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3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3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专题13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知识框架]‎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鸦片战争的背景——(b)‎ ‎(1)国际: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国内: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处于巨变的前夜。‎ ‎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b)‎ ‎(1)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 ‎(2)1856~1860年英法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3)1883~1885年中法战争。‎ ‎(4)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5)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c)‎ 条约 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 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辛丑条约》‎ ‎(1)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黄海海战——(b)‎ ‎(1)经过:1894年甲午战争中,中日舰队在黄海进行决战,涌现出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民族英雄。‎ ‎(2)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李鸿章“避战保船”,失去黄海海域制海权,最终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 ‎(1)背景: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2)过程:台湾人民在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但由于缺乏清政府的支持,台湾最后全部沦陷。‎ ‎3.左宗棠收复新疆加试——(b)‎ ‎(1)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俄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 ‎②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政权侵略新疆,获英法支持。‎ ‎③1871年,俄出兵强占伊犁。‎ ‎(2)目的: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 ‎(3)过程 ‎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 ‎②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收回伊犁。‎ ‎③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b)‎ ‎(1)军事侵略: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一·二八事变入侵上海;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 ‎(2)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3)日军在侵华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4)进行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治华”,经济上掠夺,文化教育上进行奴化教育。‎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 ‎(1)原因:①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事件及标志:1935年,华北事变)‎ ‎②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主导和促成 ‎③促进因素:关内关外的局部抗战。‎ ‎(2)过程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确立。‎ ‎⑤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实行自卫。‎ ‎⑥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军队。‎ ‎⑦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b)‎ ‎(1)正面战场——片面的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①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②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战役(八路军115师),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国共合作的典范。‎ ‎③徐州会战中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④武汉会战:1938年6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著名的战役,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⑤枣宜会战(抗战相持阶段):1940年5月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2)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 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c)‎ ‎(1)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 ‎(2)意义 ‎①国内:是中国近代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一、近代列强侵华的规律与对中国的危害 ‎1.列强侵华方式 ‎(1)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2)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3)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文化入侵。‎ ‎(4)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2.列强侵华的时段特点 ‎(1)19世纪40~60年代 ‎①侵华国家:主要是英、法,其次是美、俄。‎ ‎②侵略范围: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侵略方式:主要是武力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①侵华国家:英、法、美、俄、德、意、日等。‎ ‎②侵略范围:向中国内地扩展。‎ ‎③侵华方式:在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由“中外和好”到瓜分中国再到“以华治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 ‎(3)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以前 ‎①侵略国家:美日成为侵华主要国家,先是日本独霸中国,后是美国确立优势地位。‎ ‎②侵华手段:主要是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 ‎3.唯物史观认识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危害 条约 危害 ‎《南京条约》‎ ‎(1)香港岛的割让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2)赔款开创了列强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五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4)协定关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在中国掠夺原料 ‎《马关条约》‎ ‎(1)台湾等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丑条约》‎ ‎(1)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勒索;为支付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2)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列强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1.(考向:史料实证·《辛丑条约》的内容、危害)‎ ‎(2017·4月浙江选考)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各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点拨 注意时间信息“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即20世纪初。注意史料内容,体现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故②④符合上述信息,选C项。①不能说明中国遭受列强侵略,③是在抗战胜利后,故排除①③。‎ 答案 C ‎2.(考向:史料实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016·4月浙江选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胶澳租界条约》‎ 点拨 根据材料中“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可以判断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故C项正确。‎ 答案 C ‎3.(考向:逻辑推理·黄海海战)‎ ‎(2015·10月浙江选考)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它是(  )‎ A.“致远”舰 B.“定远”舰 C.“靖远”舰 D.“经远”舰 点拨 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是“致远”舰,故A项正确;“定远”舰由管带刘步蟾代为指挥,故B项错误;“靖远”舰管带是叶祖珪,故C项错误;“经远”舰管带是林永升,故D项错误。‎ 答案 A ‎4.(考向:史证意识·近代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015·7月浙江学考)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黄海海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点拨 根据材料中“中日甲午战争后”可以得出不是黄海海战,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引发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故B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的日本侵华时期,故C项错误;枣宜会战发生在1940年的抗战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B ‎[备考感悟] 本考点命题多集中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危害及人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方面,以具体的史料具体印证历史现象的内涵是试题主要呈现形式,对本知识点准确识记,对历史事件内涵准确理解在备考复习时应重点关注。‎ ‎1.