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商时期,人们占候云气、祭祀神灵以求福佑。西周时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专门修筑灵台、设置职官观天望气,以指导政务修行。材料体现了西周 A.因朝代更替而否定天命神意 B.君主集权强化祖先崇拜 C.重制度人事以顺应社会变迁 D.祭祀活动巩固宗法制度 2.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3.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铁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孔子对此批评说:“晋其亡乎!”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 A.“刑鼎”体现青铜器冶铸技术的进步 B.孔子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C.“贵贱无序”会危及到君主专制统治 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 4.汉武帝时期以“孝”名科,为儒生以“经明行修”入仕开启了大门;光武帝时为察举制度增加了“务授试以职”的规定,即州郡长官对于将要加以察举的茂才、孝廉,应先委以一定官职,合格者方能举至中央。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官吏选拔程序更加规范 B.导致了选官标准的根本变化 C.消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控制 D.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 5.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它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 A.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较为落后 C.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 D.家庭手工作坊发达 6.表1 史料 出处 “家世农夫,至(沈)峻好学,……为兼国子助教,……兼五经博士” 《南史·沈峻传》 “每言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 《北齐书·高昂传》 江南儒生“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于准的,揖让升降,以行礼焉”,“河北文士,率晓兵射”。 《颜氏家训·杂艺》(北齐颜之推) 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南北朝时期后期社会发展的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的历史事实是 A.朝廷倡导独尊儒学 B.北方礼制文明迟缓 C.南方文人颓靡积弱 D.士庶界限逐渐消失 7.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巢,以规厚利。父子相袭,习以为俗”。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 B.商人社会地位日益重要 C.商人操纵粮食交易市场 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8.据《宋史》记载,北宋有7位武将曾担任过地方知州: 表2 人物 官职 事迹 人物 官职 事迹 郭进 登州刺史、卫州刺史 为人俭于己,便于人……次之以德政,化俗于斯 刘谦 邠州知州 谦无所扰,邠人多爱之 刘福 卫州刺史、雄州刺史 治五年,境内宁谧……百姓立遗爱碑,以闻其状 马怀德 雄州知州 有材勇智力,可以遍知州事 高化 知事诸州(具体不详) 虽起身行伍,然颇知民事 马知节 知益州兼转运使;主政枢密院十年 马枢密知节劲直……抑好强,恤孤弱 孟元 沧州知州 家有文风;应变活民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宋代 A.武将担任地方知州较为普遍 B.武将在吏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C.统治者改变重文轻武的政策 D.地方百姓更加拥戴武将知州 9.某学者描述中国古代审美精神的时代变迁时以佛教雕塑艺术为例,“秀骨清像、飘逸绝尘的形态被健康丰满、慈祥和蔼的形态所替代;对悲惨现实痛苦牺牲的描绘倾诉被对欢乐和幸福的幻想所替代;雕塑与壁画强烈对比的矛盾美被相互补充的和谐美所替代。”这位学者描述的时代变迁是 A.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 B.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C.从隋唐到宋元 D.从宋元到明清 10.明代,农工商贩喜好收藏《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时人亦有“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之说。对此,“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可见当时 A.文学作品反映了个性解放的潮流 B.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C.统治阶级和民众的思想趋向一致 D.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 11.戏曲刻本侧重故事情节再现的插图模式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十分流行,由上图下文模式逐渐发展为单面大图或双面合式(见右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B. 戏曲艺术发展臻于完善 C. 商业出版迎合市场需要 D. 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 12.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 间“远贩东西二洋”,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即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这带来的影响是 A.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B.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C.促使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D.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 13.晚清某时期大臣联名上书皇帝:“窃为夷情之强悍,萌于嘉庆年间。迨江宁换约,鸱张弥甚,至本年直入京城,要挟狂悖,夷祸之烈极矣。……此次夷情猖獗,凡有血气者无不同声忿恨”。在“此次夷情猖獗”的背景下,清政府的应对是 A.地方设五口通商大臣 B.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外交仍重视羁縻之道 D.推行新政以取悦列强 14.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伦敦上海间海底电缆的完成,中国茶叶市场改由伦敦市场控制。