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19-2020 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电视剧《如懿传》中,三公主(孝贤皇后所生)是“嫡出”,获得了“固伦公主”的封号,“固 伦”满语,为“天下、国家、尊贵”之意。九公主(妃子所生)是“庶出”,仅仅被封为“和硕公 主”,“和硕”是满语“四方四角”的意思。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形成 B. 个人素质的差异 C. 宗法制的影响 D. 乾隆皇帝的喜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人地位的悬殊和“嫡出”、“庶出”有关,因此导致这种差异的 原因是由于宗法制,故选 C 项;二人地位的差异体现在血缘地位上,和分封制、个人素质无 关,更谈不上是乾隆皇帝的喜好,排除 ABD。故选 C。 2.侯建新指出:“科举制度后来曾引起近代西方贤达的关注,但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代概念。”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评价,符合侯建新观点的是 A. 改变了西方国家的选官制度 B. 带来师门裙带关系和官场腐败 C.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D.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代概念。” 说明科举考试没有突破封建制度的藩篱,没有体现近代化的内涵,故 D 正确。 3.明朝废除宰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 A. 避免决策失误 B. 提高行政效率 C. 加强君主专制 D. 强化地方管理 【答案】C 【解析】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故 C 正确;军机处和废除宰相,都不能避免决策的失误,排除 A; 军机处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宰相不能提高行政效率,排除 B;明朝废除宰相和清朝设立 军机处是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不是地方行政管理体制,D 错误。 4.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 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 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 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 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雅典民主制发展过程中,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 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这三 大里程碑式事件标示着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的过程。因此 C 选项正确。雅典民主始终是少 数人的民主,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 民主遥不可及,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5. “《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 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采用排除法。《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而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 期,故①不符合。同时,《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而不是《十二铜表法》,故④也不符合。本题也可以采用直选法,只有②③两项符合《十二 铜表法》的历史意义。 6.1621 年,英王詹姆士一世要接见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 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 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B. 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 C.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达到了顶峰 D. 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B 【解析】詹姆士一世认为下议院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国王”,说明下议院委员会对国王有一定 的制约,国王不能随心所欲,故 B 项符合题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在 1689 年《权利 法案》颁布以后,排除 A 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和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排除 CD。故选 B。 7.下表内容依据美国宪法部分条文整理。该表体现了美国实行 授予联邦的权力 禁止联邦行使的权力 保留给州的权力 1.征税权 2.办理外交和缔结条约 3.建立陆军、海军 1.不得对从任何州输出的商品征税 2.未得到州的同意,不得改变州疆界 3.在商业上,不得给予任何一州优惠于 他州的待遇 1.管理州内工商业 2.制定和改变州法律 3.保护健康和安全 A. 君主立宪制 B. 责任内阁制 C. 中央集权制 D. 联邦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依据材料“授予联邦的权力”、“禁止联邦行使的权力”、 “保留给州的权力”可知,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些宪法条文既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还使各州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协调中央 与地方关系的联邦制度,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美国并未实行君主立宪制;B 选项 错误,美国并未实行责任内阁制;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 联邦制,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制。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8.德意志帝国是以普鲁士王国为核心,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的,宪法规定皇帝有权任命帝 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容克资产阶级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上述材 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 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 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D. 容克和将军享有特权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皇帝有权……容克资产阶级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反映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故 A 选项正确;当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 不是君主专制,故 B 选项错误;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故 C 选项错误;容克和 将军享有特权,未涉及皇帝的权力,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 9.“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 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A.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可知,万园之园 是指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故选 D。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与材料无关, 故排除 A。八国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是在第二次 鸦片战争后发生的,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C。 10.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 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 A. 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 曾国藩率军镇压 C. 发生了天京变乱 D. 清政府“借师助剿” 【答案】C 【解析】1856 年天京事变的发生,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太平天国 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故选 C 项。 1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近代曾被列强侵占。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的不平等条 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 《马关条约》,故 C 项正确;《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天津条约》和《辛丑条约》没有 割占土地,故 ABD 错误。 12.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分析如图,该 新闻事件是 A. 甲午中日战争 B. 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推知“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指的应该是日本人,“到瓷器店里欺负中 国人”指的应该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 A 项;两次鸦片战争中日本人并没有参战,排除 BD 项;八国联军侵华中日本只是侵华国家之一,与漫画内容不符,排除 C。故选 A。 13. 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 民主义不包括 A. 民权主义 B. 民主主义 C. 民族主义 D. 民生主义 【答案】B 【解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权主 义属于三民主义,故 A 正确,排除。民主主义,不属于三民主义,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民族主义,也属于三民主义,故 C 正确,排除。民生主义也属于三民主义,故 D 正确,排 除。 14.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 指它 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 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 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 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正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推动了中国的政治、 思想的民主化,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进一 步瓦解自然经济与“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并无必然联系;C 选项错误,辛亥 革命并未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新中国成立后三大外交方针的实行才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 势力;D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辛亥革命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影响,封建制度的存在的 根基是小农经济,辛亥革命动摇了小农经济是经济方面的意义。