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段考历史试题
武威六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2010年3月18日,北京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公布了清明节放假安排:4月3日(星期六)至4月5日(星期一)放假公休,共3天。其中,4月5日(清明节)为法定节假日,4月3日、4月4日照常公休。这一做法体现了与我国古代文化传统联系了为密切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禅让制 D. 世袭制 【答案】B 【解析】 清明节是祭拜祖先的节日,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宗法制,故B正确。 2. 下列有关秦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皇帝任免郡县长官 B. 郡县长官拥有自己的封地 C. 通过察举制选拔郡县长官 D. 郡县长官可以世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历史实识记和分析比较的能力。秦朝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故选A。B D属于分封制下的内容,C项察举制属于汉朝,时间不符,故排除B、C、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县制 3.北宋人尹源在《唐说》中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宋初为防止“弱唐”局面再次出现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设参知政事 B. 设枢密院 C. 设三司使 D. 由文臣出任知州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夫弱唐者,诸侯也”可知唐朝在地方设置节度使,最终威胁中央集权;宋初由文臣出任知州,州郡不得由武臣掌握,以免拥兵作乱,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故D项符合题意;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A项不符合题意;宋代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事权,B项不符合题意;宋代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C项不符合题意。 4.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指出: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或曰应关白(关白:禀告)丞相。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 A. 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 B. 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C. 已完全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D. 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监督制约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用内朝牵制外朝,削弱丞相权力,以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B项中“完全失去”说法过于绝对,汉武帝时期丞相地位依然较高,排除。C项中“完全失去”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与皇帝是否信任丞相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丞相接受外朝官员监督的信息,而是强调丞相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排除D。 5.如图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是 A. 唐朝尚书省 B. 元朝中书省 C. 明朝内阁 D. 清朝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成立内阁,形成时间较长,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且与六部、司礼监等矛盾重重,故C正确;唐朝尚书省、元朝中书省是中央正式的行政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AB;清朝的军机处只负责“跪受笔录”,是直接隶属于皇帝的机构,并无实权,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受制于司礼监”,结合所学明朝内阁的特点分析解答。 6.“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 削弱相权 B. 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 D. 重农抑商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可知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相权的信息,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强调的是君权至高无上,而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属于经济政策,不符合材料“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的信息,D错误。 7.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 全体国民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雅典公民是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故D正确;妇女、儿童、奴隶不享有公民权,故ABC错误。 8.雅典公民大会时间长短不定,处理例行公事仅需一个上午,较大议案可能要拖一天。至于难以抉择的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常需召开多次会议才能决定,占用较长时间,降低了公民的参政热情。为鼓励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伯里克利采取的举措是 A. 成立五百人会议 B. 发放津贴 C. 公民大会经常化 D. 设立陪审法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鼓励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伯里克利采取的举措是发放津贴,开会给予补贴,故B正确;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民主制的机构,不能鼓励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故排除AD;公民大会经常化开会次数的增加会降低低等级公民参政积极性,故排除C。 9.《全球通史》写道:“他们(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这部法律”是指古代罗马的 A. 习惯法 B. 公民法 C. 自然法 D. 万民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罗马法按照形式可以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按照适用范围可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万民法是罗马的国际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D正确;A属于形式分类,不符合材料主旨;公民法指适用罗马公民的法律,B错误;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不是法律条文,C错误。 10.公元前5世纪,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了 A. 维护平民利益 B. 限制贵族权力 C. 保护私有财产 D. 扩大统治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可知《十二铜表法》保护债权人的私有财产,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偷换概念, 债权人并不等于平民,错误;B选项错误,材料无法《十二铜表法》体现限制贵族权力;D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十二铜表法》扩大统治基础。故正确选项为C选项。 11.“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 A.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B. 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C. 使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D. 使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即议会主权的确立,国王权力受到法律限制,这是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思想,《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所以选A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权利法案》 12.2018年12月22日,因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会民主党议员未能就再拨款50亿美元用于修建美墨边境墙问题达成共识,美国9个内阁级联邦机构宣告关闭。这体现了美国 A. 分权制衡原则 B. 政党制约原则 C. 联邦共和原则 D. 责任内阁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美国总统”和“反对党国会议员”的分歧,导致“内阁级联邦机构宣告关闭”,说明A项正确;政党制约不符合整个题意,B项错误;题目与美国联邦、共和的组织形式无关,C项错误;D项与美国实行总统制的史实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以1787年宪法为基础,二百多年来,美国的政治运行具有典型的三权分立与制约平衡特点。 13.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此规定表明 A.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B. 国家行政权属于宰相 C. 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 D. 