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 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考 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卷上。 2.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并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一、 选择题(共 48 分,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伯利克利时代雅典的法庭每次审理案件时,在公民中抽签产生 500 人组成的法庭陪审团、负责监 督原告和被告发言时间的水时计监督人、法庭主持人、监票人也由抽签产生。审理中原告和被告各 发言两次,最后由陪审团以两轮投票的多数票作为审判的结果。这一审判过程 A.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B.开始司法权的平民化 C.体现了雅典民主特征 D.容易滋生多数人暴政 2.对于雅典人进行的民主政治试验,西方人的意见从来就不一致,在古典世界,它就有理想政体和 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这表明( ) A.民主范围有限引发社会分裂 B.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激烈 C.奴隶制下民主缺乏社会基 础 D.直接民主存在着制度缺陷 3.罗马法最初很注重形式,规定正式的买卖要有 5 个以上的证人,1 个司秤,举行一定的仪式,非常 麻烦。因此,罗马人就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就是买卖双方伪装打官司,用假装诉讼的办法 来使买方(原告)取得所有权,以避免法律的繁琐程式。这表明 A. 罗马人注重以法律保护私产 B.罗马人试图逃脱法律的约束 C.罗马法注重形式、缺乏灵活 D.早期的罗马法体系过于繁杂 4.《十二制表法》中规定,在进行财产交易时,当事人要说出规定的套语,至于这种套语的言辞是 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 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在罗马( ) A.公民法不重视对私有财产 的保护 B.经济领域容易出现法律漏洞 C.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影响司法公正 D.公民法具有 形式主义的特征 5.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作品中,国王和神明之间的关系就像一般人和国王之间的关系一样。下对上只 有遵命,而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力。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味的一面。 这主要反映出古代希腊( ) A.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 B.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 C.世俗文化中的反宗教情 节 D.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 6.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因在《论神》 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 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B.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C.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 繁荣 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7.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 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B.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D.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8.马丁·路徳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 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繁琐的宗教 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 A.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 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 C.根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变化 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 9.路德教徒视加尔文教为邪教,加尔文教徒也不能与路德教徒合作。因为他们所争的,并不是信教 自由的原理,所以结果仍不过是以一个新威权来代替一个旧威权罢了。这说明宗教改革( ) 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B.导致旧教与新教矛盾激化 C.没有实现真正的信仰自由 D.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10.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一个为人尊敬而又富裕的国王,有无 限的权力去行善,却无力去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 权”。 从中可以看出,伏尔泰主张( ) A.君主与城市代表共治 B.推行自上而下改革 C.注重培养君主的道德 D.实行权力相互制衡 11.18 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休谟认为,道德规则不是由理性创造的,而是通过演化而来 的。另外,任何社会中的秩序也不是由理性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某些条件下通过演化而得到的。据 此可知,休谟( ) A.对法国大革命进行深刻反思 B.认为进步必须以传统为基础 C.为光荣革命提供了理论 基础 D.反对将理性作为启蒙的武器 12.据 1844 年英国官方统计,当时全英死亡率约 1:46(即平均每 46 人中有 1 人死亡),新兴城市 曼彻斯特的死亡率是 1:32.72,不包括郊区则是 1:30.75,利物浦的死亡率是 1:31.90,不 包括郊区则是 1:29.90。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 A.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条件 B.与英国长期的黑奴贸易有关 C.根源于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 D.是不适当的医疗政策导致的结果 13.1650—1749 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 33%,工业品价格下跌 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 提高了 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这表明此 时的英国( ) A.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 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 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 矛盾 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 14.18 世纪末,有个美国政治家认为,危险的野心多半为热心于人民权利的漂亮外衣所掩盖,很少 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该论断的意图是( ) A.为强化联邦政府权力做辩护 B.呼吁美国人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C.论证民主社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D.主张政府权力要分权与制衡 15.“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 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恩格斯 的这一分析,主要是基于( ) A.唯物主义 B.时空观念 C.史料实证 D.历史解释 16.《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 58 席,普鲁士占 17 席、巴伐利亚占 6 席、萨克森占 4 席、符腾堡占 4 席,……,只需 14 票便可 否决议案。这表明该宪法( ) A.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 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 D.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 17.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规定:公社行政、司法等各部门的职位都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 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这说明巴黎公 社 (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B.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 C.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D.得到了马克思的指导 18.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 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民族革命。 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 级( ) A.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B.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C.推动了各种社会矛盾激 化 D.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19.1859 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 达尔文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是因为( ) A.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 B.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发展的规律 C.二者的学说都否 定了神学的权威 D.进化论奠定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20.19 世纪以来,一些西方画家认识到,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草不是绿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 描照射下看草,就是红色或灰色。这些画家抛弃了几百年来画室作画的传统,提倡户外写生。