布局平衡 B. 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制约 C. 高度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 D. 逐渐由官办向官督商办转变 18.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A. 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B. 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 C. 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 D. 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19. 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联邦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 A. 各州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 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C. 美国对英国经济的依赖性 D. 政府拥有法定货币发行权 20.1935年,蒋介石提出将川滇黔为中华民国复兴的根据地,把四川作为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后来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地区为新建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开始将沿海工业迁至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这反映出国民政府准备 A. 转向战时经济体系 B. 平衡地区经济发展 C. 建立官僚资本垄断 D. 防止西南军阀做大 21.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斯大林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 注意调动农民的奉献热情 B. 大力效仿西方工业化道路 C. 努力完善工业化建设理论 D. 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22.下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并配有标题“美国人领取救济——在‘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广告牌下,美国人民排着长队领取救济。”该照片最早出自1937年2月美国《生活》杂志的新闻报道,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 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 B. 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 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巨大冲击 D. 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 23.“通过与私营企业的合作而取得经济的恢复,鼓励物价上涨,从而使利润增加,并用提高工资的方式使购买力增加以刺激复兴。”此处描述的应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传统科举落第文士,大多做教书先生或回家种地。到了明朝又多新的出路,比如可以给官员做师爷,给商人做参谋,甚至还可以去戏班子写戏。据此可知明代 A. 科举制度趋于衰落 B. 戏曲备受士人推崇 C. 城市经济发展繁荣 D. 社会等级秩序混乱 25.孔子时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仁”和“礼”,汉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孝”,并有“汉以孝治天下”之说。据此推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学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 B 察举制取代了军功授爵制 C. 汉武帝采取诸多尊儒措施 D. 汉代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 26.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法律也允许妇女改嫁、离婚,甚至丈夫外出三年不归,女方就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这说明宋代 A. 妇女地位逐步提高 B. 理学影响范围有限 C. 三纲五常尚未出现 D. 儒家伦理已法律化 27.武则天称帝前后,按照“上有依于古体,下有改于新文”的设想,亲自创造了十八个新文字(如下图所示),史称“武周新字”。“武周新字”的创造 A. 推动了唐代文学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 B. 为后代唐朝文物考证提供了历史信息 C. 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字走向成熟 D. 顺应了古汉字演变发展的趋势 28.下表反映了 国别 代表 主张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提出交换正义的概念。交换正义是人们进行交易的行为准则。 古罗马 盖尤斯 把债划分为契约与私权两大类。 荷兰 格劳秀斯 传播了经院学者的契约理论:恪守契约是至上性的原则。 英国 霍布斯 国家起源于契约。 德国 康德 通过国家契约建立欧洲的统一与和平及全世界的统一与和平。 A. 契约精神是古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B. 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 C. 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 D. 契约是关于国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 29.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到:“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 A. 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 30.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 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 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 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 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31.启蒙运动时期,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甚至于那被耶稣会士称之为“理性"的“天”。 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文化比欧洲文化优越 B.为反对神学思想体系和专制制度曲解中国文化 C.借助中国优秀文化批判欧洲封建制度 D.中西文化出现了融合趋势 32、19世纪下半叶,英国产品丰富且大众文化程度高,以至于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的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法国民主化进程艰难曲折 B. B.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 C. 1832年会议促进民主化进程改革 D. 英国议会传统由来已久,法国君主专制根深蒂固 二、材料分析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793 年9月,英国派马葛尔尼率团访华,这是英国对中国首次高级外交活动。使团访华名义上是专程来北京祝贺乾隆80大寿,祝寿礼品、天文仪器、地球仪、望眼镜、秒表、战舰模型、毛瑟枪等,他们提出,准许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粤海关除了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准允北京常住外交使节等,他们提出要扩大茶叶贸易,认为英国政府所需茶叶,比以前此物正式输入大英者已过三倍,尤其特别与中国和善,俾交通频繁,供给不断。 一一-陶德臣《英使马葛尔尼与茶》 材料二: 1834年, 英国印度总督成立茶叶委员会,负责调研和规划在印度种制茶叶的问题,在英印度政府和民间资本的大力支持下,印度茶叶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发展。1839年。印度成立阿萨姆公司,由于缺乏种茶经验和管理不善,该公司巨大亏损。在调整了管理者和改进生产方法后,种植上经过科学的剪枝与采摘,以节省人工的最新机器制造出来的。阿萨姆公司最终摆脱了困境,并子当年宣布首次获利3000英镑,此后私人资本纷纷投资种植茶叶。到1859年,私人投资经营的茶叶已达50处以上。而同期中国茶叶的经营方法是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外国炒茶俱用机器,中国则全用人工,因茶商各谋各业,且股本无多,加之官府盘剥,不能购置机器。 ——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 (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使团来华的目的。(10分) (2)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茶崛起、中国茶衰落的原因。(1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就中国现代化的特定形式而言,在19世纪后半叶,它只是中国社会大变动中的一个流向;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中国现代化才艰难地逐步上升为诸流向中一个带有主导性的趋势: 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化才上升为大变革的主流,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大趋势。 ——张海鹏 《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中国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阅读材料,从中提炼一个有关中国现代化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给予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三、选做题,任选一道 35. [历史一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据统计,16000 -1649 年伦敦净移民数为303万人,同时,由于过分拥挤、污秽遍地、水受到污染,即便在正常年份城市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从都铎王朝到早期斯围亚特王朝的大约150年内,官方每年颁发的行医许可证固定在30人....17 世纪伦敦瘟疫的烦繁爆发还是 与政府和市民缺乏依范意识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当瘟疫真难爆发的时候,由于政府和市民的防疫措施和行动不力,结果导致了更加惨重的灾难和损失。1500-16666 年间瘟疫的频繁爆发,对成长中的伦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比较严重的时候瘟疫死亡率一般在10%- -20%之间, 但瘟疫对伦敦城人口的空缺很快就被乡村来的移民给弥补了。因移送到隔离院导致的家庭破裂,政府允许富人逃离带来的不公正,经济和管理机构的崩溃,所有这些加在一起造成了 更加紧张的社会关系。瘟疫也促使同时期的宗教情感变化,人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新教。最后,虽然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对于瘟疫的治疗要求显得捉襟见肘,但瘟疫的频繁爆发也在一定意义上刺激了医学的发展和城市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 ——蹇常磊《16- -17 世纪伦敦的瘟疫与社会》 (1)根据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16-17 世纪伦敦瘟疫频发的主要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 -17 世纪伦敦的瘟疫的影响(6 分) 36. [历史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街。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又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变得强大的苏联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起来了。 这三方力量的相互影响解释了20世纪30年代一再发生的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的原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二十年代欧洲形势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9分) 3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一 居正及揽大政, 登首辅,概然有任天下之志。十年来海内前清。用李成梁、成继先,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 蛮累世负团者,次第遭将刚平之。力年富国,文仓集可变十年,间寺(具部下设机构)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相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 ——摘编自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万历十二年....籍没张居正家,林连颜多,上日:“张居正钳制言官,蔽赛联聪,专权乱政,周上负思,谋四不忠,本当断棺物户,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 刚愎自用,成权震主。身死未,通遭剥夺,并籍其家,子补皆不保云。 ——摘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和材料对张居正的评价及依据。(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居正“祸发身后”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来看,辟雍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通过传递知识信仰,来增强文化上的认同感。故答案为D项。西周时期还没有建立起集权政治,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血缘亲疏,排除C项。 2.【答案】A 【解析】无论是外戚还是宦官,其专权的基础都是皇权专制,因此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实际上是君主专制体制加强的表现,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外朝官僚机构作用的弱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外戚和宦官,没有涉及权臣和豪强大族,排除CD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等,说明过去的三省六部制各存实亡,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三省六部制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人人都可考,凡应试者皆及第”“…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可知太平天国时期,传统科举规则与内容被打破,突破了封建礼教束缚,故B项符合题意。“实现了男女平等的主张“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C项,材料未体现士人对太平天国科举政策的支持,排除。D项,题干不能反映天主教教义通过科举考试实现普及,排除。 5.【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可知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持久作战,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可见作战意志并不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日双方的军事实力的差异,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櫻花是日本的国花,在上海,洋大人告诉小巡捕看到挂着类似图案的住宅就要特别保护,说明的是日本侨民气焰嚣张,结合时代相关知识可知,当时日本侵华势力日益增强,故选B项;A项“各国”用词不当,C项“领事裁判权”在材料中缺少提示信息,D项“一致”表达有误 7.【答案】C 【解析】从“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得体制性确认”、“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可以看出,抗日战争使得中国民族独立、并成为世界大国,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没错,但并不是材料的要点。材料体现出的是中国政治地位的问题;B选项错误,这只是表层的含义,并没有挖掘出深刻实质;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自己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这一内容,且要点不是国际声誉,而是自我的独立。 8.