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训练5中华文化的自信作业
训练5 中华文化的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同辈的兄弟姐妹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而要根据顺序用亲属称谓来称呼。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先秦宗法制( ) A.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 B.蕴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 C.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答案 B 解析 在传统的家庭中用宗法关系原则确立的礼制恰恰能起到标识社会成员身份尊卑贵贱的作用,因此孕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原则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排除A;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是指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形成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这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材料强调宗法制的影响,不应该是从政治层面思考,故排除D。 2.(武汉2019五月调研,24)《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答案 B 解析 “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是人文化的体现,故选B项。 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二模,25)《孝经》是阐发儒家伦理的著作,以“孝”为“百行之本”,进而阐述如何以忠孝、孝悌的原则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以及立身、处事、齐家、睦邻、治国、事君等各种社会政治事务。汉魏以来,《孝经》成为儒学教养的主要文本。至唐代,《孝经》获得“经典”地位,升格为与“五经”并列的儒家“经书”之一。《孝经》地位的演变反映了( ) A.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B.儒学地位得到强化 C.统治思想趋向保守 D.道德教化受到重视 答案 D 解析 材料从汉魏到唐代《孝经》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儒家伦理道德教化受到了重视,故选D项;儒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新儒学后,排除A项;从魏晋南北朝时期 到唐朝,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排除B项;《孝经》地位的变化无法体现统治思想的保守,排除C项。 4.(安徽省示范性高中清北培优联盟一模,26)宋代欧阳修在一篇祭祀亡友的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形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公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这反映了,当时( ) A.理学关于世界本体论的阐释 B.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 C.统治者关于政治权力的加强 D.史家关于修史权力的维护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一个人)生而为英……昭如日星”,得出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故选B项。 5.(厦门市2019届期末质检,7)清嘉、道以来,侠义公案小说繁盛。《施公案》叙述了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的施世纶在忠勇之士协助下“剿寇”、不畏权贵秉公“审案”的战事;其情节增加了私访遇险之事,和以往的公案侠义小说相比更显曲折。据此可知该小说( ) A.迎合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 B.是文化政策相对开明的反映 C.倡导侠士的反抗斗争精神 D.真实再现了施公办案的场景 答案 A 解析 侠义公案小说将民众对惩暴护民、伸张正义的清官与铲霸诛恶、扶危济困的侠客的憧憬和向往纳入封建纲常名教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由清官统率侠客,既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民众的心愿,又颇适应鼓吹休明、弘扬圣德的需要,故选A项。 6.(衡阳市八中2019届第四次月考,13)1925年,李大钊在《农民与土地》一文中指出:社会的变革,若不动员工人、农民这些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中国庞大的农民群体一旦组织起来,为革命奋斗,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论探索已经趋于成熟 B.认识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C.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 D.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 答案 C 解析 题干显示1925年李大钊认识到工人、农民的力量并主张动员他们,从而取得革命胜利,故选C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论探索已经趋于成熟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认识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革命胜利的保证,应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 项;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 7.(德阳市2019届一诊,19) 部分抗战歌曲创作时间表 创作时间 抗战歌曲 1931-1935年 《抗战歌》《义勇军进行曲》 1935-1937年 《松花江上》《离家》《上前线》流亡三部曲 1937-1945年 《大刀进行曲》《长城谣》《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等 据上表,这些抗战歌曲的创作旨在( ) A.宣扬民族英雄的事迹 B.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 C.宣传中共的抗日方针 D.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抗战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激发中华民族的抗日热情和坚定抗日决心,故选B项;抗战歌曲主要是激发人民群众抗日,排除A项;中共的抗日方针是在1935年8月的“八一宣言”中开始宣传的,而《抗战歌》《义勇军进行曲》是在之前创作的,排除C项;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在1937年9月,而《大刀进行曲》等是在之后创作的,排除D项。 8.(博雅闻道2019届第三次联考,30)1931年的一份中共党内出版物论述:要反对“枪杆子主义”和“农民意识的地方观念和保守观念”,要准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以期达到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上述主张( ) A.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针策略 B.明确了纯洁革命队伍的原则 C.未能将马列主义理论中国化 D.