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汉川二中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汉川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10月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18.10命卷人:魏开方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总共50分) 1.《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 A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C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D本质上都赞成天人感应 2.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B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D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3.孔子主张“利乐征伐自天子出”,李斯提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材料说明 A法家吸收了儒家思想 B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 C 儒家遭到了法家的批判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4.西汉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时,皇帝常下“罪己诏”,根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33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天人感应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钢五常学说 5.宋代理学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 C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 6.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 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 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 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 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7.有学者认为,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张,摆脱了长期的文字训练和经典阅读,是一种简单直截、当下即是的工夫,所以能够引发中下层老百姓的极大兴趣。这主要说明王阳明的“心学” A 其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B 只对当时的中下层老百姓产生了影响 C 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变革的作用 D 直接推动了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 8.冯友兰说:“(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9.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在其著作《焚书》里曾经说:“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产者但说生产;力田者说便力田,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亦说“商贾亦何鄙之有?”这表明李贽 A 基本的经济观和民生观 B 主张重农抑商政策 C 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 D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10.黑格尔认为,智者学派“把作为思想的简单概念……一般地应用到社会对象上去,并且使它深入到一切人事关系中去”。黑格尔评论的着眼点在于 A智者学派催生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B智者学派对社会改革的推动 C 近代西方哲学来源于智者学派 D 智者学派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 11.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主张表明 A 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B 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质疑 C 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 D 人们应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 12.“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3.柏拉图指出:遵守习惯和法律是掌权者的首要职责;习惯和传统法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真知识,尊重法律。他还提出要用法律来规制掌权者“ 有限所得与无限贪欲间的尖锐矛盾"。这说明柏拉图 A寻求城邦管理的有序性 B认为法律源自生活习惯 C最早提出权力制衡理论D把遵守法律作为美德 14.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我是凡人,只要凡人的幸福。”路德说:“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两人思想的实质是 A人比上帝和君主重要 B反对宗教信仰,强调人的追求 C打击天主教神学思想 D重视现世生活,反对教会权威 15.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 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兴起 D 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16.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 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17.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文艺复兴没有体现出人文精神 18.卢梭认为,“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是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为其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为严重的滥用。”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自由与民主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B个人自由要服从公共意志 C公共意志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前提 D国家是确保自由的唯一条件 19.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 A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B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D 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20.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图套。”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B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21.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审美观的影响B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活字技术效率低下D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22.宋代苏颂受皇命研制新浑天仪,召集翰林院天文院、太史局等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调用在政府内任职的数学、军械、机械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组建元佑浑天仪象所,历时三年研制成功,铸铜水运仪象台。这反映了宋朝 A国家力量推动科研项目实施B发展科技服务于农牧业生产 C科研机构设置日渐完备D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23.1954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发表巨著《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即《科学与文化史》,中文翻译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从中英文标题的不同可以看出 A 中国古代的科技实质上全是生产工艺 B 中西方对于科技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 C 西方以文化视角来认识中国古代科技 D 中西方科技发展水平和特点明显不同 24.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 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B 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 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 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25.“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总共50分。) 26.(18分)黄宗羲继承了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意为“众多”)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夫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代访录·原君》 材料三(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代表二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孟子、黄宗羲的基本主张,并指出二者的相同点。(6分) (2) 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4分)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義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8分) 2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争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特别是战国时期,天下大乱,不但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所有一切旧的“纳民于轨物”的东西都失去了约束力。……在参加争鸣的诸子百家中,没有谁不提出一套社会改革方案的。经过百家争鸣,宗教、哲学、政治、伦理学说真正达到了结构化、体系化。几乎所有的哲学家,同时又是杰出的社会政治理论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无法逃避他们的时代使命。……百家争鸣,代表着成熟形态的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世纪!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二对古代希腊人来说,人是城邦的动物。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因此,希腊人文主义者全部激情的焦点在于对灵魂的塑造、对心灵的关切以及培养人的理性的高贵,以实现理性基础上的个人与自身、个人与城邦、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状态。古典人文主义的初衷是解决雅典城邦危机,但在这一过程中,在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基础上,它确立了人之为人的普遍性原则,创立了一种理性精神的美。这种普遍性原则使希腊人文精神不仅属于希腊民族,而且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持续。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及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出现不同特点的原因。(10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所谓“孔子”之名的三层含义。一是指真实的孔子,即孔子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等。二是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即当人们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视角来看待、理解、诠释和评价孔子及其所言、所行、所思时,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有关孔子的观念和形象。三是指纯粹符号化的孔子,即孔子之为孔子,不再是一种纯个人的私名,而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人们交流与对话、对抗与互动时共同运用的公共符号。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的相关知识,围绕“不同视角下的孔子形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汉川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5 CCBAC 6—10 BCCAD 11—15 ACADB 16—20 BCDDB 21—25 DABCC 26(18分)【答案】 (1)主张:孟子,民贵君轻;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相同:以民为本。(6分) (2)标准:是否以天下为主。 根源:商品经济发展。(4分) (3)进步:带有民主色彩,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条件。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束缚。(8分) 27(20分)【答案】 (l)特点:中国“百家争鸣”围绕社会变革展开;关注社会现实;注重整体利益。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着重塑造人的理性精神;关注个性的自由与发展。(6分) 作用: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确立了个人发展的普遍性原则;持续影响西方文化的发展。(4分) (2)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深刻的社会变革;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秩序失控;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6分) 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实行城邦公民政治;城邦兴衰与公民素质密切相关。(4分) 28(12分)【答案】 示例一: 论题: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守卫者。(2分) 论述: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与“礼”,“仁”与“礼”的内部都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孔子作为教育家,其教学内容是六艺,其内容也是以为贵族政治服务为主体;其晚年修订的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均是传统文化的总结。 孔子是个保守主义政治思想家、活动家、教育家、文化学者,因为保守性,与时代需求不符,所以孔子在当时政治上处处碰壁。(10分) 示例二: 论题:孔子形象对近代文化运动具有推动作用。(2分) 论述: 近代康有为借助孔子进行变法,把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孔子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借助批判孔子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基础,孔子形象大损。 无论是贬低孔子还是提升孔子形象,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运动的发展。(10分) 示例三: 论题:新中国孔子形象由封建统治象征逐步恢复到真实的孔子和文化象征的孔子。(2分) 论述: 改革开放前,孔子形象很低,主要是新中国初期“左”的思想的影响。改革开放后,孔子的正面形象恢复并逐步上升,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国家实力上升,且借助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借助孔子加速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塑造大国地位与形象。(1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