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解析版)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人生来就有感官上的要求,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小人可以变为君子,普通人可以变为圣人。这体现了 A. 以礼治国的主张 B. 人伦教化的必要性中 C. 无为而治的思想 D. 严刑峻法的理念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由材料“‘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小人可以变为君子,普通人可以变为圣人”可知,反映了性本恶和主张学习礼仪、实行法治可以实现对人的教化,说明人伦教化的必要性,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对人的教化,并不一定涉及国家政策,而ACD三项是治国理念,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史学家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它却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材料主要表明 A. 儒学与政权实现了结合 B. 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C. 儒学的政治色彩渐浓 D. 儒学便于巩固封建统治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儒学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但实际上他却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说明儒学承了皇权实现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的工具,其政治色彩逐渐浓厚,故C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是儒学与政权实现了结合,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是儒学便于巩固封建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陆九渊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无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这表明陆九渊 A. 主张亲身探究万物之理 B. 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承认万物是客观存在 D. 反对过多地研读诗书 【答案】B 【解析】陆九渊是心学代表人物,强调发明本心,而不是向外探求天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朱熹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C项是唯物主义观点,C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反对多读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A. 提出要建立民主政治 B. 否定君主制的合理性 C. 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 D. 未能摆脱时代的局限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等体现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家并不反对君主专制,未能摆脱时代的局限,排除B,D符合题意;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没有提出“民主政治”的观点,A不符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天人合一的观点,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如下图反映了“羊”字的字体演变趋势。其中被加上提示标志“?”的字体特征是 A.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B. 字体略长,圆匀秀美 C. 结体宽扁,端正整齐精巧 D.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 【答案】C 【解析】依据图示,标志“?”的字体来看,结体宽扁,端正整齐精巧,属于隶书,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楷书的特点, B项是小篆的特点, D项是草书的特点,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从9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 文化兴盛推动科举发展 B. 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 C. 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 D. 扬州、越州是当时文化中心 【答案】B 【解析】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故材料中的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B项正确;A项逻辑关系倒,应该是科举发展推动了文化兴盛,排除A ;材料无法反映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排除C;D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7.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早在唐宋时期已在民间流传。元明之际,罗贯中在《三国志平话》基础上,参考史籍,创作了24卷本《三国演义》。这反映出 A. 古典小说繁盛于唐宋时期 B. 传统文学和史学日趋合流 C. 小说满足了小农阶层的需求 D. 文学创作植根于社会现实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早在唐宋时期已在民间流传”“在《三国志平话》基础上”,可以看出,罗贯中吸收前人文学成果,顺应社会文化需求,创作了《三国演义》,这表明文学创作根植于社会现实,故D项符合题意;古典小说发展繁盛是在明清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学和史学属于不同范畴,故B项不符合题意;小说主要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的文化需求,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8.如下图为反映近代中国某历史现象的漫画。该漫画主题 A. 讽刺了泥古守旧现象下 B. 指出了洋务运动的不足 C. 肯定了西学传播的意义 D. 批判了中体西用的局限 【答案】A 【解析】漫画中“一声叹息”、人物形象以及其对新思想的态度可以看出,近代封建守旧势力抵制新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并不完全抵制新思想,故BD两项不符合题意;漫画主旨不是肯定西学传播的意义,C符合题意。故选A。 9.翻阅维新运动的历史资料,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满纸都是“请愿”“上奏”等字眼,看不到半个“武力推翻”之词,维新派“不能也不敢摧毁封建制度”。