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合格考)历史试题 Word版答案不全
历史合格考 ( 考试时长:60分钟 满分100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 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 B. 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C. 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 D. 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 2. 如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1950-199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年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 B. 国民经济比例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 C. 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推动1975年经济的恢复 D.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92年经济的迅速发展 3.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不包括 A. 一边倒”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中日关系正常化 4. 下列有关现代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的方针(方向),其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③“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1. 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了如下政治词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五”计划 ②“大跃进” ③以阶级斗争为纲 ④股份制改革 A. ①③②④ B. ④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④③①② 2. 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关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 A. 中共七大 B. 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共八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3. 历史学习小组以某一城市近现代的发展为研究课题来见证中国的复兴历程。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相关材料——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召开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城市 ③1937年国民党军队进行凇沪会战的战场 据此可判断这座城市是: A. 上海 B. 南京 C. 广州 D. 厦门 4.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建国初期新中国参加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 A. 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 推动了新型的区域合作 C.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尝试 5.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他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已成为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下列史实符合这种思想的有: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②《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6.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 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B. 工农联盟的政权性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D. 1980年以前中国经济建设更注重农村投入 1.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下列表明第三世界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国际力量的事件有:①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②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 ③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④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 编年体史书有利于读者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了解历史事件,也便于了解历史事件间的互相联系。如果一位史学家要编写1953年的历史,可以被编入的史实有: ①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 ③朝鲜战争停战 ④中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这种阶级歧视最有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 A. 种姓制度 B. 禅让制度 C. 分封制 D. 分化制度 4.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 ②改革开放同天庆,经济建设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①③② D. ②①③ 5. 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 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 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 A. 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B. 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C. 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 D. 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2.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3. 1956年10月的某一天,第一机械工业部的招待所竟然住下了1440人,全部是机械部下属企业的工作人员,他们来北京只有一个目的:要钱要人。这说明了 A. 国民经济恢复势头迅速 B.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确立 C. 国家优先发展机械工业 D. 经济所有制发生大变革 4. 人类最早的文明一般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下列人类古代文明中,发源于非洲地区的是 A.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B.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 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 D. 古代黄河流域文明 5. 阿育王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属于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道题20分,共40分) 21. 材料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 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材料三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以上引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1)一百多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6分)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6分) 22.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外交家,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二 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什么“正义要求”?(2分)对此,列强的态度如何?(2分)这引发了中国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1) 据材料二概括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言所体现的外交思想。这次会议取得了什么积极成果?(4分)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2分) (3)上述材料体现出两位外交家的共同愿望是什么?(4分)影响近现代中国两次外交活动不同结局的因素有哪些?(4分) 答案 1——5 B B A C C 6——10 C A D C D 11——15 B C A B C 16——20 C A B C B 21.【答案】(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条约:《马关条约》。“众所周知的原因”: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基本方针:“一国两制”。事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22.【答案】(1)要求:收回中国在山东的主权。结局:列强拒绝中国正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日本。引发:五四运动 (2)外交思想: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成果:有利于印度支那地区和平。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3)追求:捍卫国家利益;维护民族独立。因素:国家独立、综合国办、国际地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关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实现了第一次合作,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双方之间走向了对峙,在1937年抗日战争中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双方逐渐走向了合作,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表述不符合题干。故选B。 2.【答案】B 【解析】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的是,所以A错误; 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B正确; 1975年邓小平复出推动1975年经济的恢复,排除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92年经济的迅速发展,D错误。 故选:B 。 本题考查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国民经济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答的关键是从选项入手结合所学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国民经济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孔子的“和而不同”说的是事物之间存在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处理问题时允许不同的意见存在;延伸到国家的外交层面,国家之间虽然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但在推动世界和平和发展方面又有着共性。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使得我国在外交方面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A与材料无关,但符合题意;BCD都符合孔子的言论,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 ②是1980年提出的“二为”方针;③项是1949年《共同纲领》中的规定;④为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所题,故先后顺序为③①②④。故选 C。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是1953到1957年,“大跃进”是1958年,以阶级斗争为纲是1966到1976年的文革,股份制改革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经济体制改革,具体考查政治词汇的出现时间。 本题考查政治词汇的出现时间,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影响。 6.【答案】C 【解析】A.材料体现的是把我国由农业国推向工业国,应该是在53年以后一五计划实施.