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考试题(解析版)

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 A. 秦朝 B. 元朝 C. 唐朝 D. 汉朝 ‎【答案】B ‎【解析】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元朝,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B项。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三项。‎ ‎2. 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奴隶外的自由民权利。这说明它 A. 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B. 保护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 D. 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答案】C ‎【解析】‎ 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奴隶的权利被排除在法律保护之外,这反映了《万民法》维护奴隶制度的本质,故选C。A、B、D都不是问题的本质,均不符合题意。‎ ‎3.夏朝世系示意图(下图),读下图可知,夏王朝实行 A. 宗法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王位世袭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夏朝世系示意图可知,其中涉及到了从禹开始一直到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为止的夏王世袭表,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据此可知夏王朝实行的是王位世袭制,故选D。材料没有完全体现嫡长子继承制,因为存在兄终弟及的世袭方式,故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故排除C。‎ ‎4.“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这是雅典执政官梭伦的一段语录。下列哪一项与材料最相符 A. 颁布“解负令”‎ B. 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等 C. 设立陪审法庭受理公民投诉 D. 改革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 ‎【答案】D ‎【解析】题文中“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的意思是坚持中庸的原则,不迁就、偏向任何一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中庸之道——坚持对贵族和平民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故选D;颁布“解负令”是指解除因负债而沦为奴隶的法令,它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排除A;B有利于工商业者参与国家政权,排除B;C与司法相关,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排除C。‎ ‎5.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是管理地方行政的机构 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 郡县官吏由中央和皇帝牢牢控制 ‎【答案】D ‎【解析】郡县制和分封制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郡县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正确;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不是材料中对比现象的原因,A错误;分封制也是地方行政机构,B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和天子也是臣与君的关系,C错误。‎ ‎6.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反腐的力度,“既打苍蝇,又打老虎”,我国古代与反腐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 A. 西汉:刺史制度 B. 唐代:御史台 C. 宋代:提点刑御史 D. 元代:中书省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元代中书省是中央的行政机构,并不涉及监察方面,故不符合题意,D正确;ABC三项分别是不同时期古代的监察机构或者制度,故与题意不符合,排除。‎ ‎7.有位同学用下面示意图表示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三权分立的原则,图中缺失的一项是 A. 皇帝(行政)‎ B. 总统(行政)‎ C. 首相(军事)‎ D. 内阁(行政)‎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三权分立体现在,国会行驶立法权,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由总统来行使行政权,故图中缺失的部分是总统掌握的行政权,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体中没有皇帝,故A选项排除;美国政体中也没有首相一职,故C选项错误;美国的内阁只是总府的辅助机构和下属单位,并没有宪法上的独立地位,所以并不是内阁掌握行政权,故D选项错误。‎ ‎8.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A. 三公九卿制 B. 内阁制 C. 二府三司制 D. 一省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中央机构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外朝制度属于汉代,三省六部制属于唐代,军机处属于清代,明朝的中枢机构应该是内阁,故空白处应该填写内阁制,故B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属于秦朝,故A项错误;二府三司制属于宋代,故C项错误;一省制属于元朝,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古代中国中央机构的演变的史实,同时,根据题干的朝代限定“汉、唐、明、清”,学生可以对号入座,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9.英国《权利法案》的“法”对君权的作用是 A. 配合君权 B. 限制君权 C. 平分君权 D. 强化君权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军事权、财政权、立法权等,故B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把国王权力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故ACD三项错误。‎ ‎10.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各项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 颁布“推恩令” B. 实行察举制 C. 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 实行郡国并行制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可知,汉初高祖刘邦既保留了西周的分封制,又实行了秦朝的郡县制,即“郡国并行制”,故选D。A项为汉武帝时期的措施,排除;察举制为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不是地方的行政制度,且其与材料的时间也不相符合,排除B;汉武帝时期,为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重用侍从、秘书等,建立了中朝,以削弱相权,故C项与材料时间也不符合,排除。‎ ‎11. 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佐州郡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这一变化说明 A. 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B.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C. 通判权力有所提升 D. 地方受到严密监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通判及其职权。由材料 “宋太祖时期,必须长官和通判签字”到“宋真宗以后,通判单独操作”,可知通判的权力提升了,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本身错误;B项属于误选项,但与题意不相符合;D项“严密监控”,具有片面性。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12.“部落和村社的划分不取决于血缘关系,而是由地域决定,因此不论在宗教或政治领域,基于出身的特权被毁灭了,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代替了氏族社会。”于是,雅典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基本上被铲除了,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这次改革的历史意义是 A.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B.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 C. 促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D. 动摇了雅典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中“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代替了氏族社会”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建立了十个地区部落,并以抽签方式从十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以代替原来以部落为基础的“四百人会议”,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得以确立,因此C选项正确。