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 家族血缘关系 B. 中央集权意识 C. 家国同构观念 D. 安土重迁理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农民心中“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父母官”、“君父”等说法,可知这里讲的是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观念,C项正确;材料中家与国是联系在一起,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分析中央对地方管理,B项错误;安土重迁强调的是乡土意识,D项不符合题意。 2.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C.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D.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权就有一切”,结合所学,秦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主宰国家意志,体现的是皇权制;“家长制”,作为家庭的长者掌握大权,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都要服从,体现的是宗法制;“官僚政治”取代先秦的贵族政治,体现的是秦代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蒙昧主义、天命观是一种道德教化方式,让百姓重视礼仪,明知孝悌,体现的是儒家思想,B项符合题意,故选B。 3.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 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 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的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实力 C. 皇帝加强位于在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 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汉景帝将梁孝王的五个儿子“通通提升为王”,避免其中一个儿子独大,目的是削弱封国实力,以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A项,该项明显错误,排除;CD项,抵御外患、开发边疆的表述都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4.抗战前期(1937-1942年),大后方的民族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民族工业厂家大量增加,工业技术有了较大进步,工业产品也有了大幅度地增长。这是因为 A.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 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 C. 英美等国全力支持中国抗日 D. 民族企业内迁和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战区工厂内迁,连同大后方新设工厂,比较偏僻西南地区逐渐成为民族资本工业的阵地,同时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故答案为D项。A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首次提出开展的,排除;B项,“实业救国”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C项,“全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明显具有片面性,排除。 【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b.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 5.理学产生于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是一个以“理”为核心的,非常成熟完备、精深的新儒学体系。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A. 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 B. 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 C. 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 D. 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唐朝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挑战,北宋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理学”。故答案为D项。A项,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是理学形成的外因,排除;C项,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不能体现“新”,排除。 6. 英国革命中出现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中出现拿破仑称帝。这主要() A. 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妥协 B.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不充分 C. 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需要 D. 防止封建王朝的复辟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两个类似现象的出现,表明了资产阶级民主发展还不充分。所以答案选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条件 【详解】 7.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是指 A.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即在于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919年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排除A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是在1912年,排除B项;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是在1915年,排除C项。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及其背景 8.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B. 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C. 法国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总统 D. 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立法权 【答案】C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英国议会早在13世纪已经确立,排除B;美国总统向选民和宪法负责,不需要向议会负责,排除A;德意志帝国议会无法掌握完整的立法权,排除D;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法国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总统,故选C。 9.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 A. 封建文化专制政策松弛 B. 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 C. 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D. 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答案】B 【解析】 【详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强化,文化专制是加强,不是放松,故A错误;明清时期出现“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说明儒家传统重义轻利的观念发生变化,所以B选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故C错误; 材料没有白银流通扩大的信息,故D错误。 10.下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全球化运动的部分事件表。这说明 时间 地点 事件 1999年11月 美国西雅图 反对世界贸易组织 2000年9月 澳大利亚墨尔本 围堵世界经济论坛(WEF) 2000年10月 韩国首尔 抗议第三届亚欧会议(ASEM)、反对全球化 2000年12月 加拿大魁北克 反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A. 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 B.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地位 C. 经济全球化加剧竞争中各方利益失衡 D. 反全球化运动符合世界各国利益需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全球化中除了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发达国家中也出现财富分配不公等利益失衡现象,因而发达国家也爆发了反全球化运动。