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校本作业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校本作业8

必修三文化史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完成时间35分钟 ‎ 班级 姓名 座号 ‎ 课时作业8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选择题 ‎1、(2017·宁夏银川模拟)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2、(2017·广东惠州模拟)唐代李翱在《复性说》中说,人性本善,圣人凡人,本无差别,只是圣人不惑,不为情欲所累,所以不失本性;而凡人往往溺于情欲,因而丧失本性。凡人只要“妄情灭息”,才能“本性清明”。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发明本心,致良知 C、人性本善习远 D、人人皆可以为圣 ‎3、(2017·湖北武汉调研)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缘何贪?盖仁善底(的)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今之廉洁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缺失 C、社会风气的影响 D、人性的复杂微妙 ‎4、(2016·河南郑州模拟)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 )‎ A、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 B、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D、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 ‎5、(2017·山西晋城模拟)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 ‎6、(2017·山东济宁模拟)南宋江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释,即《四书章句集注》。他编著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助人探究儒家义理 B、弘扬“致良知”的学说 C、促进儒佛道的融合 D、压制心学的进一步发展 ‎7、(2016·山东淄博调研)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宾人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 )‎ 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8、(2017·湖南衡阳模拟)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国“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 )‎ 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 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 ‎9、(2016·乌鲁木齐高三二诊)有学者认为:“被满洲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发生。”下列各项,“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是( )‎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B、“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10、(2017·湖南永州模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又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作者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 )‎ A、发展生产,百姓归心 B、从严治吏,消除贪腐 C、礼法并用,风清气正 D、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11、(2017·山东潍坊调研)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 )‎ A、否认“天理”的存在 B、认为“理”“欲”相统一 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12、(2017·宁夏银川模拟)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 C、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 D、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二、非选择题 ‎13、(2017·江苏南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因批判儒家思想,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自称为“异端”。‎ 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东”“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三 “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1)李贽为什么自称为“异端”?‎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宗羲批判君主的理由是什么?‎ ‎(3)后人是怎样概括“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句话的?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14、(2017·四川宜宾一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关羽形象 三国到隋唐 ‎《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 宋元 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 明清 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 ‎20世纪初 ‎1917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关羽二位。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此等谬见,今后及应扫荡无疑”‎ ‎——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课时作业8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5 CADCA 6—10 ACDDC 11—12 BB ‎13、(1)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鞭挞程朱理学。‎ ‎(2)君主敲诈剥削人民,导致人民生活悲惨,君主专制是社会诸多弊病的根源。‎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14、示例 变化:从宋元到明清,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 论述: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契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受到极力推崇;市民文学的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 明清统治者对关羽大加封谥,渲染其“忠义”,以此训导民众,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关羽形象中的“义”契合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中凝聚众商、以诚取信的社会需求;下层百姓基于其自身的某种现实需要和避祸得福的生活理想推动了对关羽的信仰和崇拜。‎ 综上,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演变,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