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线上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线上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5月线上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理论体系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主要考查识记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故选A项。毛泽东思想是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排除B、C、D。‎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反映的理论成果推进了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B. 全面协调发展观念的形成 C. 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个代表思想,该思想是新时期中共的治党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故选C;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是南方谈话的提出,排除A;该理论成果是政党管理思想,与全面协调发展观念和社会主义本质无关,排除BD。故选C。‎ ‎3.下图是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漫画,漫画反映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 A. 经济建设中的官僚主义现象严重 ‎ B. 经济建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C. 社会收入分配严重不平衡 ‎ D. “左”倾思想仍然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建设 ‎【答案】A ‎【解析】根据漫画中打击的对象可知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经济建设中的官僚主义现象严重,因此必须破除这些因素,故选A;漫画中打击的对象主要是官僚主义,不是破坏生态环境和收入分配的不平衡,排除BC;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已经破除了“左”倾思想的影响,排除D。故选A。‎ ‎4.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创新已经被写人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被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理论成果 B. 指导社会变革和推动新时代前进的根本动力 C. 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的精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D项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而非全部理论成果,A项说法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杜会变革和推动新时代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而非根本动力,B项说法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而非具体方法,C项说法错误。‎ ‎5.近年来,国际社会的反华势力叫嚣“中国威胁”,它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这一不争的事实。这里的“不争事实”主要表现在 A. 解放军保家卫国的责任 B. 战争年代我军的光荣传统 C. 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的发展 D. 为反击外国入侵做准备 ‎【答案】C ‎【解析】国外反华势力之所以叫嚣“中国威胁”,是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特别是国防科技的发展使他们产生了危机感,故选C;ABD属于思想层面的内容,不符合“不争事实”的表现,排除。故选C。‎ ‎6.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启这一举措的重要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选B;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7.下图表格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B 少数民族聚居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国后先后建立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C ‎1982年全国人大修订宪法 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D ‎1997年全国人大提出“依法治国”‎ 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答案】D ‎【解析】1997年全国人大提出“依法治国”标志着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D选项符合题意。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A选项错误。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建国前1947年建立的,B选项错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1954年宪法,C选项错误。‎ ‎8.1981年杜润生到河北一个先进大队调查,问当地实行包干到户的原因。农民说:原来是把大家都拴在一个槽上,挤在一块儿吃那点草料,管吃不管饱,自己找点东西吃都不让,只能一起饿肚子。这说明 A. 经济体制改革能够释放潜在的生产力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发展 C.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即将全面展开 D. 改革开放政策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答案】A ‎【解析】根据“自己找点东西吃都不让,只能一起饿肚子”可知之所以饿肚子是因为体制的束缚,所以经济体制改革能够释放潜在的生产力,故选A;材料内容不涉及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的评价,排除BD;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1981年以前已经展开,排除C。故选A。‎ ‎9.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为批判了‘左’倾错误思想而准备后事”的这一现象,可知当时“左”错误还未完全结束,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舆论,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而安排后事”可知这一时期“两个凡是”的思想依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是因为实现了两大转折,这两大转折指党的 A. 指导思想与工作中心 B. 思想路线与工作方针 C. 组织路线与工作中心 D. 理论基础与思想路线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在工作上做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的决定,所以这两大转折体现在指导思想和工作中心上,故选A;工作方针、组织路线和理论基础不符合“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排除BCD。故选A。‎ ‎1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确切含义是 A. 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 B. 一个国家,两种经济制度 C. 一个国家,两种文化制度 D. 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答案】D ‎【解析】“一国两制”必须是在“一个国家”之下实行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因此D是正确答案。ABC对“两制”都没有正确理解。‎ ‎1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A. 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 B. 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 其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 D. 错误地认为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修正主义 ‎【答案】A ‎【解析】中共八大上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故选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排除B;中共八大的精神没有得到很好贯彻,排除C;中共八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正确有益的探索,没有提出认为中央领导层出现修正主义的观点,排除D。故选A。‎ ‎13.出现图中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趋势的政策因素是 A. 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B. 合理调整工商业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 D. 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 ‎【答案】A ‎【解析】1961年,国家提出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八字方针”,纠正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等“左”倾错误,所以出现了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下降的现象,故A正确;合理调整工商业是建国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1953年提出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59年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4.