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调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杨文明 审核人:杨文明 分值 100分 时间 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 世界贸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B.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计日受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近代”的含义,这里指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明朝中后期,我国就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这一时期的西方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计日受值”体现的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故D项正确。“世界贸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不符合“近代前夜”的特点,A错误;租佃制经营方式属于传统的封建经济模式,不是近代化的经济模式,B错误;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不符合材料中经济近代化的含义,C错误。‎ ‎2.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 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 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商人发财致富后购买田宅或从政这一历史现象,而一般情况下在论述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时需要从经济角度去思考。中国古代的经济形式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就导致了以上现象的出现。B项虽然正确,但不属于根本原因。C、D没有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商人发财致富后购买田宅,且没有从经济角度去思考,可排除。综上,本题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3.“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种情形最早在哪个朝代普遍出现?‎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体现了“坊”即住宅区的商业繁荣;“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体现了商业发展突破了空间限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坊市制度被打破是在宋代,故C项正确;AB项坊市制度比较严格,排除;D项晚于C项。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的演变 ‎【名师点睛】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宋代以前的市:‎ ‎(1)在城中特定位置、市和坊严格分开 ‎ ‎(2)受官府严格控制 ‎(3)有时间控制 ‎2、宋代的市:‎ ‎(1)打破市和坊的限制 ‎(2)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3)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早市)‎ ‎4.“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是 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指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A项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观点相近;B项农商并重,排除;C项主张农工商都非常重要;D项主张工商皆本,排除。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名师点睛】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1)积极作用: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治的发展和稳定,巩固了封建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是正确的。‎ ‎(2)消极作用:‎ ‎①封建社会晚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和封建制度的解体,阻碍了社会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②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工商业发展,农业发展也受到限制。‎ ‎③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④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恶化。‎ ‎⑤抑商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5.汉代田庄作为一个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使得它带有一种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倾向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私人武装的田庄,在国家控制无力时,就会成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成为国家统一的对立物。这说明汉代田庄 A. 脱离国家控制并与世隔绝 B.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C. 具有明显的自然经济属性 D.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由“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等信息可以得出C符合题意,故选C;由“在国家控制无力时,就会成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可以看出它是没有脱离国家控制的,而且它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稳定,故排除AD;汉代正处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的时期,所以不能说汉代田庄阻碍社会经济进步,故排除B。‎ 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一般没有知识依托,所以认真研读材料,尊重材料原意是做好这类题目的主要诀窍。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内容和技巧来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就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汉代的知识仔细推敲和比对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得出正确答案。‎ ‎6.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下列不.符合其生产特征的是 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 产品大多非常精美,畅销海内外,极受青睐 C. 产品质量较高,技术精湛,但传承封闭,往往失传,难以推广 D.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答案】B ‎【解析】‎ ‎【详解】‎ 康熙任命曹寅主旨江宁织造局的生产,说明江宁织造局是官营手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由官府控制经营,集中生产,从原料的进入到产品的产出,不通过市场环节,其产品质量代表了同一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其产品供皇室使用。综上可知,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要求,为正确选项。A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江宁织造局势官营手工业。‎ ‎7.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 ‎ ‎ 唐 ‎ 宋 ‎ 明 ‎ 清 ‎ 河南 ‎ ‎15 ‎ ‎16 ‎ ‎2 ‎ ‎1 ‎ 江苏 ‎ ‎7 ‎ ‎8 ‎ ‎17 ‎ ‎49 ‎ ‎ ‎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河南(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江苏(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能说明河南状元人数减少的情况,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经济重心虽然南移,但中原地区经济却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政治重心是在北方,故D项也不符合史实。‎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8.‎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导致大量农村市场和中小城市的产生,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商品化,故答案为C项。唐朝时期我国的城市功能仍以政治功能为主,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说明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排除B项;D项夸大其词,与史实不符,排除。 ‎ ‎9.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A. 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 B. 依赖于商品经济而生存 C. 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 D. 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情况 ‎【答案】C ‎【解析】‎ 从名字上来看,“自耕农”的生产方式是自我耕种,因此经济来源全部来源于自身,只有一部分投向市场,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并不是材料叙述的主要内容;B选项错误,商品经济主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式;D选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很脆弱的。‎ ‎10.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 A. 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B.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C.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 中央集权的削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信息“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由此可见是宗族治理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本题选择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农业经济特点·小农经济 ‎11.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831~1841年伯明翰因为是工厂集中而出现人口死亡率上升的现象,结合这一时间考虑是因为工业革命导致的城市生存环境恶劣所导致的,故选A;B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12.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 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 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C. 