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15.2019 年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一百周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 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加剧 D.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结果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选 B 项;十月革命的胜利是 1917 年,与五四运动爆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A 项;CD 项都属于 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但明显不是直接原因,排除。故选 B。 16.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 青年学生起先锋作用 B. 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 C. 斗争取得初步胜利 D. 推动中国人民觉醒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五四 运动后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发生了变化,即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故选 B 项;ACD 都是五四运动的影响,但不是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的主要原因, 排除。故选 B。 17.“五四学生爱国运动……的主要成就不在政治抗议的成功,而在运动本身所产生的影响。” 就五四运动的影响而言,最深远的应是 A. 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B. 削弱了亲日派卖国贼的势力 C. 在国际上维护了中国的正当利益 D.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答案】D 【解析】五四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增 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故 D 项符合题意;ABC 都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没有产生深远的 作用,排除。故选 D。 1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召开 B. 巴黎公社成立 C. 《共产党宣言》发表 D. 1848 年欧洲革命爆发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 选 C 项;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召开和巴黎公社成立时,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排除 AB; 1848 年欧洲革命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排除 D。故选 C。 19. 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指 A. 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C.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D.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答案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巴黎公社的评述,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C 两项的 表述均于 19 世纪 70 年代,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 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条件还不成熟的史实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巴黎公社‘不过是特 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巴黎公社 的失败是必然的。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 D 项,故选 B。 20.《极端的年代》中说:“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 长;1917 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 1789 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 年革命事件” 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 启蒙思想得以实践 C. 开辟人民作主新时代 D. 开创国家工业化新模式 【答案】C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是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 义革命,正确选项为 C;A 项错误,推翻沙皇的是二月革命;B 项错误,启蒙思想得以实践 的是法国大革命;1917 年革命只是为开创国家工业化新模式提供了条件,排除 D。 21.十月革命首先取得胜利的城市是 A. 莫斯科 B. 斯莫尔尼宫 C. 冬宫 D. 彼得格勒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十月革命最早爆发在彼得格勒,不是莫斯科,故选 D 项,排 除 A 项;BC 与“城市”的限定不符,排除。故选 D。 2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如果要去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他们应去的城市是 A. 北京 B. 济南 C. 上海 D. 长沙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 生,这次会议的召开地是在上海,故选 C 项。ABD 与中共一大的召开地不符,排除。故选 C。 23.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 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第一场武装斗争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北伐战争 D. 广州起义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的第一场武装斗争是南昌起义,打 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故选 A 项;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都在南昌起义之后, 排除 BD;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尚未失败,与题意不符,排除 C。故选 A。 24.“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的最 大成果是 A. 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 B. 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C.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 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井冈山的精神可知,该成果开创于井冈山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 时期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C 正确;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 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走向井冈山以前,排除 A;《新民主主义论》指明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前途,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 B;长征时期的遵义会议以后,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排除 D。 25.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第一幕讲到,为保障开国大典国旗顺利升起,电动旗杆设计安装 者林治远(黄渤饰)争分夺秒排除万难,用一个惊心动魄的未眠之夜确保立国大事“万无一 失”,而护旗手老方(耿乐饰)等千千万万参与开国大典的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保障五星红旗顺利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开国大典举行的时 间是 A. 1979 B. 1919 C. 1949 D. 1999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 1949 年 10 月 1 日,同日举行了开国大典, 故选 C 项;ABD 与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不符,排除。故选 C。 26.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1949 年 10 月至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 大召开前)主席、副主席的所属政党状况,它表明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所属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 D. 政治协商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人民政府的主席和副主席中既有共产党 员,也有其他民主党派人士,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故选 A 项;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排除 B 项;表格内容无法 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排除 C 项;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排除 D 项。故选 A。 27. “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 A. 社会制度 B. 主权归属 C. 经济制度 D. 社会生活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香港回归后,主权回归 中国。故 B 项符合题意。 28.国台办在评价蔡英文“5.20 就职演说”时指出,由于“在两岸同胞最关切的两岸关系性质这 一根本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因此蔡英文的演 说“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 A.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B.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海峡两岸均坚持和平统一原则 D. 海峡两岸均放弃武力统一原则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选 B 项;AC 是大陆方面所采取的统一政策,不是两岸共同坚持的原则,排除;大陆方面并没 有放弃武力统一原则,排除 D 项。故选 B。 29. 《文汇报:跨世纪的鲜亮印记》统计出下图所示一组热门词汇,由此可以看出世纪之交 的中国 A. 外交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B. 