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练34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与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练34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与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作业

课练34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与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 小题狂练 小题是基础 练小题 提分快 ‎1. “使原料多样化,还能化旧利废,取材方便,提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这种工艺带来的变革(  )‎ A.造出中国最早的纸张 B.奠定了雕版印刷的技术基础 C.为兴办太学创造条件 D.便利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答案:D 解析:最早的纸张是发明造纸术,与材料中“提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反映的改进造纸术不符,故A项错误;雕版印刷与材料中“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 汉武帝时在长安设立,而材料中“取材方便,提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是东汉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便于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反映了造纸术的改进,成为科学文化的传播的有效载体,故D项正确。‎ ‎2.[2019·山东济南模拟]南宋后期,在荆州和建康设有火药兵器制作院。荆州每月能制铁火炮一两千支,建康在两年多造出了三万八千多件火药武器,并能制造大量的火箭和十斤重的铁炮壳。这说明(  )‎ A.南宋大规模制造火药武器 B.火药最先是在南宋发明的 C.南宋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D.火药武器确保了南宋的安全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荆州每月能制铁火炮一两千支,建康在两年多造出了三万八千多件火药武器,并能制造大量的火箭和十斤重的铁炮壳”反映出南宋火药武器产量大,质量精良,得出南宋大规模制造火药武器,故A项正确。‎ ‎3.宋代的印刷技术发达,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历史现象说明(  )‎ A.国家治理推动了技术发达 B.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 C.科举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宋词兴盛推动了文化普及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术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印刷术推动了书籍生产和消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谈及科举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宋词,故D项错误。‎ ‎4.[2019·浙江宁波联考]史书记载,北宋名将李纲镇守开封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明朝将领曾铣镇守陕西时,发明了被誉为定时炸弹雏形的慢炮。清初军械制造家戴梓发明了连珠炮,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北宋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军事将领是火药武器的主要发明者 C.火药武器能影响战场局势 D.古代中国火药武器一直领先于世界 答案:C 解析: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故A项错误;材料中发明连珠炮的是清初军械制造家,非军事将领,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三个时期先进的火药武器在战场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说明火药武器能影响战场局势,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古代中国火药武器与世界其他地方火药武器的对比,故D项错误。‎ ‎5.[2019·重庆模拟]研究资料表明,宋代船舶通行于南洋和“西洋”(今印度洋),而阿拉伯商船从波斯湾出发东来时,需在锡兰湾(今斯里兰卡)改换成宋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外交通贸易兴盛   B.海外贸易规范有序 C.造船及航海技术先进 D.对域外文化接纳有限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宋代船舶通行于南洋和西洋”可知宋代可以进行远洋航行,结合所学知识高度发达的造船业与航海术是远洋航行的保证,由材料“需在锡兰湾(今斯里兰卡)改换成宋舶”可知因为宋代先进的造船技术而更换船舶,故C项正确。‎ ‎6.[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修建于公元610年的最著名的中国弓形拱桥赵州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13世纪,马可波罗才将中国最大的弓形拱桥——卢沟桥介绍给西方人。应用这一原理,法国人在罗纳河上修建了圣埃里普里特桥,英国人在东英格兰修建了小阿波特桥。这反映出(  )‎ A.文明成果交流延迟造成发明智能浪费 B.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C.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西方文明间交流 D.文明之间的交流具有单向性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修建于公元610年的弓形拱桥赵州桥”“‎ 直到13世纪介绍给西方人”后西方才应用这一原理修建了同类建筑,结合材料中“养在深闺人未识”得出文明成果交流延迟造成发明智能浪费,故A项正确。‎ ‎7.[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考]有专家认为,明清时期最为惊人的技术成就是凿井技术。当时人们发明了多种多样的钻头,对付不同的岩石,并能提取出岩心。这使井深不断延长,可达四五百米,清代甚至打出了深达‎1千米的井。此外还开凿了天然气井。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中国(  )‎ A.科技在某些领域仍先进 B.科学技术仍然世界领先 C.近代化因素在缓慢发展 D.生产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描述的明清时期凿井技术的先进,说明当时我国在某些领域仍然掌握一些先进科技,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机器等近代化因素,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凿井技术的进步,不是生产力出现革命性变化,故D项错误。‎ ‎8.[2019·河南洛阳统考]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郭守敬编订《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之大成 ‎ 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 ‎ B ‎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随后与湖北汉剧融合,形成京剧。