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湖南郴州高三上历史月考试卷
第 1页 共 18页 ◎ 第 2页 共 18页 2020-2021 学年湖南郴州高三上历史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西周时期,统治者逐渐形成“殷鉴”理念,如《诗经·大雅·荡之什》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尚书·召 诰》称“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并有意识地整编前代文献。据此可知,“殷鉴”理念( ) A.推动了重史传统的形成 B.强化了对思想的控制 C.加速了贵族政治的瓦解 D.是对商文化传统的沿袭 2. 下表是 20 世纪后期在广西梧州地区出土的汉代钱币情况。这主要反映出( ) 时 期 墓 葬 名 称 出 土 钱 币 情 况 西 汉 晚 期 贺 县 河 东 高 寨 西 汉 墓 五 铢 铜 钱 7 枚 西 汉 时 期 梧 州 市 富 民 坊 西 汉 墓 若 干 五 铢 钱 两 汉 时 期 钟 山 县 张 屋 1 2 枚 五 铢 钱 东 汉 墓 两 汉 时 期 藤 县 鸡 谷 山 西 汉 墓 五 铢 钱 4 枚 东 汉 早 中 期 岑 溪 市 糯 垌 镇 胜 塘 顶 东 汉 墓 若 干 枚 铜 钱 东 汉 晚 期 钟 山 县 伏 船 岭 东 汉 墓 7 3 枚 铜 钱 , 有 五 铢 钱 、 货 泉 ( 新 莽 时 期 货 第 3页 共 18页 ◎ 第 4页 共 18页 币 ) 东 汉 晚 期 梧 州 市 鹤 头 山 东 汉 墓 若 干 五 铢 钱 东 汉 时 期 钟 山 县 张 屋 东 汉 墓 若 干 枚 铜 钱 , 疑 为 五 铢 钱 A.两汉时期币制混乱 B.南方地区普遍贫困 C.当地商品经济发展 D.东汉经济强于西汉 3. 公元 494 年,北魏孝文帝下令放弃本部族崇拜的天神不祀,改为圆丘祭天、方泽祭地和以祖宗配天,把 君临中原的北魏第一位皇帝拓跋郁律奉为太祖,位列太庙。这些举措旨在( ) A.革除鲜卑族落后习俗 B.承继华夏文化正统地位 C.强化君主的专制权力 D.消解旧贵族的政治阻挠 4. 下图为宋代《霜篠寒雏图》(局部),该画呈现出“重形似、尚理法、精密不苟”的特点。该作品体现了当 时( ) A.文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B.艺术趋向平民化的取向 C.绘画写意传神的总特征 D.理学对审美旨趣的影响 5. 明代后期,“朝廷有命令,必传之于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 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 ) A.君主权力日趋衰落 B.政府行政决策产生异化 C.内阁法定地位已丧失 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6. 甲午中日战争后,法、俄、比结成同盟,与英、德、日集团争夺对中贷款权;同时,法国又与竞争对手 英、德、美签订协议,组成四国银团,不惜“牺牲盟友利益”来共同瓜分对华贷款份额。这表明当时( ) 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 B.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的共识 C.列强积极维护清政府统治 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 7. 根据光绪年间官员的档案数据统计,在 4498 个历史人物的信息中,具有捐纳经历的官员人数达到 2674 人,占总数的 59.45%,形成了所谓的近代新兴官僚阶层。他们大多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主要代表人物 有伍廷芳、徐天麟等。据此可知,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 ) A.是科举制被废除的主要原因 B.客观上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 C.是清廷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 D.解决了清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 8. 马克思主义最初在中国的传播,多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读书会、学会等途径进行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主 要是因为( ) A.无产阶级的觉醒 B.知识分子的推动 第 5页 共 18页 ◎ 第 6页 共 18页 C.国共合作的实现 D.俄国革命的影响 9. 下图为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中国近代某一时期迁徙的示意图。图中这一形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八国联军大举入侵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0. 在对外战争中,罗马执政官托克瓦突斯下令:任何将士不得在布阵外与敌方将军独自对阵。其子自恃骁 勇,不顾军令,挑战敌方首领,虽然杀了敌方将领,但仍因违背军令而受到军法处置。托克瓦突斯处理这一 事的原则( ) A.反映出执政官权力的滥用 B.旨在维护军事行动的严肃性 C.彰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11. 16 世纪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曾说:“我愿即便最卑微的妇女,也能阅读福音书与保罗书信(基督教经 典),我希望它们能被译成所有语言。”据此可知,伊拉斯谟( ) A.主张天赋人权 B.抨击教会腐败 C.强调因信称义 D.倡导教育平等 12. 拉美地区有很多地方直接以“救世主”(Salvador)或“耶稣”(Jesus)为名,如:萨尔瓦多(EI Salva-dor) 及其首都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阿根廷的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厄瓜多尔的圣萨尔瓦多岛(Isla de Salvador)及秘鲁的赫苏斯(Jesus)等。