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黄陂区第六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 历史试卷 分值:100 分 第Ⅰ卷(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 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明了西周晚期 A.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 B.宗法分封制严重破坏 C.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 D.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 2.秦统一后,对酿酒业征收重税,导致酒价极高,十倍于成本;《秦律·田律》还规定禁止农 民酿酒,沽卖取利。这些举措旨在 A.使酿酒业获健康稳定的发展 B.杜绝贪腐奢靡之风的兴起 C.稳定市场秩序便利商业活动 D.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税收 3.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 2 年,全国已开垦的田地为 827053600 汉亩,人均拥有田 地 13.88 汉亩,远低于法律规定人均可占有的土地数量 100 汉亩。据此可知 A.农业资源得到全面开发 B.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C.土地兼并成为社会问题 D.土地问题亟需解决 4.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 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小农土地所有制 5.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 专门“纠察”。这反映了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 B.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 C.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 D.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6.宋太宗曾颁发圣旨:“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 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开始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 C.已有明显产权意识 D.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7.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 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 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D.有注重其“防伪”功能 8.元代匠籍制度规定,“匠不离局……每日绝早入局……抵暮方散”,在官吏、头目、堂长等 监视下工作,“务要造作如法,工程不亏,违者随即究治”。这一制度 A.保证了手工产品的质量 B.束缚了生产者的创新力 C.提高了工匠的社会地位 D.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发展 9.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 “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10.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C.官府制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1.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普通铁炉每炉可装矿砂 2000 余斤,一日出铁 6 次,共需矿砂万 余斤,燃料使用煤炭。这反映出当时 A.雇佣劳动的盛行 B.生产技术停滞不前 C.手工业得到发展 D.政府对冶铁的重视 12.下表景德镇瓷窑性质统计表(单位:座),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 元代 明初 明末 清初 官窑 47 58 34 6 官搭民烧(窑) - 2 69 41 民窑 2 20 285 356 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 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 C.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 13.“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明代天 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 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A.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14.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 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 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支持 C.突出了企业家们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16.16 世纪初,威尼斯胡椒在安特卫普市场上的价格为每磅 20 个格罗特,葡萄牙胡椒则为 16 至 18 个格罗特。威尼斯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支持新航路开辟 B.意大利传统优势不在 C.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D.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17.下表为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表。据此推知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 年 18.3% 2.4% 18.3% 1750 年 19.2% 1.6% 13.1%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18.18 世纪,英国等欧洲列强已经在海外获取了大量土地和商业利益。英国城市中的市民都 分沾了国家发展的利益,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需求。于 是……第一波工业化生产出现。据材料,这一生产方式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广阔的海外市场 B.市民的生活需求 C.手工作坊的技术积累 D.优越的政治制度 19.从 17 世纪中叶到 18 世纪近一百年间,英国政府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强盗式贸 易、贩卖奴隶和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完成了扩大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先决条件。这里“两 个先决条件”是 A.政治制度和阶级基础 B.世界市场和技术积累 C.自由劳动力和资本积累 D.土地和自由劳动力 20.下表所列数字的变化,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台数变化表 年份 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 台数/万台 0.24 1.4 5.5 10 25 40 A.改变了世界格局 B.密切了国际交流 C.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1.我们习惯上把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主要动力不同 B.通讯手段不同 C.机械特色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22.1882 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但是在当时,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 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 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 A.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 B.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 C.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 D.时代需要呼唤电气时代到来 23.