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D. 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答案】D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1866年”、“考察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建立帝国议会,故1866年不可能出现帝国议会,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当时英国伦敦有议会,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英国曼彻斯特是著名的工业城市,故存在纺织工厂使用蒸汽机,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35年美国人莫尔斯已经发明电报,故1866年电报已经存在,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1500—1600年,小麦在英格兰价格上涨了425%,在法国涨了650%,在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 A.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 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C. 封建地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D. 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物价上涨,封建领主的财富缩水,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B项正确,C项错误。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不是后果,故A项错误;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属于商业革命,不是价格革命,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的设问词“这种现象导致”,据此可以分析题干的要求是回答结果或影响,而不是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发现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价格革命的原因。‎ ‎14.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盾)‎ ‎80‎ ‎7.75‎ ‎2.32‎ A.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D.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表格可知,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在下降,说明商业革命不断发展,东西方经济交流频繁,贸易量扩大,故C项正确;表格涉及的商品倾销状况,价格革命的影响是物价上涨,表格反映的是价格在下降,故A项错误;B项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15.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 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 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 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D项错误。‎ ‎16.‎ 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 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 B. 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D. “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答案】B ‎【解析】‎ ‎“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说明此时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B正确;A不符合闭关锁国措施;C是鸦片战争之后;D中不符合事实。‎ ‎17.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航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 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三角航程有着非常高的利润,充满了血腥和掠夺,加速了欧洲原始积累的进程,故B项正确;从图示上看,欧洲的工业品在三角航程的开端,其目的地在非洲,且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欧洲刚刚开始,故A项错误;通过三角航程的示意图可以看出,非洲的劳动力并没有运往欧洲,而是直接运到了美洲,无法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后,而三角航程主要盛行于工业革命前,故D项错误。‎ ‎18.‎ ‎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可创立的生产流水线大大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小轿车第一次成为人民大众的交通工具,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迅速上升,在美国汽车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状况客观上 A. 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B.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 契合了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D. 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义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福特公司采用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是能使产品的生产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要求,它的生产率高,能及时地提供市场大量需求的产品,这很显然客观上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20世纪初世界市场已经形成,故B项错误;实现利益最大化是福特公司的主观要求,故C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提罗斯福新政,故D项错误。‎ ‎19.19世纪推动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根本动力是 A. 工业革命的展开 B. 内阁制的形成 C.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 殖民扩张的需要 ‎【答案】A ‎【解析】‎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经济趋向繁荣,工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一系列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从而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故选A。BC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动力,排除。D和政治民主化无关。‎ 点睛:政治根源于经济。政治事件要从经济领域找根源。因此,容易判断选A。‎ ‎20.1853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人……让人觉得太阳己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 A. 城市拥堵人口膨胀 B. 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 C. 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 D.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烟囱管帽”象征着工业化,体现了经济的发展,而“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让人觉得太阳己经死去”说明当时环境污染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以煤为燃料造成了环境污染,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人口膨胀,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重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排除B项;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新兴工业,排除D项。‎ ‎21.马克思说“荷兰,它是l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据此可知,马克思强调 A. 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 B. 荷兰成为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C. 荷兰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D. 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可以看出,马克思强调荷兰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荷兰17世纪海外贸易发达,排除B;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是英国,C错误;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 ‎22.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其做法反映了 A. 手工工场的消失 B. 工厂制度的出现 C. 垄断组织的发展 D. 跨国公司的衰落 ‎【答案】C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出现了垄断组织,“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正是垄断组织发展表现,C正确;A中消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形式;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 ‎23.研读下表,该表反映出 ‎ 年份 ‎ 发明者 ‎ 职业 ‎ 发明成就 ‎ ‎1705 ‎ 纽可门 ‎ 锻工 ‎ 活塞式蒸汽机 ‎ ‎1733 ‎ 凯伊 ‎ 钟表匠 ‎ 飞梭 ‎ ‎1765 ‎ 哈格里夫斯 ‎ 织工 ‎ 珍妮机 ‎ ‎1769 ‎ 阿克莱特 ‎ 钟表匠 ‎ 水力纺纱机 ‎ A.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 工业革命始于重工业 C. 生产实践促进技术革新 D.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中的发明者和职业等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基本上依靠的是一线的工匠的生产技术和实践的经验积累来实现的,故C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故A错误;工业革命始于轻工业即棉纺织业的发展,故B错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材料未体现,故排除D。‎ ‎​‎ ‎24.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 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C. 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D. 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建立于1636年,而题干数据反映了1501-1840年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发明的百分比只有4%,故“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说法错误。