这反映出拉美地区( ) A.深受欧洲殖民运动的影响 B.久远的历史文化传统 C.天主教信仰成为全民共识 D.经济发展具有相似性 13. 下表为 1840 年至 1880 年世界铁路里程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单位:英里) 时 期 英 国 欧 洲 ( 含 英 国 ) 美 洲 世 界 其 他 地 区 1 8 4 0 ~ 1 8 5 0 6 0 0 0 1 3 0 0 0 7 0 0 0 — — 1 8 5 0 ~ 1 8 6 0 4 0 0 0 1 7 0 0 0 2 4 0 0 0 1 0 0 0 1 8 6 0 ~ 1 8 7 0 5 0 0 0 3 1 0 0 0 2 4 0 0 0 7 0 0 0 1 8 7 0 ~ 1 8 8 2 0 0 0 3 9 0 0 0 5 1 0 0 0 1 2 0 0 0 第 7页 共 18页 ◎ 第 8页 共 18页 0 A.英国工业走向衰退 B.欧美联系日益加强 C.美洲实现完全独立 D.世界经济有所发展 14. 下图为统编版历史教材中的插图《一战中的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去前线挖战壕》。该图可以用来说明 当时( ) A.英国政府奴役中国劳工参战 B.欧洲战事的惨烈程度 C.中国对一战协约国胜利的贡献 D.中国沦为列强殖民地 15. 下图展示的是依据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将全球经济划分为 5 大集团的长期经济增长趋势。据此可 知( ) A.各国经济实力差距拉大 B.产业革命推动全球发展 C.西方国家引领世界经济 D.日本经济增长最为迅速 二、非选择题 图 1、图 2、图 3 分别代表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周代时期、西汉时期、明代时期)所面临的军事威胁 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 1 图 2 图 3 ——据【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等 第 9页 共 18页 ◎ 第 10页 共 18页 分别提取图 1、图 2、图 3 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曾说“中国以后若不稍变成法,徒恃笔舌与人争,正恐长受欺侮”“讲求洋器,中国但 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若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艰难的拓荒者” 人物 简介 曾国藩 (1811~1872 年) 1865 年,建成江南制造总局,同年 12 月,核定长江水师永远章程及营制营 规。1867 年,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 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1868 年,江南造船厂试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 江宁,取名“恬吉” 左宗棠 (1812~1885 年) 1866 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 试行,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 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立船政学堂, 传播造船技术和培养海军人才。《艺学 说帖》成为其洋务实践的理论概括,并 体现出新的发展思路 张之洞 (1837~1909 年) 1889 年,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芦汉铁 路,以贯通南北,朝廷准奏,遂任湖广 总督。其间,先后成立自强学堂、武备 学堂。1892 年,创办湖北织布局,1893 年,建成亚洲首创的最大钢铁厂——汉阳 铁厂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李鸿章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生于 50 年代》是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历史纪录片,以下内容节选自该纪录片中的部分访谈者的回忆录。 《生于 50 年代》上集 陈丹青:从我记事开始,母亲就告诉我在我出生的那年,中国开始实行粮票、布票、油票这些东西,那么这 些东西会让你有所期待,比方说到春节你就知道会有一张票可以去买鸡,然后有一张票可以买鱼、买肉,就 是这种期待感。 陈丹青:当时宣传画、无线电里的广播,马路上敲锣打鼓的游行,都是讲大炼钢铁……所以我记得小时候, 中班一群小孩坐那儿,老师一个一个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轮到我说时,我就缩在那儿, 我就说:“我想当炼钢工人。” 《生于 50 年代》下集 陈丹青:我想他们(50 年代出生的人)是第一拨觉醒的人,然后也是第一拨摆脱意识形态和教条主义以后开 始在各个领域比较理性地选择和实践的人。他们无可选择地存在于那个时期,在各个领域他们必须把路蹚开 来,时代给了他们这个机会,然后他们也回答了这个时代。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生于 50 年代》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 20 世纪 50 年代和 80 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1787 年美国宪法对美国政治、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87 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不仅以时间长、成效大而闻名于世,更是以其长达 116 天的激辩而名垂史 册。