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命题: 审题:高二历史组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圣人所能者,夫妇之不肖可以与能,勿下视世间之夫妇为也。……妇之不能者,则虽圣人亦必不能,勿高视一切圣人为也。”这位思想家 A. 主张男女平等 B. 倡导个性自由 C. 推崇理性判断 D. 否定孔子价值 ‎【答案】C ‎2. 郑人游于乡校,批评执政,有然明者建议子产(郑子产,郑国卿)毀掉乡校。子产说:“何为?夫人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毀之?”郑子产 A.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 重视民意和與论 C. 有意加强中央集权 D. 具有早期民权观念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乡校”是百姓对国家政治发表意见的场所。材料中子产的意思是百姓认为好的我们就实行,百姓认为不好的我们就改正,他们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可见,子产重视民意和舆论,B正确。材料说的是子产重视民意,与儒家思想无关,排除A。本题不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C。民权是指人民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力,民意与民权并不相同,排除D。‎ ‎3. 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魏晋玄学 A. 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B. 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C. 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D. 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答案】D ‎【解析】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思潮主张维护纲常名教、君臣上下的统治秩序,这明显属于儒家学说,“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体现了道家思想,所以魏晋玄学体现了儒道融合的趋势,所以D正确。A项在材料中也无法体现,所以错误。三教合一是说儒道佛三教,材料中没有体现佛教,所以B错误。理学兴起是在宋代,所以C错误。 ‎ ‎4.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 经世致用 B. 工商皆本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答案】B ‎【解析】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这种经济现象在思想上的反映就是主张工商皆本以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故B项正确;A项强调学以致用和务实的精神,CD项强调政治变革,这是经济发展的政治要求而非经济本身的发展趋势。‎ ‎5.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 A. 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B. 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C. 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 D. 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北宋民间文化的特征。题干仅涉及民间丧葬习俗,并不能反映“各个方面”,亦无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文化心态。同时,丧葬习俗中出现佛道事物,并不能反证儒家思想丧失了统治地位。故A、B、C 项错误。题干说“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用酒祭祀作佛事”,可见佛道思想渗入民众生活,与作为官方哲学的儒家思想逐渐合流。故D项正确。‎ ‎6.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 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贤者”指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通过推举可以成为官长;“不肖者”指的是没有才能的人,没有才能的人只能是贫穷的人。联系诸子百家的主张,这是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的“尚贤”思想,故A项正确;B项强调仁政;C项强调无为而治;D项强调建立中央集权。故选A。‎ ‎7. 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了理想情人的妩媚和他的感情;《十日谈》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文艺复兴的这一共同点 A. 是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的直接结果 B. 充分反映出人文主义者放纵欲望 C. 根源于当时的社会风气世风日下 D. 深受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直接影响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天主教会禁欲主义,提倡人性,追求个性解放,所以“情人把他带进‘天堂’”“用诗句描述了理想情人的妩媚和他的感情”“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都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有力回击,带有人文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者主张追求现世幸福,故B项错误;当时西欧正处于天主教会腐朽黑暗的宗教神学统治之下,故C项错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于18世纪中后期,与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艺复兴巨匠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8. 苏格拉底之死使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感到失望,觉得由于个人利益的存在,人们无法认识真理,进而热衷于对现实本质的认识,如怎么知道何者为真?可见,柏拉图认为 A. “人是衡量所有事物的标准”‎ B. “人类正当的研究对象就是人自己 C. “理念是万物之本源”‎ D. “本能是创造性的肯定的力量”‎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认识真理……对现实本质的认识……何者为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认为,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定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是不动不变的,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概念。柏拉图把这种一般概念称之为“理念”,认为“理念是万物之本源”,故C项正确;“人是衡量所有事物的标准”属于智者学派主张,不是柏拉图,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柏拉图“热衷于对现实本质的认识”,无法体现“人类正当的研究对象就是人自己”,故B项错误;“本能是创造性的肯定的力量”属于尼采的观点,故D项错误。故选C。‎ ‎9.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运动主张权力制衡,以权力来制约权力,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消灭私有制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的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学生据此可以联系启蒙运动关于权力制衡的思想主张,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0. 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时,有人说:“(他)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匍匐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热的邪恶混合体。……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该思想家 A. 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C. 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 主张建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论证问题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的思想家是伏尔泰,从材料中“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等文字说明要该思想家不但反对宗教特权,还反对君主专制,应该属于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故本题选择D。A是苏格拉底主旨;B是文艺复兴;C是宗教改革。‎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 ‎11. 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如图所示文学作品中因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要求:宋元时期的市民文化,AB是先秦时期,D项是明清时期,故排除;C项是元曲,故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元时期的市民文化 ‎12.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精神相符的是 A.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 “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C. “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D. “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突出君主专制,B突出教权主义,D突出自然的力量,而材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因此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13.