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所能提供的条件,使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 计划地进行,从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由此可知 A.垄断组织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B.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C.垄断组织倡导自由竞争原则 D.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为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24.如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C.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 D.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25.“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 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 年)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材料中文明的 “扩张性”是指 A.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第Ⅱ卷(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共 2 大题,其中第 26 题 20 分,第 27 题 30 分,共 50 分。) 26.(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 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 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开封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坊 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 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 与商品交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 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请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开封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6 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8 分) 27.(3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 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 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 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 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摘编自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 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 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正式提出了“温室 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请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哪三个因素?(6 分)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这三个因素是 18 世纪的英国分别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蒸汽动力在英国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 分)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有哪些影响?(10 分) 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D A D C D B C D C C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D C B C D A B A B B 答案解析: 1.A 解析:由材料中“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可知,西周晚期已出现土地私有化的趋势,故选 A 项;题干反映的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故排除 B 项;题干未反映青铜铸造的工艺,故排 除 C 项;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故排除 D 项。 2.D 解析:酿酒业的发展与盛行会耗费大量的粮食,限制酿酒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 进而增加整个国家的赋税收入,故选 D 项;严格限制酿酒业根本无益于该行业的健康发展,与 杜绝贪腐奢靡没有关系,故排除 A、B 两项;酿酒业亦属于商业的一种,对其重税显然不利于 商业活动的健康发展,故排除 C 项。 3.D 解析:材料“公元 2 年……人均拥有田地 13.88 汉亩,远低于法律规定的人均 100 汉亩” 说明当时土地数量偏少,不能满足农民需求,这一问题亟需解决,故选 D 项;材料反映不出农 业资源是否得到全面开发,故排除 A 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宋代才完成,汉代时期经 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故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地主和农民所占有土地量的百分比,故排 除 C 项。 4.A 解析: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 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为 A 项。 5.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唐代不允许民间随意宰杀马牛驴,主要原因是利用马牛驴辅助农业 生产,体现了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选 D 项;材料反映的是对牲畜的管理,没有体现 重视农业轻视商业及地方事务管理,也不能反映刑罚是否严苛,故排除 A、B、C 三项。 6.C 解析:材料反映了典卖东西要“并立合同契四本”,说明宋代已经有产权意识,注意利用契 约保护自己的产权,故选 C 项;由材料可以看出有土地买卖存在,但无法说明相当频繁,故排 除 A 项;材料不能说明从宋太宗时期才开始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故排除 B 项;宋代政府不 抑兼并,但不合题意,故排除 D 项。 7.D 解析:由材料“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可以分析出当时纸币是十分注重防伪的,故答案 选 D 项。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从材料中看不出满足商品经济的发展。 8.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根据题干信息“‘匠不离局…每日绝早入局…… 抵暮方散’,在官吏、头目、堂长等监视下工作,‘务要造作如法,工程不亏,违者随即究 治’”可以得出这一制度把工匠集中在手工作坊,按照程序进行劳动,不许有丝毫的越轨之 举,这束缚了生产者的创新力,故 B 项正确;“保证了手工产品的质量”不合题意,故 A 项 错误;“提高了工匠的社会地位”不合题意,故 C 项错误;“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发展”不合 题意,故 D 项错误。 9.C 解析:材料中“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表明井田制下的农民的地位, 秦汉时期到宋元时期的“佃”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土地私自制,因此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制 度的变化,故选 C 项;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秦汉”“魏晋”“宋元”不 符,A 项错误;赋税制度的变革在材料中没有涉及,B 项错误;“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D 项错误。 