时人说:“ 从前产销双方,远隔重洋,不通声气,全赖一般侨商,居间贩卖……至是营业方法,已由间接变为直接,谓之茶叶革命,亦无不可也。”“茶叶革命”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排斥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成果 B.传统出口商品的国际地位上升 C.经济发展开始受制于国际市场 D.经济体制缺乏因时而变的能力 15.近代某政府官员著书描写当时时代:“欧西大势,有如战国;俄犹秦也;奥与德,燕赵也;法与意,其韩魏也;英则今之齐楚也;若土耳其、波斯、丹、瑞、荷、比之伦,直宋、卫耳。比年来,会盟干戈,殆无虚日。”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处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16.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颁布《公司法》,1906年颁布《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这表明 A.政府的近代化意识增强 B.民族资本奠定坚实基础 C.改良派的诉求得以实现 D.官办企业需要法律规范 17.有日本人观察到,20世纪20年代:东北“粟之使用,虽然没有大豆那样发达,但在满蒙是为农家之常食,最近对于粟之国外输出,益见隆盛,渐次成为腾贵之价格。满蒙之中国人,自己吃便宜的高粱,而卖高贵的粟于朝鲜人;朝鲜人又买便宜的粟,而卖高贵的米与内地的日本人。”这一现象表明 A.农业商品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B.东北经济卷入日本殖民统治中 C.市场影响了农民的生产与生活 D.华北农民的生活境况得到改善 18.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A.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 B.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C.挤压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 D.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19.表3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法规、规章、命令统计表 表3 内容 政权建设、 选举、公 安、司法 土地、 劳资 兵役制、人民武装 拥军优抗、荣军抚恤 婚姻、妇婴 社会 管理 抗战 勤务 农工商 业、贸 易、合作 财政、货币、金融 教育、卫生 件数 94 19 17 33 9 29 4 30 44 30 由此可知,晋察冀边区 A.意在根本改造农村社会秩序 B.以经济社会生活为工作重心 C.扩大了苏维埃革命的影响力 D.重视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20.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专业户、经济联合体和乡镇企业,扶植农村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等第二、三产业,使农村经济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据此可知,当时 A.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 B.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村 C.农民生产自主权得到保障 D.市场化方向成为普遍共识 21.建国后,中共代表大会的一次会议报告中说:“我们是爱国主义者,决不容忍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受到任何侵犯。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深深懂得中国民族利益的充分实现不能离开全人类的总体利益。”这表明了我国 A.实施重工业优先的强国战略 B.突破了欧美对华的长期封锁 C.形成了不结盟外交的新理念 D.致力于改造现存的世界体系 22.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在城邦的节日仪式出现并且发展壮大,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的部门都是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 A.民主制度赋予公民思想自由 B.深受柏拉图政治理念的影响 C.对一切政治权威的质疑否定 D.预示着城邦制度的日渐衰落 23.诚信审判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最初的“依诚信”完全依赖当事人的宣誓与承诺,具有浓厚的宗教誓言色彩,缺少实质性的法律评判标准;在之后的法律实践中,西塞罗将诚信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即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诚信”与“不明情况”。西塞罗的主张说明罗马法 A.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强调证据在法中的作用 C.开始由人治走向法治 D.具有灵活性的法律特征 24.17世纪以后英国议会的立法套语仍保留着“(该法)由无上圣明之国王陛下依本届议会僧俗两界贵族与平民之建议,并经其同意而制定颁行,其权威、效力亦源于上述三者”的说法。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英国 A.贵族制度已经瓦解 B.国王丧失全部权力 C.宪政传统影响深远 D.政治体制保守僵化 25.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宣布成立的临时政府名单中,除了7人属于资产阶级共和派之外,还有两名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一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一名工人。有学者说,“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工人代表纳入到一个政权机构,这在世界历史上无疑是破天荒的创举。”这表明了当时的法国 A.马克思主义传播日益广泛 B.工业革命深化了政治改革 C.政体之争的结果已经明确 D.巴黎公社的时代条件成熟 26.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联)领导人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即使他们赚150%的利润,我们也在所不惜。”这一讲话旨在 A.解决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B.推动工业建设的全面展开 C.调整发展社会主义的策略 D.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竞争 27.1943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过程中,美国人怀特提出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英国人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怀特与凯恩斯的主张 A.