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上学期单元练习国庆作业(一)(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单元练习国庆作业(一)(含解析) 一、选择题 1.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 A. 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 B. 以礼为工具恢复周王室的统治 C. 重建周礼的权威以纠正时弊 D. 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答案】C 【解析】孔子针对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根本意图”的要求,排除;孔子是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而不只是为恢复周王室的统治,排除B项;孔子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排除D项。 点睛:礼乐制度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是为了维护等级秩序和加强统治,形成理想的社会秩序。 2. - 26 - / 26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载:“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上述材料①②③处应分别填人 A. 儒家、墨家、法家 B. 道家、墨家、法家 C. 墨家、儒家、道家 D. 儒家、法家、墨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强调社会等级制度与规范,故①是儒家思想,“强本节用”强调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故②是墨家思想,“严而少恩”“正君臣上下之分”强调君主的权势与威严,故③是法家思想,选择A项符合题意。 3. 《孙子兵法》强调,对于战争“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又说“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这说明 A. 先秦兵家反对不义战争 B. 先秦军事理论趋于成熟 C. 春秋时期兼并战争頻繁 D. 先秦兵家具有慎战思想 【答案】D - 26 - / 26 【解析】根据题意,题目强调的是兵家对于战争和用兵的思想,并未提到对不义战争的看法,故A项错误;题目中提到的是先秦时期兵家的思想,并未进行比较或看出此时的军事理论趋于成熟,故B项错误;题目强调的是兵家思想,并未提到此时的社会背景,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明主虑之,良将修之”、“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得出先秦兵家具有慎战思想,故D项正确。 4. 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 A. 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 B. 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 C. 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 D. 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强化人伦秩序,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A项正确;材料规定针对民众,而非职业官员,没有涉及秦朝官僚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整个社会人伦秩序,而不仅仅是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端平法度”,秦朝是以法家思想而非儒家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故D项错误。 5.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 礼制观念淡化 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 崇尚法家思想 - 26 - / 26 D.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A项错误;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所以答案选B。 6.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这一思想是 A. 阴阳五行家学术 B. “天人合一”理论 C. 儒学顺应自然规律的哲学 D. “天人感应”观 【答案】B 【解析】董仲舒属于儒家代表,故A项错误;材料把人与天地日月山川相比,体现了“天人合一”,故B项正确;顺应自然规律属于道家的特点,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强调天和人可以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的一面,故D项错误。 7. - 26 - / 26 根据道教的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 A. 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 B. 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 C. 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 D. 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 【答案】A 【解析】材料认为佛教是道教创始人创建的,这种认识与史实不符,但却被道教徒接受,从侧面说明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一种传说,不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人中国,故B项错误;传说虽然有夸大的色彩,但是不能反映出阻碍思想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李耳创建了佛教,没有体现佛教道教的融合,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需要掌握佛教、道教的兴起。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与分析材料。 8.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指 A. 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 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 C. 注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 D. 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 【答案】B - 26 - / 26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纲常人伦;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实现了从神权政治转向伦理道德转变,B项正确。汉唐儒学也强调三纲五常的教化作用,排除A。汉代儒学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排除C。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是理学“义理”的表现,排除D。所以选B 9.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 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 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 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明清修族谱的关键是“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突出的是宗族血缘关系的加强。修族谱说明明清时期宗族观念加强,故排除A项;社会等级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故B项不正确;D项本身错误。