故答案为C项。A项,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的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地位的表述是C项表述的具体表现,排除;D项,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活动并结合所学可知,反全球化者是对全球化不尽如人意之处主张重构和再造,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距,其所追求的是另一种全球化,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排除。 11. 新华社华盛顿2009年1月20日电,美国民主党人奥巴马20日在美国国会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下列有关美国总统及两党政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每届任期四年 ②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 ③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④两党在本质上都是有根本差异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美国总统实行任期制,任期是四年,总统对宪法负责,总统对于宪法有否决权,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①②③正确;两党都是资产阶级利益代表,排除④,选择A正确。 12. 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 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 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 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 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银行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得益于关贸总协定,故B项与世界银行无关;经历“滞涨”后,80年代美欧经济开始复苏,特别是欧共体推动了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因此D项错误。 【考点定位】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的君主大力推行重商主义,鼓励工商经营及海外殖民探险,组织垄断贸易公司,积极展开国际贸易及商业殖民争夺战……重商主义思潮,促进了西欧社会的巨变。荷兰在17世纪富甲全球,成了典型的商业资本国家。英国革命后推行重商主义的最大特点是重农而不轻商,农工商并举,由此支撑起了一个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并逐步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 ——摘编自赵喜儒《重商主义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加紧使用军事的、经济的手段侵略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王朝被迫为外国增开商埠,洋貨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不仅主权丧失,而且民穷财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自清政府、洋务派到維新派,积极导求抵制列强商品输出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士商平等”、“商战固本”和“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的具有反抗传统和外来侵略性质的重商主义思想。与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微弱状态相适应,晚清重商主义没有能形成完整的经济理论,也没有成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它虽然没有帮助资产阶级走向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对封建思想禁铜的小农经济是一种打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摘编自张步先、苏全有《晚清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重商主义思想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和晚清重商主义思想的差异并说明晚清重商主义的影响 【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开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和专制王权的需要 (2)差异:从背景看:西欧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晚清重商主义则是列强压迫的产物。从任务看:西欧重商主义是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晚清重商主义则是御辱图强。从影响看:西欧重商主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影响大;晚清重商主义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成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影响小。 影响: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有利于传统义利观的转变。 【解析】 本题考查西欧重商主义思想兴起的背景、西欧和晚清重商主义思想的差异及晚清重商主义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和比较的能力。 (1)西欧重商主义思想兴起的背景,根据材料中的“14 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的君主大力推行重商主义,鼓励工商经营及海外殖民探险”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可以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开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和专制王权的需要等。 (2)西欧和晚清重商主义思想的差异,根据材料二中的“自清政府、洋务派到維新派,积极导求抵制列强商品输出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士商平等’、‘商战固本’和‘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的具有反抗传统和外来侵略性质的重商主义思想”“晚清重商主义没有能形成完整的经济理论,也没有成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再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可以看出,在背景、任务、影响等方面均存在不同。晚清重商主义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但对封建思想禁铜的小农经济是一种打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中国 外国 17世纪 李自成起义失败,清迁都北京。宋应星《天工开物》初刊。郑成功收复台湾。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洛克提出分权学说。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开始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英国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国人到厦门通商。 18世纪 乾隆帝修《四库全书》,屡兴文字狱,销毁大批“违禁书籍”。海上贸易限于广州,禁止外商至江、浙、闽海关贸易。曹雪芹著《红楼梦》。 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瓦特发明改良的蒸汽机。康德提出“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亚当·斯密著《国富论》,提出自由主义。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共和制政体。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评分示范一:论题:17—18世纪中西方文明的发展趋向不同。阐述:17—18世纪的中国,中国发展到封建社会晚期,固守传统。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对外实行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往,使中国失去了向近代转变的机会;政治上,丞相制被废除,建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思想文化上,黄宗羲等人批判继承儒家思想,批判君主专制,出现了一些总结性的科学成就,如宋应星《天工开物》等。同时期的西方主要大国朝着近代化方向发展。经济上,工业革命的进行最终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场;政治上,英、美国政治上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统治;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出现,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例如从表中可以提取“乾隆帝修《四库全书》,屡兴文字狱,销毁大批‘违禁书籍’”“海上贸易限于广州,禁止外商至江、浙、闽海关贸易”“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瓦特发明改良的蒸汽机”等信息可拟定“17-18世纪中西方文明的发展趋向不同”的论题。