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宁夏中卫市中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宁夏中卫市中宁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属儒家学派的主张是 A. 崇尚自然 B. 仁政 C. 兼爱、非攻 D. 法、术、势相结合 【答案】B 【解析】 儒家主张仁政,构建礼乐文明,故B符合题意;道家崇尚自然,超越功利,故A不符合题意;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发出小生产者的呼声,故C不符合题意;法家学派极大成者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专制,故D不符合题意。 2. 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答案】B 【解析】 汉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因此材料中的信息反映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故答案为B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其他三项与此无关,排除A、C、D项。 3. 《礼记》中写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先秦思想家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答案】B 【解析】 《礼记》中的材料原意是:人们不单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单是亲爱自己的子女,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小孩得以顺利成长。墨子主张中的兼爱和尚贤的理想比较符合,故选B;题干中的主张与儒家的“礼”不符,与道家的“无为而治”不符,与法家的专制主义主张不符,故排除ACD。 4.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 A. 墨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儒家 【答案】B 【解析】 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主张“依法治国”“严刑峻罚”,材料中体现法家思想,故B正确;其他家思想不主张法治,故排除。 5. “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 使民主、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B.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C. 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 为反对袁世凯复辟提供了有力武器 【答案】C 【解析】 “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意思就是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主、科学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袁世凯复辟方面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6. 秦汉以来,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的事件是 A. 汉武帝的“贤良对策” B.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C.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D. 汉武帝创建太学 【答案】B 【解析】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秦汉时期对儒学的一次重大打击,故选B;汉武帝的“贤良对策”和创建太学都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是对儒学的推动,排除AD;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为汉武帝所接受,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排除C。故选B。 7.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 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 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 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实现大一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这说明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故选C;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后期已经不能体现其进步性了,排除A;B不是根本原因,排除;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并非人民的拥护,排除D。 8. 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位儒学大师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荀子 D. 老子 【答案】B 【解析】 根据”天子受命于天”可知这个儒学大师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所以他是董仲舒,故选B;孟子和荀子都是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没有提出“天人感应”的思想,排除AC;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不是儒学大师,排除D。故选B。 9.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三纲五常 D. 天人感应理论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中所强调的“天理”属于社会运行的规范,即三纲五常,故选C;天体运行规则和社会发展规律不属于社会运行的规范,排除AB;天人感应理论是董仲舒提出来的,排除D。故选C。 10. 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了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 董仲舒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阳明 【答案】B 【解析】 理学集大成的思想家朱熹,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中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朱熹,因此选B;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女子“守节”无关,排除A;陆九渊、王阳明是心学思想家,主张心即理、提倡内心反省,不符合题意,排除CD。 11. 明朝后期,正直清廉的思想家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下列主张属于他的是 A.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B.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B 【解析】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为李贽强调人正当私欲的反理学观点,B正确;而A项为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观点;D项为顾炎武的思想。 12.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张 A. 主权在民 B. 君主立宪 C. 君民平等 D. 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D 【解析】 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表明在政治上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故答案为D项;主权在民是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排除A项;黄宗羲没有提出君主立宪和君民平等的主张,排除B、C项。 13. 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是对谁的评价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D 【解析】 从题干中“明清之际”“朴素唯物主义”“辨证”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对王夫之的评价。故选D项;ABC项与题意描述不符,排除。 14.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学”指的是中国的封建制度 B. “西学”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C. “西学为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 D. 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答案】D 【解析】 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中体西用”思想妄图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实现富强,最终证明是失败的,没有取得成功,D符合题意,故选D;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中,“中学”指的是中国的封建制度,“西学”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西学为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5.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 取得虎门销烟的胜利 B. 在鸦片战争中抵抗英军进攻 C. 主动向西方学习 D. 首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答案】C 【解析】 所谓“开眼看世界”是指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先进与自身的不足,开始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之处,故选C;去的虎门销烟的胜利和抵抗英军进攻体现的是都反对外来侵略,而不是开眼看世界,排除AB;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首次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排除D。故选C。 16.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上,各阶级和派别都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尽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不同,但“殊途同归”。对“同归”理解正确的是 A. 提倡三民主义 B. 实行君主立宪 C. 推动民主进程 D. 建立共和政体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都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故C项正确;A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B项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排除。 17.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民国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与此改变有关的事件是 A. 国民大革命 B. 中共成立 C. 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20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有关,故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共成立于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该现象的出现与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有关,与辛亥革命无关,排除D项。 18. 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中,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殊道路——“农村包围城市”。下列毛泽东的论著和论述中阐述这一革命道路的是 ①《井冈山的斗争》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论十大关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毛泽东论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著作主要是《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①③ 符合题意,故选A;《新民主主义论》主要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动力等问题,②错误,排除BC;《论十大关系》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④错误,排除D。故选A。 19.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A.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什么是“一国两制” 【答案】C 【解析】 根据“1992年“并结合所学判断可知这一”诗篇“指的是”南方谈话“。”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故选C;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就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A;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排除B;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排除D。故选C。 20. 古希腊众神与人类一样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含着一条血缘纽带,诸神形象也与凡人形象没有差别,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 A. 