明清理学盛行,成为凝聚宗族的重要思想基础,故答案为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地位 10. - 26 - / 26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答案】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学生需要明确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在性质上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发展,而不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时,也要认识到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影响。 11. 明清时期的龙游商人积累了财富之后,乐善好施,如纸商傅元龙,“生平于地方事业颇能尽力,建凤梧书院,修通驷桥,明伦堂,鸡鸣塔,诸役咸与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 儒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B. 商人地位和士人渐趋平等 C. 礼乐制仍然有着重大影响 D. 商人的自身修养普遍提高 【答案】A - 26 - / 26 【解析】商人积累财富之后的乐善好施,显然是深受传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儒学广泛的社会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有关商人与士人身份地位的相关比较,故B项错误;商人的乐善好施并不属于礼乐制度,这属于偷换概念,C项错误;仅仅根据纸商傅元龙并不能推断商人群体素质和修养的普遍提高,这属于程度失当,故D项错误。 12.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A. 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结合 B. 修正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 C. 宣扬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D. 批判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答案】C 【解析】材料未体现服从城邦和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苏格拉底修正智者学派观点,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强调一个人理智的重要性,所以表明苏格拉底探索理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故D项错误。 13. 智者学派中许多人都宣称,所谓的正义和公平仅仅是一种独断传统的表达或是独断统治者强迫人民接受的,没有什么确实是正义的。这表明智者学派 A. 主张相对主义的价值标准 B. 追求个人功利的思想倾向 C. 注重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D. 倡导理性自由的生活态度 【答案】A - 26 - / 26 【解析】材料中智者认为公平、正义只是对统治者而言的,普通百姓则不这样认为,故正义是相对的,故A选项正确。个人功利思想指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取利益的思想,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B;材料怀疑公平、正义的存在,无法提升公民道德水平,也是非理性的行为,故排除CD。 14. 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47~1455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教皇收买学者阻挠人文主义的传播 B. 教皇迎合文艺复兴的历史潮流 C. 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 D. 罗马教会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 【答案】B 【解析】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表明教皇鼓励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化,故B正确。AD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普遍”说法绝对。 15. - 26 - / 26 十四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 A. 市民阶层开始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 B. 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了社会动荡 C. 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传统价值观念 D. 社会各阶级成分的构成发生显著变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变成了骑士”可知“十四世纪末”的佛罗伦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骑士”满天飞,街头的骑士……“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说明传统价值观念被改变,C项表述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骑士社会地位的观念的变化,未提及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社会背景和社会阶级成分构成的变化,故ABD项错误。 16. “这是很紧要的一个时期,上承着培根、洛克的实验哲学,下启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所以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能为17世纪成为“很紧要的一个时期”奠基的是 A.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展 B.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 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答案】A - 26 - / 26 【解析】从材料中“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以及“能为17世纪成为“很紧要的一个时期”奠基”可以看出材料问的是17世纪之前,包括14、15和16世纪发生的重要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思想领域,不是科学领域;C选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D选项错误,垄断资本主义产生是在19世纪末。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时间点的掌握,本题实际上就是考察学生四个选项发生的具体时间,因此只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对应的时间阶段就可以回答对本题,也就是符合17世纪之前的思想领域的事件就是正确选项。 17.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 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B. 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C. 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D.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答案】B - 26 - / 26 ........................ 18. 卢梭曾经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说明卢梭 A. 带有浪漫主义的倾向 B. 彻底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 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 科学地诠释了启蒙运动思想 【答案】A 【解析】“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可以看出卢梭对理性持反对态度,而“良心”、“情感”等词则反映了他对浪漫主义的追求,故选A;卢梭的浪漫主义是对启蒙运动宗旨的补充,故BD错误;题干没有提到宗教,故C不符合题意。 19. 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 - 26 - / 26 A. 