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 A. 认为革命利于社会发展 B. 民族民主意识严重缺失 C. 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D. 难以抵抗封建专制势力 【答案】C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造成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他们不能也不敢摧毁封建制度,只能用“请愿”方式表达政治诉求,故C符合题意;维新运动主张和平改良,A不符合题意;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维新派力主“兴民权,设议院”这是维新派民族民主意识的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维新派难以抵抗封建专制势力是由其经济地位决定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1915年,以《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一场希冀对中国深层文化结构进行根本改造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了。该运动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实现 A.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兼容并包 B. 全部文明与文化都趋向现代化 C.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D. 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批判地继承 【答案】B 【解析】由材料“1915年,以《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一场希冀对中国深层文化结构进行根本改造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了”,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倡导思想变革,主张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存在全面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希望全盘西化,故B符合题意;AD都体现出中西文化的融合,故AD不符合题意;C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在践行民生主义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实际上是以国家名义与地主阶级平均地权,并引导地主阶级把持有的货币转化为工商资本的。可见,这种实践 A. 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条件 B. 铲除了剥削者的生存基础 C. 调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答案】D 【解析】根据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和材料 “引导地主阶级把持有的货币转化为工商资本”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实践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铲除剥削者的生存基础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调和社会阶级矛盾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共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时,他们又怀疑革命。”这段材料表明,毛泽东 A. 提出了革命统一战线 B. 立足国情看问题 C. 指出正确的革命道路 D. 主张改造资产阶级 【答案】B 【解析】毛泽东中认为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而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的,因此材料体现了毛泽东立足国情看问题,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改造资产阶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速度与效果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也没有用。小平同志对形式主义的东西深恶痛绝,呼吁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这说明邓小平注重 A. 坚持原则的做法 B. 群众路线的方针 C. 实干务实的精神 D. 艰苦奋斗的作风 【答案】C 【解析】材料“对形式主义的东西深恶痛绝”“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说明邓小平反对空谈,注重实干务实的作风,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坚持原则的作法、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故ABD项排除。 14.就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有的国家欢欣鼓舞,“中国的核爆炸提高了亚洲国家的威信”。这说明该成就的取得 A. 使中国有了称霸亚洲的实力 B. 增强了亚洲民族国家的志气 C. 解除了亚洲所遭受的核威胁 D. 是亚洲各国多方努力的结果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核试验”“有的国家欢欣鼓舞”“亚洲国家的威信”等信息可知,这反映出亚洲国家对中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就的认可,并从这一成就中得到鼓舞,也有助于提高“亚洲国家的威信”,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并未要求称霸亚洲;C选项错误,亚洲仍处于美苏两大国的核威胁之下;D选项错误,该成就是中国取得的,与亚洲其他国家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5.1979年,邓小平在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这意味着 A. “百花齐放”方针的确立 B. 文艺界率先开始对外开放 C. 文艺界拨乱反正任务完成 D. 文艺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79年,邓小平在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根据新时期的情况,确定了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的发展方向,表示文艺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故答案为D;A是1956年,排除;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16.