后来涌现了程长庚、 谭鑫培等著名艺人 ‎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 C ‎ 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 ‎ D ‎ 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 ‎ 市民阶层兴起 ‎ 答案:B 解析:A项郭守敬的成就不能完全代表元代科技成就,也不能推断它在世界上的地位,故A项错误;B项由京剧著名艺人的涌现,可以推断出京剧走向成熟,故B项正确;由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不能推断雕版印刷术的消亡,故C项错误;市民阶层兴起是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的原因,D项颠倒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 ‎9.[2019·山东德州模拟]《史记·天官书》专门记载天象、星占,在其全部309条占文中,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由此判断当时天文学的发展(  )‎ A.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 B.缺乏系统的天象观测 C.科学性受政治因素影响 D.被用来决定战争的胜负 答案:C 解析:主要服务于农业与材料“关于用兵的124条”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星占的内容、范围,与天象观测手段无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星占的政治、经济、军事占总数三分之二,表明当时的天文学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故C项正确;被用来决定战争的胜负,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10.[2018·全国卷Ⅲ·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解析:B对:材料中强调《唐本草》是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多部官修本草,明代由朝廷颁行《本草纲目》,这说明我国药学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A错:我国古代药学早在原始社会已经萌芽。C错: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因素。D错:材料中反映的汉代、唐代还没有出现宋明理学,药学的发展不可能受其推动。‎ ‎11.[2019·山西晋中调研]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力主联齐抗秦,遭谗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闻讯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据此可知(  )‎ A.宗法分封制的基本原则受到冲击 B.屈原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C.推动了民族间交流和文化认同感 D.秦朝加强了边疆地区控制与管辖 答案:C 解析:材料说的是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没有涉及宗法分封制的基本原则,故A项错误;屈原是忧国忧民的浪漫主义诗人,故B项错误;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可以推动民族间交流和文化认同感,故C项正确;秦朝加强了边疆地区控制与管辖,材料中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说明,故D项错误。‎ ‎12.[2019·四川乐山一模]‎ 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 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盛行汉赋的不同风格。文学艺术的盛行与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相关,不是皇帝喜好决定的,故A项错误;从材料“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可知不能反映士人颂扬国运导致盛行汉赋风格不同,故B项错误;西汉时期国力强盛,东汉时国力衰弱,故反映出汉赋的风格不同,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和东汉盛行的汉赋风格不符,不能体现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故D项错误。‎ ‎13.[2019·云南昆明调研测试]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杂剧的突出特点是(  )‎ A.流传范围广 B.反映社会生活 C.富于观赏性 D.体现文化融合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元杂剧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没有体现其流传范围,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元杂剧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没有体现是否反映社会生活,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元杂剧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可知元杂剧富于观赏性,故C项正确;传统诗词歌赋同样具有文化融合性,文化融合并非元杂剧的独特特点,故D项错误。‎ ‎14.[2018·全国卷Ⅱ·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 答案:D 解析:D对: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昆曲在明清时期流行是因为昆曲被视为“官腔”“雅乐”,这意味着欣赏昆曲代表着高雅的品位,符合了士大夫的文化需求。A错:材料与陆王心学没有直接关系。B错:明朝时京剧尚未形成,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京剧的信息。C错:材料没有体现等级观念。‎ ‎15.明代小说繁荣。当时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 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面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小说成为明代文学主要形式 B.小说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 C.小说的繁荣反映心学的盛行 D.小说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面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得出小说中宣扬的惩恶扬善的价值观,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认可,从而达到社会教化功能,故D项正确。‎ ‎16.[2019·河南郑州一模]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 ‎ 《喻世明言》第八卷 ‎ 吴保安弃家赎友 ‎ ‎《喻世明言》第十六卷 ‎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 ‎《警世通言》第八卷 ‎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 ‎《醒世恒言》第二十卷 ‎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 ‎《西湖二集》第六卷 ‎ 姚伯子至孝受显荣 ‎ A.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 B.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吴保安弃家赎友、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得出传统的义利观即君子重义轻利,根据材料“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姚伯子至孝受显荣”得出孝廉仍是儒学所提倡的道德品格,以小说为媒介,向市民阶层宣扬重义轻利和至孝廉洁的价值观,起到了社会教化的功能,故A项正确。‎ ‎17.[2019·山东德州模拟]明清小说中很多作品把“情”和“欲”放在“理”或“礼”之上,充分肯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合理性,抨击门当户对的传统婚姻观念。这主要是因为(  )‎ A.