民主思想 B. 无神论思想 C. 科学思想 D. 人文思想 【答案】D 【解析】 材料“众神与人类一样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 诸神形象也与凡人形象没有差别”, 古希腊人将神的形象赋予人性化的特色,是朴素人文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21.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 A. 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B. 确立了民主原则 C. 彰显了道德的价值 D. 树立了人的尊严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D项正确;A项是宗教改革的作用,故A项错误;B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故B项错误;C项是苏格拉底主张的意义,故C项错误。故选D。 22.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在哲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 A. 把智慧和感觉区分开来 B. 提出教育是人们形成美德的重要手段 C. 提出美德即知识思想 D.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答案】D 【解析】 苏格拉底在哲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提出“认识你自己”,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D正确;其他均不是哲学贡献,排除。 23.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四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A.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B. 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C.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 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它们的一致性表现在一次又一次地对人文主义精神进行了发展和丰富,故选B。智者运动时期,西方并未产生天主教会,排除A;智者运动发生于古希腊时期,那时的社会制度还是奴隶制,排除C;新的生产关系指的是资本主义,智者运动时期并未产生,排除D。 24.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经了“一千多年的黑暗”之后的一次探索光明的行动,这次行动对欧洲及世界都有巨大影响。那么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 基督教会对西欧思想文化的束缚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 古希腊、罗马先哲的推动 D. 新兴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答案】B 【解析】 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层面,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B;ACD项对文艺复兴的兴起都有促进和推动作用,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B。 25. 下图是“九十五条论纲”,它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 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B. 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 C. 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财富 D. 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由于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了马丁·路德的不满,于是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由此引发了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并引起了宗教改革,故选A;BD不是直接原因,C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CD。 26. 启蒙运动核心的思想主张是 A. 肯定人,注重人性 B. 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 崇尚理性 D. 批判专制和特权,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 【答案】C 【解析】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主张是崇尚理性,故选C;A是文艺复兴的主张,B是宗教改革的主张,排除;D是启蒙运动中理性的表现,排除。故选C。 27.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供的政治学说是 A. “主权在民” B. 君主立宪 C. 三权分立 D. 人文主义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卢梭的政治学说主要是“主权在民”,故选A;B是伏尔泰的主张,C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排除;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在文艺复兴中,排除D。故选A。 28. 下列关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B. 立法属于人民代表,司法独立,行政权则集中于由人民选举而产生的临时机构 C. 三权互相独立又互相监督 D. 未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 【答案】D 【解析】 三权分立学说主张立法权属于人民代表,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D符合题意,故选D;三权分立学说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立法属于人民代表,司法独立,行政权则集中于由人民选举而产生的临时机构,三权互相独立又互相监督。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的外交史上有许多饶有兴味的外交故事,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等。这体现了新中国 A. “求同存异”思想的广泛实践 B. 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 C.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其实 D. 外交基本格局的奠定 【答案】B 【解析】 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说明新中国外交一直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进,体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B正确;A是万隆会议;C属于一直奉行的外交原则;D项奠定说法绝对。 30. 农历一月古时本来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D 【解析】 由于避讳皇帝名字而将“政月”改为“正月”,这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特征,D正确;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B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独断性和随意性指的是决策,与题无关,排除C。 31. 古代中国官僚体制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两大问题的 A. 察举制郡县制 B.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C. 九品中正制三公九卿制 D. 世袭制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隋唐官僚选拔实行科举制,官僚体系内部权力调整是三省六部制,故选B。 32. 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权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 割地方面 B. 赔款方面 C. 通商方面 D. 投资方面 【答案】D 【解析】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明显不同于以往的条约,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本输出的特点,故选D。 33.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 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 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 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答案】B 【解析】 材料“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的信息说明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实行全民族抗战,B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海外华侨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导致抗日战争的胜利,A和C错误。材料也没有说明正面战场的抵抗导致抗日战争的胜利,D错误。 34. 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在诞生后一直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在某次会议上,中共中央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指导的情况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 【答案】C 【解析】 长征途中由于中共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因此在遵义召开的这次遵义会议成为中共中央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指导的情况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故选C;中共一大和二大都受到了共产国际的指导,排除AB;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也受到了共产国际的影响,排除D。故选C。 35. 著名思想家顾准在论及古希腊政治制度时说:“直接民主只能行使于‘城邦’”其主要的依据是城邦 A. 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 B. 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意识 C. 有利于形成平等互利的观念 D. 具有独立自治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直接民主是指公民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和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民主形式,需要足够大的活动场所供公民集体参与和足够多的时间统计结果,因此它不适用于人口众多的国家,而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正确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均不选。 二、非选择题 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分别是“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 (2)荀子主张是什么?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1)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2)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中的人物从图1到图4依次是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 (2)荀子的主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体现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主张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提出人道有为,主张“制天命而用之”。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3)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结合所学进行作答即可。 3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梁启超及其《变法通议》。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判断魏源、梁启超分别属于哪些派别?其主张是什么? (2)材料三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 【答案】(1)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变革政治制度,实行社会改良。 (2)民主、科学。 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再到实行思想解放。 【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梁启超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社会改良。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德、赛两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从魏源到梁启超再到新文化运动,体现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是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再到实行思想解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