宣传了早期天赋人权思想 B. 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 C. 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D. 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材料强调宗教改革是“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的群众基础比文艺复兴运动广泛,故C项正确;AB项是启蒙思想,排除;D项错误,错在“摧毁”。 20. 启蒙运动时期,一位推动者这样归纳自己的诉求:“我希望看到最后一个国王被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给绞死。”(约翰·赫期特《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表明他反对 A. 因信称义 B. 天赋人权 C. 君权神授 D. 崇尚科学 【答案】C - 26 - / 26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的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反对君权和教权,不涉及天赋人权,故B项错误;据材料“我希望看到最后一个国王被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给绞死”可知这位启蒙思想家反对国王和神父的专制统治,表明他反对君权神授,故C项正确;材料是政治上的主张,不涉及崇尚科学,故D项错误。 21. 《启祯野乘·徐文定传》中载,“(徐光启)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这表明徐光启 A. 强调精耕细作 B. 主张发展水利事业 C. 重视经世致用 D. 致力于西学东渐 【答案】C 【解析】由“(徐光启)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可以看出徐光启摒弃无用的声律,工楷隶而转向实用的工艺数学,说明他十分重视经世致用,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不选;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徐光启除了主张发展水利外还主张其他施用于世者的行业;D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西学。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突破口是“(专)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考查经世致用思想。 22. 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 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 26 - / 26 B. 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C. 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 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答案】A 【解析】古代天文学向着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方向发展,就使得天文与政治和人事联系密切,而减少了其作为自然界的事物的本来趋势,所以会使得古代天文学缺少对天文天象自身发展规律的探究,故选A。 23. 宋仁宗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设备投入的资金比较大,拆版后无法再印,而雕版印刷虽刻板费工,但书版可长期保存,随时可印,因此延至清末仍盛行不衰。由此可见 A. 雕版印刷技术更为先进 B. 劳动力便宜是重要原因 C. 技术创新不能脱离实际 D. 活字印刷无法得到推广 【答案】B 【解析】材料“活字印刷设备投入的资金比较大,拆版后无法再印,而雕版印刷虽刻板费工,但书版可长期保存”说明中国古代虽然“雕版印刷虽刻板费工”,但是由于劳动力比较便宜,从而雕版印刷盛行不衰,故B项正确,C项错误;活字印刷术更为先进,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活字印刷术的推广问题,故D项错误。 点睛:解题时要解决为什么“版印刷虽刻板费工”却盛行不衰这个问题即可。 - 26 - / 26 24. 考古学家在新疆和田出土的唐代于阗文书中发现了三件《兰亭序》抄本。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楷书是唐代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 B. 于阗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C. 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进一步传播 D. 临摹王羲之的行书在唐代成为时尚 【答案】C 【解析】《兰亭序》是用行书书写的,故A项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于阗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故B项错误;从新疆出土中原的书法抄本,可知是中原文化向外传播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临摹王羲之的行书在唐代成为时尚,故D项错误。 25. 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 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 B. 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 C. 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D. 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答案】B - 26 - / 26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与“营造温馨的气氛”无关,排除A;根据“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符合禅的哲学精神,是将儒、道、佛、印度教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故B正确;材料内容与政治观念无关,排除C;D选项不符合“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注重写意,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排除D。 26.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年)在《广笑府叙》中说:“又笑那孔夫子这老头,你絮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死了……”这反映出当时 A. 传统道德观念正统地位动摇 B. 社会对个性解放的憧憬 C. 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排斥 D. 思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 【答案】B 【解析】传统儒学道德观念动摇是在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而非明代时候,故A项错误;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借小说之口,表达了对以孔子为首的传统儒学束缚的否定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故B项正确;孔子并非完全等同于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也只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故C项错误;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兴起于维新变法时期,而在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时代,故D项错误。 27. - 26 - / 26 有学者认为“哥白尼革命”对贬低人的地位起了促进作用,因为它把人赶出了宇宙中心的尊贵地位,把人贬为无穷无尽的宇宙机器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得出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哥白尼革命” A.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 对宇宙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C.