【答案】C 【解析】根据1954年周恩来总理会见日本议员,特别指出中国欢迎美国以和平共处原则处理中美关系,反映了中国外交正从建国初期的革命外交向务实的国家外交发展,C项正确;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大舞台始于以大国身分参加日内瓦会议,A项错误;中国突破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是在1970年代,B项错误;中国积极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是在1970年代,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1689年英国就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材料中国王仍然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尤其是材料中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之后还不停撤换首相,说明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完善是个曲折漫长的过程,C正确;此时的英国国王虽然有形式上任命首相,但不是专制王权,A错误;责任内阁制度下国王是统而不治,B错误;议会行使立法权,首相和内阁负责行使行政权,D错误。 10.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有抽签,才能让‘所有的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才能打破精英跟一般人的界线,才能有真民主”表明他认为抽签选举制保障了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利,答案为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题干材料中抽签选举制,并没有不让精英抽签,不是为了排除精英对民主干扰,C错误;抽签选举容易出现忽视公民素养的弊病,排除D。 11.【答案】A 【解析】根据“双方并立,用木棒按触其物,装作争夺的架势”可知,判决的过程注重形式,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故选A;如果一方当事人稍有差错,就会导致败诉,不能真正的保护私有财产,排除B;罗马法规定是带系争物或系争物的象征性标志物到法庭进行审判,而不是实物证据,故排除C;由于是按照双方的争夺结果进行判决,并不能真正的保证公平公正,排除D。 12.【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英国议会对内阁的议案进行修正的情况越来越少,说明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故选A项;英国的议会一般指的是下院,上院不掌握国家大权,所以上院势力是否衰落无从体现,排除B项;内阁影响力上升并不能说明分权制衡原则丧失,排除C项;“趋于一致”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的设计五花八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从侧面反应出了各州依法享有其权力,是联邦制国家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A选项符合题意;美国实行联邦制,而非邦联制,B选项错误;各州汽车牌照的设计不同,不能说明其交通管理不规范,C选项错误;仅就各州汽车牌照设计的不同,不能得出“联邦政府”三权分立和制衡原则,D选项不符合题意。 14.【答案】C 【解析】《清明上河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充分说明北宋城市军事职能在减弱,经济职能在增强,故C 项正确;重农抑商是封建国家的基本国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民众的税收负担沉重,故B项错误;该绘画不能反映出财政困难,故D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四大镇成为四所巨大的“工商学院”,吸引大量富户子弟前来学习工艺和贸易,体现了四大镇经济辐射的作用,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排除C项;明清时期工商业经济发展繁荣,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并不一定得到提高,排除D项。 16.【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来自“浙绍”的手工业者“开张浇造烛铺”、来自“常郡”的商人“开设猪行”、来自“溧水等邑,在苏开张水灶为业”来看,原籍相同的工商业者在苏州地区往往是从事相同的职业,即同乡同业现象普遍。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苏州地区的手工业发展程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城乡差距,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只是苏州地区的工商业状况,不能说明地域性商帮活跃,排除D项。 17.【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后期由于经费的短缺,传统的不计价格的军工产品调拨方式有所改变,同时,国内军工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军火市场价格的影响,这说明虽然是官办的和不为交换而进行的军工生产,也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的制约,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一现象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期间军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与平衡军事力量布局无关;C选项不能全面概括两则材料的信息,错误;D选项错误,洋务运动期间军事工业并未转向官督商办。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教育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一系列近代图书馆的设立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普及教育,扩大教育范围,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民素质,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国立图书馆和省立图书馆都是清政府设立的,其宗旨不是宣传共和主义;D选项错误,科举制度的废除是190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与图书馆的设立没有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9. 【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1785年,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美国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因此选B。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C选项与题意无关、D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2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蒋介石…把四川作为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结合所学可知,蒋介石的做法旨在为持久抗战作准备,工业内迁是适应持久抗战的需要,体现了战时经济体制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国民政府做法反映了抗战需要并非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排除。C项,工厂内迁旨在为抗战作准备,而不是发展官僚资本,排除。D项,西南布局新建工业为抗战大局做考虑,未体现抑制西南军阀,排除。 21【答案】D 【解析】虽然斯大林“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说明当时苏联为了改变国家落后面貌,急于寻求资金和市场,不得不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故D项正确;这一措施损害了农民利益,不可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西方工业化道路是从轻工业开始的,而苏联则从重工业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不出工业化建设理论的完善,故C项错误。 22.【答案】D 【解析】美国难民领取救济并没有体现胡佛应对危机措施,因此无法说明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故排除A项;根据“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可知图中难民领取救济是由于遭受了洪灾,并不能说明是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故排除B项;经济危机确实给美国人民带来巨大冲击,但图片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即难民领取救济是由于遭受洪灾,而不是由于经济危机,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将“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的图片放在讲述经济危机的内容中说明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故选D项。 