市民阶层发展 B.礼教地位动摇 C.社会道德败坏 D.小说创作繁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充分肯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合理性”,结合所学,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发展,越来越弱化礼教的影响,关注情欲作为人性的一面,故A项正确;礼教地位动摇,与史实不符,礼教依旧是社会正统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道德败坏与材料“充分肯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合理性”‎ 理念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了小说内容上的特点,不涉及小说这一文学形式总体发展状况如何,故D项错误。‎ ‎18.[2019·广东惠州调研]清初小说《姑妄言》曾写到:“你道这好儿子不送去念书,反倒送去学戏,是何缘故?但他这昆山地方,十户之中有四五家学戏。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经济发展推动观念转变 C.小说成为文学主要形式 D.民众需求促进戏曲兴盛 答案:B 解析:材料“不送去念书,反倒送去学戏……十户之中有四五家学戏。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说明清初昆山地区学戏的人家比较多,并以此谋生。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 ‎19. 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关于甲骨文,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它是占卜吉凶记事的文字,史料价值低 B.发现于殷墟,是对夏商历史的完整记忆 C.它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 D.标志着我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了自觉阶段 答案:C 解析:根据史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和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甲骨文是对当时的占卜记录,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A项错误;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卜辞,因此不能反映夏朝的情况,故B项错误;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已知最早文字且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从数量和结构已经发展为严密的文字,具备汉字“六书”原则,故C项正确;据所学魏晋以前书法为自发阶段,故D项错误。‎ ‎20.[2019·四川宜宾一模]“隶变”使汉字五笔俱全,笔画的摆放和变化会滋生美丑,并且隶书还衍生出楷书、草书、行书。加之笔墨纸张的改进和推广,书法成为士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据此可知,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是在(  )‎ A.战国时期 B.秦汉之交 C.魏晋时期 D.唐宋之交 答案:C 解析: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21.[2019·新疆乌鲁木齐一模]清代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说:“虞世南《庙堂碑》全是王法,最可师。”由此可知虞世南《庙堂碑》的书体是(  )‎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答案:C 解析:小篆流行于秦朝,故A项错误;汉朝流行隶书,故B项错误;虞世南是唐代书法家,唐代流行楷书,故C项正确;唐朝“颠张醉素”擅长草书,故D项错误。‎ ‎22.[2019·安徽宿州一模]清代乾隆年间,画家李方膺在《题画梅》中写道,“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作者的创作(  )‎ A.体现了当时写意画的艺术价值取向 B.寄托着画家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 C.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变态的审美情趣 D.折射出当时士大夫孤芳自赏的心态 答案:A 解析:执笔在案头画完以后,纸上墨迹还没有干透,那画面题材俨然是几朵开放的梅花,美丽的梅花啊,但愿上天能听从人愿,从此后在千家万户的门前屋后都能见到你报春的身影,据此可知作者的创作体现了当时写意画的艺术价值取向,故A项正确。‎ ‎23.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 A.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 B.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 C.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 D.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画文学和绘画相结合,未体现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画中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并未涉及书法和绘画的源头,故B项错误;从唐代文字藏于石隙树根处到元代有意识地占据很大画面,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体现了主观的诗情画意,故C项正确;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并不注重客观性,故D项错误。‎ ‎24.1959年在山西侯马的金大安二年(1076年)董氏坟墓里发现的一座戏台模型,舞台设置已经相当完备,上边五个角色正在“作场”,末、旦、丑、净全有,神态逼真。这说明(  )‎ A.考古资料完全复原历史场景 B.宋代是古代戏曲的高峰时期 C.山西是当时戏曲的繁荣之地 D.宋代舞台戏曲已有相当规模 答案:D 解析:“董氏坟墓里发现的一座戏台模型,舞台设置已经相当完备”只是对考古史料的描述,没有提到对当时场景的复原,故A项错误;“1959年在山西侯马的金大安二年(1076年)董氏坟墓里发现的一座戏台模型”无法判断其他时期的发展情况,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的文化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北,故C项错误;“舞台设置已经相当完备,上边五个角色正在‘作场’,末、旦、丑、净全有,神态逼真”可得出当时舞台已经相当完备,故D项正确。‎ 课时测评 综合提能力 课时练 赢高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云南保山模拟]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也叫夏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历法是(  )‎ A.阳历   B.阴阳合历 C.阴历 D.天干地支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可知中国传统历法既有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也有月亮月相的变化周期,属阴阳合历,故B项正确。‎ ‎2.[2019·天津河北区一模]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  )‎ ‎ ‎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9 ‎ ‎25 ‎ ‎7 ‎ ‎7 ‎ ‎9 ‎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B.科技成果主要服务农业生产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科举制度推动科技迅速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所涉及的类别与儒家人伦无关,故A项错误;数学是为解决农业土地丈量等问题,天文历法气象、农学、机械、水利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故D项错误。