造成“文化大革命”悲剧的社会原因是 ‎①长期以来“左”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②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 ‎③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机制④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远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无关,它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的恶果。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远,人们深受儒家思想的束缚,过分迷信权力,易于产生个人崇拜,加之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机制,从而导致“文革”悲剧。综上所述,①③④符合题意,故排除包含②的ACD,故选B。‎ ‎15.“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事迹出现在 A. 新中国成立时期 B.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先进人物事迹。王进喜在新中国的油田开发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铁人”;焦裕禄在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邓稼先在我国自主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先进人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先进人物,而不是新中国成立时期的人物,故A选项错误;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先进人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物,故C选项错误;材料所述的人物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人物,而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人物,故D选项错误。‎ ‎16.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外交胜利 C. 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D ‎【解析】根据“1971年”、“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D;万隆会议召开是1955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中国在复关谈判中关贸总协定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因此谈不上复关谈判胜利,排除ABC。故选D。‎ ‎17.下表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组成情况,此表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会议总代表662人 党派代表 ‎165人 人民解放军代表 ‎71人 团体代表 ‎235人 区域代表 ‎116人 特别邀请人士 ‎75人 A. 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全民意志 ‎ B.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C.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居于领导地位 ‎ D. 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的 ‎【答案】A ‎【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参会代表来源多元,说明这届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选A;表格内容不能说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居于领导地位,排除BC;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不是选举产生的,排除D。故选A。‎ ‎18.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一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要在活动中实现合法化,仪式化。这些措施 A. 提升了新生政权的国际影响力 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 强化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 D. 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49年”“国家形象符号体系要在活动中实现合法化,仪式化”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要强化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巩固新生政权,故C项正确。新生政权的国际影响力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没有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故BD两项错误。‎ ‎19. 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 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 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 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 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等措施,迅速实现了经济稳定;1950年中国的经济状况依然很糟,基础薄弱;合理调整工商业是从1950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状况没有根本好转的情况下,人民收入是不可能迅速增加的,故选A 考点:新中国经济措施的稳定物价 ‎ 点评:关于新中国的经济措施,还可以考查:没收官僚资本、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政府帮助恢复生产等措施,另外新中国初期巩固政权的政治斗争也是常考的内容 ‎20.1954年的某份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的挽救者,他已赢得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下列对该材料的相关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空格部分(□□)是指第一次亚非会议 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赢得赞誉 C. 周恩来分别与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了联合声明 D. 周恩来推动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决议的达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决议的达成,因此“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故D项正确;1955年周恩来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赢得赞誉,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B项错误;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了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故选D。‎ ‎21.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出于层层顾虑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他的顾虑不包括 A. 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建国 B. 英、美两国不赞成中国内战 C. 中共力量已经得到壮大 D. 团结人心以利于建设新国家 ‎【答案】D ‎【解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谋求一党专制,意图建立一党独裁的国家,因此蒋介石的顾虑不包括团结人心以利于建设新国家,故选D;全国人民的意愿,英、美两国的态度和中共力量的壮大都是蒋介石考虑的因素,排除ABC。故选D。‎ ‎22.194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虽发行了面值为25万元的纸币,但城市中的大宗买卖基本上都使用黄金、美元结算,农村中则恢复了银元交易,甚至用实物来计价。上述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严重缺乏 B. 官僚资本大肆搜刮社会财富 C. 国民党统治区货币严重贬值 D. 国统区的社会经济走向崩溃 ‎【答案】D ‎【解析】人民抛弃了国民党的纸币而使用黄金、美元、银元结算,甚至使用实物计价,都说明通货膨胀极其严重,国民党的货币丧失信用,国统区的社会经济走向崩溃,故选D;材料中的现象说明市场上货币过多引发严重通过膨胀,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官僚资本搜刮社会财富的内容,排除B;C项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内容,排除。故选D。‎ ‎23.下列不符合中共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是 A. 没收地主的土地 B.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C.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D. 废除土地私有制 ‎【答案】D ‎【解析】《中国土地法大纲》是没收地主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土地由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还是属于土地私有制。综上所述可知D符合题意,ABC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D。‎ ‎24.下列选项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的是 A. 中国人民反帝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B.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 彻底结束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D. 标志新中国正式迈入社会主义阶段 ‎【答案】B ‎【解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A错误,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B正确;“彻底结束”说法不准确,香港、澳门仍然在帝国主义统治之下,排除C;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D错误。