与会的 55 位代表,各怀己见,力图制订一部国家级宪法,他们往复辩论,在关键问题上相持不下,甚 至以离会来威胁和抗议,最终却拿出了一部让世人瞠目的宪法。在制宪会议上,以讨论《弗吉尼亚方案》进 入正题,这说明会议由修改和完善《邦联条例》转向制定新的宪法。会议最终的文本就是著名的《1787 年宪 法》草案。 ——摘编自刘俊利《美国 1787 年制宪会议与代表们的四个旨趣》 (1)编写一幕发生在 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上辩论的场景。(要求:先写出辩论主题,主题要紧扣美国当时 的政治或经济情况;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辩论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上述对话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历史意义。 第 11页 共 18页 ◎ 第 12页 共 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 学年湖南郴州高三上历史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考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先秦“殷鉴”理念,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形成的“殷鉴”理念是为了吸取商亡的历史教训,并且统治者有意识地整编了前代文 献,这有利于推动重史传统的形成,故选 A 项; B 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贵族政治的延续主要是指宗法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C 项; 根据材料可知,“殷鉴”理念是反思殷商之失,并非沿袭商文化传统,故排除 D 项。 故选 A。 2. 【答案】 C 【考点】 汉代的商业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广西梧州地区的商业发展。 【解答】 广西梧州地区汉墓出土的钱币比较多,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 C 项; 单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两汉时期币制混乱”的结论,故排除 A 项; 单凭材料信息也不能得出“南方地区普遍贫困”和“东汉经济强于西汉”的结论,故排除 B、D 两项。 故选 C。 3. 【答案】 B 【考点】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答】 孝文帝下令不再祭祀本族天神,改用中原王朝的祭祀礼制并尊奉君临中原的拓跋郁律为太祖,意在为鲜卑族 融入中原文化,承继华夏正统作准备,故选 B 项; 材料中并未涉及鲜卑旧俗的革除,故排除 A 项; 君主集权的加强主要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分化贵族权力的方式实现的,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C 项; D 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故选 B。 4. 【答案】 D 【考点】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 宋明理学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理学对文艺的影响。 【解答】 这幅绘画为工笔花鸟画,注重细节呈现,“重形似、尚理法、精密不苟”,体现了当时理学发展对整个社会审 美旨趣的影响,故选 D 项; 材料信息不能表明“文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故排除 A 项; 这幅画体现了文人阶层的旨趣,不是世俗平民,故排除 B 项; 这幅画不属于传统意义上强调神似不求形似的写意山水画,故排除 C 项。 故选 D。 5. 【答案】 B 【考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 本题考查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答】 解读材料信息可知,明代朝廷的法令要传之于太监,这说明明代行政决策发生了异化,故选 B 项;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君主权力的日趋加强,故排除 A 项; 明代内阁本身就不是法定机构,其没有法定地位,故排除 C 项; 这一变化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故排除 D 项。 故选 B。 6. 【答案】 D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解析】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解答】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对巨额的战争赔款,决定向西方各国举债,各国形成争夺贷款份额的局面,这表明当 时对华资本输出已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故选 D 项; A 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A 项; B 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B 项; C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C 项。 故选 D。 7. 第 13页 共 18页 ◎ 第 14页 共 18页 【答案】 B 【考点】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捐纳制度。 