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一、选择题(1~30,每题2分,共6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 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 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C. 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 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答案】B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秦朝治国思想·法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 - 29 - / 29 【名师点睛】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分析某一时期文化发展繁荣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它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①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②政治因素:分析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③经济因素:分析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④文化政策因素:分析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⑤文化交往因素:分析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里强调的“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D.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答案】C - 29 - / 29 【解析】儒家学说被奉为官方教义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结果,从而形成了思想专制局面,这与法家的思想专制如出一辙,故C项符合题意;“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体现了法家主张的思想专制,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体现出民本思想,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把独尊儒术与法家的思想专制联系起来思考即可。 3. 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 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 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 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 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孔子认为,大臣以用正道事奉君主,如果君主不能达到这一点,宁可辞职不干。孟子认为国君有了重大的过失,大臣再三的劝说然而国君不听,那么就可以换掉国君。可见他们都认为君臣良好关系的前提是道相同,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 “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是一句西方名言,与这句名言有同样价值取向的是 - 29 - / 29 A.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B. “人为善,人恒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 C. “人的命运主要由他自己创造的” D. “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推崇。A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旨在强调对个人的认识,排除;B项是儒家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与题意不符;因此只有C在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5. 《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段话说明 A. 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B. 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 C. 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 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精神 【答案】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特点 6. - 29 - / 29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后来,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则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并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因素。这反映出 A. 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主义最初体现 B. 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 C. 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向社会转变 D. 客观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追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对古代希腊文化中的哲学发展过程的掌握。公元前7至前6世纪,哲学家们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这个阶段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重点由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和社会,以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为代表。故A、B两项都只反映了题干中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故排除。D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排除,C项体现题中的过程,符合。故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哲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 7. 司马迁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意思是追求认识天和人的关系,这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尤其是古代史上的几位著名思想家,他们表现得更为突出。下面关于他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普罗泰格拉——以人为研究对象 B. 苏格拉底——关注人及人的内心世界 C. 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 D.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最高级的 - 29 - / 29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通古今之变”,是认识历史古今发展变化的轨迹;究天人之际”,是追求认识天人的关系。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是战国秦汉时代士大夫所追求认识的一个大问题。柏拉图关注的不是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而是人类社会。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柏拉图 8.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杰出成就,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说法正确的是 A. 对外来科技排斥和不兼容,形成了独立的科技体系 B. 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C. 富含理性探索精神 D. 不断发展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紧密关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古代科技主张兼收并蓄,吸收优秀的外来科技自成一体,故A项错误;中国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科技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试验,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技·特点 9. - 29 - / 29 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台湾歌星周杰伦演唱了《本草纲目》:“如果华佗再世崇洋都被医治,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用书法书朝代内力传开,豪气挥正楷给一拳对白……。材料中所说的“正楷”的基本特点是 A.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 B. 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审美价值 C. 规矩与放纵并存,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具 D. 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答案】A 【解析】A所述属于楷书的特点,故选A;B属于草书的特点;C属于行书的特点;D是中国书法艺术总体追求的意境。 10. 柳诒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主要原因是 A. 印刷术的发展 B. 科举制度完善 C. 造纸术有突破 D. 图书成为商品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印刷术发展,导致书籍大量增多,故A项正确;科举制度与书籍大量增多没有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造纸术属于汉代,故C项错误;图书成为商品,也不能导致书籍大量增多,故D项错误。故选A。 - 29 - / 29 11.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可知在南方人人们对还魂纸“不以为然”,所以也就不存在生产遍布全国,①排除;据材料中“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可知生产成本较低,②正确;“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还魂纸制造要简单的多,③排除;“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说明了原料来源更为广泛,④正确,故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 - 29 - / 29 12. 我国的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③促进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 ④有助于世界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意在考查四大发明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火药传入欧洲,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也就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指南针运用远洋航行,促进了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但是中国的四大发明毕竟是古代的科学技术,所以并不能孕育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也不能促进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影响 13. 物理学家杨振宁说:“如果一定要举出某个人、某一天作为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我选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1687年出版的那一天。”杨振宁的观点最有可能是基于该著作 - 29 - / 29 A. 将力学研究延伸到其他领域 B. 完成了力学理论体系化建设 C. 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D. 使实验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牛顿力学的历史意义。