‎ ‎25.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中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 A. 卢沟桥抗战 B. 淞沪会战 C. 太原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答案】B ‎【解析】材料“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的信息说明此次战役指的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正确。A项是在北平, C项是在山西,D项是在山东。‎ ‎26.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A. 北伐战争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三大改造时期 ‎【答案】B ‎【解析】根据“领导陕甘宁”并结合所学可知,陕甘宁边区出现于抗日战争期间,故选B;ACD与陕甘宁边区不符,排除。故选B。‎ ‎27.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说:“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故”。作者主要想说明 A. 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时间最长的战争 B.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中国军队牵制100万日军不合事实 D. 重视中国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答案】D ‎【解析】材料与“时间最长”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东方主战场”的地位,故B项错误。“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意思是事实存在,但人们并未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故C项错误。“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故”,强调应该重视中国的抗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故D项正确。‎ ‎28. 二战后期一份国际文件中规定:“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该文件是 A. 《慕尼黑协定》 B.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开罗宣言》‎ ‎【答案】D ‎【解析】《开罗宣言》的内容有中、英、美三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日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日本交还占领自中国的所有领土,比如台湾、澎湖及满州,归还于中华民国。故答案选D。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9.如图是北平学生同反动军警搏斗的场景,他们高呼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一事实表明 A. 国民政府不抵抗 B.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C. 九一八事变爆发 D. 华北危机空前严重 ‎【答案】D ‎【解析】根据“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口号出现于“一二·九”运动中,“一二·九”运动的出现是由于日本意图实现华北自治,华北危机空前严重,故选D;ABC与材料中的口号不符,排除。故选D。‎ ‎30.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吴佩孚从武汉赶到北京, 指着张学良的鼻子骂道:“国恨家仇,你一个也不顾, 你老子的棺材都要竖起来了 !”吴佩孚所说的“家仇”是指 A. 甲午中日战争 B. 皇姑屯事件 C. 九一八事变 D. 满洲国的成立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日本人在皇姑屯事件中炸死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此为吴佩孚所说的“家仇”,故选B;甲午中日战争和满洲国成立与张学良的“家仇”不符,排除AD;九一八事件导致东三省沦陷,属于国恨,排除C。故选B。‎ ‎3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些经济政策和措施,使这一时期的工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催生了新因素,推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出现新变化。该新变化是 A. 洋务资本的衰落 B. 民族资本快速发展 C. 外国资本遭驱逐 D. 官僚资本的形成 ‎【答案】D ‎【解析】国民政府成立后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本的形成是中国经济结构出现新变化,故选D;甲午中日战争后洋务运动就已经宣告破产,洋务资本衰落,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的快速发展不属于经济结构的新变化,排除B;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驱逐外国资本,排除C。故选D。‎ ‎32.毛泽东在汉口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忽视了 A. 农民问题 B. 领导权问题 C. 群众路线问题 D. 独立自主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说在国民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是突出反映出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忽视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故B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国共合作问题,无关群众路线和农民问题,排除AC;在当时,国共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中国共产党是必要的,所以不存在独立自主问题,排除D。‎ ‎33.下图是20世纪早期的一幅漫画传单。工人、学生、商 人要打倒曹、陆、章的原因是 A. 三者是北洋军阀政府官僚 B. 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 C. 三人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D. 三者是镇压学生运动的主要人物 ‎【答案】B ‎【解析】根据“20世纪早期”、“打倒曹、陆、章”等信息判断漫画反映的应该是五四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外交的失败,故选B;三者是北洋军阀政府官僚不是要打倒他们的原因,排除A;中国政府最终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排除C;镇压学生运动的是北洋军阀政府,不是这三人,排除D。故选B。‎ ‎34.1919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作者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陈望道 D. 毛泽东 ‎【答案】B ‎【解析】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B正确;陈独秀文章是《文学革命论》,A错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C错误;毛泽东没有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D错误。‎ ‎35.习近平同志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指出,“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这里所说的大事变是指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D.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答案】B ‎【解析】“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指的是1921年嘉兴南湖的红船,也就是共产党的诞生,B选项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开端的是五四运动,材料中没有涉及,A选项排除。题干主要涉及的共产党的诞生,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的是遵义会议,C选项排除。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三大改造的完成,D选项排除。‎ ‎36.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故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标志着 A. 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建立 B. 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C. 国民大革命彻底失败 D. 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建立,故选A;袁世凯是在1912年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排除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已经标志国民大革命彻底失败,排除C;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1928年东北易帜,排除D。故选A。‎ ‎37.“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篇檄文的发表针对的是 A. 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袁世凯修改总统选举法 D. 袁世凯基本接受“二十一条”‎ ‎【答案】B ‎【解析】根据“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篇檄文针对的是袁世凯意图复辟称帝,故选B;ACD与“一人冠冕”不符,排除。故选B。‎ ‎38.下图是1918年发表于《风月画报》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A. 谴责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B. 歌颂辛亥革命中新军英勇杀敌 C. 批评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 D. 