然后结合所学从17-18世纪的中国政治上专制极端强化、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往、思想上出现批判君主专制的内容、出现总结性的科学著作、17-18世纪的英国政治上民主政治的确立、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的提高、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出现、自然科学的革命性发展等角度论述17-18世纪的中国仍然在中古世界中缓慢发展,而西方正朝着近代化的方向发展的不同趋向。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职业技术教育恰恰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其重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就业者的政治文化技术准备缺乏要求,在于历史遗留的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要在全党和全社会进行教育,树立行行光荣的观念,树立劳动就业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技能准备的观念。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今后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法规,逐步实行这种制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充分发掘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同时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在农村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 ——摘编自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意义。 【答案】(1)特点:注重思想动员;措施全面系统;有制度和法律保障;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 (2)意义:培养了技术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一定程度改变了不合理的中等教育结构;推动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 【解析】 (1)从材料“要在全党和全社会进行教育,树立行行光荣的观念,树立劳动就业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技能准备的观念”“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法规”“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在农村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中可以分析出答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劳动者素质、教育结构、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等方面来分析出20世纪80年代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意义。 16.【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期间,英国人坚持认为伊朗官员应向同级别的英国官员敬礼,这加深了伊朗人的敌意。伊朗和其他地方脱离国外统治和影响力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英国不得不后撤。与此同时,美国人和苏联人一直密切关注着伊朗的局势。1949年,美国之音开始向伊朗广播。随着一年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开始向伊朗提供更多的直接援助。很快,美国开始与中东国家重新商议石油特许开采权的授权条件。然而,英国人却没有认清形势,缴纳给英国财政部的税金和支付给伊朗的授权费之间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当摩萨台在1951年被选举为首相后,伊朗立即通过了一项将英伊石油公司国有化的法律。1952年年底,美英主导了一项“联合政治行动”,摩萨台被逮捕并遭到审判。美国正式介入这一地区。 ——据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在伊朗“后撤”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述美国向伊朗地区进行渗透所采取措施。 【答案】(1)原因:英国的恶劣态度激化了英伊民族矛盾;伊朗争取独立的斗争日趋激烈;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浪潮的推动;美国、苏联等大国对伊朗的干预;英国实力的衰减;英国在处理石油利益争端中因循守旧。 (2)措施:舆论宣传;给予援助;推进石油利益分配改革;进行政治干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二战后英国在伊朗“后撤”的原因、美国向伊朗地区进行渗透所采取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英国在伊朗“后撤”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二战期间,英国人坚持认为伊朗官员应向同级别的英国官员敬礼,这加深了伊朗人的敌意”“伊朗和其他地方脱离国外统治和影响力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随着一年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开始向伊朗提供更多的直接援助”“英国人却没有认清形势”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美国向伊朗地区进行渗透所采取的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49年,美国之音开始向伊朗广播”“随着一年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开始向伊朗提供更多的直接援助”“美国开始与中东国家重新商议石油特许开采权的授权条件”“1952年年底,美英主导了一项‘联合政治行动’”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街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世凯死后,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柚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祺瑞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祺瑞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馄,请段棋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8年发生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样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来往。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段祺瑞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 (1)段祺瑞的一生具有复杂的多面性,依据材料予以分析说明。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 【答案】(1)多面性:段祺瑞有维护共和的一面(如迫使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称帝、镇压张勋复辟等),也有爱国反侵略的一面(如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拒绝与日本人往来等)。同时他镇压学生运动,幕后操纵政权,对于民国初期的混乱政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向后人提出了为政之道、为人之道和为学(求学)之道,要求国人爱国明礼(守礼),保存国粹,巩固国防等,这些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解析】 【详解】(1)根据题干材料信息“领街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棋瑞誓师镇压。”可以知道段祺瑞的多面性可归纳为:段祺瑞有维护共和的一面(如迫使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称帝、镇压张勋复辟等)。根据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来往。”等信息可得出也有爱国反侵略的一面(如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拒绝与日本人往来等)。同时他镇压学生运动,幕后操纵政权,对于民国初期的混乱政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可从两方面来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向后人提出了为政之道、为人之道和为学(求学)之道,要求国人爱国明礼(守礼),保存国粹,巩固国防等等,这些在今天有借鉴意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