民主法制建设发展迅速 C. 民主政治建设开始起步 D. 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示词汇中关键词是“法”,反映了民主法 制建设的发展,B 项正确。ACD 项材料无法体现。 30.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8 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描述苏联威胁的电 影,比如《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好莱坞拍摄的这些电影都是美苏冷战、两极对峙的反 映,所以与电影主题相关的政治背景应该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北约的成立,①②符合题意, 故选 A 项;联合国成立不是两极对峙的背景,③不符合题意;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冲击了两 极格局,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CD 项。故选 A。 31.20 世纪 90 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 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由此看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的特点是 A. 两极格局 B. 全球化趋势 C. 由政治对峙向经济竞争过渡 D. 多极化趋势 【答案】D 【解析】根据“当今世界,巨人林立”可知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说明呈现出世界政治 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故选 D 项;“巨人林立”与两极格局明显不符,排除 A 项;全球化趋 势是经济特点,不是政治格局的特点,排除 B 项;C 项描述与当今政治格局特点不符,排除。 故选 D。 32.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 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 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 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 A 项正确; 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 B 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 国成立后,故 C 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 D 项错误。 33.1971 年 7 月 15 日,尼克松总统透露,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博士在 7 月 9 日至 11 日间秘密去了北京,而他本人接受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邀请,这个消息在当时预示 着 A. 新中国将全面倒向美国 B. 美国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C. 中美关系可能走向缓和 D. 中美关系的僵局难以改变 【答案】C 【解析】美国总统接受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邀请,结合之前中美关系紧张的情况可知这个 消息预示着中美关系可能走向缓和,而非僵局难以改变,故选 C 项,排除 D 项;中美关系 缓和并不意味着中国全面倒向美国或美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AB 说法明显有误,排除。故 选 C。 34.2019 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2 周年,香港回归祖国 22 周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在内蒙古和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B. 中国在内蒙古和香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中国对内蒙古和香港进行民主改革 D. 中国对内蒙古和香港实行特殊的政策 【答案】D 【解析】中国对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香港实行特别行政区政策,两地都实行了 特殊政策,故选 D 项;内蒙古没有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香港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民主 改革,故排除 ABC 项。故选 D。 3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 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中庸》中的“万 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 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 C.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答案】D 【解析】根据“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主张所有的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具有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价值,故 D 项符合 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A;打破美 国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和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并不是该原则的影响,排除 BC。故 选 D。 36.1947 年,苏联在柏林开设“文化会堂”展示苏联的成就。美国军事占领当局的“心理战处” 和中央情报局对此立即做出回应,也开设“美国会堂”,其目的是宣传美国。这反映出 A. 美苏意识形态对抗激烈 B. “冷战”是由文化差异引起 C. “冷战”最早是由苏联挑起的 D. 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答案】A 【解析】苏联开设“文化会堂”展示苏联的成就,美国针锋相对开设“美国会堂”宣传美国,体 现了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对抗,A 项符合题意;文化差异是导致“冷战”的部分 因素,B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冷战”最早是由资本主义阵营挑起的,排除 C 项;材料内 容无法反映苏联对美国构成了实质性威胁,排除 D 项。故选 A。 37.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 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 69 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材料中所说的“那座耸 立了 69 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倒塌”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B. 中苏关系恶化 C. 两种社会制度矛盾完全消失 D. 两极格局结束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那座耸立了 69 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倒塌”指的是苏联解体,苏联 解体产生 的直接影响是美苏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故选 D 项;苏联解体于 1991 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 2001 年,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A;苏联解体意味着中苏关系已经不复 存在,排除 B 项;“完全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故选 D。 38.2017 年 12 月 18 日,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战略竞争 对手”,是企图侵蚀美国安全和繁荣的“修正主义国家”。该报告反映出 A. 美国是维护多极化的主要力量 B. 美国谋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 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D. 美国的“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 【答案】D 【解析】根据“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骨子里把中国的 崛起看作是在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对中国的发展、崛起、强大充满焦虑、恐惧和敌意,体 现出美国的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D 正确;美国力图建立世界霸权,而不是维护多极化和谋 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AB 错误;美国依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C 错误。 39.据统计,2009~2012 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由 14.4 亿美元增至 25.2 亿美元,年 均增长 20.5%。此外,非洲已是我国海外能源资源的重要供应地、我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 程市场。中非关系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在外交上 A. 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 积极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多边外交 C.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 重视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的理解。非洲国家普遍为发展中国家,中非关系的发展 即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往来的加强,故选择 A 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国际组织,故 B 项 不正确;霸权主义指大国凌驾于小国,中非都是发展中国家,故 C 项不正确;非洲并非中国 周边,故 D 项不正确。 40.在“苏联解体 2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外学者在研讨中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你认为 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 苏联解体标志着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一统天下 B. 苏联解体都是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和“民主化”惹的祸 C. 苏联解体毁灭的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主义模式,而不是社会主义理念 D. 苏联解体消除了美苏争霸的“冷战”因素,世界变得更加和平 【答案】C 【解析】苏联的解体只能意味着以苏联为代表的斯大林模式的结束,即毁灭的只是一种特定 的社会主义模式,而非社会主义理念,故选 C 项;苏联解体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并没有 一统天下,排除 A 项;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和“民主化”是苏联解体的因素,但不能都说是 “公开性”和“民主化”惹的祸,排除 B 项;苏联解体结束了冷战,但世界局部动荡仍然存在, 并没有变得更加和平,排除 D 项。故选 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