加剧了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 B.体现了英美两国的利益诉求 C.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D.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基础 28.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改变了之前重自由贸易而轻对外援助的做法,积极加强对外援助,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国。造成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博弈的需要 B.新兴经济体崛起 C. 苏联的军事攻势 D.不结盟运动形成 29.表4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表4 A.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 D.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第二个“黄金时期” 30.1973 年,美国国会提出,对外发展援助政策应当进行全面调整,即政治上淡化了安全、冷战、“消除共产主义威胁”等战略色彩,经济上不再单纯围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而是关注发展的质量和人的需求。由此可知,美国试图 A.通过加强国际承诺来摆脱危机 B.缓解自身经济优势下降的困境 C.推广本国福利制度成功的经验 D.加大争夺战略重点地区的力度 二、非选择题: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在先秦时期只是百家中的一家。汉代通过独尊儒术,把经学变成了官方意识形态。东汉末年,世代读经、世代做官的名士世家,逐渐成为士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家法和门风,号称士大夫。他们把儒家经典内化为自己的家法门风。他们是礼法文化的承担者和实践者,正是通过他们才使儒家伦理成为社会大众的行为规范。只是到了唐宋之际,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受。“旧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所有文人官僚都可以成为士大夫了。 ——摘编自张国刚《论唐宋变革与中国历史分期》 材料二 从12世纪末到15世纪,是英国贵族“白日中天”的兴盛时代。他们在与王权的政治和军事对抗中,实力与王权渐趋接近。于是,明确规定贵族与君主封建关系的《大宪章》被认真制定并被屡次颁布,独具英伦特色的议会两院产生了……他们从此成为英国世俗贵族和议会上院的主体力量。……不列颠的贵族群体在产业革命的浪潮中推波助澜,在政治改革运动中把握并遏制着社会进步的脉搏,在经济领域扬眉吐气,在军事、外交等领域高视阔步。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世袭贵族终于到了穷途末路。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贵族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之际士大夫地位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贵族的发展特点及对本国历史产生的影响。(6分) 3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 年),江西临川人,少年时即才名离于海内。万历初,大学士张居正想请汤显祖与其子同习科考却遭其谢绝,这使汤显祖迟迟不得中第。万历十八年,汤显祖上疏弹劾时政腐败,指出皇帝应对此负责,因此遭贬,八年后他弃官归家。汤显祖在思想上近于李贽,他以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批判为创作主导思想,创作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作品《牡丹亭》,体现了他对社会问题极用心的探讨。剧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和封建礼教的束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这一爱情故事打动了观众,成为家传户诵深受欢迎的舞台主流。日本著名戏曲史家青木正儿,首次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并称为东西曲坛伟人,称汤显祖不仅于戏曲上表现其伟大,“即其人格气节亦颇有可羡慕者,谱之入曲因为吾党所快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对欧洲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不可忽视的是,莎士比亚戏剧还卷入了一个巨大的历史际遇:随英语世界扩张和世界文化的西潮东渐之风浸润到各大洲,最终传遍了全球。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青木正儿称赞汤显祖伟大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后莎士比亚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4分) 33.(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919年,孙中山写成《实业计划》。 该书反映了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民经济近代化的宏伟理想和具体规划。《实业计划》由六大计划组成。在这个庞大的总体构思中,发展交通和通讯是孙中山关注的重点。他提出: 修建 10 万英里的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 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修建 100 万英里的公路; 开凿、整修全国的水道和运河,大力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力、电力事业; 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如纽约港”那样的世界水平的大海港。而“长江为全国中枢,关系极重”。《实业计划》里对长江中下游流域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包括长江入海口建立“东方大港”; 把武汉建设成为内河商埠中心以及修建“三峡大坝”和“川汉铁路”。 ——摘编自雷浩《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关于长江流域的开发和建设的思想包含了科学性和预见性,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启示,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5 20世纪部分时期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 外国 1915年《新青年》创刊,两年后《文学革命论》发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1913年,世界首条汽车装配流水线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问世,它生产的T型汽车迅速进入普通人家日常生活 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二部《反托拉斯法》,更加严厉地禁止了几种垄断行为,并加强了对工会和农民组织的保护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将15亿人口卷入战争,数千万人死伤 1918年美国议会批准了妇女的选举权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 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民革命运动席卷全国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1921年爱因斯坦以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0年代欧洲经济迅速恢复,美国进入空前繁荣时期,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1928年首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央研究院成立,作为最高学术机构并规划全国科学发展 20世纪20年代《玩偶之家》在中国上演引起轰动,大量女性效仿娜拉出走 1921年到1927年意大利和日本相继建立起法西斯统治 1933年国民政府施行新税则,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1935年底四大银行统一发行“法币”作为纸币,结束了中国流通白银的时代 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长80% 1931年英国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承认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的独立地位 1933年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根据《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等整理 表5为20世纪部分时期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CBDAA DABBD CACDB ACBDC CABCB CBAAB 二、非选择题: 31.(1)北宋时期政府鼓励地主兼并土地,培植了中小地主阶级,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文官地位上升;程朱理学形成,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儒学走向普及与世俗化,门阀士族丧失文化优势。(6分) (2)特点:成为限制王权的重要力量;在中央和地方,在政治和经济、外交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2分) 影响:促进了英国政治民主化;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后来,束缚了英国现代化,最终走向穷途末路。(4分) 32. (1)不畏权势的人格气节;关注现实的艺术特点;勇于反抗礼教的思想倾向;非凡卓越的艺术成就。(6分) (2)原因:作品充满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和永恒价值;17世纪以后的殖民扩张,使英语覆盖的地域剧增,莎士比亚的作品随之扩大了影响力,迅速成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逐渐增多。(4分) 33.启示之一:长江流域的开发是中国经济发展全盘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明:长江流域从两宋起,其经济地位开始日渐超过黄河流域;近代以来,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长江流域沿岸城市近代工业发展,其经济重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但近代中国工业布局不合理,近代工业多是在沿海通商口岸,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全面布局,在东北和中部地区部署了一系列大型工业项目,一五计划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态,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沿海沿江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又抓住机遇,提出振兴长江流域的目标和计划,以实现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启示之二:交通建设在长江流域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 孙中山认为,交通不发达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为此提出了“铁路强国”的梦想;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动荡,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特别是西北、西南与内地之间,基本没有铁路交通;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交通现代化方面成就显著,尤其是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这一布局中,武汉作为九省通衢之地,在交通格局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启示之三:重点建设上海、武汉、宜昌等城市,与今天长江经济带的思路基本一致。 34.论题:20世纪早期,中西方都出现了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趋势。 阐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垄断组织的发展,社会矛盾加剧,为了缓解危机,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二部《反托拉斯法》,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为了巩固统治,中国南京国民政府也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但也加快了官僚资本的膨胀;总之,进入20世纪后,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成为共同趋势,深刻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经济走向。 其他参考论题:(1)20世纪早期,民族解放运动成为席卷中外的世界潮流。(2)20世纪早期,中西方社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平等人权观念深入人心。(3)20世纪早期科技发展深刻改造了中西方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4)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国力增长迅速,对中国政局和世界格局都造成了巨大影响。(5)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