10.D 解析:题干“千年田土八百翁”说明古代土地买卖频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 现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故 D 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封建社会的贫富差距,故 A 项错 误;农产品商品化指的是农作物流入市场,材料涉及的是土地,故 B 项错误;C 项和“千年田 土八百翁”无关,故错误。 11.C 解析:明代炼铁中需要的铁矿砂和燃料的量比较大,这体现了明代的冶铁规模比较大,手 工业得到了发展,故选 C 项;冶铁规模较大不能反映雇佣关系的产生,故排除 A 项;冶铁规模 大与技术停滞不前没有关系,故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官府对冶铁的态度,故排除 D。 12.C 解析:材料反映从元代到清初民窑的数量越来越多,体现出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但不能 体现出制瓷业的利润,故 C 正确,A 错误;材料能体现民窑数量占主导,但不能说明官窑在制 瓷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排除 B;民窑数量增加不代表政府无法控制经济,故排除 D。 13.A 解析:材料表明,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朝贡贸易、礼治天下有关,还与政府抗倭有关, 这体现了“海禁”政策是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而出台的,故 A 项正确;B 项表述片面, 没有体现材料的全部内容,排除;“必然结果”表述过于绝对,且没有体现材料的全部内容, 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且结合所学知识,“海禁”政策与资本主义萌 芽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 D 项错误。 14.C 解析:通过对东西方航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社 会经济形态的不同。支撑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形态是封建经济,而哥伦布的航行虽然有封建王室 的支持,但支撑其远航的社会经济形态则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 C 项。 15.D 解析:从材料中“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可 知海外扩张的根本动因是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故选 D 项。 16.D 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葡萄牙就处在大西 洋沿岸的重要位置上,这使得葡萄牙在胡椒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故 D 项正确。葡萄牙支持新 航路开辟并不能说明葡萄牙在胡椒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故 A 项错误;B 项并非题干现象出现 的主要原因,排除;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7.C 解析:西方国家殖民扩张进行黑奴贸易、屠杀印第安人并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故 C 项正确; 材料涉及欧洲、美洲和非洲,故 A 项错误;黑奴贸易解释不了美洲居民的减少,美洲人口的减 少主要是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导致的,故 B 项错误;高产作物引进体现不了美洲和非洲居民的减 少,故 D 项错误。 18.B 解析:根据“当时的……第一波工业化生产出现”,可知工业化生产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市 民生活需求,故选 B 项。广阔的海外市场是新生产方式的原因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故 A 项 错误;手工作坊的技术积累和优越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机器化大生产的技术基础和政治前提,不 是直接原因,故 C、D 两项错误。 19.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 强盗式贸易、贩卖奴隶和对国内人民的剥削,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 C。 20.D 解析:表格反映英国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台数呈上升趋势,体现棉纺业生产能力的提升, 即在本质上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在表格中无法体现。 21.A 解析:“蒸汽”“电气”主要是从动力的角度来划分的,故选 A 项。B 项不是主要依据;C、 D 两项的不同也取决于动力,排除。 22.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交流电问世后,受到传统技术和观念的抵制,导致其被爱迪生攻击, 故 B 正确。 23.A 解析:从“使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而取得新的成果, 运用于生产之中”可知,垄断组织的出现有利于科技发展和新的科技成果的运用,提高劳动生 产率,故选 A 项。B 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垄断组织出现的 目的是追求更多的利润,D 项错误。 24.B 解析:美、德在 1860 年和 1900 年占世界制造业的比例都有很大的提高,促进了两国经济 的发展,这是两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故 B 项正确。 25.B 解析:从材料“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是“一种新的充满活力、 扩张性的文明”可知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是指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故 B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6.解析:第(1)题,解题时注意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环境、商人增加等角度分析归纳。 第(2)题,注意紧扣材料,从材料二经营区域限制被突破、材料三商业服务功能增强等 方面归纳。 第(3)题,从经济功能增强、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专业化、小城镇等角度归纳。 答案:(1)原因: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②城市数量和规模扩大的促进; ③政府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④市民阶层的推动。 (任意三点,言之有理给 6 分。) (2)表现:①城市布局打破市坊的界限;②政府放松对商业活动的限制; ④商户多,贸易繁荣;⑤有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 (任意三点,言之有理给 6 分。) (3)趋势:①传统的城市政治功能逐渐向经济功能转变; 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③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城市不断涌现(以四大名镇为代表); ④南方出现大量小城镇;⑤出现全国性大都市。 (前两点每点 4 分,后三点每点 2 分,总分不超过 8 分) 27. (1)三个因素:市场、资本和劳动力。(6 分) 实现途径:①市场: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国内市场; ②资本: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和圈地运动提供;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劳动力资源。 (答对其中四个途径给 8 分) (2)主要原因:①水力等动力有缺陷;②充足而优质的煤炭资源;③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④科学技术的长期积累;瓦特等技术日益的不懈努力。 (任意三点,言之有理给 6 分。) (3)影响:①蒸汽机采用新动力,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②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③推动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和技术革命;④ 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交通运输业革命,加强各地的联系; ⑤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城市化进程; ⑥增强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能力,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⑦但蒸汽机也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加剧生态破坏。 (任意五点,正反两方面都有,言之有理即可给 10 分。)查看更多