(2017·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下)期末)有学者说《南京条约》是英国在中国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的条约,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体现这一要求(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 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等五处商埠 D.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 答案 D 解析 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商品在中国进行倾销,体现了英国在中国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的意图。故选D。‎ ‎2.(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检测)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故选C项。A、B、D三项都不能体现“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均排除。‎ ‎3.(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检测)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从事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答案 A 解析 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中国军民在甲午中日战争、反割台斗争中英勇抗击侵略的史实,故A项为正确选项。‎ 二、彰显民族精神、反法西斯精神的十四年抗战 ‎1.抗日战争的特点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抗战。‎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 ‎(4)中共在抗战后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最终以弱胜强,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抗战具有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抗战胜利的原因 ‎(1)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3)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4)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5)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6)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配合(美国、苏联),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3.七大视角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崛起——全民族抗战 ‎(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 ‎(3)参战: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 ‎(4)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5)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6)基础: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抗日战争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7)影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做出巨大牺牲与贡献,提升国际地位与民族自豪感。‎ ‎1.(考向:史料实证·淞沪会战)‎ ‎(2017·4月浙江选考·13)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而……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点拨 由材料信息“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可知该战斗发生在上海一带,故选A项。‎ 答案 A ‎2.(考向:史料实证·全民族抗战)‎ ‎(2016·10月浙江选考)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点拨 根据材料“1937年”“最大的第一次胜利”“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等信息判断,应该是平型关大捷。‎ 答案 B ‎3.(考向:家国情怀·抗战的世界意义)‎ ‎(2016·4月浙江学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  )‎ ‎①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 ②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 ③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 ④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点拨 据题意可知要从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贡献和做出的民族牺牲角度着手分析,故①②③符合题意,而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备考感悟] ‎ 注重考查抗战中具体战役或历史事件的特点,以具体史料考查历史结论的证据意识,侧重于对学生史学素养的考查。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的精神支柱。近代中国百年是中华民族屈辱、沉沦的历程,也是中华民族抗争、探索,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历程。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取得了民族独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也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主义精神、辛亥革命的民主与自由精神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诸多爱国主义精神,如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1.(2017·湖州学考查缺补漏)《大刀进行曲》如此唱道:“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促使”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这一事件揭开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而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故选B。‎ ‎2.(2017·丽水学考查缺补漏)下面材料中“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打倒北洋军阀 C.抵抗日本侵略 D.争取和平民主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C项正确。‎ ‎3.(2017·9月金华十校联考)某抗日将领在前线见闻录中写道:“日军南北夹攻,板垣、矶谷两个师团约五万人集结,战略意图在于徐州。……是役敌死伤一万一千多人,遂告成中外闻名的大捷。”这次“大捷”发生在(  )‎ A.河北 B.山东 C.江苏 D.山西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板垣、矶谷两个师团”“战略意图在于徐州”“遂告成中外闻名的大捷”可知这场战役是台儿庄战役,发生在山东省,B正确。‎ 押题1 (立意: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检测)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利益的最主要出发点是(  )‎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C.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英日两国与中国签订的近代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共同影响的理解。A项符合《南京条约》的经济扩张需求;B项属于《马关条约》的经济扩张需求;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的是工业革命,故应排除C项;只有D项从整体上看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押题2 (立意:史学素养·多元史观认识鸦片战争)‎ ‎(2017·浙江名校学考押题交流)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与题干的提示,英国认为鸦片战争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商业战争,中国认为这是侵略战争,从文明史观看则是东西两种不同文明冲突的表现。‎ 押题3 (立意:家国情怀·爱国主义)‎ ‎(2017·杭州七校学考检测)假如左宗棠、邓世昌、邱逢甲、张自忠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  )‎ A.推翻清政府 B.建立民主政体 C.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 D.驱逐日本侵略者 答案 C 解析 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政体,左宗棠不会认可,驱逐日本侵略者左宗棠也未经历,唯有C项是几个人的共同经历。‎ 押题4 (立意:时空意识·列强侵华的危害)‎ ‎(2017·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学考押题交流)下图为《20世纪编年史图鉴》中某一时期的东亚地图,图中分别以黑、白、灰色标示了三个不同政权。这幅地图最有可能编印于(  )‎ A.日俄战争后辛亥革命前(1905~1911年)‎ B.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 C.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D.内战爆发后新中国成立前(1946~1949年)‎ 答案 C 解析 1905~1911年,东北三省属于中国的领土,故A项错误;1912~1928年,东北尚未分裂,故B项错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题干中问的是1931~1945年与哪一选项有交集,而不是指1927年就开始分裂,故C项正确;1946~1949年,中国已收回东北,故D项错误。‎ 押题5 (立意:史料阐释·国民党的抗战活动)‎ ‎(2017·杭州七校学考检测)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反映了当时(  )‎ A.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路线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日 C.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力量 D.共产党的军队坚持敌后抗战成为中流砥柱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故B项错误;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说明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力量,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国民党军队的游击战,与中共军队无关,故D项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