【解答】 据材料可知,晚清捐纳的官员中大多数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这些官员与传统官员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 后来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因此,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故 选 B 项; 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不是因为捐纳制度的推行,故排除 A 项; 清朝推行捐纳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清朝的财政困难,不属于自救运动,故排除 C 项; 清朝推行捐纳制度确实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但并不表明捐纳制度的推行就解决了财政危机,故排除 D 项。 故选 B。 8. 【答案】 B 【考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要求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解读材料信息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主要是由当时的知识分子通过各种学会或杂志进行宣传的, 故选 B 项; 无产阶级觉醒并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A 项;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 1924~1927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C 项; 俄国革命是外部影响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当时国内传播的条件,故排除 D 项。 故选 B。 9. 【答案】 D 【考点】 抗日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解答】 图中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杭州迁往西南地区,然后再迁回杭州,这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有关,故选 D 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列强在天津一带发动的,不能解释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迁移路线,故排除 A 项; 新文化运动不能解释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西迁,故排除 B 项; 国民革命运动的路线是从南方向北方发展,也不能解释该校的西迁,故排除 C 项。 故选 D。 10. 【答案】 C 【考点】 罗马法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读材料信息可知,托克瓦突斯对这一事件的处理体现了“己法自守”的原则,也就是“为别人制定的法律,自 己也必须遵守”,这彰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选 C 项,排除 A 项; 材料中的案例被抽象为法律原则,不仅单用于军事,而且也成为基本的法律原则,故排除 B 项; “已法自守”与对外扩张无必然联系,故排除 D 项。 故选 C。 11. 【答案】 C 【考点】 宗教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解答】 伊拉斯谟主张平民信徒也能直接阅读圣经,能够用本民族语言阅读,这体现了当时宗教改革的主流观点—— 因信称义,故选 C 项; 天赋人权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A 项; B、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排除。 故选 C。 12. 【答案】 A 【考点】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及其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客观影响。 【解答】 拉美地区的这些地方以天主教“救世主”和“耶稣”命名,反映出欧洲殖民者进行文化殖民和宗教传播的历史影 响,故选 A 项; 在殖民者到来之前,拉美地区并不信奉天主教,B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C 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地名相似无法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相似性,故排除 D 项。 故选 A。 13. 【答案】 D 【考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 1840—1880 年世界铁路建设的发展。 【解答】 第 15页 共 18页 ◎ 第 16页 共 18页 从表中数据对比可知,这一时期英国每十年新增的铁路里程下降,而欧洲及美洲、世界其他地区的铁路里程 却在不断增多,这说明除英国之外的世界经济有所发展,故选 D 项; A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一国的铁路建设不能反映欧美联系日益加强,故排除 B 项; C 项与史实不符,且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故选 D。 14. 【答案】 C 【考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解析】 本题考查一战中中国劳工参战。 【解答】 图片内容为中国劳工参与一战的战事工程建设,体现了中国在一战中的参与和贡献,故选 C 项; A 项“奴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材料中未体现出战事的惨烈,故排除 B 项; D 项表述错误,故排除。 