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材料认为哥白尼把人从宇宙的中心贬低到宇宙中的尘埃。哥白尼的主要贡献是提出“日心说”,打破了 “地球中心说”。开阔了人民的视野,并未推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所以C项错误。经过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哥白尼的学说也是错误的,因此A项错误。并未对宇宙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因此B项也是错误的。而如今人们仍然赞美哥白尼的并不是他的“日心说”理论,而是他对人们思想的解放,使人们能够跳出自身狭隘的认识。因此D项是正确的。 点睛:此类试题一定要读懂材料,再根据所学知识来做出判断。 28. 2016年6月16日凌晨,LIGO合作组宣布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引起了物理学界的沸腾。按照专家的解释,引力波就是“弯曲时空的弯曲曲率的周期性变化向外的辐射,并不是从物体的质量中辐射出来的波”。根据这个定义,下列科学理论中与之有关的是 A. 经典力学 B. 相对论 - 26 - / 26 C. 量子论 D. 进化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弯曲时空的弯曲曲率的周期性变化向外的辐射,并不是从物体的质量中辐射出来的波”可知这与爱恩斯坦的相对论中“弯曲时空”有着共同之处,B项正确。经典力学是牛顿提出,无法解析“弯曲时空”的内容,排除A。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与题干“弯曲时空”不符,排除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阐述了一切动植物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与题干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9. 蒸汽机刚出现时工艺水平很差,制造和维修存在很大问题,到处找不到合格的机械师,就连瓦特也不是每次都能修好机器。因此到1830年,1/3的棉纺织厂还以水为动力,直到机械学科出现,这一状况才有所缓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瓦特蒸汽机的效率较低 B. 科技理论发展较为滞后 C. 工人阶级对机器的抵制 D. 科学研究缺乏社会认同 【答案】B 【解析】依据题中“到处找不到合格的机械师,直到机械学科出现,这一状况才有所缓解。”可以推导出当时科技理论发展较为滞后,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在题文中没有相关表述。 - 26 - / 26 30. “上帝创世的奇迹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宗教内部也由此分化为保守的基要派和开明的现代派。”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 B. 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 C. 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D.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答案】C 【解析】宗教改革不反对宗教神学,故A项错误;牛顿力学体系没有否定“上帝创世”,故B项错误;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否定上帝造人说,“上帝创世的奇迹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故C项正确;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对否定“上帝创世”影响有限,如伏尔泰等就承认宗教在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作用,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6 - / 26 材料一墨子是我国倡导功利主义思想的第一人。他所指的功利涵盖了利己、利人、利天下三个层面的含义,是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他对人们求利动机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认为“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墨子又强调利己的实现存在于利人之中,所以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达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他要求人们消除自私,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自我。墨子实现其功利目标的方式是“控欲”,对老百姓来说,只需要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即可;对统治者来说,墨子认为要“非乐”“节葬”“节用”。墨子还提出了一种对他们是否严格要求自己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天志”“明鬼”,警告老百姓和统治者要遵循“控欲”,否则会受到外部力量的惩罚。战国时墨家与儒家同为“世之显学”,但“汉代以后儒家独尊,墨家则几为绝学”。 ——摘编自糜海波《中西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与启迪》等 材料二18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边沁(1748—1832)提出了功利主义学说,他认为追求快乐或避免痛苦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加总,判断行为好与坏要看该行为的后果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肯定了个人利益的至上性,“不了解个人利益是什么,而奢谈社会利益,是无益的。”边沁提倡利他,但反对个人应当为他人利益或社会幸福牺牲个人利益,边沁认为利他不过是利己的手段而已,人们之所以利他是出于利己的动机,以此实现人己两利。在实现功利的手段上,边沁主张享乐主义,鼓励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当每个人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整个社会的利益也就增加了。受西方民主法治传统的影响,边沁强调立法和政治参与,“功利原则承认这一被支配地位,把它当作旨在依靠理性和法律之手建造福乐大厦的制度的基础”。边沁功利主义经过约翰·穆勒、大卫-李嘉图的修正和扩张,成为了国家政策的最主要的元素,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 ——摘编自钱磊《边沁功利主义法律观产生的历史土壤及其影响》等 - 26 - / 2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墨子和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墨子与边沁两人功利主义思想不同命运的原因。 【答案】(1)相同:不同程度地肯定了白利或者利己的合理性;具有鲜明的利他色彩, - 26 - / 26 都认为应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道德的最高准则;都看到了实现社会利益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现的方法。不同:①墨子的功利侧重强调天下之利至上,偏向社会功利;边沁的功利侧重个人之利至上,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②在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上,墨子是利他主义者;边沁是合理的利己主义者。③功利实现的手段不同,墨子主张控欲并自我监督;边沁主张享乐主义,以立法和制度加以规范。(2)墨子:从政治层面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力行文化专制;从价值论层面讲,墨子的思想与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法家、儒家)存在一定的冲突;从社会经济层面看,中国古代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体,工商业不发达且受到压制,功利论思想缺乏社会土壤;墨子的思想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墨家的思想没有与时俱进,未随历史发展而改进。