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2017--2018年度宝昌一中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智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 革命领导权和目标 B. 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 革命指导思想和道路 D. 革命依靠力量和对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可知孙中山对于革命的依靠力量发生了变化,认为民众是后盾,原来只依靠军阀;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原来是反清政府,所以D正确。ABC没有涉及。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内涵 2. 亚里土多德说:“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限,因为其目的是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按亚里士多德思想“合乎逻辑的推想”下述思想或情形明显与其格调不同的是 A. 《史记?货殖列传》载:“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B. 孔子提出,中国“乃士农工商四民之结合,而士农则总居工商之上” C. 韩非子把从事“末业”的“工商之民”列为社会中的“五蠹”之一 D. 《管子》强调要利用国家垄断等手段挤压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空间 【答案】A 【解析】“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反映出商业的地位高于农业和工业,故B项正确;孔子认为士人和农民的地位在工商之上,商人的地位较低,故A项错误;韩非子认为商业为末业,商业的地位在所有行业中最低,故C项错误;D项主张压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业持消极态度,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A、C、D项均排斥商业,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似,只有B项对商业持以积极评价,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政策。材料显示,亚里士多德认为,商人对财富的追求没有极限,永无止境地追求财富,可见其对商业的评价偏向贬义。题干要求选择与亚里士多德观点不同者,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该体现商业的较高地位。 3.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对三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②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③反对封建束缚 ④促进人性的解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①只是启蒙运动的思想,③不适应于智者运动。排除含①、③的选项,答案为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比较 4.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 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 C. 墨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 D. 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考查的是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帝道指的是上古帝王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王道指的是遵循现代的礼乐制度的儒家思想;霸道指的是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依靠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加强对人民的约束。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根据以上分析,ACD均错误。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采用的思想。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要知道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儒家、法家 5. 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喜择佳偶”体现赞成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是在反对夫为妻纲,而“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是指反对重男轻女、君为臣纲这类的思想观点,可B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的片面反映,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属于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的内容之一,排除。题干强调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而不是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和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6.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革命派 C.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D. 马克思主义者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放,是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故C正确。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没有民众思想解放的主张,故B错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故D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7.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其目的都是为了 A.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 实行全民族抗战 C.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宣传新三民主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时,北洋军阀统治已被推翻,故A项错误;孙中山时期,日军还没有大规模侵华,没有实现全民族抗战,故B项错误;孙中山与毛泽东所说的言论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目的就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言论是宣传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纲领,毛泽东代表无产阶级,言论不是宣传新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 8.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把握,旨在考查识记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属于民族主义的范畴,排除B、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属于民生主义的范畴,排除C;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A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及其概况 9.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20世纪50年代”的时间限制,由已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①④符合题意;而《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战期间,排除②③。故选B。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20世纪50年代的理论著作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课题是 A. 中国社会性质 B. 中国怎样革命 C. 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如何建设中国共产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课题是如何建设中国共产党,故D项正确;AB项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C项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所以答案选D。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其中有句台词:“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这段台词表达了 A. 民主思想 B. 启蒙思想 C. 空想社会主义 D. 人文主义 【答案】D 点评: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可参考下表 代表 作品 内容或特点 薄伽丘 《十日谈》 体现人文主义,抨击天主教会;歌颂现实社会,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平等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和人的思想感情,呼唤人性觉醒;用写实绘画揭示人性善恶。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摩西》 专注人体,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其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塑造独有个性人物形象,体现人文主义,提升人的尊严 12.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威尼斯、佛罗伦萨思想较开放 B. 威尼斯、佛罗伦萨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威尼斯、佛罗伦萨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 威尼斯、佛罗伦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最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其根源在经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上去分析。材料中“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说明这点。“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反映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所以应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13. 