教育面向世界就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合理调适“中”与“西”的视域,以发展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基础教育。材料强调的是 A. 教育需坚持民族特色 B. 大力引进西方教育 C. 调和中西教育关系 D. 以全球视野看待教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由材料“发展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基础教育”说明全球视野下的教育需要坚持民族特色,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引进西方教育的问题,B不符合题意;在全球背景下看中国教育并非调和中西教育之间的矛盾,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黑格尔说:“苏格拉底是精神本身的一个主要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在他身上以思想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他把伦理学加进了哲学,而过去哲学是只考虑自然的”。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A. 重点研究自然 B. 树立了人的尊严 C. 引领了思想启蒙 D. 改变了哲学的研究方向 【答案】D 【解析】由材料“苏格拉底是精神本身的一个主要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在他身上以思想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他把伦理学加进了哲学,而过去哲学是只考虑自然的”表明苏格拉底改变了哲学的研究方向,故D符合题意;苏格拉底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苏格拉底树立人的尊严,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苏格拉底引领思想启蒙,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路德最重要的著作是《圣经》的德译本,它使得任何识字的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而不依赖教会及其教士们。路德此举 A. 消除了青壮年文盲 B. 损害了教会的权威 C. 普及了国民的教育 D. 意味着与教皇绝裂 【答案】B 【解析】德译本《圣经》使阅读者的范围扩大了,也减少了教徒们对教会及其教士的依赖,从而使教会及其教士失去了其原有的权威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A中“消除”C中“普及”太绝对,故AC不符合题意;D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天赋人权”是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理论。对此,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现代国家承认人权同古代国家承认奴隶制是一个意思。”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 A. 否认阶级剥削与压迫 B. 倡导人类的普遍平等 C. 存在时代与阶级局限 D. 有利于激发人民革命 【答案】C 【解析】“现代国家承认人权同古代国家承认奴隶制是一个意思”说明启蒙思想家存在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提出的天赋人权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人权观,故C符合题意;启蒙思想家为资产阶级服务,故不可能否认阶级剥削与压迫,不可能倡导普遍平等,AB不符合题意;D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在科学史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其“划时代”意义主要是指 A. 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 B.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C. 推动了人的思想启蒙 D. 展现了理性的力量 【答案】B 【解析】“划时代”为开辟新时代之意。结合所学,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给出了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第一个完整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划时代著作,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故B符合题意;ACD没有体现“划时代”意义,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达尔文的社会学信徒将生物进化论套用于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中,“生存竞争”以社会进化法则而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信条。这说明 A. 生物进化论被曲解和照搬 B. 人类和生物进化规律相同 C. 达尔文学说变得不合时宜 D. 生物进化论得以完整传承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达尔文的社会学信徒将生物进化论套用于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中,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与自然界的进化一致,“生存竞争”也被认为是社会进化的基本法则,这是对生物进化论的曲解和照搬,忽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差异,故排除B,A符合题意;材料并非否定达尔文进化论自身,故C不符合题意;社会达尔文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曲解而非完整传承,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它的首秀吸引了煤矿上和附近的居民,它的外形就像一﹣只半筒的靴子”,“它跑动起来时,往外直喷火与水汽,并发出啸叫声提醒路人小心”。当时尚未有人认识到一个时代正在到来。这个“时代”是指 A. 汽车时代 B. 电气时代 C. 铁路时代 D. 科技时代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半筒的靴子”、“喷火与水汽,并发出啸叫声”等信息可知,它是指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结合所学,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它推动交通事业的革新,使得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和铁路时代,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故AB不符合题意;D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19世纪初,有一种文学作品用离奇的故事、异域的情调和层出不穷的戏剧性场面使作品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这一文学特点反映了这类文学家对 A. 