故选 C。 15. 【答案】 B 【考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 【解答】 通过对上图中 5 大集团的经济增长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在 1800 年之前没有差别,从 1850 年左右开始,不 同区域的国家先后获得快速发展,这些都与三次产业革命的兴起有密切关系,故选 B 项; 增长速度无法反映出经济实力差距,故排除 A 项; C 项“西方国家”指向过于笼统,故排除; 日本经济增长迅速主要是在 1950 年之后,而 D 项表述没有明确时间,故排除。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答案】 图 1:中原政权受到西北及北部犬戎、狄等少数民族部族力量的包围与进攻,来自西北和北部地区的军事威 胁最大,面对如此强大的军事威胁,中原王朝进行了一定的军事防御斗争,但未构筑像长城一样明显的军事 防御体系,这与先秦时期周王朝面临来自西北戎、狄严峻的武力威胁相一致。据此判定图 1 为周代。 图 2:中原王朝的军事威胁主要来自北部的单于部落,并且在北部边境构筑起了有效的军事防御体系,出现 了军事重镇,中原王朝对来自北部的匈奴的威胁进行了主动反击,这与秦汉时期北击匈奴相一致。据此判定 图 2 为西汉时期。 图 3:中原王朝所面临的军事威胁主要来自东南沿海,西北、北部威胁基本肃清,并且在北部构筑了有效的 军事防御体系,可以看出,在双方的军事对抗中,既有来自东南沿海势力的主动进攻,也有来自王朝的主动 反击,这与明代倭寇入侵,威胁东南沿海相一致。据此判定图 3 为明代时期。 【考点】 时空观念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上周代、秦汉和明代后期所面临的军事威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 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解答】 材料要求根据图片内容提取有效信息,并判定历史时期,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片信息的提取。学生可根据 图片中不同时期所面对的军事威胁的主要来源进行判断,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每一幅图片的历史时期。图 1 中王朝的军事威胁主要来自西北部犬戎和北部狄等大族群势力,并进行了一定的军事防御斗争,但未构筑长 城等明显的军事防御体系,可知是周代时期;图 2 中王朝的军事威胁主要来自北部单于势力,并且构筑了有 效的军事防御体系,可判定是秦汉时期;图 3 中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东南沿海,并在北部构筑了有效的军事 防御体系,可知是明代时期。 【答案】 示例: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变局,救亡图存、抵御外侮成为时代主要任务。李 鸿章在林则徐等人在开眼看世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清政府要敢于变革,要在科学技术领域寻 求新的突破。李鸿章主张变“成法”、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一主张鼓舞了晚清政府部分开明官员,因此掀起 了兴办洋务企业、发展民族工业、“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热潮。例如,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创办江 南制造总局,拟设译书馆,推动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与转型;左宗棠上疏奏请设局建造轮船、培养人才、 写成《艺学说帖》,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为中国近代化培养了人才;张之洞主持修建芦汉铁路、创建汉阳铁 厂,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桎梏,进一步促进了近代早期的思想转型和社会转型。 虽然李鸿章的建议有一定局限性,但变更“成法”、发展科技却关乎着民族的兴衰。我们应当以近代进步人士 为学习榜样,以他们力排众议、力推改革、力求进步的精神为指引,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努力寻求国家 进步、民族振兴的科学路径。 【考点】 洋务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洋务运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阐释历史事物的能 力。 【解答】 本题解题时学生要认真阅读设问,抓住“谈谈你对……的理解”这一核心要求,从李鸿章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入 手,运用三位洋务派代表的具体成就对李鸿章的认识进行评价,并说明这一认识对你个人的启示。作答内容 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 ①结合时代背景,对李鸿章的认识进行论述。 从民族危机加剧和救亡图存、社会转型成为时代任务之一的角度论述; 从李鸿章强调变更“成法”、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当时有识之士提出来的推进中国社会转型、具有开创性的见 解的角度进行论述。 ②结合三人的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意义进行论述。 结合曾国藩的事迹,从技术增强国力、推进社会转型的角度论述; 结合左宗棠的事迹,从培养技术和军事人才、提出未来发展新思路的角度进行论述; 结合张之洞的事迹,从修建铁路、创办学堂、打破封建守旧观念的角度进行论述。 ③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启示。 