故A错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题干数据反映了16世纪前后两个阶段,世界其它国家科技发明百分比大幅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近代科技兴起,故B正确;造纸术在8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非,故C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错误。‎ ‎25.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A ‎【解析】‎ 题中的“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即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它成为工业革命产生及扩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26.在欧洲,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有着成千上万雇佣工人的现代工厂迅速取代家庭或小型的作坊,产业工人阶级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进入现代社会。这种变化 A. 推动代议制民主继续完善 B. 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C. 促使城市化运动迅速起步 D. 引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时间可知是指工业革命之后,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矛盾的激化会反作用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继续完善,符合题意的是A项,国内产业工人阶级的壮大与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关系不大,排除B项,C项中的“起步”与史实不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发展在二战结束之后,排除D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27.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 A. 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B. 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 C. 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 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A项,题干没有体现出司法程序。故A项错误。B项,根据题干“暂停”“上述”“驳回”“推翻”“允许”等字眼,可以看出美国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关于制定移民限令的互相制约,这体现了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故B项正确。C项,题干体现不出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D 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行政命令的随意性。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8.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 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 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 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答案】C ‎【解析】‎ ‎“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最终做出了让步,故C项正确。此时的英国国王已经是“统而不治”,故A项错误;英国上院是贵族院,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 点睛: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9. 宋代是我国古代发行货币最多的朝代之一,但宋代也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一种铜币短缺现象)的朝代。据《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宋代的“钱荒”现象( )‎ A. 说明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说明国家财政困难 C. 表明传统货币政策急需改革 D. 说明国家经济管理制度混乱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钱荒”现象,说明在社会经济运行中货币的严重不足,这是工商业发展对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必然产物,也说明传统的货币政策已不适应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而急需改革,C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A项体现的是雇佣与被雇佣生产关系,是在明朝中后期才出现的,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经济问题,而不是国家财政问题,排除B;仅从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宋代国家经济管理混乱,排除D。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钱荒现象)‎ ‎【名师点睛】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主要把握到以下方面:(1)经济方面:传统自然经济形态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发;重农轻商的传统经济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2)政治方面: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使地方缺少自主性。(3)思想方面:宋明理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详解】‎ ‎30.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材料表明 A. 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 B. 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渗透到广大农村 C. 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 D. 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需要 ‎【答案】B ‎【解析】‎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从材料中的“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来看,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渗透到广大农村。故答案为B项。隋唐时期已经出现草市,排除A项;市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C项;D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 在2014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 ‎——摘编自杨洁篪《亚洲国家应增进互信,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 ‎【答案】(1)变化: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原因:政治上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完善的交通系统;广州港在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任意三点即可)‎ ‎(2)特点:不计经济利益的朝贡贸易。影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服务于政治动机的对外贸易,违背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任意两点即可)‎ ‎(3)不同:过去主要是商品贸易往来,现在包括贸易、投资、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过去主要是一种贸易通道,现在走向更广泛的联系。‎ ‎(4)认识:对外贸易发展是一国国力的体现;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任意两点即可) ​‎ ‎【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知道唐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原因:根据材料“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可以归纳出答案。‎ ‎(2)根据材料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可以得出明朝的对外贸易主要是朝贡贸易,厚往薄来,倍偿其价。影响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去考虑。政治上宣扬国威;经济上给国家造成沉重负担,不利于经济发展,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3)回答此问一定要了解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再结合唐代的丝绸之路去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点,过去主要是商品贸易往来,现在包括贸易、投资、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过去主要是一种贸易通道,现在走向更广泛的联系。‎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对外贸易这个中心知识点回答,可以得出认识:对外贸易发展是一国国力的体现;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 ‎ ‎32.材料一:下图是两位决定时代发展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果: ‎ ‎      瓦特和蒸气机                      法拉第与电磁感应实验 材料二: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 ‎ ‎ 材料三: ‎ ‎ ‎ ‎(1)材料一认为“两位科学家决定时代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说明理由。‎ ‎(2)阅读材料二,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 ‎(3)材料三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1)对。瓦特改良研制成“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大规模的生产越来越多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产生,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带动机器生产,并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 ‎(2)蒸汽机车和电车的出现,使人类交通运输事业发生彻底改变,尤其是电车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 ‎(3)积极:促进了新的城市形成,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变得更加繁荣,城市变得日益重要;消极:污染环境更加严重,影响了可持续性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从正确观点回答;第二小问从瓦特改良研制成“万能蒸汽机”以及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对于工业革命影响角度回答。‎ ‎ (2)依据材料一和二图片从交通工具对于城市生活影响角度回答。‎ ‎ (3)依据材料三图片信息从积极和消极角度思考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