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明末清初张履祥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 A.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 B.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2.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同居共财或异居共财。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公民意识增强 B.家长制受到挑战 C.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 D.中央集权的削弱 ‎3.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小农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4.下图《雨中耕作图》(局部)截取自甘肃敦煌的唐朝壁画,它可以佐证 A.中国古代耕犁技术的萌芽 ‎ B.江东地区曲辕犁的结构变化 ‎ C.西北地区已使用耕犁技术 ‎ D.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5.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出现这一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古代城市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封建政府抑商政策的负面效应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加强 ‎6.“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我们看到农业工具不是继续向大型、高效方向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更加…轻便灵巧。”材料中农业工具的发展特点 A. 适应了小农经济的生产需要 B. 有利于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 ‎ C. 满足了自给自足的生产要求 D. 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 ‎7.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方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明朝时期湖南与云南甚至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 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 B.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 C.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 D.可以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 ‎8.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恃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 A.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D.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9.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秦汉始置州 ②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 ‎ ‎③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 ④元代为中书省辖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0.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A.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B.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11.近代前夜,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在继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迴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出现劳动力商品化的趋势 D. 江南出现一批工商业市镇 ‎12.下表是鸦片战争初期中国茶、丝出口量情况表,该表反映了 A.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 ‎ B. 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 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成本低 ‎ D. 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 ‎13.《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后在恭王三年制作的卫盉上发现“贮”字,并释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该现象 A.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成因 B.丰富了井田制研究的视角 C.证实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存在 D.质疑了《礼记·王制》的真伪 ‎14.据史载,屯田制始自汉代;魏晋南北朝时,连续不断的战乱使中原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为新的国家政权所占有,屯田制逐渐流行开来,屯田一般分为军屯、民屯两种,各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不属郡县管辖。据此可知,屯田制的流行 A.使被抛荒的土地与劳动者重新结合 B.促进了井田制的恢复 C.目的是抑制封建庄园经济的扩张 D.加速了自耕农的破产 ‎15.“唐宋(以后),……由于货币性收入的增长,一定程度改变了农户的消费结构,开始出现从自给型消费向货币型消费转化的趋势。”下列对材料信息说明有误的是 A.收入类型的改变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结构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 D.唐宋时期农村商品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 ‎16.宋元时期主要港口政府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负责管理、征舶税、收舶货。政府还制定《市舶则法》,规定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先提出申请,经市舶司批准,始能成行。外国商人领取市舶司颁发的“验符”或其他官方凭证方可从事贸易活动。可见宋元时期 A. 政府注重规范海外贸易 B. 强调内外贸易平衡 C. 开始设立对外贸易机构 D.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17.唐宋以后江浙地区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东南之田,所种惟稻”。但到了明中后期,‎ ‎“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有十之七八”,江浙各地广种棉花、甘蔗、果木、烟草等作物的记载也多见于史书。这种现象反映了江浙地区 A.经济中心地位日渐凸显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D.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 ‎18.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 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 C.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 ‎19.“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A. 追逐商业利益 B. 扩大海外市场 C. 对外倾销商品 D. 克服商业危机 ‎20.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 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C. 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 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展开 ‎21.“道光未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材料表明 A. 