‎ ‎3.[2019·河北保定一模]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农历”、“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结合所学,二十四节气都与农业相关,服务农耕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了中国传统历法,但并未涉及外来历法问题,故B项错误;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人类顺应节气变化,故C项错误;传统历法服务农业,与国家重农政策有一定关联,故D项错误。‎ ‎4.[2019·重庆市名校联考试]唐代文献记载,德宗时李皋“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 据此可知,文中“战舰”(  )‎ A.以水力作为驱动的动力 B.行驶速度远远低于帆船 C.具有机械动力轮船雏形 D.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海船 答案:C 解析:“挟二轮蹈之”可得出非用自然水力,故A项错误;“疾若挂帆席”可得出能与帆船相类似,故B项错误;“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可得出所制战舰有机械轮船的结构,故C项正确;“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未与其他相比较,无法知道世界排名,故D项错误。‎ ‎5.[2019·安徽亳州检测]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 A.文学艺术的多元 B.对外交流的频繁 C.社会经济的繁荣 D.三教合一的趋势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都是唐诗,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唐朝的对外交往,故B项错误;杜甫生活的时代经历了唐朝由盛到衰,故C项错误;李白的诗歌中透露出道家思想,杜甫诗歌反映出儒生的政治理想,王维的思想受到佛教的影响,体现了唐朝三教合一的趋势,故D项正确。‎ ‎6.[2019·河南洛阳一模]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到“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的信息说明文学逐渐被下层民众所喜爱,故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说的是文学世俗化,不是迎合统治阶级,故B项错误;民间文学世俗化与道教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7.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狼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浅俗可嗤。”这表明(  )‎ A.中原百姓排斥北方民歌 B.政权并存引发艺术转型 C.宋词高雅易于谱曲传唱 D.民族融合推动文化发展 答案:D 解析:“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表明中原百姓不排斥北方民歌,故A项错误;政权并存引发艺术转型与材料的内容词衰曲兴不符,故B项错误;宋词高雅易于谱曲传唱与材料的内容词衰曲兴不符,故C项错误;“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浅俗可嗤”表明民族融合推动文化发展,故D项正确。‎ ‎8.[2019·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一模]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  )‎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B.客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D.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曹操之所以被称为“奸雄”是因为他不是汉朝“正统”,做了臣子不应该做的事情,违背了“君为臣纲”的儒家思想,所以这说明古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 ‎9.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 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 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 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答案:C 解析:“传说时代”的历史也可以通过考古发现得到验证,故A项错误;夏代初期就出现最早的文字,故B项错误;考古发现验证“传说时代”的历史,可以填补史书的空缺,故C项正确;历史研究除了依据原始史料还可以根据考古发现,故D项错误。‎ ‎10.[2019·陕西榆林一模]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以下对于汉字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符号→金文→甲骨文→籀文→隶书 B.秦始皇以书写简便的隶书推行“书同文字”‎ C.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D.明代书法追求“有意无法”的个性化创造 答案:C 解析:甲骨文是现存最古老的成熟汉字,故汉字演变经历应是符号→甲骨文→金文→籀文→隶书,故A项错误;秦始皇时期统一的官方文字是小篆,隶书是民间使用的字体,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汉字由自发阶段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故C项正确;书法追求“有意无法”的个性化创造是宋代,故D项错误。‎ ‎11.北宋时期,张择端描画《清明上河图》、瓦舍出现、柳永的词在市井间广泛传唱等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  )‎ A.城市经济繁荣 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C.文化的平民化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张择端描画《清明上河图》、瓦舍出现、柳永的词”均为市民文化,市民文化的发展源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自然经济解体开始于1840年,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的虽是文化的平民化,但不是本质上说明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所述市民文化与中央集权并无关联,故D项错误。‎ ‎12.[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考]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此现象(  )‎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B.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 C.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 D.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 答案:C 解析:市民阶层的形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将关羽世俗化,体现的是儒学的世俗化特点,不是神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当时人们对关羽的态度,特别是有关关公戏曲经久不衰,说明当时关羽身上体现的“忠”“信”思想有利于教化人们,故C项正确;材料是对戏曲这一形式的论述,不是宗教发展,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菏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与古希腊的理论科学的大起大落,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超越时代的早熟文化的共同历史命运。