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2017-2018学年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 选择题(共36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康熙皇帝亲自编纂指导的《御制百家姓》,以孔、孟开头,“孔师阙党孟席齐梁。”这反映出(  )‎ A.满洲贵族势力日益衰微                        B.认同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 C.对汉族儒家文化的尊崇                        D.孔孟成为人数最多的姓氏 ‎2.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 A.“为政以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 ‎3.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在《唐代墓志汇编》的志文中,常见墓主蒙童(初入学塾的儿童)时“幼挺岐嶷(幼年聪慧)”、“宣慈惠和(博爱众人)”、“弱不好弄(弄:玩耍)”、“蔚然老成”的表现,同样的描述在唐代高僧传中也比比皆是。由 此可见唐代(  )‎ A.志文往往夸大墓主的品德言行             B.佛教思想深刻影响日常生活 C.儒家的礼教规约备受社会推崇             D.儒佛两种文化已完成了融合 ‎5.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恪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这反映了(  )‎ A.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道思想开始合流 C.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6.“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7.《唐律疏议》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这一思想应为(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9.在蒙元帝国统治时期,孔庙经历了破坏与重建,科举制也历经废而重置的过程。这说明(  )‎ 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不断冲突              B.儒学统治地位的开始确立 C.汉族官僚集团已成为权力中心              D.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 ‎10.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西汉初年,大臣陆贾评论秦的统治说:“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淫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这段话最根本的含义是(  )‎ A.严刑酷法不能保证统治的安定 B.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C.秦朝养兵太多反而招致灭亡 D.秦朝法网严密却不能阻止民间的反抗 ‎12.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13.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宋以后,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  )‎ A.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 ‎14.著名学者陈来指出,中华文明价值观念跟西方近代价值观念相比,有四方面的基本特点。以下相关论点与论据对应准确的是(  )‎ A.和谐高于冲突—“知善知恶是良知” B.义务先于权利—“力行而后知之真”‎ C.责任先于自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群体高于个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15.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二程朱熹的理学 ‎16.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17..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  ) ‎ 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 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 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 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 ‎18.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使得“经有定本,疏有正义”。这说明唐太宗注重(  )‎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19.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豫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20.汉文化深受儒学影响,对“身份等级”的理念情有独钟,对“长幼尊卑”划分得十分清楚。因此,皇位更替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作用。这样,皇位传承时斗争的激烈程度略有缓解。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法制度根深蒂固                                B.儒学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统治秩序 C.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                            D.清朝仍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1.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基于他们(  )‎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22.明清时期的龙游商人积累了财富之后,乐善好施,如纸商傅元龙,“生平于地方事业颇能尽力,建凤梧书院,修通驷桥,明伦堂,鸡鸣塔,诸役咸与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儒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B.商人地位和士人渐趋平等 C.礼乐制仍然有着重大影响                    D.商人的自身修养普遍提高 ‎23.“乡绅”,即士大夫居乡者,《道咸宦海见闻录》载“绅士居乡者……亦当感劝闾阎,果能家喻户晓,礼让风行,自然百事吉祥,年丰人寿矣。”这主要说明“乡绅”(  )‎ A.主要由致仕官员组成                            B.在教化方面的作用 C.在乡间拥有巨大威望                            D.维系地方治安的重任 ‎24.“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25.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 A. B. C. D.‎ ‎26.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书法艺术 D.篆刻艺术 ‎27.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此画的风格应为(  )‎ A.宫廷画 B.文人画 C.民俗画 D.人物画 ‎28.明清时期,年画、剪纸等大量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 A.理学兴盛 B.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小说的空前盛行 ‎29.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戏 ‎30.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 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 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 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 ‎3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在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32.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现象是( )‎ 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 ‎33.“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3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35.‎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东京 D.明初的南京 ‎36.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中国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 B.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C.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 D.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第37题14分,第38题19分,第39题14分,共46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国家统一结合而政治化,孔学与皇权结合而神圣化。……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 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神圣化”的具体表现。(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对儒学新发展的表现。(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的时代原因。(4分)‎ ‎38.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 材料一:‎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 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于经学颖悟有得”。鄂州富商武邦宁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 ‎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宋朝时,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 材料三:‎ 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 ‎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宋太宗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材料五:‎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3分) ‎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6分) ‎ ‎(3)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证实材料五的观点。(3分)‎ ‎(4)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但宋代的创新为什么没有把中国带进近代化?(6分)‎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绘画首先是笔墨、线条的艺术,正是笔力、用墨和线条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每个画家不同的风格。其次,中国画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间、时间和事物实际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灵动。最后,中国画是把书法、诗歌、题款、钤印与装裱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艺术。 ——蒋孔阳《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 材料三:‎ 欣赏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依据材料一,提取有关中国古代书写材料和文字历史演变的脉络。(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文人画的特点。(6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辛弃疾的作品有怎样的风格?(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3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CDACA 6---10CBBDA 11---15.BCACC 16---20.ACBDB ‎21---25.BACBC 26---30.CBCAB 31---36.ADCDDD ‎37.‎ ‎(1)孔学“政治化”:“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皇权“理论化”:“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4分)‎ ‎(2)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日益僵化,压制思想进步。(3分)‎ 表现:吸收了佛、道思想;把儒学哲学化、思辨化。(3分)‎ ‎(3)原因: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等。(4分)‎ ‎38.‎ ‎(1) 特点:普及程度较高、推广到落后地区、推广到农工商阶层 (任意2点得3分)‎ ‎(2) 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重视家庭教育;科举考试放宽;‎ 重文轻武政策;印刷术进步,书籍增多,便宜易得,书院教育发展。 (任意3点得6分)‎ ‎(3) 理学兴盛对后世影响深远;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应用传播;宋词繁荣,话本出现,文人画勃兴(3分)‎ ‎(4)政治:君主专制统治,缺乏制度创新 . ‎ 经济:小农经济阻碍、土地兼并严重 ‎ 思想:理学兴盛禁锢思想、重文轻科技观念束缚 (6分)‎ ‎39.答案:‎ ‎(1)书写材料:经历了甲骨、竹木简、绢帛、纸的演变过程。‎ 汉字演变经过了由繁到简的演化过程;先后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4分)‎ ‎(2)文人画注重写意,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自由灵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6分)‎ ‎(3)辛弃疾的作品以豪放为主。反映了当时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而广大人民渴望早日收复中原,结束分裂局面。(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