AD选项是梭伦改革的意义;B选项是伯利克里改革的意义。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3.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由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 A 强化君主专制 B. 加强控制地方 C. 缓解民族矛盾 D. 提高汉族官僚地位 ‎【答案】B ‎【解析】‎ 根据“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说明行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故B正确A错误;C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没有涉及D。‎ ‎14.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答案】D ‎【解析】‎ 题中的“审判官或仲裁官”,在罗马习惯法汇编《十二铜表法》中,是罗马贵族才能担任的职务,他们因受贿而司法舞弊要处死刑,实际上是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A、C两项只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则并且在题中不能体现;B项的“充分保护”错误,《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 ‎15.唐代张九龄有条用人原则就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张九龄的这一选官原则本质上说明 A. 科举制选官存在缺陷 B. 重视对中央官员的选拨 C. 重视以考试选拔官员 D. 唐以后不再以门第选官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的意思是中央在选官时,要求被提拔的官员要有一定的州县工作经历,这从本质上说明了科举制选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因为科举人士往往较为缺乏实际的行政经验,直接起用他们费力不讨好,故选A。材料中强调中央官员候选人一定要有地方工作的经历,是为了使在地方任职的并了解地方实际情况的官员有机会进入中央决策机构,以提高行政的效率和决策的针对性,B项只是这一举措的表面现象,并非本质,排除;张九龄选官注重的是个人才干与工作经验的结合,并未体现出对考试的重视,排除C;唐代以后实行科举取士的制度,但门第的作用并未完全根绝,D项说法错误,排除。‎ ‎16. 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之所以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 A. 通用于世界各地 B. 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C. 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公民 D. 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A项明显错误;万民法不仅仅适用于罗马帝国公民,它还适用于受罗马帝国控制的外国人,故应排除B项;C项是《查士丁尼民法大会》,故应该选择D项。‎ ‎17.胡惟庸之子因在大街上纵马奔车掉下摔死,胡未禀报皇帝就将车夫杀死。皇帝大怒,让胡做出补偿,胡请求用金钱弥补,遭到贬斥。此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整治胡党行动。这反映了 A. 胡惟庸打压内阁 B. 胡惟庸家藏万金 C. 相权妨碍了皇权 D. 中央集权亟待加强 ‎【答案】C ‎【解析】材料只反映了皇帝整治宰相胡惟庸,没有反映胡惟庸打压内阁,故A错误;“胡请求用金钱弥补”并不能说明胡惟庸家藏万金,故B错误;皇帝整治宰相胡惟庸,这反映的实质是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体现中央集权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 ‎18.下列有关“光荣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意味着国王权力被全部剥夺 B.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C. 最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 发动者是托利党人和辉格党人 ‎【答案】A ‎【解析】1688年辉格党人和一部分托利党人共同发动的政变“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加以限制,确立了的君主立宪政体。显然A项“全部剥夺”的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故选A。BCD都是对“光荣革命”的正确表述。‎ ‎19. 《罗马法》规定,对无主物实行“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但同时又规定“委弃物的原物主须有抛弃该物的意思和事实,故如漂流物、遗失物、沉没物,其所有人并无委弃之意思,均不能先占”。由此判断罗马法 A. 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主义 B. 主旨在于鼓励人们开拓进取 C. 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D. 倡导拾金不昧的精神和理念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知,《罗马法》虽对无主物实行“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但同时又规定原物主如无抛弃该物的意思和事实,其他人均不能先占,体现了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所以应选C。‎ ‎20.下图漫画《拿手好菜》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的格局。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 ‎①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②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 ‎③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 ‎④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1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政党对峙的格局最终形成。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虽有很多差异,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统治工具。因此④说法错误,B项正确,排除选项A、C、D。‎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帝国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2)打破了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国家的典范制度。‎ ‎(3)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 ‎【解析】 (1)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据此与所学知识概括归纳。‎ ‎(2)注意多角度分析其作用,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 ‎(3)从材料三提取相关信息,注意逐条梳理,规范书写。‎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而不是我们模仿其他任何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个人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在我们这里,每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 ‎——(古希腊)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1787年5月,美国12个州的55名代表来到费城为新生的美国制定宪法,召开了为期116天的制宪会议,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尽管制宪会议内部矛盾重重、派系纷争,但与会代表却有一个共识:厌恶暴政,通过制度建设避免暴政的发生。但就暴政的来源,制宪会议内部却出现了严重分歧。联邦党人认为多数人的民主容易出现暴政,地方各州容易受民意的影响,他们倾向于精英治国,主张扩大中央政府权力,缩小地方州权;“反联邦党人”则认为暴政的来源是中央政府和政治精英,他们主张建立一个贴近民众的政府,扩大州权,极力缩小中央政府的权力。‎ ‎——摘自刘瑜《民主的细节》‎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时存在着的主要矛盾。这些主要矛盾是怎样解决的?你从美国1787年宪法看出在资产阶级民主方面有哪些重大发展?‎ ‎【答案】(1)特点:全体公民直接当家作主。(2分)主要原因:小国寡民;工商业发达,民主意识强。(4分)‎ ‎(2)矛盾:中央和地方的权利矛盾、多数人民主暴政与少数人独裁专制的矛盾。(2分)‎ 解决办法: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同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4分,任意答2点)‎ 重大发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既防止了多数人民主暴政,又防止了少数人独裁。(2分)‎ ‎【解析】(1)由材料“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的特点为直接民主。结合所学知识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可以得出原因为小国寡民;具有民主传统;工商业发达,民主意识强;人文主义思想盛行 ‎(2)依据材料“主张扩大中央政府权力,缩小地方州权;“反联邦党人”则认为暴政的来源是中央政府和政治精英,他们主张建立一个贴近民众的政府,扩大州权,极力缩小中央政府的权力”可以得出其矛盾为中央和地方的权利矛盾、多数人民主暴政与少数人独裁专制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其解决办法为联邦制、三权分立和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