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 A. 违背传统宗教观念 B. 导致社会奢侈成风 C. 危机封建君主统治 D. 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据材料关键信息“1497年”、“主要原因”,可以判断题干所罗列的物品应是体现文艺复兴时期反对宗教神权的象征,表达的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等,故A项正确;B、C两项无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D项民主自由应属于启蒙运动的主张,皆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14.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恩格斯这段话肯定的是 A. 文艺复兴运动 B. 宗教改革运动 C. 科学社会主义 D. 启蒙运动 【答案】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 15. 图示两位、思想家生活在17、18世纪,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对其相似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 C. 封建文化专制的残酷 D. 阶级属性一致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都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性,但是王夫之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孟德斯鸠代表资产阶级利益。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排除ABC项。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此类试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分析、比较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相同点,再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本小题的解答可采用排除法,先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二者的相似原因,最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16.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 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 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 摆脱了长期以来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认识 D. 制止了把社会主义本质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的认识 【答案】A 【解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认为实行市场经济就会背离社会主义方向,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打破传统脱离生产力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故A正确;邓小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故B错误;南方谈话冲破的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待经济发展认识,故C错误;D与南方谈话信息不符。 17. 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A. 傩戏 B. 元杂剧 C. 京剧 D. 粤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中国国粹—京剧的知识点的掌握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班进京之后,使得京戏这一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故选C项;傩戏属于安徽民间剧种,与题意的论述不符,故排除;B、D两项剧中出现的时间与题意均不符,故排除B、D两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的发展 1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6年,为调动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前者主要侧重于文学艺术创作,后者侧重于学术研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侧重于对社会大动荡的看法,故排除ABC,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 19.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 A. 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B. 论证“中体”和“西用”相互矛盾 C. 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 D. 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观点是“中体”为“西用”能进入中国奠定了基础。即认为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选C。A项说法与材料观点不符;B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说法与材料观点相反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地主阶级·中体西用 【名师点睛】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经济的瓦解,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2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均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实现了三次质的飞跃,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本质特征”要求,排除。 21.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这个时期(明清),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因此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表现 22.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一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 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B. 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C. 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D. 中国式道路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英国、日本式道路指的是君主立宪,戊戌变法遭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扼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都由清政府主持,沦为骗局,故A正确;美国式道路为民主共和,代表事件为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理性化、社会习俗文明化等巨变,故B正确;俄国式道路为无产阶级“城市中心”,在中共成立之初就已出现,故C错误,符合题干要求;中国式为马克思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正确。故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大革命•近代化探索的不同道路 23.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的解释最恰当的应该是 A. 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B.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 C. 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D. 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答案】D 【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五四运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的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区别,故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特点;“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正好是改变了胡适的思想初衷,排除C;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政治革命运动,使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轨迹,故选D。 24.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新加尔文教(新教派之一)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A. 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 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 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 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A项,由题干可知,人文主义者受到加尔文教的迫害,阻碍了人文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 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教会对人文主义的打压,并未体现出爱恨交加的态度。故B项错误。 C项,宗教改革虽然将人们从天主教的权威下解救出来,但其却反对哥白尼的科学学说,迫害人文主义者,说明其有反理性的一面。故C项正确。 D项,题干反映的是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宗教信仰自由无关。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25.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A. 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 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 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 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2012》作为一部优秀的灾难电影,反映了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严重后果,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故答案为C。