体现了右倾路线的错误政治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学习苏联的“城市中心论”,反对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说明中央没有实事求是,僵硬地照搬苏联经验,故选C项。 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2019届联考,30)1937年4月,中国共产党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拜祭黄帝,在祭文中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官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祭文中更多用“始祖”“吾华”等,以突出中华民族的概念。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注意改善和国民党关系 B.认识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C.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D.意在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答案 D 解析 祭文中更多用“始祖”“吾华”等,以突出中华民族的概念,意在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选D项。 10.下列材料摘自1957年3月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的讲话。他的讲话( ) 领导我们的国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办法,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方针,这就是放和收。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意见。……我们应该采取放的办法,因为放有利于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A.以实现言论绝对自由为目标 B.是对修正主义进行批判 C.对“双百”方针进行了阐述 D.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路线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说到“放”的内涵,但是没有提到以绝对自由为目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出现关于修正主义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故C项正确;195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D项错误。 11.(2019·茂名五校联盟调研)1978年上半年,分管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谷牧率团赴西欧考察访问,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并在中央有关会议上进行了阐述。该考察活动( ) A.落实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 B.推动了政治路线的变革 C.标志着新时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开始 D.得到全国上下一致认同 答案 B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召开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故C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全国上下都认同,并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12.(卓越名校联盟2019届二模,31)下表是创刊于1981年的关于科技管理、创新、改革等动态的学术类核心期刊《科技管理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据此可知,新时期( ) 《科技管理研究》1981—2015年刊文关键词频次统计(前五名) 1981—1991年 1992—2010年 2011—2015年 1981—2015年 关键词 频次 关键词 频次 关键词 频次 关键词 频次 科研单位 108 技术创新 405 技术创新 166 技术创新 579 科技体制改革 100 对策 250 对策 141 对策 391 科研成果 82 高校 225 影响因素 130 高校 303 基础研究 79 自主创新 198 创新 95 创新 279 科研管理 78 创新 184 产业集群 95 自主创新 265 A.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B.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C.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发展 D.对外开放助力经济发展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科技管理研究》1981—2015年刊文关键词频次统计,1981—1991年,关键词“科研单位”和“科技体制改革”居于较高的地位,而到了1992—2010年和2011—2015年居于较高地位的是“科技创新”和“对策”,1981—2015年“技术创新”和“对策”居于较高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1992年之后更多的关注“技术创新”和“对策”,而1992年我国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体制改革推动了科技发展,故选C项。 13.(蚌埠市2019届一模,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家训”,都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的制约,受到维护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续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亲”“忠君”和轻视妇女等观念的影响。汉代以后,特别是宋明以降,随着封建道德的日渐强化,“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愚忠愚孝”“三从四德”等教条,也贯穿于中国家训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清代后期开始,家训开始走向衰落,不过在衰落的过程中也有几许亮光。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批能够“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对家人子弟的教育指导上,在传统家训中也掺进了一点点追求民主与自由的现代因素,但终究因时代所限没能形成大气候。现代以来,家族传统观念逐渐被看成是一种思想和道德桎梏,加上受西方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家训文化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摘编自周舸《中国家训的历史血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训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家训的走向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家训的现实意义。 答案 (1)特点:长期孕育;等级尊卑观念强(或封建伦理纲常色彩浓厚;重视传统道德的传授等);受儒学熏陶。 (2)走向:渐趋衰落或影响力减弱。成因:带有封建因素的家训无法迎合中国近代化的需要;思想解放潮流的冲击;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冲击;近现代女权运动的影响; 重大政治运动的影响。 (3)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家族、民族凝聚力;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