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保密★启用前 乌丹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命题人:XX XX 审核人:XXX 命题时间:2017.4 考生注意: 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6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按要求在答题卷(X-X页)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二、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卷上务必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对考号、姓名、班级和科目。 三、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XXXXXX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这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 )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柏拉图改革 3. “解负令”的颁布使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奴役的对象,雅典非债务奴隶主要来源于( ) A.国内平民 B.破产的“六一汉” C.破产的农民 D.奴隶市场和海外掠夺 4. 11.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 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5. 公元前431 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民众法庭 6.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制度最深刻的措施是 ( ) A.奖励军功 B.废除井田制 C.统一度量衡 D.“燔诗书明法令” 7.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8. 《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9.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10.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11.据《战国策·秦策三》记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年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文中所说商鞅变法中的措施,和秦朝建立后采取的经济措施中相对应的是( ) A.建立皇帝制度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和车轨 D.开垦土地和休兵 1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出现新气象,其中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有( ) ①铁家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应用 ②出现了邯郸临淄等较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③封建土地日益私有化④人身依附关系日趋强化(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下列对北魏统治者在统一了黄河流域后面临的局势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 B.各民族的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C.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D.与汉族相比,鲜卑族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14. 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政权的民族矛盾,表述正确的是( ) A.是鲜卑贵族与汉族普通民众的矛盾 B.是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之间的矛盾 C.是汉族地主与鲜卑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 D.既有鲜卑贵族与各族下层民众之间的矛盾,也有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之间的矛盾 15.“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均富贵”措施的是( ) 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 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北魏实行均田制 D.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16.冯太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政绩卓著的女改革家,其一生充满传奇。下列关于她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冯太皇太后研习儒家经典 B.孝文帝聆听冯太皇太后的教诲 C.冯太皇太后病逝于洛阳 D.冯太皇太后斥责保守派贵族 17.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比,不同点是( ) A.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B.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C.制度创新,并为后世沿用 D.倡导严刑峻法 18.某旅游团到古平城遗址旅游访古,他们可以领略到( ) A.鲜卑族早期的宫殿建筑风格 B.孝文帝墓葬建筑群的宏伟 C.大量用汉字记录的典籍遗存 D.北魏历代统治者故居遗迹 19.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其表现是( ) A.北方荒地开垦、人口增加 B.平城成为著名商业中心 C.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D.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20.“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范仲淹为此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 ) A.冗官问题 B.冗费问题 C.冗兵问题 D.边患问题 21.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司马光:“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 ) 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 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 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 23. “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材料所述王安石的措施有助于( ) A.杜绝高利贷盘剥 B.抑制土地兼并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 24. 假设你生活在北宋,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 ) A.背诵诗赋辞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时务策 D.依靠“恩荫” 25. 《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 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 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 C.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 D.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 26. 下列史料无法直接反映出北魏时期洛阳繁荣景象的是( ) A.“宫阙壮丽,列树成行” B.“天下难得货咸悉在焉” C.“京畿之内,路有行馑” D.“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27. 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显著,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有利于封建化 B.有利于民族融合 C.有利于统一黄河流域 D.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 28.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 ) A.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 29. 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30. 版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 )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本卷共3小题,共40分。请各位考生在对应试题上按要求作答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的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连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砍掉。”——俄《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然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们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被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4) A. 根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4) B. 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说出理由。(4分) C. 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3) 32、 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贵族拖延解放农奴,顽固地坚持自己不正当的权利……那么,对于被驯服、无辜的、对专制制度重新燃起怒火的农民来说,解放的命令到来太晚的话,那时他们向老爷头上抛出的斧子,即使是命令和镇压,贵族的脖子和头也不再相连了。 把农民从地主压迫中解放出来!……职业的革命家不会赞同这种方式,但我们仍坚持我们的原则……我们诚挚地选择人类和平发展的道路。 ——赫尔岑《钟声》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对莫斯科贵族代表发表演说,表达解放农民的意向。赫尔岑立即致信亚历山大二世,称颂他为“开创俄国历史新纪元的活动家。”……1858年,赫尔岑写到:“亚历山大二世辜负了在他刚继位时俄国人民对他的期望。……沙皇很想把手伸向农民,农民也很想握住他。可是他们的手无法握在一起。俄国现在仍然是贵族的舞台!” ——张建华《政治激进主义与近代俄国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尔岑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赫尔岑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沙皇很想把手伸向农民”的社会背景。(6分) 33.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 (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地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A. 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8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2分) (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3分 乌丹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D D A B A D C D B A C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A A A D C C C C C C B B A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1. (1)给农民土地,但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专制统治。这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 (2) 完全自由的农民则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 (3)不符合实际。这部分农民受制于控制村社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然存在。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32.(1)观点:解放农奴;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变革。(4分) (2)原因:农奴制改革进展缓慢。(2分)背景: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民的反抗;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4分) 33.(1)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 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2)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3)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 (4)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