边沁:经济上,工业革命后工商业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政治上,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思想上,启蒙运动提倡人的理性,主张自由民主;注意尊重个人利益,符合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需求;后来思想家对其理论进行了继承、修正与发展,使之更加丰富;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适应了英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现实需要;西方社会向来较为注重工商业,经济利益观念很强,为功利主义思想的生长提供了土壤。 【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他对人们求利动机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不了解个人利益是什么,而奢谈社会利益,是无益的”得出不同程度地肯定了自利或者利己的合理性;根据材料“墨子又强调利己的实现存在于利人之中”“边沁提倡利他”得出:具有鲜明的利他色彩,都认为应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道德的最高准则;根据材料“墨子实现其功利目标的方式是‘控欲’……当每个人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整个社会的利益也就增加了”“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自我”得出都看到了实现社会利益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现的方法。第二小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他要求人们消除自私,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自我”“但反对个人应当为他人利益或社会幸福牺牲个人利益,边沁认为利他不过是利己的手段而已”得出墨子的功利侧重强调天下之利至上,偏向社会功利;边沁的功利侧重个人之利至上,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在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上,墨子是利他主义者;边沁是合理的利己主义者;根据材料“墨子还提出了一种对他们是否严格要求自己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天志’‘明鬼’,警告老百姓和统治者要遵循‘控欲’”“功利原则承认这一被支配地位,把它当作旨在依靠理性和法律之手建造福乐大厦的制度的基础,主张享乐主义,鼓励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得出功利实现的手段不同,墨子主张控欲并自我监督;边沁主张享乐主义,以立法和制度加以规范。 - 26 - / 26 (2)本题是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以对比的形式,墨家思想的命运是几为绝学,而利沁的思想是影响深远。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90年,康熙帝在颐和园设如意馆,1713年前后建立蒙养斋算学馆,邀请西方熟悉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光学的传教士到此授课与研究,西方传教士称之为中国科学院。传教士白晋在写给路易十四的报告中说:“康熙帝需要招聘您的臣民一一熟悉科学和艺术的耶稣会士,是为了让他们同已在宫中的耶稣会士在宫中建立起一个像法国皇家研究院那样的一个研究院。”康熙帝把“颐和园中的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白晋记述了皇帝对如意馆工匠们的“各类新奇制品的强烈爱好和深刻了解”,他每天验看这些“出自新建研究院院士之手的作品”,对其中的杰作给予奖赏。现在的故宫藏有数台计算器,就是康熙年间制造的改进型帕斯卡计算器。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而且日趋衰微。 ——摘编自白晋《康熙帝传》 - 26 - / 26 材料二1666年,在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建立法兰西科学院。其成员享受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法兰西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院士们在毗邻的皇家图书馆(有一个实验室)的房间内每周聚会两次,会议轮番讨论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生物学、解剖学、理学和天文学等问题,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他们还组织了几次海外考察。当时知名的欧洲学者霍布斯、卡西尼、惠更斯等,都受其吸引并加入。路易十四死后法兰西科学院却一 直延续下来,为法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的特点及这些特点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国“科学院”命运不同的原因。 【答案】(1)特点:中国:皇帝主导;满足于皇帝个人对新奇市物的追求;研究领域狭窄,少创造。法国:国王支持;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有较成熟的远行机制;研究重视实验与创造;影响深远。背景:中国:西学东渐;康熙帝个人对西方科技产生兴趣;西方传教士的不专业性;中国工匠(技工)社会地位低下。法国: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西方学者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中国: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儒家思想轻视科学的社会氛围;皇帝独断的随意性。法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丁认识世界的新方法;重视科技与人才的社会氛围。 - 26 - / 26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一方面是中国科学院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康熙帝在颐和园设如意馆,他每天皇帝对如意馆工匠们对其中的杰作给予奖赏”得出:皇帝主导;满足于皇帝个人对新奇市物的追求;根据材料一“欧洲来的传教士们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与“法兰西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得出:研究领域狭窄,少创造;另一方是西方科学院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在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得出:国王支持;根据材料二“其成员享受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每周聚会两次;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得出: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有较成熟的远行机制;根据材料二“有一个实验室;路易十四死后法兰西科学院却一直延续下来,为法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得出:研究重视实验与创造;影响深远。第二小问背景,在分析背景要与传统的原因做有效的区分,因为这个背景是呈现中西不同特点的背景:一方面是中国背景:西学东渐在清朝的体现,同时反映了君主对发明的兴趣引导中国科学院的产生,从其研究领域狭窄看出:西方传教士的不专业性;中国工匠(技工)社会地位低下。另一方面是西方的背景,从时间看,1666年,结合“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这些科学门类得出: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西方学者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特征分析,呈现中西不同差异的原因。中国: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儒家思想轻视科学的社会氛围;皇帝独断的随意性;法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重视科技与人才的社会氛围。 - 26 - / 2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