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后作业:第1单元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后作业:第1单元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基础达标]‎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除了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 A.“民贵君轻”思想的影响 B.启蒙思想的传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2.(2017·徐州高二期中)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主要原因是他(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C.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 ‎3.(2016·陕西学业水平考试)据《万历十五年》载,李贽在麻城的时候曾招收梅家女学生并与其他女眷接触,引得众人侧目。但是李贽对舆论不加理睬,还说:“梅塘是出世丈夫,虽是女身,男子未易及之。”由此可见李贽(  )‎ A.主张“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提倡男女平等 D.强调“三纲五常”‎ ‎4.历史课上,老师展示了如下两则材料,材料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新思想。这一新思想是(  )‎ A.工商皆本 B.格物致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批判君主专制 ‎5.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具有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是(  )‎ A.“养浩然之气”‎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6.商鞅的“重农抑商”思想和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的相同点是(  )‎ A.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B.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C.都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7.(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顾炎武说:“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他批判的是(  )‎ A.贵族专权 B.君主专制 C.地方割据 D.八股取士 ‎8.《亭林文集》中载:“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这表明作者(  )‎ A.倡导经世致用 B.反对诗文创作 C.极力尊崇道统 D.抨击八股取士 ‎9.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10.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能力提升]‎ ‎11.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12.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的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 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 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 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 ‎13.(2016·河南中原名校联考)有专家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中“新见”是指(  )‎ A.保留君主制 B.君臣分治 C.以民为本 D.民贵君轻 ‎14.《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 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存天理,灭人欲 ‎15.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 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他认为只有皇帝同各级官吏共同掌握政权,才能达到“天下治矣”的目的,他还提倡“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材料三 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得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一、二、三所反映出的共同的思想是什么?列举这三则材料中能反映该思想的关键语句。‎ ‎ ‎ 答案精析 训练5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C [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故选C项。]‎ ‎2.D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所以其著作多次被禁毁,故D项正确。]‎ ‎3.C [根据材料信息“招收梅家女学生并与其他女眷接触”与“虽是女身,男子未易及之”,可知C项正确。]‎ ‎4.D 5.D ‎6.D [无论是“重农抑商”思想,还是“工商皆本”思想都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相适应,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7.B [根据材料“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可知其反对的是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 ‎8.A [题干材料表明,顾炎武认为“君子之为学”是为了明道和救世,体现了他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9.A ‎10.C [在理学成为“敲门砖”后,儒家的伦理道德为维护专制统治达到了极致,在这种情况下,三大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提倡仁政,本身就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11.A [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说法不正确;D项扩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 ‎12.A [根据题干中的“颠倒千万世之是非”等信息,可以看出李贽对儒家思想提出大胆的挑战,故A项为正确选项。]‎ ‎13.B ‎14.A [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以致用。]‎ ‎15.B [导致明清时期启蒙思想的“先天不足”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 项正确。]‎ ‎16.(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2)批判君主专制。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二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材料三唐甄则认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