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第41讲三民主义(学案)
第二十一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41讲 三民主义 知识框架 即时巩固的入场劵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试说明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2.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复习建议: 1.深入理解和领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备对选择题做出正确判断 2.联系政治史部分辛亥革命的内容,加强材料解析题的训练 3.联系历史人物评说部分有关孙中山的内容,全面掌握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并予以客观评价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 三民主义 1.背景 政治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改良方案屡屡碰壁 经济 ①____________发展 阶级关系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 西方②____________进一步传播 组织准备 1905年③________成立 个人因素 ④________在同盟会纲领的基础上概括提出 2.主要内容 纲领 驱除鞑虏, ⑤______ ⑥__________ ⑦______ 三民主义 ⑧__________ 民权主义 ⑨______ 内涵 推翻满洲贵族 统治,反对 ⑩__________ 推翻⑪______, 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 涨价归公 革命名称 民族革命 ⑫________ ⑬______ 相互关系 ⑭________ ⑮________ 补充和发展 3.历史作用及局限性 作用 局限 (1)是比较完整的⑯________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⑰______和⑱________的共同愿望 (2)是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推动了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⑲____________,颁布了⑳________,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____口号,也没有彻底的____________ 巧学识记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一个目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两个阶段: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三个革命:民族革命(前提)、政治革命(核心)、社会革命(补充)。 四大成果: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兴起国民大革命。 五大转变:由从医救民到政治救国;由和平改良到暴力革命;由集中推翻清政府到全面反帝反封建;由依靠军阀到建立革命武装;由资产阶级独立奋斗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点题训练1】 如图为1912年的“共和四杰”火柴商标图案,是为纪念民国共和曙光初显而作,商人之所以印制这枚火花,是由于当时的“共和四杰”( ) A.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B.领导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C.推动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团结合作建设中华民国 考点二 新三民主义 1.背景 政治 打倒____除____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阶级关系 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思想基础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外部条件 ________和中共的帮助 组织因素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2.内容和作用 名称 内容 作用 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__________,中国境内各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民权为____所共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________,耕者有其田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同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两党合作的______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点题训练2】 “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己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 A.提出了三民主义 B.倡导了三大政策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主张“平均地权” 要点 比较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内容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反满到民族平等。反帝联俄 民权 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到平民共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主张。联共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扶助农工 【典例训练】 如图是孙中山为黄埔军校题写的训词。孙中山当时主张( ) A.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 B.加快北伐战争的进程 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史料研读 通向成功的试金石 史料 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史料体现了孙中山关于海权方面的一些看法,体现了其国防思想的前瞻性。 (1)依据史料概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 (2)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 随堂验收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考点一 三民主义 1.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 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2.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 ) 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 B.被袁世凯表象迷惑 C.革命策略有合理性 D.圆满完成革命任务 3.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但是,1907年,部分会员联合会党成立共进会,宣扬反满的民族主义。1910年,部分对孙中山不满的同盟会会员在东京重建光复会。1911 年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其宗旨放弃了“平均地权”。20世纪初同盟会的分化( ) A.迟滞了反清革命的爆发 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 C.导致了革命队伍的瓦解 D.隐藏了革命失败的危机 考点二 新三民主义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为“容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下列对“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与国民革命没有关系 B.是抗日战争的产物 C.政治立场影响历史理解 D.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 5.“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孙中山的这一思想( ) A.突破了民主革命的范畴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C.效仿了苏俄的经济政策 D.开始了自身的政治转变 6.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这里的“办法”是指( ) A.“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C.构建福利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鼓励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就官僚,成绩乘机攻击革命党人。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功和,就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史实分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保守与激变”为主题对辛亥革命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 第二十一单元 20世纪以来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41讲 三民主义【主干知识梳理】 ①资本主义经济 ②启蒙思想 ③同盟会 ④孙中山 ⑤恢复中华 ⑥创立民国 ⑦平均地权 ⑧民族主义 ⑨民生主义 ⑩满清贵族统治 ⑪封建帝制 ⑫政治革命 ⑬社会革命 ⑭前提 ⑮核心 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⑰民族独立 ⑱民主权利 ⑲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⑳《临时约法》 反帝 土地革命纲领 列强 军阀 共产国际 自求解放 一般平民 节制资本 政治基础 【点题训练】 1.A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图中的“共和四杰”指的是孙中山、黄兴、袁世凯、黎元洪,他们共同的贡献是促使清帝退位,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故A项正确;武昌起义不是由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故B项错误;袁世凯表面赞成共和却梦想复辟帝制,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故C项错误;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倒行逆施破坏民主共和,孙中山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故D项错误。 2.B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提出了三民主义不符合孙中山晚年,A项错误;倡导了三大政策属于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采取的措施,B项正确;领导了辛亥革命不符合孙中山晚年,C项错误;主张平均地权亦属于孙中山早期的活动,D项错误。 【典例训练】 C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校训题写时间是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此时清王朝统治已结束,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始于1926年7月,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民族主义包括中国国内各民族平等、自决,故C项正确;孙中山希望实现耕者有其田,而不是没收地主土地再分配给农民,故D项错误。 【读史用史】 (1)思想: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中国要争取通往太平洋的门户;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 (2)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控制;旧中国政府腐朽无能,社会经济落后。 【随堂验收】 1.D 【解析】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1913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还未发生,故A项错误;材料中“社会主义”体现了孙中山对民生的关注,他一直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未转向社会主义,故B项错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奋斗目标,并非权宜之计,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孙中山吸收社会主义思想,关注民生,思想与时俱进,故D项正确。 2.C 【解析】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实践策略。材料强调利用袁世凯推翻君主专制,而非追求和平建国之路,A项错误;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说明没有被袁世凯迷惑,B项错误;材料后半部分说明了孙中山革命策略的合理性,C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D项错误。 3.D 【解析】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革命实践。反清革命一直在持续进行,故A项错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与史实不符,故B 项错误;同盟会分化但革命队伍并没有瓦解,在革命问题上意见一致,故C项错误;同盟会的分化表明内部的分歧和分裂,说明革命隐藏失败的危机,故D项正确。 4.C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来后,国民革命运动就开展起来了,故A项错误;它们不是抗日战争的产物,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双方的分歧可以看出,国共双方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上对历史的理解是不同的,故C项正确;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太绝对,故D项错误。 5.B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根据材料得出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中国近代社会的革命一直是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主张,它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由国家经营管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推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兴办的企业由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思想的伟大转变,在政治上孙中山一直代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倡导进行民主革命,并未发生转变,故D项错误。 6.D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故A项错误;振兴实业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想,要“发达资本”而非“节制”、“平均”,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当今中国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不是1924年孙中山指出,故C项错误;1924年孙中山重新阐发三民主义,材料符合“民生主义”基本内容,故D项正确。 7.(1)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2)明确论点“革命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途径之一,革命的目的是实现自由幸福”。学生围绕论述主题和视角,提出类似观点的,也可得分。 论据方面:论据充分,至少以下面三个“革命”,从两个层面论证。 农民阶级为了建立人间“天国” ,兴起太平天国革命,但太平天国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空想性,施行的依旧是传统制度;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合作,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兴起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并没有结束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付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推翻了三座大山,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文化大革命”以“革命”的名义,践踏了民主法制,造成了自由幸福和社会秩序双重缺失。总之,近现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不一,但“自由幸福”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的追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