揭露日本军事侵略中国的野心 ‎【答案】A ‎【解析】据“1918年”和被踩踏在脚下的人民可知该漫画谴责的是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故选A;辛亥革命是1911年,排除B;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排除C;1918年日本没有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排除D。故选A。‎ ‎39. 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 A. 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 C. 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D. 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 ‎【答案】B ‎【解析】解题关键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A项时间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D项表述错误,C项发生在同盟会成立前。‎ ‎40.揭示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 创办强学会 B. 创办《实务报》 C. 维新思潮兴起 D. 公车上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故选D;创办强学会和《时务报》是宣传维新主张的手段,排除AB;维新思潮兴起不是维新变法的序幕,排除C。故选D。‎ ‎41.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维新派“变官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废除君主制度 B. 确立议会制共和制 C.实行君主立宪 D. 废除八股取士 ‎【答案】C ‎【解析】根据“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维新派“变官制”的目的是实行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C;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主张废除君主制和确立议会制共和制,排除AB;废除八股取士只是维新变法的部分内容,不是“变官制”的主要目的,排除D。故选C。‎ ‎42.在清统治前期,民间抗清多用“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却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说明当时 A. 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B. 仍然无法冲破皇权主义思想的束缚 C. 能正确区分国家与封建王朝的关系 D. 对中外反动势力已有了理性的认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清复明”表明了义和团运动反对清政府专制统治的思想内涵,但口号明显具有历史局限性;“扶清灭洋”口号是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前提下提出的务实革命主张,具有历史进步性;故两个口号说明义和团认识不断进步,但仍然无法冲破皇权主义思想的束缚,B项正确。“反清复明”口号的提出,不能说明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排除A。“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最终遭到清政府和侵略者的残酷镇压,排除C。“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笼统排外色彩,排除D。所以选B ‎4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与前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相比,主要不同在于 A. 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B.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 获取在华特权 D. 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答案】B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是因为中国义和团的反抗斗争伤害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所以他们出兵的主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打开中国市场是鸦片战争的目的;八国联军侵华时,中国早已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体系,因此扩大资本输出和获得在华特权已经不再是新尝试了。‎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对比能力。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要具有历史对比的眼光,关键要对比不同事件的共性和差异,要注意强调共性,分析差异,阐述差异的原因,这是我们要格外培养的意识。‎ ‎44.1862年太平天国刊刻颁行的公文记载:“蒙天父上帝、天兄基督大开天恩,恩命我真圣主暨救世幼主下凡御世,宰治山河。”材料揭示出太平天国 A. 天王已蜕变为封建帝王 B. 领导阶层内部等级森严 C. 用宗教来维护天王地位 D. 用基督教教义维护统治 ‎【答案】C ‎【解析】根据“蒙天父上帝、天兄基督大开天恩,恩命我真圣主暨救世幼主下凡御世,宰治山河。”可知,太平天国意图利用宗教来维护天王地位,巩固其统治,故C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与领导阶层内部等级森严无关,排除B;太平天国利用拜上帝教维护统治,D错误。‎ ‎45.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天下人”平分“天下田”;但也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太平天国 A. 比较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B. 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 C. 政策法令具有极大随意性 D. 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脱节 ‎【答案】B ‎【解析】题干阐述了太平天国经济制度所体现的人人平等理念和政治制度中体现的封建等级观念,意在通过其经济与政治政策的不协调性,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仍然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范畴,答案为B;材料没有设计法制建设信息,故A错误;材料中政策并不是随意性,有一定的目的,故C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思想和等级观念的问题,故D错误。‎ ‎46.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这里的“握旧物”和“新其心”分别是指 A. 使用旧式武器和学习先进技术 B. 使用旧式武器和学习民主制度 C. 固守专制制度和学习先进技术 D. 固守专制制度和学习民主制度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维护封建制度,“握旧物”指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新器”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新其心”是指西方的政治制度,因此D项正确,C项错误;使用旧武器不符合“握旧物”,故AB项排除。‎ ‎47.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该战之后 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 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剪我最亲之藩属(朝鲜)”“威海”可知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后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C正确;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是鸦片战争,A与题意无关;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与题意无关;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D与题意无关。‎ ‎48.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 英国的船坚炮利 B.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 中国的闭关锁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积极寻求对外商品倾销市场,从而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故C项正确。A项,英国的船坚炮利属于军事因素,与“大势”不符合,排除。B项,西方列强扩张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排除。D项,闭关锁国与开放的世界市场相悖,排除。‎ ‎49.“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 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 B. 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 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 D. 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填海外无穷之壑”,“渐成病国之忧”说明白银大量外流危害了国家的利益,从侧面证明了禁烟是为了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故此题应选B项。‎ ‎50.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其实质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 A. 主张向西方学习 B. 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C. 具有反侵略的爱国传统 D.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答案】D ‎【解析】A项是指新思想萌发这一历史现象之“新”,体现了新思想要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而不是实质;B项大大超越了新思想所包含内容的高度,作为封建士大夫也不可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C项是新思想萌发的历史原因;D项是新思想发生的目的和核心,是其实质。正确答案为D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