能够 体现这些画家主张的作品是( ) 21.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 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 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 ) 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 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 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 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 22.1933 年 3 月,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时,州长们纷纷表态支持其复兴计划:但是到了 1935 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导致州长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 新致( ) A.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 B.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 C.使财政支出庞大赤字严重 D.不断强化联邦政府权力 23.1946 年,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 洲大家庭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乔治·凯南的这一观点( ) A.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C.出于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 需要 D.侵犯了欧洲民族国家主权 24. 图 1 (数据来 源:世界银行) 图 1 是 2001—2014 年金砖国家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较图,图中上方 线条代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方线条代表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据此可知( )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金砖国家将领跑世界的经济 D.两极瓦解使世界竞争更激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答在专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3 大题,共 52 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 分) 材料一 16 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 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困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 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 年都铎王朝颁布 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 (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 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 幸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二 1945 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遵循“最低原则”“普遍原则”和 “责任原则”着手建立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1948 年宣布建成世界上首个“福利国家”。政府给公 民的津贴与补助,名目越来越多,几乎包括了“从摇篮至坟墓”所需的所有福利项目。1960 年,英 国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6.6%,到 1983 年,达到 13.1% ——摘编自易梦红、佟家栋《平等与效率间的再权衡》等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 17 世纪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12 分) ▲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英国福利制度与 17 世纪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的影 响。 (13 分) ▲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大多数人认为 18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 8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着如图 2 所示的 特点。 图 2 ——摘编自彼得·肯迪《全球性转变——重塑 21 世纪的全球经济地 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 l 所示的特点进行探讨。(说明:从图 1 中提取一个经济发展 的特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英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 的选举。 1832 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 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改革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 48.8 万增加到 80.8 万。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1867 年的议会改革法案取消了 46 个“衰败选区”,空出 52 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 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使选民总数由 135 万增加到 225 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 权。 1884 年,议会通过新的改革法案,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 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达到 450 万人。 ——据《世界近代史》等资料整理 (1)19 世纪英国经三次议会改革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据材料概括其进步的表现。(9 分) ▲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的共同原因。(6 分) ▲ 参考答案 1——5:CDADD 6——10:BACCD 11—15:BADAA 16—20:DBACC 21—24:BDCB 25 (1)特点:逐渐把福利制度作为政府的义务;以立法形式推动福利制度建设;最初的目的是稳定 社会秩序;救济对象主要时贫困者;有针对性的选择救济对象等(6 分,答出三点即可)。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民族国家成长;文艺复兴人文 主义思潮的影响;传统救济观的影响。(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变化:福利内容丰富,名目繁多;享受福利的人群范围更广,变得普遍化;福利观念变化由视之 为人道主义救援变为视之为公民基本权利;(6 分,答出三点即可)。 影响: 影响:积极:保障了大多数人必需的物资生活条件和一定的社会生活享受(2 分);缩小了贫 富差距,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2 分)。 消极: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 分);助长了一些人对国家的依赖思想,不去依靠自己的努力,而 是坐享社会福利(“养懒人”或者形成社会道德危机等)(1 分)。 26.【答案】示例一: 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18 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出现,机器大工业取代了 工场手工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成为头号世界工业强国。19 世纪 70、80 年代以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新技术广泛应用,诞生一系列新兴工业,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极大地推动了 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当经济活动指数下降 时,新的科学技术能再次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示例二: 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指数存在波动性。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发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走向繁 荣。随着市场饱和等因素的影响经济活动指数明显下降。但 19 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 展,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走向繁荣。但 20 世纪 20 年代末,经济危机爆发,资 本主义经济活动指数开始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 程的加快,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指数再次活跃。可见,资本主义经济在波动中向前发展。 评分说明:论点 2 分。论证过程 8 分,总结 2 分。各部分单独给分。本题总分 12 分。 示例仅供参考,学生只需要列举 2 个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即可。论点可以是对某一个阶段的特点的提 取,比如:18 世纪 30 年代到 19 世纪 8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活动存在从萧条到恢复、繁 荣、衰退再到萧条的特点。论证过程需列举 2 个相关史实,并分别建立史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结 论需和观点有所区别。 27. (1)逐渐降低财产资格限制,选民范围不断扩大;土地贵族地位下降,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部 分农民、工人获得选举权;选区议席分配适应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同时兼顾农村地区。(9 分) (2)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和土地贵族力量的削弱;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 无产阶级壮大,工人运动的斗争诉求;英国政府有维系统治且适时而变的传统。(6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