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建立起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故选B。A不符合题干,C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建立的意义, D是伽利略的贡献。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经典力学的意义 14. 文艺复兴后,欧洲自然科学在许多领域中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①伽利略——他的发现以及他开创的科学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开始 ②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③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④普朗克——量子论的提出是物理学发展中的一场革命 A.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 ①②③错误,④正确 C. 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 ①②③④均正确 【答案】D - 29 - / 29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在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 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 B. 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 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 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答案】C 【解析】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刚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段,迫切需要对外侵略和扩张来满足迅速提高的生产力要求,达尔文的进化论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所以选C;材料强调的是“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把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时间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的时代要求联系起来思考解答。 16. 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29 - / 29 ①蒸汽机广泛使用 ②化工工业兴起发展 ③太阳能开发利用 ④电子产品普遍使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环境遭到了自然的报复,结合所学和联系实际可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化工业的发展和电子产品普遍使用都破坏了环境,而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所以本题排除③,故A、B、C三项不能选,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17.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不断掀起轩然大波,涌现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形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①“中华民国与中华帝国不同……民国是以四万万人为主” ②“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 29 - / 29 ③“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④“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④③ 【答案】B 【解析】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此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君民共治是主张君主立宪制,是维新派的观点,发生在19世纪末;宣传科学与人权的是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根据材料信息“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新文明之曙光”可知是指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发生在1917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真确的是②①③④,故选B。 18.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 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 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 29 - / 29 D. 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答案】C 【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武士运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的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区别,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特点,排除B;结合材料可知,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政治革命运动,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相结合,使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所以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轨迹,C正确;结合材料看出,五四运动正好是改变了胡适的思想初衷,D错误。 19.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A. 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 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C. “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 “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可知日本学者主张先学思想,再学政治,最后学器物,而现实中近代中国因为受制于多重因素,学习西方的顺序恰好相反, 故A - 29 - / 29 项正确;开始主张“改变政令”应是六七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拍,不是甲午战争后,故B项错误;“变革人心”指的是新文化运动,该运动偏重于实用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故C项错误;“有形的物 质”指的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即学器物),这是从洋务运动而非民国开始起步,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思潮。 20. 有学者指出:“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以下表述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 称呼演变:夷务到洋务 B. 西方侵略使中国对世界的认知发生变化 C. 由模仿到“走自己的路” D. 对西学的看法:从鄙视到推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提到,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A项正确。材料中,对西方的称呼,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D项正确。“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B项正确。C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向西方学习 - 29 - / 29 21.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对于上述材料的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革命 B. 三民主义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 C. 三民主义在当时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D. 辛亥革命的最终目的已经实现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可知当时三民主义成为一股社会思潮,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革命,三民主义也并未深入人心,A、B两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 点睛:根据关键词“民主”“民权”“民国”“国民”,结合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解答。 22.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发展了进化论关于“发展”的理论,并从民主革命的立场出发,对之进行改造,使之与民主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依据进化哲学的理论,论证民权革命是世界历史进化的必然规律。材料主要意图表明 A. 进化论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思想武器 B.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进化论论证革命取代改良的必要性 - 29 - / 29 C. 民权革命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共同发展趋势 D. 资产阶级革命进程呈现出曲折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答案】B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展并改造进化论关于“发展”的理论,论证是世界历史进化的必然规律,民权革命即革命取代改良的必要性,故B项正确;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思想武器是三民主义,故A项错误;民权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以它代表世界革命趋势属于以偏概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曲折性和多样性,故D项错误。 23.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的理论与观点,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③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④农民问题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A. ④③②① B. ①②③④ C. ④③①② D. ③④①② 【答案】A - 29 - / 29 【解析】试题分析:①是解放战争时期;②是抗战时期;③是土地革命时期;④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故选A。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相关阶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以实事求是作为理论精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都需要掌握。 24. 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以下对毛泽东著作和贡献的对应连线不正确的是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B. 《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C. 《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答案】A 【解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1925年12月,文章的中心是从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分析革命的敌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1930年1月毛泽东总结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提出来的,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B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5. - 29 - / 29 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时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邓小平南方谈话正确处理姓“资”姓“社”问题和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 邓小平“南巡”主要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成果 B. 