在两千多年前的生产水平与社会发育水平下,经历深远的精神发展路程而开出的远离社会生活的灿烂纯粹的思想之花,必定是极其脆弱的。”这是墨家科技思想被排斥和湮没的又一个原因。墨家学说的思想渊源较为深广,他们具有儒家、道家等没有的优势,一开始就与生产实践十分接近,因而从客观上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与科学结下不解之缘。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最正确而无片面性的思想。如果避开墨家与周易、老庄的分歧不谈,墨家思想恰好将三个方面的积极面融为一体。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基础:经验、直观、逻辑、人工语言、现实检验,这些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须包括的环节。‎ ‎——摘编自《墨家科技产生的背景及其湮没原因》等 材料二 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至少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在经历了上世纪初至四十年代,“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开创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迅速发展的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 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入发展并日趋成熟的时期”。伴随着研究阶段的深入,当前中国科技史的研究需要从思想源头上来获得解决许多悬而未决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度上获得重大突破的迫切需求所在,科学技术思想史的研究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搞清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科技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正如科技史家胡道静所说‘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应是科学史研究的核心层’”。‎ ‎——摘编自吴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墨家科技思想湮没及现今中国重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原因。(15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墨家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思想对现今中国科技发展的借鉴意义。(10分)‎ 答案:(1)湮没原因:封建统治的“君贵民贱”和“贵道贱器”思想的抑制和扼杀;墨家科技思想超越了时代的认识和接受的程度;墨家科技思想自身的抽象性,使人难以理解;古代传播方式和技术非常有限。‎ 重视原因:古代科技博大精深,创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而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较为落后;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中国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新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一定进步;科技思想发展是科技进步前提条件;政府倡导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15分,答出两点即可)‎ ‎(2)意义: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中最正确的思想,进一步了解墨家思想,能为现代中国科技研究提供理论基石和向导;掌握古代科技思想的脉络,才能做到知古通今,深刻认识墨家等古代科技的湮没,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有重要借鉴作用。(10分,其他答案逻辑清晰且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第(1)问,“湮没原因”,根据中国古代对科技的传统政策和材料一信息归纳概括即可; 第(2)问,“意义”,根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时期 曹操形象 三国到隋唐 陈寿《三国志·武帝纪》中推崇曹操为“明略最优”“超世之杰”。在这一基调下,唐朝以前对曹操的评价以颂扬为主,尤其是李世民的《唐太宗皇帝祭魏太祖武皇帝文》对曹操充满敬仰。曹操在民间也具有广泛的影响,曹魏的主要建筑铜雀台和曹操的墓区西陵在屡经政权更迭之后仍能作为标志性的名称。‎ 宋 宋朝南迁之后,曹操的形象发生根本性变化。南宋统治者同情地位和自己相仿的西蜀,而敌视地位和金国相仿的曹魏。曹操的脸谱彻底改变,变化成为欺世奸雄。‎ 元明清 元朝统治时期,百姓痛恨统治者的思想情绪被投射到民间文艺作品上,通过间接的形式而宣泄出来。明朝初年,民间说唱故事被罗贯中搜集在一起,编写成为《三国演义》,使得曹操的奸雄形象最终定型,而长期被世人切齿痛恨。‎ 新中国成 立之初 毛泽东曾经多次赞扬曹操,特别是1957年至1959年间,更在公开的场合发表肯定曹操的讲话。‎ ‎——摘编自李凭《曹操形象的变化》‎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曹操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一:‎ 变化:从三国、隋唐到宋代,曹操从伟人形象变为奸雄形象。(2分)‎ 论述:三国到隋唐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曹操突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有利于完成国家或局部的统一,反映了各阶层的社会心理需求;曹操采取屯田等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得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陈寿《三国志》为曹操的正面形象定下了基调。(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南宋偏居一隅,仍以自己为正统,敌视北方政权,曹魏政权自然受到统治者的厌恶;理学兴起,要求人们遵守封建道德规范。(4分)‎ 总之,曹操形象的变化,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思想观念,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2分)‎ 示例二:‎ 变化:从南宋到元明清,曹操的奸雄形象由官方扩大到民间。(2分)‎ 论述:南宋偏居一隅,仍以自己为正统,敌视北方政权,曹魏政权自然受到统治者的厌恶;理学兴起,要求人们遵守封建道德规范。(4分)‎ 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学兴盛,民间文艺作品对曹操奸雄形象进行了生动描绘和渲染表演;民间感情色彩浓重,尤其在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元朝统治时期,百姓痛恨统治者的思想情绪被投射到民间文艺作品上,通过间接的形式而宣泄出来;中国影响巨大的巨著《三国演义》使得曹操的奸雄形象最终定型。(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总之,曹操形象的变化,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思想观念,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2分)‎ 解析: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从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曹操形象的变化,如“从三国、隋唐到宋代,曹操从伟人形象变为奸雄形象”和“从南宋到元明清,曹操的奸雄形象由官方扩大到民间”,再结合相关史实加以简要论述,要求对史实的分析准确、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