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 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 D. 中国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2.早期殖民扩张采取以侵占军事据点、建立商站为主,同时采取武力。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开始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手段来抢占殖民地和海外市场。推动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方式变化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特别是海外贸易发展 B. 亚非拉国家的日趋衰落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 D.技术的进步和军事力量的增长 ‎23.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A.造成了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B.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 C.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D.无法为殖民地创造发展契机 ‎2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A. 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B. 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 C. 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5.据记载,随着美洲的发现,17~18世纪共有大约10万吨白银流人欧洲,而同时这些白银又以40%(约3.2万吨)的比率流人亚洲。这种白银“外溢”现象 A.加速了价格革命的发生 B.导致了欧洲经济的衰退 C.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反映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26.16~17世纪,荷兰人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来解决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货币的问题,又创建了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来解决商贸发展的投融资等问题。据此可知,当时荷兰金融业兴起的背景是 A.专制王权不断发展 B.欧洲封建制度加速崩溃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地中海沿岸经济较繁荣 ‎27.英国著名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1596年)是麦哲伦之后第二位完成环球航海的探险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下面是其部分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时间 主要事件 ‎1566年 德雷克和他的表兄约翰·霍金斯带领五艘贩奴船前往墨西哥,失败险被杀。‎ ‎1572年 在南美和大西洋成功抢劫西班牙运输队,受到女王召见并成为其亲信。‎ ‎1579年 完成继麦哲伦之后的第二次环球航行,成为英国“民众的英雄”。‎ ‎1588年 协助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封为英格兰勋爵。‎ 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新型政治制度的创新性 C.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28.16—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表 年代 中国 日本 印度 英国 西班牙 ‎1534‎ ‎1:6.363‎ ‎—‎ ‎—‎ ‎1:11.50‎ ‎1:12‎ ‎1596‎ ‎1:7.50‎ ‎—‎ ‎—‎ ‎1:11.90‎ ‎1:12.12‎ ‎1622‎ ‎1:8.00‎ ‎1:14.00‎ ‎1:12.50‎ ‎1:13.13‎ ‎1677‎ ‎1:9.00‎ ‎—‎ ‎1:14.131‎ ‎1:15.36‎ ‎1741—50‎ ‎1:11.77—12.5‎ ‎—‎ ‎—‎ ‎1:14.93‎ ‎1791—1800‎ ‎1:15.40‎ ‎—‎ ‎—‎ ‎1:15.42‎ 这个图表可以说明的是 A.明清时期社会“钱贱银贵” B.白银流动存在“套利”目的 C.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逆差” D.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 ‎29.工业经济意味着农业人口的比例明显下降……也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前,从国外进口粮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材料强调的是 A.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迅速提升 D.工业革命之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生产 ‎30.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31.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32.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A.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B.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 C.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 D.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 ‎33.以下是“1901年至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源于1901—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 省份 总计 省份 总计 省份 总计 江苏 ‎45‎ 安徽 ‎17‎ 奉天 ‎5‎ 广东 ‎24‎ 湖北 ‎9‎ 北京 ‎2‎ 浙江 ‎22‎ 四川 ‎11‎ 陕西 ‎2‎ 福建 ‎17‎ 广西 ‎8‎ 吉林 ‎1‎ A.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劣 B.近代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C.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国际局势演变的不确定 ‎3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D.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 3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36.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工业的产生 ‎37.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导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受到本国势力的压迫与束缚 C.战争频繁导致的局势动荡 D.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38.如图所示是1920年的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中国共产党诞生 ‎ C.实业救国思潮 D.局部抗战开展 ‎ 39.1937年8月,上海等地重要工厂在国民政府组织下开始迁往内地,共有448家民族资本内迁到大后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一举措的直接结果是 A.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中国民族工业布局改变 ‎ ‎40.国民党在1941年决定,对主要日用品实行专卖制度,并采取核实价格的办法。“意在创造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消灭居间剥削阶级,使财政经济均得调剂”。这一举措 A.消灭了奸商投机居奇的行为 B.增加了财政收入以支持抗战 C.根绝了政府的贪污腐化现象 D.埋下了通货膨胀的严重隐患 ‎41.甲午战争后有人认为:“‎ 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一时期兴办女学 A.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B.