【答案】 第 17页 共 18页 ◎ 第 18页 共 18页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选自中央电视 台纪录片《生于 50 年代》解说词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纪录片《生于 50 年 代》邀请陈丹青等人回忆人生经历,其 童年和青壮年时期的经历是研究 20 世纪 50 年代和 80 年代的重要史料 材料内容 “中国开始实行粮 票、布票、油票” 等,反映了 20 世 纪 50 年代中国实 行计划经济体制, 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可用于研究 20 世 纪 50 年代中国计 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陈丹青的回忆以日 常生活为切入点, 分别反映了 20 世 纪 50 年代和 80 年 代中国经济发展的 具体状况,他的人 生经历就是中国历 史的一个缩影“当时宣传画、无 线电里的广播,马 路上敲锣打鼓的游 行,都是讲大炼钢 铁”,反映了 20 世 纪 50 年代末期开 始实行“大跃进”运 动,经济上要求超 英赶美,违背经济 发展规律 可用于研究 20 世 纪 50 年代中国经 济发展的主要失误 “我想他们(50 年 代出生的人)是第 一拨觉醒的人,然 后也是第一拨摆脱 意识形态和教条主 义以后开始在各个 领域比较理性地选 择和实践的人,他 们无可选择地存在 于那个时期,在各 个领域他们必须把 路蹚开来,时代给 了他们这个机会, 然后他们也回答了 这个时代”,反映 了人们思想上的拨 乱反正 可用于研究 20 世 纪 80 年代中国城 市经济体制改革的 推进 【考点】 史料的重要作用 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发展的史料价值。 【解答】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解答本题时, 学生需要认真阅读题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对接,说明材料本身对研究 20 世纪 50 年代和 80 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史料价值,可从材料整体价值和具体内容价值两个角度进行阐述。整体价 值可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研究经济发展的失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等方面阐述,具体内容价值可 从陈丹青的人生经历方面进行阐述,有理有据即可。 【答案】 (1)主题:我们该如何构建新的国家? 人物 A:看看我们目前所处的可怜境地,当初我们向法国借来的大笔款子,到现在仍分文未还。而我们那些 奋勇作战得胜的官兵将士,以及慷慨借款给公家的债权人,他们都仰望诸君解救他们脱离困境,但这些人却 被我们政府的软弱无能羞辱了。 人物 B:十三个独立主权,彼此攻讦,马上就会把全体毁于一旦,除非像州政府的政令可以有效通行全州一 般,我们才能设立一个将号令施行全邦联的中心权力,否则真不敢想象我们还能够作为一个国家长久存在下 去。 人物 C:但是扩大中央政府的权力,会不会影响我们州的发展呢?会不会违反自由和民主的精神呢? 人物 D:是的,我们应该既要扩大中央政府的权力,同时又要兼顾地方的要求。由各州选派代表到中央政府 组成国会,担任议员,议员人数根据各州的人数和财力来分配。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应分属于政府、国 会和法院。 人物 E:我反对,上述分配议员的方案对我们南方州不公平,我们南方这些州均是以农业为主,经济赶不上 北方,人口数也不如北方,我提议各州平均分配议员名额。 人物 F:我建议采取折中方案,国会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参议院每州平均分配名额,众议院按各州人口分 配名额。 人物 G:那人口怎么算?是不是各州有多少人就算多少人呢?我觉得黑人和印第安人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政治 素养比较低,很难管理国家,应该采取折中方案。 (2)意义:这部宪法贯彻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使美国确立了联邦体制;这部宪法 缓和了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和北方间的矛盾,为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这部宪法带有种族歧视色彩,不允许黑人和印第安人享有与白人同样的权利。 【考点】 美国 1787 年宪法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 【解答】 (1)本题要求学生编写一幕发生在 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上的场景,学生应结合美国制定 1787 年宪法的背 景和该宪法的主要内容进行编写,学生的表述只要史实准确,逻辑合理,与辩论主题相符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 年宪法的意义:第一,这部宪法包含有许多民主因素,比如确立了共和制、 实行民选政府制度、规定了修改宪法的程序等。第二,它调和了保守派与民主派的矛盾、中央集权派与地方 自治派的矛盾、大小州之间的矛盾。总之,它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共和政体,为欧洲的反封建斗争树 立了一面旗帜,也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权的巩固与完善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是这部宪法也具有明显的 不足之处,它不仅没有否定南方的奴隶制度,反而把 5 个黑人折合为 3 个人来计算各州的人口总数。同时, 选举资格也作了财产和文化程度上的限制,剥夺了劳动群众、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的选举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