中共七大是1945年召开的. B.七届二中全会是1949年召开的.不符合材料. C.中共八大是1956年召开的.八大的决策内容符合材料的意思. D.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之前,中国已经确立了把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方针.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基本表现,要求学生结合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历程来分析材料. 中共八大正确决策:a.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再认再现以及归纳分析的能力,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厦、福、宁、上,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城市为上海,淞沪会战主战场在上海,由此可以得出该城市为上海,所以选A 8.【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召开的,不结盟运动兴起是1961年,故A项错误。 新型的区域合作是在改革开放后,故B项错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故C项错误。 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长会议;万隆会议是亚非国际会议,这两个会议都体现了中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努力和交流,说明中国在外交上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尝试,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需要掌握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内容、影响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题中的关键句“君子和而不同”为切入点解答该题,“和而不同”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另一种含义也就是“求同存异”,而选项中②④更符合这一思想. ①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苏结盟,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无法体现出保持的各自不同;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主要是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不属于国际关系领域,因此③错误,故本题选C.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以及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有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有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以及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和而不同”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另一种含义也就是“求同存异”. 1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等,材料主旨体现的是1980年以前国家注重对农村的投入,D项符合材料主旨。A、C两项只是揭示了材料的一个方面。B项的”工农联盟的政权“,材料根本没有涉及,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1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召开了中、美、苏、法、英五国外交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参加国既有第三世界国家,又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能表明第三世界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国际力量,排除①④; 万隆亚非会议是第三世界崛起的开始,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②③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答的关键信息是“表明第三世界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国际力量的事件”。 本题考查了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①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底。 ②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是在1954年。 ③朝鲜战争停战是在1952年。 ④中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是在1953年开始的。 故选:C 。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初期我国外交发展和内政建设表现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外交发展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有明显的阶级歧视,材料中的这句台词体现了种姓制度的影响,故A正确。 B、C两项制度出自古代中国,D项并不是古代印度特有,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阶级歧视”。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古印度文明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14.【答案】B 【解析】①该对联出现在人民公社时期, ②该对联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 ③该对联出现在新中国成立时期, 顺序为:③①②; 故选:B。 本题以春联为考查背景,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大跃进、改革开放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掌握历史顺序为新中国成立--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 15.【答案】C 【解析】材料“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说明②符合题意。 材料“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明④符合题意。 ①③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 综上所述,故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本题考查中共在东北抗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系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6.【答案】C 【解析】材料“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过程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导致1959年~1961年粮食供给严重困难的原因。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的生活变得困难。 17.【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时间是1958年,故A项不肯能发生,符合题意;BCD三项的时间都与题干时间一致。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四个选项时间的时间。 本题以高考作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时间的记忆,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题,难度不大。 18.【答案】B 【解析】题干关键词“1956年10月”反映出问题的时代背景,回顾已学可知,此时期,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了私有制,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起来,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权加大,地方发展受制于中央,因而出现了题干现象,据此分析,故B正确; 1952年底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故A错误; 一五计划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但不仅仅指的是机械工业,故C错误; D发于1956年底,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题的关键是“1956年10月的某一天,第一机械工业部的招待所竟然住下了1440人,全部是机械部下属企业的工作人员,他们来北京只有一个目的:要钱要人”。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所以,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发源于亚洲地区,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发源于非洲地区”。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古埃及文明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2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其中,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吠舍是指从事农业、畜牧、手工业、商业等生产事业之一般平民阶级;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由此可知,阿育王属于刹帝利,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熟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情况。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古印度文明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1——5 B B A C C 6——10 C A D C D 11——15 B C A B C 16——20 C A B C B 21.【答案】(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条约:《马关条约》。“众所周知的原因”: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基本方针:“一国两制”。事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解析】(1)本题考查对甲午中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掌握。本题以“台湾”作为切入点,涉及到三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到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割台湾给日本。关于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把握到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关于第三小问,联系所学知识,把握到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蒋介石国民政府败退台湾。 (2)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方针的掌握,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识记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不难直接把握到答案,即“一国两制”方针。关于第二小问,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把握到“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即可。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求是收回中国在山东的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局是列强拒绝中国正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日本。 (2)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 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交思想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果是有利于印度支那地区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义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3)本题主要考查周恩来和顾维钧外交思想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追求是捍卫国家利益;维护民族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素有国家独立、综合国办、国际地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