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根据“用提高工资的方式使购买力增加以刺激复兴” 可知这属于国家干预政策,不是政府控制,故排除A项;根据“鼓通过与私营企业的合作而取得经济的恢复”可知与新经济政策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关,故排除B、D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刺激经济的恢复,所以此处描述的应该是罗斯福新政,故选C。 2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落第文士可以给官员做师爷,绐商人做参谋,甚至可以去戏班子写戏”,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士人可从事的领域变宽,不再拘于教书先生,而无论是做师爷、参谋或写戏,体现了城市经济发展繁荣促进了当时社会风气和士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故C项正确。A项,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为八股取士,科举制度走向僵化,但未衰落,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士人对戏曲的推崇,排除;D项,社会等级的混乱现象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25.【答案】D 【解析】汉代儒学又称为经学,通经致用是其显著特点之一,它脱胎于先秦儒学又不同于先秦儒学,这中间的变化原因主要在于社会背景的变化。汉武帝时期,内有相权过大威胁皇权、王国尾大不掉之势以及因土地兼并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外有北方匈奴威胁,因此急需一套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理论,同时小农经济条件下小农已成为社会基本细胞,所以,把“孝”这种家庭伦理观念放大,就可以用来规范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故答案为D;材料并非说明儒学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同时也不能说明儒学深受黄老之学影响,A排除;察举制也是深受汉代治国思想变化的影响,B排除;汉武帝采取的诸多尊儒措施是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C排除。 26.【答案】B 【解析】宋代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倡导“三纲五常”思想,而材料中妇女改嫁,提出离婚,说明理学思想影响范围较小,故B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妇女地位的提升,故A错误;三纲五常西汉时期已经出现,北宋时期强化,故C错误;儒家伦理道德并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故D错误。 27.【答案】B 【解析】“武周新字”是武则天统治时期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符号,据此可以明确判断出文物所属时代,这能为后世若干文物考古提供直接的依据。故答案为B项。A项,仅以十八个“武周新字”就推论得出推动唐代文学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显然过于夸大其历史影响,排除。C项,我国古文字成熟的标志是甲骨文的出现,排除。D项,古代汉字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而“武周新字”却是繁琐复杂,排除。 28.【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欧洲思想家的契约思想,说明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故B正确;材料中的契约思想并非都是经济领域的,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排除C;D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 29.【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八年"指的是1919年。1919年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故B项正确;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错误;1917年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故D项错误。 30.【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启蒙运动中,三者以截然不同的态度来评价中国这一现象,都是为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三者为了同一目的。故答案为C项。A项,三者立场相同,排除;B项,三者所用材料都来源于他人,并不完全可靠,都不能正确认识中国,排除;D项,材料表明,孟德斯鸠对中国有贬、卢梭大力批判中国,说明二者并未受中国文化影响,排除。 31.C 32.B 33.(25分) (1)目的:炫耀英国科技发达,国力强盛;希望(通过增设口岸、调整税额、租借土地等手段)开辟中国市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扩大茶叶贸易。(10分) . (2)印度茶崛起的原因:英国扶持;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及设备;改进管理方法;资金充足。中国茶衰落的原因:茶叶生产个体手工业为主,缺乏机器生产:缺乏雄厚资本,管理方式落后:茶叶产品质量和效益不高,未掌握市场主导权:遭受外国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英国打压(15 分) 34.(12分) 示例只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 示例一 观点:辛亥革命后,中国现代化才逐步上升为一个带有主导性趋势 论证: (1) 政治、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权利和自由。 (2)经济:临时政府采取鼓励实业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思想:促进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因此,正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中国现代化才艰难地逐步上升为诸流向中一个带有主导性的趋势。 示例二:艰难起步的晚清近代化 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木主义的兴起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但企业的分布范围、生产规模以及市场都很有限。 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只学习两方的器物,不改变封建统治,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脊了材步发展。1898 年戊戌变法,维新派提出的君主立宪遭到顽固派镇压,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灭亡的命运,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改革都不可能得到实质性发展。 结论(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腐朽的封建统治,是晚清现代化艰难起步,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35.(15分) (1)圈地运动和商业革命的推动了城市化,城市人口密度大和港口城市的流动性强;城市公共卫生条件差:医疗水平低下;政府和市民缺乏防疫意识。(9分) (2)改变了伦敦的人口结构,刺激人口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并导致经济遭到一定破坏;社会矛盾加剧;推动了宗救改革的发展;也在一定意义上刺激了医学的发展和城市公共卫生条件的提升。(6 分) 36.(15分) (1) 变化:欧洲由原来的实力均衡变为三足鼎立的海面德日为扩张领土整装备站,并与意大利一起要求改变现状:英国法国友其欧洲大陆盟国要求改变现状,但并不能遏制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苏联崛起强大使资本主义国家感到恐慌,并日益发挥主导作用。(6分) (2)原因:资本主义政治K经济发展不平衡;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和扩张; 重新瓜分殖民地要求。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英法等推行绥靖政策;(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7.(15分) (1)材料一:肯定。巩固边防,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经济改革,增加政府收入:整顿吏治、邮传驿递。 材料二:否定。专权乱政、谋国不忠、威权震主。(9分) (2)改革触动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利益:法律制度不健全(人治而非法治) :明神 宗昏庸腐化,废除新法。个人性格刚愎自用(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