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C.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 D.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42.1896年,上海《申报》上的《徐园告白》登出告示,称“本园于二十日起,夜至十二点钟止,内设……西洋影戏”,与唱戏、杂耍和戏法交替进行。这反映了 A.观看电影成为主要娱乐方式 B.徐园是中国最早的专业电影院 C.电影造就了传统戏曲的新时代 D.民众的娱乐方式日趋多样化 ‎43.“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44.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 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普遍盛行崇洋媚外风气 ‎ D.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工具变迁 ‎ 45.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信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A.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 B.中国在科技土处于领先地位 C.中国仍处于学习西方器物的阶段 ‎ D.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46.下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这反映了苏联 A.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C.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D.国际地位的明显提高 ‎47.1922年7月胡佛给美国总统哈定的报告中说:美国救济署工作人员在苏俄境内共计开设15700个食堂和物资发放站,向大约325万名儿童和530万名成年人提供了食物。导致这一报告出现的原因,当时的苏俄 A.余粮征集制破坏了农业的发展 B.工业化建设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C.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D.过渡性的新经济政策已被放弃 ‎48.《列宁全集》记载:“应该尽量少干蠢事,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尽量冷静地考虑:在什么时候,哪些任务可以用革命方法完成,哪些任务不能用革命方法完成……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与材料中“改良、渐进的方式”相符合的措施是 A.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承认企业和个人物质利益 二、材料题 ‎49.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14分)‎ 材料一  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发现。……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50个,其中宋代海舶直接到达的有20多个(当时)。……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 ——摘编自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 材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朝廷“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清髮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产,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 …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闲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50.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美国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大量集中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马萨诸塞州卫生局在其报告中谈到该州河流被严重污染,已经不适合作为家庭用水供应。这份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在19世纪美国的大多数城市中都是存在的,水体污染往往是疫病流行的根本原因。为了创造卫生、健康的城市环境,市政官员、专业技术工程师、改革积极分子和普通市民联合起来,为解决城市问题进行了不懈努力。1888年,普罗维登斯组建了第一座市立的细菌学实验室。5年后,纽约市引进了巴氏消毒法。到1910年,超过1 000万的美国城市居民用上了消毒过滤的水,使得纽约、费城、波士顿死亡率至少下降1/5。除由市政修建统一的下水道工程之外,19世纪80年代,环卫工程师们利用化学或生物的最新成果发明了污水处理方法。这些努力的结果就是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1908年11月,芝加哥市议会通过了城市规划,并授权市长组织一个委员会来研究和推动这一规划。此后,城市规划逐渐得到每一个城市的重视。 ——摘编自刘敏《19世纪美国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和对策》‎ 材料二 中国近代城市承继古代城市而来,其基础设施建设很难适应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欧美传教士深感中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题严重。传教医生认为“对于引起疾病的神秘因素的恐惧也势必成为基督教进步的障碍”。因此,他们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 起,取得突出成效的领域有:预防天花的种牛痘技术的推广;眼病的防治;对鼠疫等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到20世纪初,地方自治运动兴起,上海租界有关公共卫生的管理条例都被搬至华界。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1916年成立中华卫生教育会,先后在北京、杭州等15个城市开展卫生运动。从总体上说,在民国初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都有所发展,但北京、南京和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较好,内地城市较差。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与中国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ACB 6-10 ADDCB 11-15 CBBAB 16-20 ADCAB 21-245ADCDC ‎26-30 CABBA 31-35 DABDB 36-40 CACAB 41-45 CDDBA 46-48 CAB 二、材料题 ‎49.(1) 特点:政府重视(或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范围广(或交易国家多);贸易税收(市舶收入)成为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6分)(每点2分)‎ ‎(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有识之士的推动(4分)(每点1分或每点2分,待定) 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4分)(每点1分或每点2分,待定)‎ ‎50.(1)不同:美国全国范围内普遍进步;中国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发展较好。美国重视城市规划;中国主要是通商口岸城市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美国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推动;中国基本处于半无政府状态,民间自发。(4分)(答出一组给2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国城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传教士传医以促传教;租界的示范和刺激;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工业化水平低,难以给城市化以强有力的推动。(4分)(美、中各2分) (2)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实现民族的解放;唤起民众的卫生意识,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政府管理职能增强;否定传统中医,具有一定局限性。(6分)(每点2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