宰相只对国家元首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提到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和国家行政权力的归属,也没有体现国家权力中心,故排除ABC;而由“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说明皇帝给了宰相权力,所以宰相只对国家元首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选D。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德国 14. 《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的内容是:( )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元 C. 允许鸦片贸易正常化 D. 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 【答案】D 【解析】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有利于英国商品的倾销,有利于打开中国市场,故D正确;ABC不属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名师点睛】 要回答本题关键要把鸦片战争放在世界历史中去分析,首先,应明确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英国急需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于是积极进行侵略扩张,由此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然后,从选项中找出最有利于倾销商品的内容。 1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作者把鸦片战争作为“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 A. 促成新思潮的萌发 B.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 使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 使中国被动开始了近代化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说明了中国的传统封建社会被改变,“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说明中国被动开始了近代化,D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新思潮,A错误。BC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C项。本题解题关键抓住题干要旨“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即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脱离封建社会,开始被动地近代化。 16.学者陈晓楠曾说:“这部充满时代气息的著作,既没有能够在太平天国内部化作征伐江山的动力,也没能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任何的影响,……但依然给这个腐朽的农民起义运动,带来了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材料所评论的著作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临时约法》 D. 《共同纲领》 【答案】B 【解析】 【详解】《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施政纲领,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排除A;从材料“充满时代气息”“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可知是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故选B;《临时约法》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一部较完备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排除CD。 17.“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谭嗣同1896年春写的一首诗。导致“匹万万人齐下泪”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诗是1896年写的,所以其中的事件应该是发生在1896 年或者这一事件前夕,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所以上述事件应该是C,故选C;《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1842年,故排除A;《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1860年,故排除B; 《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在1901年,故排除D。 【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专题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 18. 如图,山海关城南有作为兵营的日本营盘、法国营盘、比利时营盘、意大利营盘、德国营盘和英国营盘的遗址。这六国营盘应该出现于 A. 《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 C. 甲午战争后不久 D. 《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 【答案】D 【解析】 在《辛丑条约》中规定,“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的沿线要地”,所以六国营盘是1901年以后出现的,ABC中条约中没有涉及这一内容。 19. 孙中山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A. 成立中国同盟会 B. 发动辛亥革命 C. 建立中华民国 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解题关键是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材料中的“起事”“以互相联络为要”意指革命必须有革命组织领导,所以选A。1905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成立了同盟会。BC项体现不出相互联络的内容;D项是在1924年开始建立,因此BCD均与材料要求不符。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一场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同盟会作为领导力量进行的。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辛亥革命后,时人曾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 A. 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 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D.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结论型材料选择题。材料中的“可怜购得假共和”一处可以看出此处作者要表达的应当是对辛亥革命消极的评价,假共和说明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共和,依据选项的内容,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评价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 (2)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体现了什么原则?体现这一原则的美国宪法是什么? (3)英美两国确立的政治体制虽然不同,但是起到的作用却是相似的。这相似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归纳具体内容亦可)。君主立宪制。 (2)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1787年宪法。 (3)作用:都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学生只要答出有利于或者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或者都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等,均可得分) 【解析】 【详解】(1)根据“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得出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图片体现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原则。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3)作用:结合所学,可从都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2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中国近代史,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指出1840年至1900年间日本侵略者直接参与的战争有哪些? (2)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请你分别指出这三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每次战争各一句话) (3)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是哪个条约的哪一条款? (4)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请列举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革命斗争。 【答案】(1)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图片一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片二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图片三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马关条约》允许日本中国开设工厂。 (4)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图片一反映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片二是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图片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4)结合所学可知,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