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书法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表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B. 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又有“柳筋颜骨”的楷书 C. 宋代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还有宋徽宗创造的“瘦金体”‎ D. 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答案】B ‎【解析】张旭和怀素是草书大家,并称“颠张醉素”;“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特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A、C、D正确,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名师点睛】‎ 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被称为“颜筋柳骨”。‎ ‎14. 下列表述中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影响你认为最不恰当的是 A. 造纸术——推动西欧文化进程 B. 印刷术——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C. 火药——荡平封建城堡的催化剂 D. 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答案】B ‎【解析】造纸术传入欧洲, 取代欧洲长期使用羊皮与小牛皮,推动西欧文化进程。 火药传入欧洲,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 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 指南针使用, 促进远洋航行, 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 印刷术大大推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 促进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故AC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兜售赎罪券,故选B。v ‎15. 钱乘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事件 A.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 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体现了“西学为体”思想 D. 以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为目标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而要维护封建制度,但洋务运动毕竟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选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洋务运动的背景,排除B;洋务运动体现的是“中体西用”思想,排除C;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并非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D。‎ ‎16.‎ ‎ 康有为说:“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习,将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设)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制器利用以前民,皆与吾经义相合,故其致强也有由。吾兵、农、学校皆不修,民生无保、养、教之道,上下不通、贵贱隔绝者,皆与我经义相反。故宜其弱也。”上述材料表明康有为 A.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 B. 企图用“托古改制”之法变革现实 C. 以有无保民养民之道判断国之强弱 D. 决心与中国封建传统势力彻底决裂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康有为认为西方国家的强大是“皆与吾经义相合,故其致强也有由”,中国的落后是因为“皆与我经义相反,故宜其弱也”,说明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优于西方文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康有为之所以认为西方的强大根植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其目的在于利用、改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实现社会改革,即“托古改制”,故B项正确;材料中“(设)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西方强盛的重要保障,故C项错误;材料中康有为利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来实现维新变法,说明他并没有与中国封建传统势力彻底决裂,故D项错误。‎ ‎17. 1883年康有为写了一篇《戒缠足会檄》:“试观欧美之人,体直气壮,为其母不裹足,传种易强也。今当举国征兵之世,与万国竞而留此弱种,尤可忧危哉!”据此可以看出康有为:‎ A. 积极上张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B. 从遗传学的角度科学地分析了缠足的危害 C. 主张按照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改变中国社会制度 D. 己经有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危机意识 ‎【答案】D ‎【解析】材料“其母不裹足,传种易强也。今当举国征兵之世,与万国竞而留此弱种,尤可忧危哉”,可见康有为有意无意借进化论宣扬维新变法的道理,故选D;材料和提高妇女地位无关,排除A;材料体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无关科学,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学习西方社会制度的信息,排除C。‎ ‎18. 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 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 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 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 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时间“1864年”,结合材料内容可知,这一“变局论”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故答案为D项。康梁思想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从时间上可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歧视西方的传统夷夏观念,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排除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早期维新思想 ‎........................‎ ‎19. 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 A. 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 B. 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C. 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 D. 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梁启超对于传统“仁政”思想的批判,故A选项正确;维新变法在1898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选项错误;儒家思想内容不仅仅限于“仁政”思想,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推翻君主制度的主张,故D选项错误。故选A。‎ ‎20. 老百姓曾朴素地概括邓小平理论:“一块石头两只猫,三个梨儿四只鸡,五十加一百。”所谓“一块石头”,指的是改革开放和搞经济特区前无古人,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所谓“两只猫”,指的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那么所谓“三个梨儿”指的是 A. 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A ‎【解析】我们可以知道三个梨儿是指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邓小平理论中评价工作是否有效的三个指标,故选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提出来的,排除B;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没有体现出三这个特点,排除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四个特点,显然不符,排除D。‎ ‎21. 它的发表,解决了中国革命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它”是 A. 《井冈山的斗争》‎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十大关系》‎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B ‎【解析】《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井冈山的斗争》时毛泽东思想尚未成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论十大关系》属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属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2. 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A.