邓小平“南巡”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 C. 邓公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 D. 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一部分人对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前途产生了疑问,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如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成为党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进一步突破了人们的思想束缚,故A项错误,C项正确;邓小平南方视察是为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突破口,故B项错误;1992年我国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故D 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29 - / 29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邓小平南方谈话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之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这些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就的重大意义有 ①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彻底完善了中国的科技创新体制 ③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 29 - / 29 【解析】“打入国际航天市场”说明这些成就的取得确实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①正确;高精尖科技成果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④正确;②表述太绝对,错误;③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②③;故选B。 27. 1958年3月13日的《光明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已经完全破产。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以便使我们有个反面的教员,使我们学会认识毒草,并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这反映出 A. “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 B.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 右倾错误影响到科学文化发展 D. 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把知识分子科学、文学艺术作品看做“毒草”,违反了1956年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故选A。B、C、D与材料内容不符合。 考点:“双百方针” 点评:“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28. 1978~2007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 29 - / 29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三个面向”方针的推动 ③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 ④《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确立的时间是1952年,不符合“1978~2007年”,排除含③的选项,①②④均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78~2007年”,以时间为标准分析各项即可。 29. “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袜子,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这种语言风格的小说最有可能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 29 - / 29 【解析】文段的语言风格与现代主义文学特点很接近,手法怪诞、因果关系不明、故事背景模糊且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故选D。 30. 关于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之间不同点的正确表述是 ①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之后 ②前者强调理性,后者强调情感表现 ③前者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后者则不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 A. ①③ B. ①② C. ③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浪漫主义美术虽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但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排除③,①②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31~33,共40分) 3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29 - / 29 ――《孟子》 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 (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试题分析: - 29 - / 29 (1)根据材料一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两则材料体现了君主、臣子、父子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 (2)根据材料三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材料三应出自董仲舒;根据材料四内容和《朱子语类》分析,材料四应出自朱熹。根据两则材料的意思分析,材料三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材料四从天理的角度回答。 (3)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发展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第一问中的地位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第三问,可以言之有理答之有据的回答。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点评: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注意结合每个阶段的时代特征分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脉络。特别注意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儒学演变的四个重要阶段。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魏源《海国图志》卷二 - 29 - / 29 材料二:“至恭亲王奕忻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凡恃已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忽于所习见,震于所罕见者,亦世之常情也。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恃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重大变化及相关背景。 (2)比较材料一、三,对中国落后的认识,如果说魏源比康有为肤浅,请说明为什么?比较材料二、三,对强国方式的主张,如果说康有为比曾国藩进步,请指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重大变化:洋务运动开始经济工业化、外交近代化进程(或具体到购买西方炮舰、建立军事、民用工业等洋务运动内容);向西方学习思潮兴起。相关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 29 - / 29 (2)说明:魏源只认识到清朝军事上的落后,而康有为认识到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其他方面亦落后于西方。表现:康有为提出立宪法、开国会;行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器物——制度”阶段。 (1)从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材料二“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并结合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得出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重大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即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进行的洋务运动。 (2)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说明魏源只认识到军事上的落后;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中可以看出,康有为认识到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其他方面亦落后于西方。从材料“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中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33.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宣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后,孙中山对宣言的宗旨作了说明。他指出:此次通过宣言,就是“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 29 - / 29 材料二: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是指什么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在第一阶段探索出什么革命道路?结果如何?为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南方讲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案】(1)责任:反帝反封建。革命:国民大革命。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结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措施:经济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29 - / 29 (3)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作用:思想解放,为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方向。 【解析】(1)联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国共两党进行国民革命的目的回答“责任”,即反帝反封建。结合所学可知,在新三民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开展了国民大革命。 (2)第一阶段,毛泽东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最终引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中共在经济方面实行三大改造政策,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根据“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知,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作用: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据此回答即可。 - 29 - / 2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