AB项材料不能反映,《2012》是一部严肃的探讨人类命运的电影,并非投机商人的赢利性商业炒作,排除D。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影视艺术·电影的功能 26.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A. 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 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 C. 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 D. 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观点,故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和“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可知,郑观应主张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故C项错误;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练兵将,制船炮”的军事主张是为了“安内攘外”,而不是维护封建制度,故D项错误。 27.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哦,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材料主张进行各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由此可知,这一论述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正确。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A。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不符合材料,C、D两项排除。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统一战线 点睛:解答本题,应注意比较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异同: 相同点: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推动实现的;都采取国共合作的形式;都适应历史发展,促进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都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破坏而告终。 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具体内容不同——革命统一战线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新三民主义成为合作的政治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两党在民族矛盾上升时的协调行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有更大的独立性;影响不同——革命统一战线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因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蒋介石、汪精卫公开背叛并大肆屠杀工农群众,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逐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28. 1861年,曾国藩攻占太平军军事重镇安庆之后,立即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枪弹、火轮。他在日记中说:“欲制洋人…欲求自强之道…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 据这段日记可知,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是为了 A. 剿灭太平天国,以平内乱 B. 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 C. 实施军事改革,以强国防 D. 兴建近代工业,以谋国富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制造枪弹、火轮”和“欲制洋人……欲求自强之道”,可见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目的是自强,故选B。虽然材料时间信息正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但材料没有体现剿灭太平天国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军事改革,排除C;安庆内军械所属于军事企业,目的是谋国强,排除D。 29. 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是用已故世界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的名字命名的,其中一座命名为石申。石申的科学成就是 A. 用赤道坐标记录了恒星的位置 B. 记录了世界最早的日食、月食现象 C. 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浑仪 D. 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天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石申的科学成就,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课本所学,石申的成就是用赤道坐标记录了恒星的位置,故选A项。早在商朝甲骨文中就有日食月食的记录,不选B项。C项是张衡的科学成就,D项是郭守敬的科技成就,不选CD两项。 30. 近代中国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政治的民主化 B. 救亡图存 C. 经济的工业化 D. 思想的自由化 【答案】B 【解析】西学东渐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的阶级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故B正确;A适合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C适合中体西用;D适合民主科学。 点睛:“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提出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是向西方学习如何从根本上救中国,不是反抗外来侵略。 二、填表题与材料题 31.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答案】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解答时候要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联系他们的具体主张来总结;其原因主要应时代潮流、阶级力量对比,斗争或宣传策略、代表的阶级利益等等方面回答。 32. 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賜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指出这一观点在当时产生的积极意义。 (3)与材料三作者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材料二作者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有何新发展? (4)综上所述,你认为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本内涵是什么? 【答案】(1)核心观存:美德即知识。影响: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人生而平等。积极意义: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 (3)新发展:从提倡人性到倡导理性,从批判基督教神权统治到直接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4)内涵: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人类精神觉醒和哲学角度分析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归纳答案;第二小问从批判等级观念和人性解放角度回答。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启蒙运动对于人文主义发展角度围绕理性和批判君主专制角度回答。 (4)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人的价值和尊严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 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33. 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清楚的;而就其所牵涉到的文化、民族传统等方面看,其对错又值得思考。 正方:梁启超:"今人文字与语言离,其利病既娄言之矣。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故妇孺农氓(田民),靡不以读书为难事,而《水浒》、《三国》、《红楼》之类,读者反多于六经。" 陈独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反方: 林纾:“且使人读古子者,须读其原书耶?抑凭讲师之一二语,即算为古子?若读原书,则又不能全废古文矣。""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 姚鹛图:"鄙人近年……皆用白话体裁,……然总不如文话之简捷易明,往往累牍连篇,笔不及挥,不过抵文话数十字、数句之用。” 你赞成材料中“文白之争”哪一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一:观点:赞成正方,主张推广使用白话文。理由:①中国社会日常交往大量使用白话,而书面用语以文言为主,形成了文言文与白话文分离的状态。②文言文的复杂阻碍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以及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③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追求思想的解放,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必须要否定文言文,倡导使用白话文。 示例二:观点:赞成反方,反对全盘否定文言文,主张保留文言文。理由:①文言文是白话的基础,文言文作为一种有特色的书面用语,它的存在是有价值的。②白话文在其初期,无论是词汇的丰富性还是表达形式的成熟、优美都还无法与文言文相比。③在中国长期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文言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废弃文言,必然导致传统文化的断绝。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论证试题,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更可以两种观 点结合。先表明观点,后以史实进行合理论证。若赞成正方,可重点分析文言文的局限性,包括“文白分离”、阻碍文化教育普及、批判传统文化的需要等方面分析。若赞成反方的观点,可重点分析 文言文的优点,包括文言文的特色、成熟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等角度辨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