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义”‎ B. “摸着石头过河”‎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改革也要解放生产力”‎ ‎【答案】B ‎【解析】“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体现了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故选B;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3.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下列表述能体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有 ‎①从宣传三民主义到赞同社会主义 ‎②从倡导“学习欧美”到决定“以俄为师”‎ ‎③从只提“平均地权”到增补“节制资本”‎ ‎④从突出强调“反满”到明确提出“反帝”‎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始终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所以①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是主张学习欧美的,后来在十月革命之后,孙中山开始意识到自己革命的不足,开始以俄为师,故②符合题意;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后来在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又增加了节制资本,故③符合题意;同样在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主张反满,后来经过自己革命的失败后的反思,意识到了应该反帝,故又有了新的进步,故④符合题意,所以B为正确答案。‎ 考点:‎ ‎24. 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A. 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 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 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 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两弹一星”对于本国、本地区、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都有较大影响,体现了济世的作用,故D项正确;“两弹一星”成功后,地区及世界仍然有紧张与动荡,故A项错误;B选项范围只限于我国,故A选项错误;C选项也只限于中国经济,故B选项错误。 ‎ ‎25. 据下表可知,建国初湖北的高等教育从全国来看 A. 尚未紧跟形势需要 B. 高校整体实力较强 C. 文法教育优势明显 D. 苏联模式影响深刻 ‎【答案】A ‎【解析】从1950、1953年的数据表中可以看出,全国高等教育除财经、政法院校外都呈增长趋势,而湖北除财经、政法、艺术、体育院校有所增加外工科、师范、农林、医科均未增加,可以看出建国初湖北的高等教育尚未紧跟形势需要,故A项正确;表中不能反映高校整体实力,故B项错误;表中不能看出湖北文法教育的明显优势,故C项错误;苏联模式重理、工、医、农等,表中湖北财经、政法、艺术、体育院校有所增加,而工科、师范、农林、医科均未增加,所以不能说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材料二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三(清初)知识界探讨明亡的深层原因,认为“宋明虚文日多,实学日衰,以诵读为高级,以政事为粗豪”,黄宗羲指出学问必须以“六经”为根底,应关心国计民生。‎ ‎(1)材料一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1)道家的“辩证法”思想;儒家的“仁政”思想。‎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经济上:铁犁牛耕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趋于崩溃,诸侯争霸。‎ ‎(2)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 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 历史影响: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重视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3)主张:倡导经世致用。原因:理学守旧,脱离实际。‎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总结儒家和道家的观点,第二小问“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可以参照百家争鸣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作答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二“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可以得出其原因,即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第二小问影响可以结合已学知识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依据材料三中的“必须以“六经”为根底,应关心国计民生”分析归纳,即做学问需要关心国计民生,反映了黄宗羲主张经世致用,原因可以结合“宋明虚文日多,实学日衰,以诵读为高级,以政事为粗豪”分析归纳,即理学守旧,脱离实际。‎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摘编自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尽管苏维埃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支持,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孟子、朱熹、黄宗羲三位思想家在君主统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他们思想的共同点。‎ ‎(2)材料二的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1927~1931年间是如何从理论方面实现“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答案】(1)观点:孟子:实行仁政;朱熹:“正君心”;‎ 黄宗羲:使学校成为限制君权的机构。‎ 思想:儒家民本思想。‎ ‎(2)原因:专制政体导致民智低下;虚骄自大的传统观念导致文明封闭。‎ 说明:形式相似,都借助古代(古典)文化;‎ 内容相同,都批判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3)理论: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理论上指出了适合中国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解析】(1)孟子的主张在材料开头,之后在“施仁政”的具体表现;材料中朱熹的言论是步步深入的,由“恤民”到“正君心”;黄宗羲观点的核心在结尾,“使学校成为限制君权的机构”。三人都是儒家思想家,共同点是儒家民本思想。‎ ‎(2)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依据材料归纳。第一个省略号之前反映的是专制政体的影响;第一个省略号之后反映的是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古学复兴和西欧文艺复兴都借助于古代文化,内容上都批判旧的思想,宣传了资产阶级文化。‎ ‎(3)注意审理——“理论方面”,联系所学知识,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8. 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答案】(1)观点:材料一,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二,社会契约论。相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性。时代背景:封建社会日趋衰落或专制统治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2)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法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局限: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 ‎(3)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注意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分别是黄宗羲、卢梭,前者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后者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顺利的得到答案。‎ ‎(2)注意材料三信息“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说明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再注意启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本质区别。‎ ‎(3)本题关键是一定要从注意从东西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形态的差异去分析根本原因。主要突出法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所以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当时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却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所以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及局限等,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法国的进步思想和中国的进步思想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等 ‎ ‎【名师点睛】实际上解答历史试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学生在答题时必须要联系国际国内背景,放宽视野,不要只局限于某个历史事件。要学会中外联系、横向比较。学生自己在平时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多训练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历史试题,以期在正式考试时能适应试题的难度。‎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