拜金主义的批判 B. “理性王国”的失望 C. 战争阴云的恐惧 D. 民族文化的歌颂 【答案】B 【解析】由材料“离奇的故事、异域的情调和层出不穷的戏剧性场面”“浓郁的情感色彩”可知,该种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这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如下图是莫奈的作品《圣拉查尔火车站》,画面上火车头喷出的烟升上淡蓝色的天空,并弥漫于整个站台的上空,呈现出蓝色、紫色、淡红和白色的丰富的天空,众人和大自然完全地融合在景色、阳光和空气中。据此可知,莫奈绘画风格 A. 强调素描完整性和准确性 B. 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描绘 C. 注重社会现实情境的刻画 D. 注重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答案】D 【解析】莫奈在创作中强调色彩变化,通过光与色的运用,把人与自然有机结合,这体现了印象画派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新古典主义的特点,B项是浪漫主义的特点,C项是现实主义的特点,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20世纪中期以后,跨界音乐发展起来,相比传统的古典、民族和流行音乐,跨界音乐因其特有的多元化因素,使其一出现便迅速被大众所接受,成为当今音乐舞台上最受听众喜爱的音乐类型之一。跨界音乐的产生 A. 有利于促进音乐的发展 B. 干扰了主要音乐流派的发展 C. 表明音乐流派趋于一致 D. 标志着音乐发展到顶级水平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因其特有的多元化因素,使其一出现便迅速被大众所接受”,可见跨界音乐产生后,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这有利于促进音乐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跨界音乐丰富了主要音乐流派的内涵,故B不符合题意;音乐流派风格多样,不可能趋于一致,故C不符合题意;跨界音乐并非音乐的顶级形式,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强调“天”的意志和权威,表明政权不是可以凭借武力随便来争夺的,同时也包含用天意来约束皇权的含义,也就是用“天意”对君主的权力作出种种限制,即使皇帝也不可为所欲为,要求君主为了民众必须贤明,必须德才兼备,承担“同民所欲”“爱民好士”的义务。因为这都是天命的要求。君主不可以逆天之命,君主如果逆天之命,那人民也就可以逆君之命了,这就叫“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摘编自徐克谦《董仲舒与中国经学传统》 材料二 15、16世纪,欧洲和中国在封建社会的内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潮有着显著的不同于以往一切时代的新的特点。……李贽和人文主义者就是他们(新兴的市民阶层和中小工商业者)的思想代表。李贽和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既反映了共同的时代本质,又各有鲜明的特点。 ——摘编自赵西方《李贽的启蒙思想和西欧人文主义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儒学发展和政治统治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共同的时代本质”的体现。试从社会转型角度米阐述李贽“异端”思想的影响。 【答案】(1)对儒学的影响: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使儒学成为迎合政权需要、维护君主专制的学说,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对政治统治的影响:推护了汉武帝的专制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2)体现:反对权威;张扬个性;发展商品经济。 影响:李贽肯定人的私欲,对当时的封建正统思想﹣﹣理学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其思想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直接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解析】 (1)关于“对儒学发展的影响”,由材料“董仲舒强调‘天’的意志和权威”,结合所学,可以从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等角度归纳。关于“对政治统治的影响”,由材料“董仲舒强调‘天’的意志和权威”,结合所学,可以从维护专制集权统治、维护社会稳定等角度归纳。 (2)关于“体现”,由材料“15、16世纪,欧洲和中国在封建社会的内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潮有着显著的不同于以往一切时代的新的特点”,结合所学,可以从反对权威、张扬个性、发展商品经济等角度归纳。关于“影响”,要一分为二分析说明,由材料“李贽”,结合所学,可以从冲击宋明理学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直接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等角度分析。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派以“西学中源”说为由,抵制顽固派的阻挠,设立同文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行“自强运动”。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不仅大力主张“西学中源”说,还将其改造成为“中体西用”说。维新派又打着孔子和尧舜禹的旗号鼓吹变法。梁启超说:“言西政,必推本于古,以求其从同之迹。”要建设民主政治,设置议院,首先要考证“议院于古有征乎?”梁启超于1902年写《古议院考》,论证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类似议院(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机构和议员的设置。“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康有为等不少清儒都将中国上古的尧舜禹时代比作西方的民主、民权时代。 ——摘编自黃敏兰《近代开放史上“西学中源”说》 材料二 1840年到1940年是中国人对民主认识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阶段。新民主理论是中国人民一个多世纪政治实践的理论结晶,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政治制度是现行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该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840~1890年是准备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人对民主的零星片断的感性认识时期;1890~1927年是探索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人开始在实践中学习、认识、理解民主的时期;1927~1940年是形成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对民主形成自己的新民主理论的时期。 ——摘编自郎茂锋《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维新派把“西学中源”作为其探索的理论根据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阶段形成的新民主理论成果,分析其形成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意义。 【答案】(1)意义:顺应了近代国人强国御辱,挽救危亡的要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减轻了西学引入的阻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成果:毛泽东思想。 意义: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建立的思想政治基础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解析】 (1)由材料“抵制顽固派的阻挠”“打着孔子和尧舜禹的旗号鼓吹变法”,结合所学知识,从顺应挽救民族危亡要求、缓和中西文化的矛盾,减轻西学传播的阻碍,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等角度分析。 (2)关于“成果”,由材料“这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对民主形成自己的新民主理论的时期”,结合所学,这是指毛泽东思想。关于“意义”,结合所学,可以从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地位等角度分析。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神话中众神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他们与人一样,具有人的形象、人的优点和弱点。他们表现出来的正是人的千姿百态、喜怒哀乐、气质性情,甚至于人类的癖好。他们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人性善的一面,也有人性恶的一面。他们不过是大写的“人”而已。 ——《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都是先进知识分子,他们是新兴阶级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和理念,反映了新兴生产力,对步履蹒跚、长夜无歌的旧社会,扮演着启蒙和掘墓人的角色。文艺复兴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先进知识分子是博识奇能的多面手。例如,但丁既是文学家,又是著述《论世界帝国》的政治家;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还是驰名的力学家、大数学家兼工程师;哥白尼是近代天文学的创始人,又是数学家;德国的阿丢勒既是雕刻家、画家,又是建筑师。 ——《欧洲文艺复兴的“以人为本”与各国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文学中诸神形象所反映的特征及古希腊这种文学表现形式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指出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的特点。 【答案】(1)特征:具有强烈的世俗特征。 目的: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 (2)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要求;文化上,古代希腊罗马人文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 特点: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从思想方面反对旧制度;提倡人文主义;多才多艺,在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 【解析】 (1)关于“古希腊文学中诸神形象所反映的特征”,由材料“他们与人一样,具有人的形象、人的优点和弱点”,可得出具有强烈的世俗特征。关于“古希腊这种文学表现形式的目的”,由材料“他们不过是大写的‘人’而已”,根据唯物史观,文学形象是现实的反映,古希腊这种文学表现形式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 (2)关于“原因”,由材料“他们是新兴阶级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和理念,反映了新兴生产力”,结合所学,可以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角度分析。关于“特点”,由材料“他们是新兴阶级的代表”可得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由材料“对步履蹒跚、长夜无歌的旧社会,扮演着启蒙和掘墓人的角色”可得出从思想方面反对旧制度;由材料“先进知识分子是博识奇能的多面手。例如……”,结合所学,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分子提倡人文主义,多才多艺,在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六八一年,历时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全部平定,从这时起,清政府即着手全面加强东北边防,储备粮食,建筑仓库,增造运输船和战舰,设立驿站系统;开辟沟通辽河、松花江和黑龙江的交通干线,并在瑷珲、呼玛尔和额苏里等地建立木城,置兵屯守,以防止沙俄的进一步入侵。康熙帝于一六八二年春亲自出巡东北,视察了盛京和吉林乌喇等地的防务,准备抗击沙俄侵略军。 ——《非创以兵威则罔知惩畏:正义的雅克萨攻城战》 材料二 一六八一和一六八二年,中国两次派遣使者到尼布楚,要求举行谈判,同时派人赴雅克萨投书,谴责该地俄人的残暴行为,并要求他们撤回本国。每当俄国人被俘,中国人总是友善地对待他们,遣送他们回国,有时让他们捎去致俄方的信件。但呒论是这些善意的行为也好,恳请也好,或者致莫斯科的信件也好,都不曾得到使人满意的结果。 ——戈尔德《俄国在太平洋的扩张(1641一1850)》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朝统治面临哪些问题?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清政府在处理中俄关系问题的方式上有何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中反映的事件谈谈你对康熙帝的认识。 【答案】(1)问题:内有地方叛乱,外有沙俄侵略。 (2)特点:准备武力抵抗的同时,不放弃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的努力。 (3)认识:康熙平定内部叛乱,维护了清朝统治和国家统一;抗击沙俄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解析】 (1)本题考查主要考查清朝前期的面临的形势。由材料“三藩之乱”“防止沙俄的进一步入侵”,可得出内有地方叛乱,外有沙俄侵略。 (2)本题考查清朝对外政策。由材料“准备抗击沙俄侵略军”“要求举行谈判”,可得出准备武力抵抗的同时,不放弃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的努力。 (3)本题主要考查对康熙帝的认识。平定“三藩之乱”可以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说明,而抗击沙俄侵略可以从维护国家主权角度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